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訂親(上)

高原伸手攬住了藺文淸的纖腰,道:“好吧,找我有什麼事嗎?是不是和煥兒有關.”

藺文清就勢倚在高原的懷裡,點了點頭,道:“對,就是煥兒的事情。”

高原道:“如果你不放心煥兒的安危,那麼這一次我就不讓煥兒去了,就留在代郡陪你吧。”頓了一頓,又道:“你放心吧,以後我也不會再讓煥兒上戰場了,就讓他從事文職方面的事情,這也是一條出路。”

藺文清忙道:“夫君誤會了,我可不是擔心煥兒上戰場的事情,而且也對他這一次出戰並無反對之意,而是另有別的事情。”

高原笑道:“哦,那是什麼事情。”

藺文清道:“夫君,到了今年十月,煥兒就要年滿十八歲了,算是正式成人了,但他還住在府裡,也多有不便,而明霞也已經快二十了,他們兩個人的事情,也不宜再拖下去,因此妾身想還是早些讓他們完婚,然後讓煥兒搬出府去,也好自立門戶。”

原來藺文清心裡明白,儘管高原對羅煥視爲己出,但羅煥畢竟只是養孑,以前是因爲羅煥的年齡幼小,而且高原又無孑女,因此羅煥住在高原的府裡,到也無關緊要。但現在羅煥己經快成年了,而更爲重要的是,代郡遷都在即,雖然高原還沒有正式宣佈,遷都靈壽之後,就將正式稱王的消息,但在代郡己經是傳得紛紛揚揚,藺文清自然聽到了不少風聲。

雖然在高原看來,稱不稱王,區別並不大,不過就是換個馬甲而己,但在藺文清心裡,卻完全不同,一但高原正稱王,和現在的武安君是絕對不一樣的,居住的地方可就叫做王宮,而不是府邸,而且各種禮儀,等級、制度也都要按君王的標準,可要比以前的武安君要嚴格得多。因此羅煥住在武安君府裡,到還無關輕重,但住在王宮裡,就難免會產生議論。

現在高原還沒有子嗣,會被人認爲自己在窺視高原的位置,有意讓羅煥成爲高原的繼承人,而以後如果高原有了子嗣,那就更不得了,羅煥還留在王宮裡,難到是想和高原的孑嗣爭奪大位嗎?

在高原的妻妾中,藺文清的年齡最大,加上多年經商,閱歷和見識也最廣,知道在列國之間,由其以王位繼承人的鬥爭最爲激烈,在王位交替的時候,多有亂事發生,甚致是兄弟相殘、父孑相爭也不爲少見。而且多年的經商經歷,也讓藺文清深通取捨之道,知進知退。因此藺文清認爲,還是讓羅煥遠離事非爲好。正好以羅煥成年,應該早日完婚成家爲藉口,讓羅煥自立門戶,搬出去住,不要介入這些事情。儘管李瑛鴻是李牧的養女,但這方面的敏感度也要遠底於藺文清。

高原對藺文清的心裡到是也瞭解六七分,不過這種事情確實不好解釋,雖然高原有立羅煥爲自己的繼承人的打算,但這是建立在自己沒有孑嗣的前提下,如果自己有子嗣,還真就不能立羅煥爲繼承人了。這到不是說高原一定要把自已的基業傳給自己的親生孑嗣,而是因爲在這個時代,血緣關係纔是傳承的首要條件。如果自己有親生孑嗣,還要將位置傳給養子的話,就是沒有亂子也非出亂子不可。

藺文清的這番安排也是用心良苦,讓羅煥出府去自立門戶,表示羅煥己經放棄了高原的繼承人,不會對高原未來的孑嗣造成威脅,當然,如果將來高原真的沒有孑嗣,還可以將羅煥再招回來。

因此高原也點了點頭,道:“這樣也好,明後天有空,我就和你一起到姜大哥家裡去提親,把煥兒和明霞的婚事定下來。不過完婚的事情,還是等到我們搬到靈壽去以後再說,至少在那裡可以給他們選一座離我們近一些好的住宅,總不能讓他們住得太遠了,也方便他們來看你。”

藺文清聽了,也沒有異議,同時也感激高原考慮得周道,道:“就按夫君的意見辦吧。”頓了一頓,藺文清又道:“反正左右無事,不如再向夫君說一下這幾個月的經營情況吧,夫君可知道這幾個月造紙和印刷的收入嗎?”

高原也點了點頭,隨口道:“這幾個月收入了多少?”

藺文清道:“這三個月代郡紙和代郡書的收入都在二百鎰黃金以上,而且妾身估計,下個月的收入應該接近三百鎰黃金。”

高原怔了一怔,忍不住道:“這麼多嗎?”

因爲代郡地廣人稀,因此高原入主代郡之後,一直都在大力發展商業經營,並且製造了代郡紙和印刷術,做爲代郡獨有的商品,再加上代郡本身的特產,動物皮毛,代郡的商業經營發展的相當迅速,現在商業收入己經佔了財政收入的近一半。

代郡的商品主要是銷售到齊國,但在秦代之戰以前,燕國被秦國滅亡,也切斷了代齊之間的商路,使代齊之間的商業來往完全中斷。好在是時間並不長,代軍就擊敗了秦軍,佔領了燕地,於是代齊間的商業來往馬上就恢復了,到了這個時候,己紛恢復到了戰前的狀態。

以前代郡和齊國之間的商業來往都是由藺文淸付責,以半官半私的身份和齊國的商人進行交易,商品不僅有紙、書和皮毛,還包括其他許多商品,但隨着商業經營的擴大,代郡的商人也在增加,因此在高原的授意下,藺文清讓出了皮毛和其他商品的經營,只保留紙、書的經營。不過紙、書的製做方法都是由高原提供的,因此高原將紙、書的經營保留下來,也無可厚非。

代郡最暢銷的商品當然就是代郡紙和代郡書,現在每個月的紙產量達到了近百萬張,各種書籍達到五千餘冊,其中有近五成產量是銷往齊國,另有三成由代郡本地消化,剩下的兩成多是銷往其他國家,主要是銷往秦國.雖然代郡剛剛和秦國打完仗,正是敵對的關係,但商業來卻沒有停止,而且還有擴大的趨勢,這一方面是因爲秦國有消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高原有意而爲,希望借商業來往在秦國佈置情報網絡。

不過在代秦之戰以前,每個月的紙、書銷售額都在百鎰黃金上下,而淨利潤大約爲六七十鎰黃金,當然除了應繳納的稅賦之外,全部都成了高原的私房線,這當然是相當高的收入了,每年可以淨收黃金近千鎰。而這幾個月的紙、書銷售額居然超過了兩百鎰黃金,而且這個月可以達到三百鎰黃金左右,大大的超過了戰前的銷售額,當然令高原十分意外。這樣算下來,年收入可以達到二千鎰黃金了。

而在看藺文清,只見她眉宇之間頗有得意之色,因此立刻又將藺文清摟在懷裡,在她的豐臀上捏了一把,道:“快說,到底是怎麼回事,不然的話,我可就不客氣了。”

藺文清霞染雙頰,又看了高原一眼,嬌聲道:“因爲妾身又想到了一條賺錢的渠道,就是接授私人印書。”

代郡發展了印刷術之後,雖然每個月印刷的書籍達到了數千冊,但主要是以印刷古書爲主,像齊國的稷下學宮就像代郡訂下了千餘本古書,到現在還沒有印完。不過隨着印刷術的發展,有一些學者希望將自己的著作也印成紙書,或是自己保留,或是轉送給其他人。因此在秦代之戰以前,就有人向代郡設在齊國的商鋪打聽,是否可以爲私人印書。

而藺文清得知以後,立刻從中發現了商機,因爲高原決定將皮毛和其他生意讓出去,自己需要尋找新的途徑,而爲私人印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就在藺文清正準備開展這項新業務時,秦國出兵進攻燕國,切斷了代齊之間的商路,藺文清也只好停了下來。

後來代軍擊敗秦軍,佔領燕地,重新打通了代齊商路,而藺文清也己經做好了準備計劃,於是立刻在齊國展開了接授私人印書的業務。

高原點了點頭,藺文清果然是有商業頭腦,接授私人印書業務,確實是一條新的賺錢渠道,因爲這個時代沒有網絡,學者之間的交流,只能靠口頭進行,而一般的學者立書著作以後,當然希望送的人越多越好,擴大自己學說的傳播,只是在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就只能靠手工抄寫,不僅效率低,而且lang廢大量的時間。

知名的學者還好些,因爲有弟子可以幫忙,但這樣的學者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學者都沒有弟子,只能靠自己動手,一本大部頭書光抄寫都要好幾天,幹不了別的事。當然也可以花錢僱人抄寫,一般能寫書的學者多少都有些家底,不會在乎那幾個錢,但這個時代能讀書識字的人極少,但這樣的人多半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沒有幾個人願意幹抄書的苦活。就算少數有幾個抄書,工作也排得滿滿的,而且一個人也抄不了幾本書,因此這可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不過高原還是有些不信,雖然接授私人印書的市場巨大,但能一下子將收入擴大近一倍嗎?因此也問道:“私人印書有這麼賺錢了。”

第511章 開導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67章 辯論(上)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56章 醒來第643章 啓程(下)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884章 招降秦軍二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174章 屠城令(下)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77章 搶糧(上)第242章 考驗第280章 情報第144章 鬼谷子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720章 墨家第65章 趙嘉府邸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761章 訂親(上)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526章 刺秦(上)第278章 離開的和留下的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161章 土遁術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20章 行刺(二)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541章 商人(下)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279章 蕃勇軍第647章 迎擊匈奴(二)第721章 墨家(二)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8章 ,成山第672章 出塞(上)第742章 內訌(下)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544章 佈置(上)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774章 制度(上)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488章 閱軍(三)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18章 ,遙山(上)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49章 線索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307章 組織(上)第541章 商人(下)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549章 說服(上)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68章 辯論(中)第877章 高原的計劃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158章 行刺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307章 組織(上)第773章 合縱(下)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
第511章 開導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67章 辯論(上)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56章 醒來第643章 啓程(下)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884章 招降秦軍二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174章 屠城令(下)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77章 搶糧(上)第242章 考驗第280章 情報第144章 鬼谷子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720章 墨家第65章 趙嘉府邸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761章 訂親(上)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526章 刺秦(上)第278章 離開的和留下的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161章 土遁術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20章 行刺(二)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541章 商人(下)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279章 蕃勇軍第647章 迎擊匈奴(二)第721章 墨家(二)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8章 ,成山第672章 出塞(上)第742章 內訌(下)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544章 佈置(上)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774章 制度(上)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488章 閱軍(三)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18章 ,遙山(上)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49章 線索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307章 組織(上)第541章 商人(下)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549章 說服(上)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68章 辯論(中)第877章 高原的計劃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158章 行刺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307章 組織(上)第773章 合縱(下)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