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馮亭

片刻之後,一名面色憔悴、身着胡服、頭戴封君冠的男子走進了大殿之中,朝着趙丹行禮:“臣見過大王。”

這名年紀不過四十來歲,看上去卻蒼老得好似六十老者一般的中年男子,便是趙國華陽君,馮亭。

一個對於長平之戰乃至上黨郡之爭來說不得不提,完全無法繞過的名字。

趙丹朝着馮亭點了點頭,示意馮亭入座,腦海之中卻想起了關於此人的諸多事蹟。

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戰國人物。

根據史書記載,在秦軍開始大舉進攻上黨南部陘城、野王等諸多城池的時候,馮亭還是韓國朝廷之中的一名普通大臣,並不是當時的上黨郡守。

當時的上黨郡守是韓國將軍靳黈(讀做盡頭),靳黈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率領着上黨軍民頑強抵抗了秦國大軍長達數年之久,即便後來野王城和陘城陷落,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被切斷後,靳黈也仍舊堅持而沒有放棄。

可靳黈和上黨軍民雖然還在堅持,位於新鄭的韓王卻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當野王陷落之後,韓國的首都新鄭就已經位於秦軍的兵鋒威懾之下,秦國的使者一波波來到韓國的宮殿之中,傲慢的當着韓國重臣的面對着韓王宣稱:“若王不割上黨郡與我大秦,則韓國之覆滅便在當下!”

屈服的韓王最終下令靳黈率上黨軍民投降秦國,但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靳黈拒絕了這個命令,發誓要和秦國人死戰到底。

在命令接連被拒絕之後,韓王終於忍無可忍,撤掉了靳黈的上黨郡守,令馮亭取而代之。

然而讓所有人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馮亭在接替靳黈出任上黨郡郡守之後,居然做出了一個讓天下震驚,更使秦王稷憤怒無比的決定。

馮亭確實投降了,但是他投降的對象並不是韓王所命令的秦國,而是此刻唯一能夠和秦國爲敵的東方強國——趙國!

馮亭的投降,直接成爲了長平之戰的導火索,讓整個戰國時代的爭霸戰爭來到了最高潮。

在投降趙國之後,馮亭被趙丹封爲華陽君,本來趙丹是想要把馮亭立成一個榜樣好招攬天下人才,沒想到馮亭來了一句“吾不處三不義也”,拒絕接受封賞,搞得場面一時間相當尷尬。

不過隨後在藺相如的勸說下,馮亭還是乖乖的接受了一切封賞,當上了趙國的華陽君。

但是就算是當上了華陽君馮亭也沒有閒着,他仍然十分積極的參與到了長平的戰事之中,一心想要保衛上黨郡、尤其是長平的軍民。

爲啥?原因非常簡單,因爲馮亭就是在長平出生並且長大的,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老家落入以“嚴刑峻法”而著稱的秦國手中。

如今的馮亭主要是協助廉頗,負責後勤糧草方面的事務,前幾天纔剛剛從前線回到邯鄲,準備督運下一批運往前線的糧草。

當然了,馮亭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出現在這裡,主要還是因爲趙丹事先已經派人將他傳召入宮,在偏殿等候了。

和所有第一次見到“胡椅”的人一樣,馮亭先是奇怪的打量了一下椅子這個新鮮玩意,然後才慢慢的學着別人坐了下來,接着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明白爲何趙丹要求一定要身着胡服入宮了。

畢竟事情緊急,所以趙丹在等到馮亭入座之後便咳嗽一聲直入正題:“華陽君,你可知寡人喚你入宮,所謂何事?”

馮亭並不急於開口,而是想了想之後才道:“大王召臣,想來是爲了長平之事。請大王放心,車馬民夫皆已準備妥當,三日後便可起運糧草前往長平。”

趙丹搖了搖頭,道:“並非此事。寡人此次召你前來,乃是希望你作爲寡人的使者出使韓國,勸說韓王然出兵助我趙國,共同伐秦。”

馮亭聞言就是一愣,半晌之後才道:“大王,此事···或難爲之。”

趙丹眉毛微微一挑:“爲何?”

馮亭道:“回大王,臣於韓國爲臣二十年有餘,韓王此人,臣知之矣。韓王雖有抗秦之心,卻無抗秦之能,此韓王令臣率上黨軍民降秦之故也。既如此,則韓王又何能願與我趙國共伐秦也?”

馮亭的意思非常明顯,韓王這個傢伙已經被秦國打怕了,哪裡敢出兵呢?

說起來馮亭的這個意思,倒和樓昌有幾分不謀而合的味道。

趙丹笑了一笑,不以爲意的擺了擺手,道:“無妨,寡人並非讓韓國即刻出兵,華陽君可替寡人轉告韓王然,若韓國願於我趙國共伐秦國,寡人可使野王、陘城重歸韓國!”

想要韓國出兵,顯然不可能一點好處都不給,將被秦國奪走的野王城和陘城這一帶地區歸還給韓國,這就是趙丹在剛纔和諸大臣商議之後決定向韓國開出來的好處。

馮亭沉默了一會,然後緩緩點頭:“諾。”

在講完了這件事情之後,趙丹便讓馮亭告退了,畢竟作爲軍需官,馮亭也是非常忙碌的。

等到馮亭離開之後,一直在旁邊充當吃瓜羣衆的樓昌忍不住道:“大王,馮亭此人,不遵韓王然之命降我趙國,想來韓王然必恨其入骨,大王爲何要令此馮亭降趙?”

趙丹笑了一笑,十分肯定的說道:“大夫有所不知,只有令這馮亭出使韓國,韓王然方纔有望助我趙國也。”

作爲一個穿越者,趙丹當然明白所謂的“靳黈抗命,馮亭降趙”是怎麼回事。

這其實都是趙丹的那位大舅子,如今韓國的國君韓王然搞出來的花樣!

在野王城和陘城陷落之後,已經知道上黨郡靠韓國一己之力是怎麼也守不住的韓王然表面上裝模作樣的和秦國人談判拖延時間,實際上卻暗中派人向其他各國求援,同時暗地裡朝當時的上黨郡守靳黈下令“上黨絕不可降秦!”

然而韓王然的拖延戰術並沒有得到回報,由於近些年來韓國老是充當秦國小弟,甚至不惜因此和三晉中的其他兩個兄弟國趙國和魏國翻臉,再加上秦國使節的活動,因此大家都不想救韓國,反而樂於看到韓國被教訓。

在這樣的情況下,找不過援軍的韓王然一咬牙做出了決定,我韓國守不住上黨郡,但我也不給你秦國拿去!

於是韓王然找來了出生於長平,在上黨郡之中有很深人脈以及很高威望,同時又對韓國忠心耿耿的馮亭,讓馮亭去替換掉“不聽話”的靳黈出任新的上黨郡守,同時交給馮亭一個秘密任務。

禍水東引,率上黨降趙!

正是在這名頗有心機的君王算計下,纔有瞭如今這天下矚目的秦趙長平之戰。

事實上這位趙丹的大舅哥還不只算計了秦國這一次。

在十幾年之後,韓王然還派出來一個名叫鄭國的間諜去忽悠剛剛登基的秦始皇,想要通過忽悠秦國修建鄭國渠來消耗秦國的國力,但很可惜的是那時候的秦國已經太強,這麼做的結果就是然並卵……

總而言之趙丹覺得,論到出使韓國,絕對沒有人比馮亭更合適了。

因爲韓王然相信馮亭,所以其他趙國使臣說出來的話韓王然未必會聽,但是馮亭說的話,卻很有可能被韓王然給聽進去。

希望馮亭能爲寡人帶回來一點驚喜吧!趙丹在心裡默默想道。

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七百六十九章 猝不及防的呂不韋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八百九十六章 王翦論戰第九百四十七章 紡織坊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興的儒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蒙驁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摧枯拉朽,八失裡之死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馮亭的爭吵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些絕望的魏王圉第三十章 白起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一百零一章 悲劇的趙括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二百六十章 是時候讓燕國換一個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六百一十章 君上救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第二十一章 蘇代使齊 4第九百三十八章 獻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六百七十九章 鬱悶的楚國君臣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一百八十六章 對於趙國的未來,趙丹有那麼一些想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十一章 田單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準備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蒙驁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九十八章 內賊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二百六十九章 五國伐秦?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八十二章 長平戰火 2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七百六十五章 睢陽破
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七百六十九章 猝不及防的呂不韋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八百九十六章 王翦論戰第九百四十七章 紡織坊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興的儒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蒙驁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摧枯拉朽,八失裡之死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馮亭的爭吵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些絕望的魏王圉第三十章 白起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一百零一章 悲劇的趙括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二百六十章 是時候讓燕國換一個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六百一十章 君上救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第二十一章 蘇代使齊 4第九百三十八章 獻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六百七十九章 鬱悶的楚國君臣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一百八十六章 對於趙國的未來,趙丹有那麼一些想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十一章 田單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準備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蒙驁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九十八章 內賊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二百六十九章 五國伐秦?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八十二章 長平戰火 2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七百六十五章 睢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