一個成功的官場中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地敵人,大家都在爲了自己的利益和別人進行着博弈。博弈的內容可能是利益。可能是友情,還可能是愛情,甚至是親情,由政治構建起來的感情是基礎最不牢靠的,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但是如果沒有風沒有雨,那麼這種利益共同體所迸發出來的能量同樣讓人驚豔。
周幼安的一番話中說如今浮躁的人們越來越趨利,但他卻沒有想過,包括坐在他眼前的武老爺子以及孫言新在的政治生物們最大的本質與劣根性就是趨利!
孫言新上門來拜訪武老爺子是想在他這裡獲得政治上的籌碼,但是武老爺子又豈會沒有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沒錯,在別人眼裡他武季鷹在錢江的確是勢力雄厚,叱吒風雲,即便退了都能夠輕易影響錢江的政局。可是,又有幾個人明白政治上最不可信的就是人走茶涼後那脆弱的情感?利益永遠凌駕於情感之上,你所處的位置越高,就越高處不勝寒,也越不相信有乾淨地感情。
政治這東西,說到底,就是比誰活得更久,你先死了,很多老賬就會翻出來,髒水也就亂潑了,當年八九年的那場風波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武老爺子如今還未失勢,自然不懼,但是他失了勢或者乾脆撒手而去了呢?
所以,他必須需要一個能夠代表自己利益或者說守護自己利益的接班人!而新任市長孫言新無疑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是以,幾乎是自聽秦鐵軍彙報說孫言新來訪後,二人之間的試探與交鋒便開始了!
“對於泡茶的人而言,最爲可喜的事情就是遇到一個真正懂得喝茶的人,音弦能尋覓到知己,所謂知音,也就不外如是。而我們手中這茶,也和廚師渴望找到真正認可自己作品佳餚的食客一樣的道理,同樣希望能夠遇到一個真正懂得和了解茶道的人,而非是那些附庸風雅貽笑大方的僞君子,否則再如何的口若懸河,也難免顯得有些面目可憎了。”
武老爺子之前的話在外人看來都是對周幼安言論的讚譽,可孫言新自然知道這是對方斟酌過來給自己的一個初步認可,是以才忍不住有些喜形於色,精神一震之後開始憑藉着自己的淵博知識侃侃而談起來,繼續以茶爲媒介爭取武老爺子的支持。
武老爺子微微點了點頭,衝一旁恭敬而立的秦鐵軍招了招手,拿過來了一個小茶葉筒,用茶勺小心翼翼的取了一些筒中的精細茶葉倒入壺中,彷彿是在拿着一件最珍貴的寶物一般,含笑道:“茶雖然是用來喝的,但是真正的茶客聞茶的功夫卻一點也不會比喝茶低,茶香悠遠,先有聞纔有品,兩者缺一不可,待我泡好這茶,孫市長可否猜猜老朽手中的是什麼茶?”
對於孫言新,武老爺子還是挺滿意的,之前他上門時武老爺子故意輕慢於他沒出門親自迎接,這是對他的第一個考驗,如果他自持於自己堂堂市長的身份,那麼武老爺子絕對會給他判死刑。而接下來開門見山的就暗示自己不想與其糾葛這是第二個考驗,若孫言新沉不住氣那麼他就又要功虧一簣了。
所幸的是,孫言新都過了關,再加上這幾個月以來他到錢江後做的所作所爲以及展現出來的能力都不差,這纔得到了武老爺子的初步肯定,而能否成功結盟,那就要看二人接下來在利益籌碼上的互相談判了。
“故所願也,不敢請爾。”
孫言新含笑點了點頭,帶着讚歎看着武老爺子用一連串極其繁瑣但是卻很流利的動作開始泡這一壺茶。
武老爺子臉色淡然如水,將茶壺蓋下,看了眼安靜坐在旁邊的周幼安道:“小安說的沒有錯,這華夏大地,自茶聖陸羽之後卻也再出不了幾個真正的將茶之道發揮到顛峰的人物,我們現在的人是越來越浮躁了,能凝神心靜泡茶品茶的人實在不多了。反到是那些日本人只學會了我們的一些皮毛,但卻更加的好茶。”
孫言新點點頭,“日本茶道我也聽說過,他們講究一個和敬靜寂,把寂作爲四種茶道境界中最美也是最難達到的一種茶道最終境界。從我們中國淵博的文化而言,寂之一字無外乎由內而外,但日本之茶道卻是過於注重藉助外力了,扭曲了我們中國真正的大乘茶道。”
“在日本,喝上一杯真正精心泡出來的茶用讓人望穿秋水來形容都不爲過,不但泡茶的過程中數十道工序極其煩瑣,而且喝茶也講究更衣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共計十一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着嚴格的時間要求,初坐一小時四十分鐘,後坐一小時二十分鐘。很難想象,在忙碌的日本竟然能夠發展出這麼一種極其消耗時間和悠閒的另類茶道,道與不道暫且不說,光就喝茶和泡茶之間的工序相加足有五六十道的工序,如此繁瑣,卻是的確和中國向來講究的大道至簡背道而馳了。”
武老爺子輕端起茶壺,細細的斟在茶杯之中,倒了六杯七分滿後又將六杯茶杯中的茶水倒去,再倒入第二壺水,等待茶葉在水中沉浮既定茶麪平靜之後,這才一人一杯分給了孫言新以及周幼安,“來,嚐嚐看,這是什麼茶?”
孫言新輕輕一吹茶麪,如同靜湖破皺般擠開一圈圈的漣漪,極爲清香寧和的味道從茶水中飄散出來,看着杯中那色澤翠綠,柔亮鮮豔的茶葉,在茶之一道上造詣頗深的他由衷點頭讚道:“竟然是極品碧螺春,今日我到是沾了武老的福了!”
極品碧螺春?
正在輕抿着茶水的周幼安微微怔了一怔,與明顯精通茶道的武老爺子與孫言新相比,對於茶道他是一竅不通,可他再一竅不通,這極品碧螺春之名卻也是曾經聽過的,因爲這涉及到一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