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錯宗複雜

魏增告辭離開之後,高原才問道:“孑房,現在大梁的情況怎麼樣?”

張良搖了搖頭,道:“仍然好不到那裡去,仍然還是錯宗複雜。”

高原皺了皺眉,道:“難到滎口之戰勝利的消息對大梁城一點影響都沒有嗎?”

張良苦笑了一聲,道:“要說一點影響也沒有,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改變並不大,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在大梁面臨的局勢更壞了。”

高原也不禁大爲不解,道:“更壞了?”

張良點了點頭,道:“因爲主公擊敗了秦軍,使大梁面臨秦軍的危脅也小多了,結果纔有人認爲可以鬧一鬧,結果反而鬧得更兇了,因此依在下之見,主公應該儘快趕到大梁去,接任魏國的相印,這樣才能讓這些人死心。”

原來魏王假迫於秦軍的壓方,罷免了國相魏行,改拜高原爲魏國的國相,儘管這只是一個虛銜,但還是引起了魏行對高原的敵視情緒,認爲是高原奪走了自已的國相位置。而且魏行出任魏國的國相二十餘年,又是魏國的宗室,黨羽衆多,遍及朝野,另外也有一些人並不是魏行的黨羽,但看不慣魏國的相位被外人執掌,屬於絕對的保守派,於是也都紛紛站在了魏行這一邊來。

結果儘管魏王假派魏増請高原來大梁,要拜高原爲魏國的國相,但高原畢竟還沒有接手魏國的相印,也就還沒有正式成爲魏國的國相,因此天天都有人在魏王假面前攻擊高原,這個說高原居心剖測,那個說高原用心不良,種種說法都有,總之就是堅決認爲不能由一個外人擔任魏國的國相。而支持高原的人寥寥無幾,在重臣當中,實陳只有魏增一個人。

而就在這時,高原在滎口擊敗秦軍,取得勝利的消息傳到了魏國,對魏國的軍心士氣確實有一定的提升,支持高原的人也多了一些,但並沒有把反對的聲音給壓下去,相反更大了。因爲支持高原的人基本是中下層的官員和士英,而高原取得的勝利,讓魏國的保守派感覺到十分緊張,萬一真的讓高原執掌了魏國的相印,說不定會弄假成真,讓高原坐穩魏國的相位。

於是魏行帶着幾個魏國的宗室大臣進宮哭諫魏王假,堅決反對讓高原出任魏國的國相。甚致還有少數人甚致向魏王假進言,不如把高原抓起來獻給秦國,以換取秦國退軍。

平心而論,魏王假也不想讓高原出任魏國的國相,但他畢竟是魏王,考慮的事情自然也要比大臣們多一層,不能不想到魏囯的存亡,現在能夠指揮軍隊抵擋秦軍的人,只有高原了。

另外這一次換相行動,其實也是魏王假借力使力,對魏行進行打壓,早在魏王假還是太孑的時候,他就對魏行也十分不滿,因爲魏行已經擔任國相二十餘年,根深蒂固,許多事情就連魏王假也不得不看魏行的臉色,比的這一次魏王假本來就反對魏軍進駐成皋,但魏行強行堅持,魏王假也不得不做出讓步,結果導致了魏軍的大敗。

魏國曆代都對相權過重十分警惕,因爲魏國的先袓本來就是晉國的臣下,最後卻與趙韓兩家一同瓜分了魏國,因此魏國的歷代國君都對權勢過重的臣下都十分防範,甚至在魏國還發生過不設國相的事情,當年魏安釐王就對信陵君左防右擋。

而魏王假的父親魏景湣王任用魏行爲國相,並且一坐就是二十年,就是因爲看中了魏行的才智平庸,而且老實本份,那知一個在相位上坐了二十年的,再平庸的才智也變得狡猾起來,而老實人也會勾幫結派,培養自已的私人勢力,結果等魏景湣王發覺的時候,魏行己經勢成,輕易動他不得。魏王假好不容易纔抓到了這個機會,當然不會放過,藉機罷免了魏行的國相職位。

但魏行畢竟還有不少勢力,於是拉隴黨羽,聯合魏國的保守勢力,拼命搖旗吶喊,名議上是反對由外人出任魏國的國相,實際是還想重新上位。至於對面秦軍的兵鋒,魏行就顧不上來了。而面對魏國保守勢力的呼籲,魏王假也是左推右託,以抵抗秦軍爲由,大打太極拳,也令魏行等人一時無計可施。

雖然張良到大梁的時間不長,但他本是韓國的貴族,對魏國的情況十分了解,而且他又善於結交,察言觀色,結果沒有幾天張良就將魏國的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八,因此張良認爲,高原應該立刻趕去大梁,接任相位,而且不是做名議上的國相,立刻開府治事,正式行使國相的權力。只有這樣,才能壓制得住保守勢力。

這個時代的相權極重,可以開府治事,國相府並不是國相的私人住宅,而且還是一個辦公機構,實際就是組建一個類似後世內閣的機構,而且開府成員由相國自行任命,國君也不能干涉,處理除軍事以外的八成以上的國家政務,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擔任相國,也十分容易培養自己的私人勢力,像魏行這樣才智平平的人,擔任了二十年的相國之後,竟也培植成了一個連國君都必須禮讓三分的龐大勢力。

聽了張良介紹大梁的局勢之後,高原也只能連連苦笑,到了這個時候,國家都到了這個地步,這幫人居然還有心情爭權奪利,不過高原轉念一想,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實在是太屢見不鮮了,魏國發生的事情,只是其中的一個事例。

高原想了一想,道:“如果魏國有這麼多人反對我出任魏國的國相,那麼我在這個時候去大梁,是否合適呢,會不會引起大梁的內鬨?”

張良搖了搖頭,道:“這種可能性並不是沒有,但主公必須出任魏國的國相,才能指揮魏國的軍隊,抵抗秦軍,否則以魏國現在的局面,就算是大梁城易守難攻,主公又能夠守住滎口,估計也救不了魏國。”

而且我們並非沒有優勢,一是現在魏王假打算借我們的手消除魏行的勢力,而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魏王假的這種心態,正式出任魏國的國相,開府治事。掌握魏國的大權;二是反對主公的,都是魏國的世族宗室,而中下級的官員,還有魏國的士兵、平民百姓都對主公充滿了期望,因爲成皋一戰的結果,己經讓他們對魏國的世族宗室徹底失望了,而主公取得滎口之戰的勝利,對魏國的軍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舞,他們己經將主公視爲魏國的救星了,因此只要主公善於利用這一點,先控制住魏國的軍隊,就可以掌控魏國的朝政了。何況魏國的世族宗室也沒有什麼有本事的人,主公要對付他們,實在是易如反掌。”

高原點了點頭,張良說的有道理,自己必須控制魏國的朝政,才能施行自己制定好的發展計劃,而且自己也不打算在魏國長幹,只把這一段時間對附去過就行了,真的把秦軍擊敗,或者是大梁守不住了,自己就可以拍屁股走人,管魏國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因此高原道:“好吧,我們明天就出發去大梁,孑房也早些休息,明天好一趕上路。”

張良也向高原施了一禮,這才告退。

等張良離開之後,高原又命人請來了魯仁杰和蘇護兩人,告訴他們,明天就去大梁,同時也將大梁現在的局勢,和自己出任相國面臨的困難有選擇的向他們說了一遍,並要求兩人中間將有一個人隨自己一起回大梁去,另一人留在滎口,協助袁選守衛滎口。

現在魯仁杰和蘇護已經緊緊的高原聯繫在一起,而且高原出任了魏國的國相,對他們兩人都是好事,因此兩人簡單的商量了一下,決定由魯仁杰隨高原去大梁,因爲魯仁杰年長,在軍中的資歷要比蘇護深得多,在大梁城軍也有相當多的人際關係,許多中下級軍官都是魯仁杰的下屬,而抓住軍隊,正是高原在大梁最重要的事情。

其實高原也屬意魯仁杰隨自己一起去大梁,見兩人做出這樣的決定,也十分滿意,又向兩人詢問了一些大梁軍方的事情。

現在大梁城的軍隊大體分爲三部份,一是大梁將軍魏衍部的人馬,一共有三萬人,屬於專職軍隊,平時付責大梁城的治安守衛,戰時由他付責保衛大梁的佈置;另一倍份是守衛魏國王宮的護衛軍,共計有二萬人,由魏王假的弟弟馬陵君魏文輝統領,基本是由宗室世族子弟組成。這兩部份人馬都是直接聽命於魏王,就連大司馬都調動不了,還有一部份就是剛剛徵集到的士兵,在魯仁杰和蘇護離開大梁時,一共徵集了五萬餘人,這部份軍隊並沒有統一的主將,在名議上是由大梁將軍指揮,但目前分別由三人統領,分別是魏瑁、魏昌、陳昊。

從二人的介紹來看,領軍的主將基本都是魏國的宗室,不過除了護衛軍之外,其餘都是由普通平民組成,由其是中下級的軍官,因此魯仁杰也認爲,可以說服其中不少人投靠到高原旗下來,包括陳昊在內。

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162章 重逢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720章 墨家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713章 斷後(上)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770章 求親(上)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150章 捕馬(下)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第441章 治療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767章 靈壽(一)第88章 遊說(上)第229章 謀劃下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691章 接位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73章 趙王不朝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298章 問難上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228章 謀劃上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333章 襲擊(上)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480章 秦軍回軍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526章 刺秦(上)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384章 秘密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761章 訂親(上)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742章 內訌(下)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621章 退軍(三)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04章 合作(三)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532章 辭行(下)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772章 合縱(上)
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162章 重逢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720章 墨家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713章 斷後(上)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770章 求親(上)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150章 捕馬(下)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第441章 治療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767章 靈壽(一)第88章 遊說(上)第229章 謀劃下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691章 接位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73章 趙王不朝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298章 問難上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228章 謀劃上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333章 襲擊(上)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480章 秦軍回軍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526章 刺秦(上)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384章 秘密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761章 訂親(上)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742章 內訌(下)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621章 退軍(三)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04章 合作(三)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532章 辭行(下)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772章 合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