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

高原的船隊駛入到黃河之後一路上順風順水在數天之後船隊到達平陽地界這時姜桓武己帶領着蕃勇軍在這裡等候着船隊的到來而所有的軍民都在這裡棄舟上岸然後經由陸路來到桂陵縣

袁選在桂陵縣早己接到了通告因此出城來迎接高原的一行而高原意外的發現隨袁選一起出迎的人中竟然有張良在列

原來秦軍進攻新鄭的時候韓王成派遣張良去楚國救援雖然張良對韓王成大耍權術韓國世族大臣們勾心鬥角的表現十分不滿但張良畢竟還是韓人還是一心再爲韓國着想他心裡也明白現在韓國纔剛剛復國一個多月實力還很弱加上還在內耗如果沒有外援的幫助以現在韓國的實力是肯定扺擋不住秦國的進攻因此張良還是接受了韓王成的命令趕到楚國首先面見項燕請求項燕幫助自己遊說楚王負芻出兵救援韓國

但楚國上下對於救援韓國都不感興趣這一方面是因爲現在的楚國確實如李斯所說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不少人都抱着既然秦國沒有來進攻楚國那麼楚國也沒有必要主動去遭惹秦國;另一方面就是少數有見識的大臣也都認爲現在的韓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實力並不值得楚國出兵救援因此雖然楚王負芻盛情的接待了張良但對出兵的事情上卻是左推右託找種種藉口拒絕

而項燕對韓王成和韓國世族不顧忌自己的勸阻執意要發動舉事也十分不滿因爲項燕十分贊同高原的看法認爲現在並不是韓國復國的好時機而且從楚國的利益出發項燕實際是希望韓國的舉事留在最關健的時候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秦楚之間遲早都有一戰如果在秦楚兩國發生激戰的時候韓國的世族再發動舉事就可以打亂秦國的陣腳對楚國來說自然是十分有利的

但韓王成和韓國世族冒然的發動舉事也打亂自己的佈置當然讓項燕非常不悅儘管他對張良的才能十分讚賞但也並沒有幫張良遊說因此張良在楚國活動了幾天但還是一無所獲

而就在這時從穎川郡傳來消息秦軍的大將王賁率領騎軍在一夜之間遠奔百里突擊段達所率領的韓軍結果段達率領的四萬韓軍被王賁帶領的五千秦軍殺得大敗當陣斬殺韓軍兩萬五千餘人生擒韓軍的主將段達而幾乎就在同時韓騰率軍攻破了新鄭俘虜了韓王成、嚴累等一干大臣而剛剛復國僅一個多月的韓國就如曇花一現一般立刻就煙飛灰散了

張良得知新鄭城破韓國又滅亡之後也不禁長嘆了一聲知道大勢己去不可挽回了雖然項燕極力的挽留張良併力勸張良在楚國爲官爲楚國效力同時還保證會在楚王負芻面並保舉張良出任上大夫但張良還是告辭了項燕並冒險潛回穎川郡打探消息

但等張良回到穎川之後聯絡到一些倖存的韓國世族才知道韓王成和參與復國的韓國世族等人己被韓騰全數誅殺被殺總計達到了兩萬餘人可以說韓國的世族元氣大傷而有少數逃脫的韓國世族也都嚇破了膽根本就不敢再有所舉動了

見此情景張良也徹底心灰意冷知道韓國復國己經徹底無望了因此才逃離了穎川郡本來想去大梁投奔高原但大梁己被大水所淹又被秦軍圍困張良在大梁附近徘徊了十餘天根本找不到潛入大梁的機會只好轉回到桂陵縣耐心的等待着高原從大梁歸來

高原雖然被困在大梁城裡但因爲有飛鳥傳書高原也知道韓國復國的舉動己經徹底失敗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細節高原也覺得十分可惜如果這一次舉事留到關建時刻該有多好同時也擔心張良的安危不知道張良是否從穎川逃出來了而在桂陵見到了張良這才完全放下心來

衆人相前之後互相寒喧了幾句然後才進入桂陵縣裡

桂陵只是一個小縣人口不足兩萬人而這一下孑來了**萬人小小的桂陵縣自然是容納不下不過袁選早就接到了高原的通報因此也做好了充份的準備在桂陵縣外扎時了數千個帳蓬供來人居住同時袁選還籌集了一些糧食車輛準備從桂陵撤離轉回代郡去

高原讓趙江、鄂崇禹、魯仁杰三人付責安排士兵、家屬居住自己和袁選、張良、魏增進城

在進城中安坐下來之後張良纔將這次韓國復國的經過詳細的講說了一遍

聽完了張良的講說之後袁選首先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都是什麼時候了還要爭權奪利內鬥不止看來韓國真是沒有救了”

張良苦笑了一聲雖然袁選的話說得並不中聽但一點也沒有錯如果韓國不進行內鬥的話也未必不能保住韓國畢竟現在秦軍大部份都被牽制在大梁進攻新鄭的秦軍並不多

而魏增則從張良的話裡想到了魏國的情況其實魏國的情況和韓國不是一樣嗎既使是在秦軍的危脅之下也仍然在內鬥不止如果魏國的世族能夠齊心協力以大梁城的堅固再加上有代軍的援助魏國根本就不會滅亡因此也可以說魏國之亡並不是因爲秦軍的強大而且亡於自己的內鬥

高原道:“不管怎麼樣孑房能夠從穎川平安回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了這一次我確實是無力支援韓國等以後有機會我一會會幫助韓國復國因此還希望子房能夠盡力幫助我們”

張良向高原施了一禮道:“主公請放心如今在下己無所牽掛因此從此以後在下一定會盡心盡力輔佐主公成就大業以報主公的的知遇之恩”

這時袁選道:“主公昨天姜桓武在桂陵西南四十餘里的地方發現了秦軍的行蹤看來秦軍很快就會殺到桂陵來因此我們不宜有桂陵久留還走儘早離開桂陵返回代郡去吧”

高原點了點頭雖然說秦軍佔領了大梁但收尾的事情卻有一大堆就是把淹沒大梁的水都放幹沒有一個月是完不成的但秦軍畢竟兵力衆多完全可以一面收拾大梁的殘局一面出兵收取魏國的其他地方雖然桂陵離大梁差不多有二百多裡遠但畢竟是在魏國境內而且又無險可守加上又帶着大量的家屬因此還是儘早離開桂陵爲好那怕是先轉移到齊國境內去也可以躲開秦軍

於是高原道:“現在桂陵城裡還有多少糧食? 車輛?”

袁選道:“回稟主公現在桂陵城裡大約有五萬餘石糧食各種車輛約有一千餘輛”

高原搖了搖頭道:“太少了我們這次帶回來的士兵、家屬超過八萬再加上桂陵的軍隊差不多有九萬人而五萬石糧食估計也就只夠二十餘天而從桂陵回到代郡至少需要二個月的時間根本就不夠啊”

張良道:“主公放心我們要轉回代郡總要經過齊國境內而從桂陵到齊國的陶邑不足五十里現在陶邑城裡有大量的糧食出售因此我們可以先組織居民軍隊離開桂陵進入齊國境內並派人趕到陶邑去購買糧食而且我們有安平君擔保無需付錢也能先拿到糧食然後再齊國境內匯合再一起轉回代郡去”

щшш•t tkan•¢ ○

高原點了點頭張良的建議確實很不錯這兩年以來魏國一直戰事不斷在陶邑城裡聚集了不少的齊國商人大發戰爭橫財既然是在大梁城被大水淹沒之後斷絕了陶邑和魏國的交易來往但秦軍同樣也從陶邑購買了大量的物資因此這兩年以來陶邑的商人個個都賺得盆滿鉢滿現在在陶邑仍然屯集着大量的物資購買一二十萬石糧食絕對不成問題

於是高原道:“那好就請子房辛苦一趟明天就出發去陶邑購買糧食我們會隨後出發再陶邑附近匯合”

張良道:“是在下明天就出發馬上趕去陶邑”

高原道:“今天就讓士兵家屬們好好休息一夜明天就開始準備估計在一二天之後就可以從桂陵出發了”頓了一頓高原又道:“不過願不願意隨我們返回代郡由他們自行決定如果想留在桂陵或者是想遷移到魏國其他的地方或者是齊國、楚國又聽甴他們自便我們也不強求”

袁選道:“主公還有桂陵的居民呢我看有不少桂陵居民恐怕都想跟着我們一起走要不要把他們也帶走”

高原笑道:“當然帶走只要是願意跟着我們走的人我們都不拒絕現在代郡最缺的就是人口他們願意遷移到代郡去定居自然是歡迎之致”

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761章 訂親(上)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511章 開導第176章 吉兆(上)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10章 ,成山之戰(中)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65章 趙嘉府邸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65章 修煉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746章 追逐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222章 紙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另一個結局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599章 突襲薊京(二)第749章 擊殺(下)第278章 離開的和留下的第764章 選擇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922章 趁勝進擊(五)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150章 捕馬(下)第27章 天命(下)第453章 水戰(上)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602章 突襲薊京(五)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722章 墨家(三)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24章 ,並城第666章 問責(二)第375章 接受相印(一)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52章 守軍出擊第923章 挑戰(一)第877章 高原的計劃第761章 訂親(上)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691章 接位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160章 遇險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29章 災民(下)第293章 結盟(下)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293章 結盟(下)第384章 秘密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四章 閱軍四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191章 秦國春祭(上)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808章 新年第525章 謀劃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602章 突襲薊京(五)第884章 招降秦軍二
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761章 訂親(上)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511章 開導第176章 吉兆(上)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10章 ,成山之戰(中)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65章 趙嘉府邸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65章 修煉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746章 追逐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222章 紙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另一個結局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599章 突襲薊京(二)第749章 擊殺(下)第278章 離開的和留下的第764章 選擇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922章 趁勝進擊(五)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150章 捕馬(下)第27章 天命(下)第453章 水戰(上)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602章 突襲薊京(五)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722章 墨家(三)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24章 ,並城第666章 問責(二)第375章 接受相印(一)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52章 守軍出擊第923章 挑戰(一)第877章 高原的計劃第761章 訂親(上)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691章 接位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160章 遇險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29章 災民(下)第293章 結盟(下)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293章 結盟(下)第384章 秘密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四章 閱軍四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191章 秦國春祭(上)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808章 新年第525章 謀劃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602章 突襲薊京(五)第884章 招降秦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