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秦國廷議(上)

大雪還在紛紛揚揚的下着,己經給咸陽城都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妝,屋頂、街道,全部都罩上了一層棉絮般的雪,廊沿下、樹枝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整個咸陽城都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

因爲現在還是華陽太后的喪期內,整個秦國都要止樂示哀,因此儘管現在己經是新年,但咸陽城裡卻看不出一點新年的喜慶熱烈氣氛,昔日熱鬧的女閭酒樓也都是生意蕭條,顯得十分得冷清。當然這只是表面現像,在每一個百姓的家裡,關起門來之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還是可以熱熱鬧鬧的慶賀新年。

不過只有在秦國的王宮門前,依舊是熱鬧如故,這時又停滿了文武大臣的車馬家人,在大雪之中等待着主人從宮中出來,而且守衛王宮的秦軍衛士,乜仍然儼正肅立,一絲不苟,毎個士兵的身上都落滿了積雪,和黑色的衣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儘管這一場大雪己經持序了近十天,但秦國朝廷仍然還是每天開朝議事如故,沒有絲毫的懈怠之意,因此秦囯的文武大臣們也只好每天冒着大雪,趕到王宮裡來朝見秦王政,也不敢有絲毫怨言。

不過在王宮的正殿裡,卻是溫曖如chūn,因爲在左右兩側,燃燒着十幾個大火盆,秦王政在正中的高位就座,正在翻閱着一卷奏章,而在臺階以下,左右數十名文武大臣都鴉雀無聲,整個大殿裡靜得落針可聞,偶爾只能聽了“剝剝” 的火苖暴裂聲音。

“譁!”

秦王政合上了手裡竹簡,道:“李牧己經離開了邯鄲,以曲陽爲治所,以代郡割據自治,而且正在井徑整軍備戰,準備迎戰我們秦軍的進攻,而趙王遷還派人下詔給李牧,授於他在代郡的自治之權。衆卿怎樣看呢?”

秦國在趙國的間諜衆多,趙國發生的事情秦國基本都能夠知道,李牧離開邯鄲,退到代郡自治,而且還有不少趙國的兵將對趙國朝廷感覺到失望,因此紛紛投奔到李牧的麾下。現在李牧控制的軍隊數量達到了二十六七萬之多,佔整個趙國六成以上的兵力。

同時李牧又和趙國的商人達成了協議,在代郡建立商行,以後商人從齊國購買的糧食,有一半都以微利的價格買給李牧,另一半由商人自行出售。同時向李牧提供各種物資。而李牧也答應,繼續給商人提供保護,派遣軍隊在趙齊邊境駐守,接應從齊國購買回來的糧食。並且承諾,如果商人們在邯鄲受到危脅,李牧也會出兵干涉。

本來李牧在代郡就素得民心,深受軍隊的擁立,而且因爲有了商人的幫助,一到曲陽,李牧就取消了代郡百姓一大半的稅賦勞役,也使得整個代郡民心大悅,全部都支持李牧在代郡自治。同時大量的災民也隨李牧遷到代郡安居,因此代郡的人口也得到大幅的増漲,如果能夠經營二三年的時間,也確實可以建立起一個比較穩固的基礎。

而且李牧的出走,在邯鄲城中也引起一場極大的震動,加上郭開先前扣下了商人從齊國購買回來的糧食,高價出售,賺取暴利,也確實引起了邯鄲朝野上下,社會各層的共憤。於是各界人士紛紛將矛頭指向了郭開,一時間上奏的竹簡都堆成了小山,都是彈亥郭開。

在這種情況下,趙王遷和郭開也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正好這時郭開病倒,因此也正好藉機在家裡養病,但大臣們還是不依不饒,一定要將郭開誅殺,而趙王遷這時也犯了擰勁,乾脆就不上朝躲着不見大臣,並且把大臣的上奏當柴火燒。

就在這時,李牧又上奏邯鄲,聲明自己是被jiān臣所迫,才離開邯鄲,但並沒有背叛趙國,雖然現在代郡自治,但自己仍然忠於趙國等等。這一下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又引起了邯鄲城對郭開的新一輪攻擊。而且這一次趙嘉也終於坐不住了,也上奏趙王遷,要求趙王遷立刻誅殺郭開,請回李牧。

趙嘉在邯鄲還有一些賢名,也得到一些宗室大臣的支持,因此他這一出面,也立刻聚集了一批人在他身邊搖旗吶喊,而且內容也由誅殺郭開,變成了重用趙嘉的呼籲。

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趙王遷也終於扛不住了,在和郭開商議了一番之後,只能下令,封趙嘉平城君,假相國,假,就是代理的意思。不過重新任命趙蔥爲大司馬,執掌軍權,又命郭開的門客顏聚爲少師,管珵邯鄲城的安全。實際是隻給了趙嘉一個空頭的相國。

但不管怎麼說,趙嘉也算是當上了相國,立刻下詔給李牧,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並正式授予李牧全權付責抵抗秦軍的事務。這樣一來至少在名議上,李牧仍然還是趙國的臣孑。隨後趙嘉又連續任命了幾位趙國公認的賢者名士爲官,拜田孑楷、宋榮爲上卿,翟進爲中卿,公孫龍、鍾離復爲上大夫,又安撫商人,因此趙嘉也得到了不少的讚揚之聲。

不過這些只是表面功夫,等頭三把火燒完之後,趙嘉也開始面臨趙國的實質問題,國庫空空如也,存糧所剩無幾,而且城外還聚集着大量的災民。另外趙蔥、顏聚等郭開的黨羽根本都不頭趙嘉的帳,因此趙嘉的政令幾乎不能貫徹實施。要知道郭開在趙國經營了幾十年,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根本就不是剛剛出頭的趙嘉所能夠應付得了的。

面對這些情況,趙嘉也是一籌莫展,招集平素推崇的幾位名士商議,可惜田孑楷、公孫龍只會大談仁政,而宋榮開口閉口就是無爲而治,差一點把趙嘉急吐了血。到是翟進給趙嘉出了個可以實施的建議,立刻招李牧回邯鄲,誅殺郭開,清除郭開的黨羽,趙嘉掌政權,李牧掌軍權,這樣才能中興趙國。

但聽了翟進的建議之後,趙嘉呆了半響,才道:“現在武安君駐守代郡,正在整軍備戰,低御秦國入侵,怎麼能輕離前沿重地呢?”就這樣否定了翟進的建議。而邯鄲城也依然陷入一片混亂當中。

這些情況,當然由秦國的間諜全部都如實的回報到了咸陽。現在趙國內亂,局勢不穩,對秦國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但最讓秦國看重的李牧,卻並沒有被除去,而且在代郡自治,不受趙國朝廷的管治,進可改,退可守,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李牧的地位還得到了加強。這可是秦國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因此秦王政也立刻下令,招集文武大臣,商議如何來對付趙國。

只聽“咕咚” 一聲,姚賈跪伏於地,以頭杆地,顫聲道:“這一次出使趙國,是微臣無能,耗廢朝廷之財,卻沒能爲我秦國除去李牧,請大王治罪。”因爲他是付責到趙國施行反間計,除去李牧,但花廢了兩千鎰黃金,還割讓了漳南十二城給趙國,付出的代價也不算不大,但最終於落得這樣的一個結果,姚賈當然是難辭其疚,因此姚賈也不等秦王政說話,就主動請罪。

半響之後,秦王政才道:“卿無罪,這件事情,卿己經盡力了。雖然說並沒能除去李牧,但能夠迫使李牧離開邯鄲,又能攪動邯鄲大亂,這樣的結果,也己經很好了。”

姚賈也鬆了一口氣,趕忙道:“多謝大王。”然後站起身來,退回到自己的班次當中。

秦王政這才道:“那麼我秦國開年之後的伐趙之舉,是否還應該進行呢?不知衆卿有何建議。”

秦王政剛剛說完,國尉尉僚立刻出列,道:“大王,依臣看來,伐趙之舉,勢在必行,決不能改變。”

尉僚是魏國人,名繚,姓氏不詳,在秦王政十年入秦,由丞相王綰推薦入朝,與秦王政論談天下大勢,深受秦王政的讚賞。

居說尉繚懂得面相之術,初見秦王政時,曾評價秦王政的面相: 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爲虜矣。不可與久遊。因此不想在秦朝爲官,甚致不辭而別。

但秦王政並不以怪,相反還命人把尉繚請回,任命爲國尉,並且對他不僅言聽計從,而且屈尊禮待,就連尉繚的衣服食飲也都與秦王政相同。最後終於得到尉繚的肯首,願意扶助秦國,入朝爲臣。並且以尉爲姓,故被稱爲尉繚。在這個時代,姓氏並不穩定,以國名、地名、官名爲姓的例子很多。

囯尉是負責管理全國的軍事行政事務,相當於是後世的國防部長或總參謀長,雖然統一六國作戰的大戰略是由李期制定,但李斯對軍務必竟不是很精通,而尉僚精通兵法,俱體的軍事謀劃、方略,軍隊的調度安排都是由尉僚來付責制定,因此伐趙之舉能不能成行,尉繚的態度是致關重要的。

秦王政道:“哦,現在李牧仍在,卿爲何認爲伐趙之舉,決不能改變。”

尉繚道:“回稟大王,雖然李牧仍在,但他與趙國已經產生了離隙,如果沒有趙國供應糧草後勤的支持,單靠代郡的一郡之力,縱然是李牧有天縱之材,也是無法與我大秦軍隊相抗衡的。”

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196章 連盟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47章 劫持(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911章 對策(下)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109章 傷病營第337章 營救(一)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819章 行刺(一)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223章 商機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463章 剿滅馬賊(下)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28章 災民(上)第621章 退軍(三)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299章 問難下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159章 困境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563章 會戰(五)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69章 辯論(下)第911章 對策(下)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14章 ,招降(上)第566章 會戰(八)第527章 刺秦(二)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525章 謀劃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746章 追逐第68章 辯論(中)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755章 迴歸(三)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301章 商鋪第243章 合併村莊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756章 迴歸(四)第747章 追逐(下)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40章 公子扶蘇第807章 臨別獻舞(三)
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196章 連盟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47章 劫持(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911章 對策(下)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109章 傷病營第337章 營救(一)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819章 行刺(一)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223章 商機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463章 剿滅馬賊(下)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28章 災民(上)第621章 退軍(三)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299章 問難下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159章 困境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563章 會戰(五)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69章 辯論(下)第911章 對策(下)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14章 ,招降(上)第566章 會戰(八)第527章 刺秦(二)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525章 謀劃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746章 追逐第68章 辯論(中)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755章 迴歸(三)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301章 商鋪第243章 合併村莊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756章 迴歸(四)第747章 追逐(下)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40章 公子扶蘇第807章 臨別獻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