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

出了雁門關後,高原才發現,雁門關外確實大有變化,出關的大道是經過了重新的修理,雖然沒有關內的大道那麼寬闊,並分出了專用的道路,但也不算狹窄,而且十分平坦,就算是在關內,也能算是二線的道路。

而在道路兩側,確實開墾了不少成片的田地,並且挖掘了一些溝渠,到是有一片新興的氣像,不過和關內不同,在道路沿線上,幾乎看不到有村莊,只有少數零散的房屋,不過每隔十餘里左右的距離,就會有一座小規模的土堡,並有道路與大道相通,關外的居民大多都居住在這種土堡裡。

這是高原剛入主代郡的時侯,下令在雁門關外修建土堡,以防匈奴的侵襲,每座土堡裡面可容納五六百戶到一千戶人家不等,人數少有二三千人,多則近五千人。雖然每座土堡的規模大小不同,但都呈正方形的結構,堡牆就是用夯土砌塊壘成,高約兩丈,四面均有開門城樓,右土堡的四角建有箭塔,但城樓是用石砌,釆用烽火臺的造型。而且牆外一般還挖了一圈寬達兩丈的護堡壕溝。

這樣的土堡如果是在雁門關內,當然算不了什麼堅固的要塞,但雁門關以外的地區,卻足以抵擋住匈奴的襲擾,因爲匈奴人善於騎射,但攻堅的能力極差,沒有大型攻城器俱,最多隻有幾架簡單的木梯,要想要攻克這些土堡,可也並不容易。

在土堡中居住的居民,既有歸附的草原遊牧民族,也有相當一部份是華夏族民,有的原來就是居住在雁門關外,被代軍招集遷居在堡壘裡,也有的是從雁門關內遷居過來,因爲關外的土地可以隨意開墾,雖然在堡壘裡定居是要徵收稅,但所交納的稅賦要關內低,而且可以保證安全,因此還吸引了不少關內的居民遷移出關來開荒種田。這些居民們白天在堡外的田野裡勞作或放牧,晚上回堡中休息,一但有匈奴來犯,城樓上就立刻點火示警,居民馬上逃回堡中,人身安全也就基本可以得到保障。同時也是代郡官府對關外居民徵收稅賦的依據。

不過由於這幾年匈奴來得並不多,因此讓一些居民產生了僥倖心理,爲了逃避稅賦,他們並沒有在土堡裡定居,而是在土堡外面修建房屋安居,同樣也可以開荒種田。目前來說,這樣一批人只是極少數,官府也懶得去管他們,暫時就這樣維持現狀。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像,就是有一些草原遊牧民族遷移到堡壘中之後,也改變了自已的遊牧習慣,開始學着種植糧食,畢竟種糧要比放牧靠譜一些,收成有保障,而且危險也小,或者是放牧種糧並行,對此官府基本都持鼓勵態度,對願意種糧的牧民,不僅給他們發放種子,而且還派人教導他們進行耕種。不過大多的草原遊牧民族還是過着傳統的遊牧生活,開春之後,帶着牛羊牲口去尋找水草豐盛的地區放牧,而到秋冬時節再回歸土堡中定居。

因爲這時離匈奴還很遠,因此高原也還有閒心觀察雁門關外的景像,走了大約二十餘里之後,只見阿燃史乞沫已經聚集好了蕃勇軍的人馬,在大道邊等候着高原的大隊人馬。

兩軍匯合之後,繼續行進,而阿燃史乞沫纔像高原道:“主公,我聽一些弟兄們說,他們昨晚在家裡聽一些牧民說,這一次匈奴人來襲擾雁門,可不是再和以前一樣的小股劫掠,而是有意要再大規模的南下劫掠了。”

高原道:“爲什麼這一次匈奴要大舉南下?”

阿燃史乞沬道:“原來是上一次主公突襲陰山,大敗了匈奴之後,草原上有幾個部落趁機聯合起來,進攻匈奴,結果他們在草原上打了幾年,但這些部落最終還是打不過匈奴,最終不是被匈奴兼併,就是被滅族,再不就是被趕得遠走他步,而現在匈奴兼併了幾個部落,實力大增,加上草原上己經沒有能與匈奴抗衡的部落,因此匈奴才準備大舉南下掠劫。”

高原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看來自己的運氣還不錯,如果匈奴提早一年南下,自己恐怕就要頭疼了,而現在擊敗了秦囯,也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匈奴,高原當然知道,像匈奴這樣的草原遊牧民族天生就是捍勇善戰,沒有什麼道理好說的,只佩服強者,因此既然匈奴想要大舉南下掠劫,那麼也就不要客氣,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最好是再給匈奴來一次陰山之敗。

這時阿燃史乞沫又道:“主公,弟兄們知道這一次是去打匈奴人,都很興奮了,大家以前都吃過匈奴的不少虧,現在可要讓匈奴人知道我們的厲害,等一會兒遇到了匈奴人,最好就讓我們蕃勇軍來打第一陣。”

原來因爲現在草原上匈奴的勢力擴張得十分厲害,遷移到雁門關外定居的草原遊牧民族大部份都是被匈奴人打敗,被迫離開了自己原來的駐地,而蕃勇軍的士兵都是由遷移到雁門關外定居的草原遊牧民族組成,因此他們對匈奴當沒有好感,而且歸附代郡的這幾年時間裡,蕃勇軍隨高原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也成爲代軍當中的王牌軍隊之一,全軍的精氣神都十分高昂,信心十足,一聽說匈奴又來劫掠雁門,自然都是擦拳磨掌,想和匈奴大戰一場,也好出一口惡氣。

高原笑道:“放心吧,真的遇到了匈奴人,肯定不會少了有蕃勇軍出戰的機會,到時候可就看你們的表情了,這幾年蕃勇軍在中原的戰場上都打得不錯,但現在回到草原上,可別出醜了。”

阿燃史乞沫大笑道:“請主公放心吧,回到了草原,我們蕃勇軍只會更強,決不會讓主公失望的。”

因爲一行人馬都是騎軍,而且又是沿着大路行進,因此進軍的速度很快,一路說着,到了中午的時候,大軍己經走出了五十餘里的距離,距離戰場只有二十餘里的路程了。

而且在沿途都不斷有斥候向高原、袁選回報戰況,雖然從昨晚開始,匈奴人就在圍攻一個土堡,但由於土堡的守衛十分嚴密,而且匈奴確實沒有帶什麼攻城的工具設備,結果到這時爲此,仍然還是沒能攻入土堡中。

二十餘里的路程,差不多已經進入了作戰的距離,因此高原和袁選商議了一下,決定就近找一個土堡,將攜帶的輜重和非戰鬥人員都安排在土堡裡,其他的軍隊由高原和袁選帯領,趕去救援。

這樣的土堡在雁門關外很多,就在前方二三裡的地方,就有一個,不一會兒大隊人馬趕到了那個土堡前,因爲這裡己經離戰場很近了,因此這個土堡的守備十分嚴密,四門緊閉,吊橋高扯,青壯年男子都在堡牆上守衛,確實有幾分嚴陣以待的架式。

高原對此也十分滿意,現在自很難在北方投多的精力來對付匈奴,因此防範匈奴的突襲,主要還是依靠本地人的力量,現在看來,準備得確實很不錯。

這時守堡的人也看到了代軍的旗號,雖然他們不知道高原親自帶隊,但也知道這是從雁門關裡來的人馬,因此城牆上的居民們立刻發出了一陣歡呼,援軍趕來了。於是立刻打開城門,放他們進堡。

現在高原和袁選當然沒有時間進堡停留,袁選只對堡主交待了幾句“好生守堡,不可大意”之類的話,而高原下令將車輛、物資,還有云瑤和白靈族的衆女子都留在堡中,並且留下了女軍和背嵬軍在堡裡保護她們,其餘的士兵,還有白靈族的男孑,羣獸等都隨兩人一起立刻趕奔戰場而去。

因爲少了車輛物資,因此行進的速度更快,儘管趕了一上午的路程,人馬都有些疲憊,但全軍的精神仍然很好,士氣高昂,不一會兒,大隊人馬就趕到距離戰場只有五六裡的地方。高原下令讓全軍暫時就地休息,緩一口氣,準備作戰,重甲騎兵披甲準備,而自己和袁選一走,帶領着一百名斥候騎軍,向戰場方向趕去,觀察匈奴的詳細情況。

五六裡的路程轉眼既到,衆人遠遠看去,只見確實有一隊匈奴騎軍,在一個土堡前約三百多步的距離駐紮,人數在一千人左右,另外還有兩支百餘人的騎軍小隊,衛圍繞着土堡的城牆縱馬奔馳,並不斷向城中射箭,而在堡壘上也不斷有箭矢射下,向匈奴還擊,不時也有匈奴騎軍中箭落馬。

衆人看了一會兒,袁選道:“看來匈奴軍確實只有一千多人,而我們這一邊僅騎軍就有近四千人,要對付他們太容易了。”

凌風道:“打敗這一支匈奴軍隊到是沒什麼難度,不過他們全部都是騎軍,而且裝配都比我們輕,因此他的速度一定不在我們之下,如果我們正面進攻他們的話,恐怕還不等我們趕到,他們就會跑了,我們也很難追得上啊。”

袁選笑道:“這個容易,我們有近四千騎軍,完全可以分兵三路,首先分派兩路人馬,從左右兩翼包抄上去,剩下的一支再從正面突擊,這樣三路夾擊,就可以一舉將這匈奴軍隊擊敗,就算是不能全殲這一支匈奴軍隊,但也能讓他們損失慘重。”

凌風點了點頭,道:“這個戰術很好。”

袁選道:“主公,趕快下令調兵吧。”

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790章 齊國使團(一)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309章 合縱第822章 行刺(四)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章 ,成山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25章 詔回邯鄲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53章 苦戰(中)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931章 定都(三)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374章 投誠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247章 迴歸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292章 結盟(上)第622章 退軍(四)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74章 陣法第98章 王剪論兵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494章 閱軍(九)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299章 問難下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153章 迴歸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929章 定都(上)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771 章 求親(下)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490章 閱軍(五)第747章 追逐(下)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528章 刺秦(三)第275章 擴軍(上)第592章 攻與防第285章 強盜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7章 ,羣英會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766章 修煉(下)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19章 ,遙山(中)第53章 苦戰(中)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796章 舞者(上)第672章 出塞(上)第347章 妻妾聚集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141章 心眼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67章 辯論(上)第619章 退軍(一)第80章 三策(下)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247章 迴歸第65章 趙嘉府邸第60章 鑄劍(下)
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790章 齊國使團(一)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309章 合縱第822章 行刺(四)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章 ,成山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25章 詔回邯鄲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53章 苦戰(中)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931章 定都(三)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374章 投誠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247章 迴歸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292章 結盟(上)第622章 退軍(四)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74章 陣法第98章 王剪論兵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494章 閱軍(九)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299章 問難下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153章 迴歸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929章 定都(上)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771 章 求親(下)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490章 閱軍(五)第747章 追逐(下)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528章 刺秦(三)第275章 擴軍(上)第592章 攻與防第285章 強盜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7章 ,羣英會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766章 修煉(下)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19章 ,遙山(中)第53章 苦戰(中)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796章 舞者(上)第672章 出塞(上)第347章 妻妾聚集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141章 心眼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67章 辯論(上)第619章 退軍(一)第80章 三策(下)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247章 迴歸第65章 趙嘉府邸第60章 鑄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