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咸陽宮議 2

這範睢說話的時候,當真是自信滿滿,若是給他拿上一把扇子搖上幾搖,那麼這個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範兒就是足足的了。

一旁的幾名秦國大臣也是一臉的驚訝,畢竟在範睢到來之前大家也都商量了一下,但是還真就沒有誰能夠像範睢這樣,一上來就自信滿滿的整出個上中下三策來。

這就是水平差距啊,要不然人範睢怎麼能當相邦呢?

秦王稷帶着欣賞的意味看了範睢一眼,作爲君王,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有主意,而且主意還多的臣子。於是秦王稷道:“既如此,範君可先言下策。”

範睢點了點頭,笑道:“此下策者,便是將郢都交還於楚國,再以重金厚禮賄於楚國令尹黃歇。黃歇曾伴楚王元爲人質於我大秦,其言行多有畏秦之意,若可不戰而得郢都,則黃歇必勸楚王元退兵也。”

“歸還郢都於楚?”秦王稷一聽到範睢這個下策,下意識的就皺起了眉頭。

老實說,歸還土地這種事情,秦國也不是沒有做過。

在這麼多年和山東六國的作戰之中,秦國就經常用歸還城池和土地作爲誘餌來破壞其他諸國聯合對秦國作戰的態勢,而且往往都能夠奏效。

但是郢都的話,又有些不一樣。這座城市畢竟在將近五百年的時間裡一直是楚國都城所在,它的象徵意義對於楚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

而且郢都又位於楚國人經營了幾百年的大本營江漢平原上,把郢都還給楚國就等於把江漢平原都還了回去,這豈不是又讓楚國重新得到了龍興之地,有了復興的資本?

秦王稷想了想,道:“非郢都不可?”

範睢肯定的點了點頭:“非郢都不可退楚軍。”

秦王稷又道:“若歸郢都於楚,楚人可否北上助我軍破趙?”

範睢道:“臣聞那楚王元與趙使虞信歃血爲盟,此事或頗有難度。”

秦王稷又沉吟了一會,才道:“中策爲何?”

很顯然,這個下策並不是太對秦王稷的胃口。

範睢對此倒也沒有什麼意外,否則的話範睢也不會將這一策列爲下策了。

所以範睢繼續道:“中策者,王可遣使往燕,令燕國出兵攻趙代郡。趙國腹背受敵,必自亂也。如此我大秦可握主動,以武安君之能,先敗趙後破楚,亦非空談。”

這個中策一出,秦王稷的臉色就好看了不少。

如今的秦國位於趙國西南,燕國位於趙國東北,秦燕兩國正好將趙國夾在了中間。如果燕國能夠出兵攻擊趙國,從趙國的背後狠狠的捅上一刀,那的確會讓趙國腹背受敵無比被動。

再說如今的秦燕兩國又是盟友,秦國讓燕國出兵相助也是合情合理的。

秦王稷想了一下,道:“那燕王與趙王乃姻親也,此或爲阻礙。”

範睢笑道:“先太后乃楚女,秦楚曾因此而和乎?況臣聞那燕後身有恙而無子,不得燕王之寵久矣,王多慮也。”

秦王稷的老媽宣太后羋八子就是楚國公主,但是秦王稷讓白起燒楚國曆代先王陵墓的時候可是眉頭也沒皺一下。在國家利益面前,區區姻親關係還真算不得什麼。

在範睢說到“身有恙而無子”的時候,一旁的秦國太子安國君神色微微一動,臉上一絲怪異的神情瞬間閃過,但並沒有開口說話。

秦王稷並沒有注意到自己兒子的這小小變化,而是在思考了幾秒鐘之後微微點頭:“既如此,此中策可用之,則上策又如何?”

範睢見秦王稷肯定了自己的計策,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幾分,便再笑道:“上策者,說魏而攻趙也。魏大梁與趙邯鄲不過百里,旦夕可至,且趙國糧草皆自邯鄲而達長平,邯鄲被圍則趙軍後路被斷,又無糧草,必敗無疑也!”

範睢的這個上策,同樣也是說動別國去攻擊趙國。但和燕國不同的是,魏國距離趙國以及如今長平戰場的距離更加的靠近。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的糧道,是從邯鄲往西沿着漳水而上,直抵武安、然後經過趙國重鎮中牟,走“太行八陘”之中的羊腸陘和滏口陘,經過如今被趙國控制的北上黨轉運到東上黨的長平戰場。

在歷史上,長平趙括軍被圍之後,秦王稷“自河內郡,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隔斷的就是羊腸陘和滏口陘這兩條路線。

秦王稷帶着十幾萬農夫都能夠做到的事情,如果讓魏國的十幾萬精銳大軍去做,那麼肯定能夠做得更好更徹底。

一旦邯鄲被圍,羊腸陘和滏口陘被封鎖,那麼長平趙軍的糧道以及後路都會瞬間被斷絕,可以說基本上趙國就敗局已定了。

但範睢的這個上策,其實也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立刻就有人提了出來。

一直很好的充當了一個吉祥物角色的秦國太子安國君終於在這個時候忍不住開口了:“範君,趙魏兩國同爲三晉,且又爲盟國,但憑一說客,恐難令魏國背盟攻趙也。”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了。魏國雖然在長平之戰時因爲各種因素而不停的猶豫,但是魏國所猶豫的選擇從來都是幫還是不幫趙國,從來就沒有幫助秦國這個選項。

由於秦國發達的情報和間諜網絡,在場的秦國君臣對此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一直以來秦國君臣的想法就是魏國能夠中立就不錯了,根本就沒有想過魏國會加入到秦國這一邊來。

範睢看出了衆人的疑慮,不由笑道:“安國君有所不知,此一時,彼一時也。彼時魏國懼我大秦奪上黨而東進,故有助趙之意。然此刻齊楚趙三國皆魏國之強鄰也,又與魏國久有宿怨,三國合縱攻秦,我大秦固然難擋,但魏國又如何能夠心安?魏王必以此爲患也!”

範睢說到這裡,頓了一頓然後繼續道:“故以臣之見,只需遣一得力說客往大梁,加以重金賄魏王之男寵龍陽君,則魏國必可出兵攻趙。如此長平無憂,我大秦無憂也!”

範睢這個上策,其實也仍舊是從外交的層面出發去看待問題的。

魏國處於中原之地,東邊是齊國,南邊是楚國,北邊是趙國,西邊是秦國和韓國,是不折不扣的四戰之地。

這樣的國界在魏國當年強盛成爲戰國首霸的時候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魏國可以東南西北吊打一切,鎮壓各種不服。

但是等到如今魏國衰落下來之後,原本的好處對魏國來說就是壞處了,因爲現在魏國變成被別人從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過來吊打的對象了···

之前魏國因爲害怕秦國佔領上黨之後繼續東進,所以想要出兵支援勢單力孤的趙國以阻止秦國東進,從魏國的立場來說這顯然是非常合理的。

可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如今趙楚齊聯合起來對付秦國,如果秦國被三國打敗之後,這三國會不會趁勢把正好夾在三國中間的魏國給滅掉然後瓜分了呢?這是魏國必須要警惕的。

其實也不僅僅是魏國,就連北邊的燕國,其實也同樣害怕被齊趙兩國瓜分。

說白了,趙楚齊這三國同盟,可是如今戰國七雄之中第二、第三和第四之間的同盟啊,這樣的同盟實在是太強大了!已經足夠引起其他國家的擔心和害怕了。

有了這種擔心和害怕,秦國和魏國之間就存在着化敵爲友並肩作戰的可能性,而且這種可能性其實還不小。

範睢這一番分析下來,在場的秦國君臣這才恍然大悟,個個向範睢投以佩服的目光。

這就是範睢的能力所在,這位秦國名相總是能夠在波瀾詭譎的複雜外交局勢之中,敏銳的通過各種情報分析出局勢的關鍵所在,從而正確的去採取應對方針,定製出有利於秦國的計劃。

一旦範睢的計劃實現,那麼原本秦國單挑趙楚齊的局面就會演變成秦魏燕和趙楚齊之間的六國大戰。

如果再考慮到此刻的主戰場實際上是在韓國的上黨郡之內,那麼事實上這一場大戰,就是一場戰國七雄全部參與其中的——超級大戰!

秦王稷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即便是如今已經是六十五歲高齡,但是這位秦國的君王仍然被範睢口中說出來的計劃激得有些熱血沸騰。

於是秦王稷用力的點了一下頭,沉聲道:“範君之策,大善!便依範君之言,立刻遣使往薊、大梁,務使燕魏兩國出兵助我大秦!此戰關係重大,諸臣需盡心竭力,若有陽奉陰違、私通敵國者,寡人定斬不饒!”

在說到“私通敵國”的時候,秦王稷的眼中閃過了一道濃濃的殺機。很顯然,武安君白起爲帥一事被泄露並且在趙國邯鄲傳得沸沸揚揚一事讓這位秦國君王極爲不滿並且已經對這些臣子們產生了一些懷疑。

若不是找不到是誰泄密,甚至眼下也懷疑的對象都沒有幾個的話,秦王稷早就大開殺戒了。

秦王稷一發話,在場諸臣子立刻齊齊俯身,異口同聲:“諾。”隨後紛紛告退。

在趙國和趙丹連番出手之後,秦王稷和範睢這一對君臣,終於也要率領着秦國展開凌厲的反擊了!

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三章 爭論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擊的趙括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七百七十二章 王駕親征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來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四百七十章 寡人要去北邊散散心!第十五章 秦國政壇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八百零八章 慌亂的燕國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五百九十六章 選擇目標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三十六章 平原君說魏王 1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勝的心理博弈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憂慮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一千零二十章 反面人物果然還是有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第八十章 馮亭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八百零一章 突襲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一十三章 秦國人要圍殲李牧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九百九十二章 蔡君狂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七章 趙括第二百七十八章 樂乘奪皮牢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後的幫忙是有條件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
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三章 爭論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擊的趙括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七百七十二章 王駕親征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來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四百七十章 寡人要去北邊散散心!第十五章 秦國政壇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八百零八章 慌亂的燕國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五百九十六章 選擇目標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三十六章 平原君說魏王 1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勝的心理博弈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憂慮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一千零二十章 反面人物果然還是有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第八十章 馮亭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八百零一章 突襲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一十三章 秦國人要圍殲李牧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九百九十二章 蔡君狂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七章 趙括第二百七十八章 樂乘奪皮牢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後的幫忙是有條件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