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

“看來這一戰我們是贏定了。”

“你能夠這麼確定嗎?雖然我們在左右兩翼的戰場上都取得了勝利,但現在雙方的中路人馬還沒有交戰,因此勝負尚未可知,代軍未必不可以反敗爲勝的機會啊。”

“父辛,韓騰既然能夠在左右兩路擊敗代軍,而且擊敗的還是代軍中最強的騎軍,那麼他在中路就一定也有同樣的能力,而且秦軍的左右兩路獲勝之後,還可以援助中路,夾擊代軍,何況現在秦軍左右兩路獲勝,士氣正盛,而代軍士氣低落,此消彼漲,因此這一戰,我們已是勝劵在握了。”

這時蒙武、蒙恬父子帶着幾十名親隨士兵站在戰場附近的一個小山頭上,俯視着戰場,觀看雙方交戰的整個過程,一邊交談着。

而蒙恬對戰局的分柝卻還有一些意猶未盡,接着又道:“其實剛纔代軍的主將犯了一個大錯,在左右兩翼敗陣之後,就應該收兵撤退,讓輸罷戰,這樣一來,代軍就算是輸掉這一戰,但損失也是有限,而且還能夠退守營寨,抵擋我們的進攻,並且等待援軍或者是另一路的進攻,因爲現在代軍兩路進攻,互爲呼應,對井陘造成的壓力確實不小,但代軍的主將在左右兩翼都敗陣的情況下,仍然出動中軍和我們交戰,雖然是企圖扭轉敗局,但結果卻是敗得更慘,恐怕連大寨都守不住了。”

聽着蒙恬分柝現在的戰場情況,蒙武也微微點頭,道:“韓騰果然是沒有說大話,這一戰確實打贏了,看來韓騰果然是有兩下子。”

蒙恬搖了搖頭,道:“其實這一戰並不是韓騰的能力所至,而是因爲那一隊巨漢士兵,無論是誰,如果擁有這樣一支軍隊,就算是想不取勝都很難啊!怪不得韓騰敢力排衆議,堅持要主動出戰,而且還立下保證,一定能夠取勝的。不過我實在是想不通,韓騰是從那裡找來了這麼多的巨漢,而且人人都是膂力過人,力大絕倫,這樣的人在整個秦國,恐怕也找不出幾個來。”

蒙武也點了點頭,目光又看向這時在陣中指揮的韓騰身上,而目光卻漸漸變得複雜了起來,道:“恬兒,你不覺得韓騰這個人十分奇怪嗎?充滿了迷團?”

蒙恬怔了一怔,看了看蒙武,有些不解道:“父親說韓大將軍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蒙武道:“韓騰是韓國的宗室,而在韓國滅亡之前,他卻一直默默無聞,毫無做爲,只到投降秦國之後,纔開始展露頭角,按他的說法,是在韓國受到排擠,因此才投降我秦國,但以他能夠掌握的實力來看,想在韓國謀位奪權並不難,根本沒有必要投降秦國,坐視韓國滅亡。而且在韓國滅亡之時,他還殺盡了韓國的王室宗族,就算是與人有仇,殺盡仇人也就夠了,總不會所有的韓國宗族都和他有仇吧,這樣的行爲,不是非常奇怪嗎?我看恐怕是對我秦國不利吧。”

蒙恬認真的想了一想,也點了點頭,道:“父親所說得確實不錯,在韓大將軍的身上,確實有不少的迷團,不過自從韓大將軍歸降我秦國以來,爲我秦國屢立戰功,就算是有一些奇怪之處,也不過是一些小節而巳,對我秦國仍然是大爲有利的,父親怎能說是對我秦國不利呢?”

蒙武聽了,連連搖頭,道:“恬兒,如果論排兵佈陣,行軍作戰,你的能力確實已經超過爲父,就是相比楊端和、李信也不呈多讓,在年輕一代的武將當中,恐怕只有王賁能夠和你相提並論。但你也和王賁一樣,僅僅只是着眼於戰場,對戰場以外的東西,卻完全視爲無物,這一點如果不能加以改進,將來未必是好事,因此在這方面,你還要向毅兒好好學習一二。”

蒙恬呆了一呆,因此他出身於將門之家,自幼就喜好兵法,而懨惡行文律令,更是不喜歡官員交往的繁文縟節,因此在十五歲時,就從軍入伍,走上了武將的道路,而蒙毅在蒙家完全是一個另類,偏偏喜歡研究律法令文,對行軍打仗的這一套不併感興趣。在蒙驁在世的時候,就十分喜歡蒙恬,而不喜歡蒙毅,多次要求蒙毅棄文習武。

但蒙武和蒙驁的態度卻不同,對兩個兒子一視同仁,也沒有強迫蒙毅放棄學習律令法文,而且還順着蒙毅的意願,讓他走上了文職官員的道路,現在蒙毅雖然年輕,但己經擔任衛尉,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宮門警衛,位置十分重要,也深得秦王政的信任,己經公認是未來秦國丞相的接班人。

蒙恬當然知道,論政治見解,掌握朝政動態,自巳確實不如弟弟,當然比起老父蒙武,就更是差遠了。因此也恭恭敬敬道:“還請父親指教。”

蒙武淡淡一笑,道:“指教到是談不上,不過凡事應該多想一想,韓騰過去有一支南陽軍,也是極爲悍勇之軍,而現在又有這一隊巨漢軍隊,他擁有這樣的實力,卻一直隱忍,並沒有奪取韓國的王位,而且主動投降我秦國,就從這一點來看,也是絕不尋常,因此我才認爲,他投降我秦國,絕非一般,恐怕隱藏着一個極大的陰謀。”

蒙恬皺了皺眉,道:“父親只說了韓大將軍的反常之處,但就此認定韓大將軍歸降我秦國,就是一個陰謀,恐怕也稍有些證據不足吧,也許他是另有其他原因,也未可知啊。”

蒙武苦笑了一聲,道:“如果爲父有切實的證據,早就像大王稟報告,但爲父心裡總是有一種感覺,韓騰並不是真心歸降我秦國,這裡面一定有一個極大的陰謀。”

這一次蒙恬到是沒有再反駁老父,因爲他也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有種本能的直覺,能夠感覺到危險的存在,在戰場往往能夠洞悉敵軍虛實,而蒙武的用兵能力雖然不算太強,但在政治方面的靈敏度卻並不差,因此蒙恬對父親的直覺還是有幾分信任的。

於是蒙恬的目光也看向韓騰,也許是聽了蒙武這一番話之後的心理作用,蒙恬的心裡也隱隱感覺到,韓騰確實有一些不對勁。

――――――――分割線―――――――――分割線――――――――韓騰的心裡微微一動,似有感應一樣的轉頭向側後方的小山頭上看了一眼,雖然相隔着數百步的距離,但仍然和蒙武、蒙恬父孑的目光對視了一眼,嘴角邊也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

因爲在開戰之前,秦軍中幾乎所有的將領都反對韓騰領軍出擊,主動向代軍挑戰,衆將一致都認爲,秦軍在前一階段的戰鬥不利,士氣低落,並不是主動出擊的最佳時機,另外秦王政也己經下令,命令王剪從薊京出擊,進攻上谷郡,因此現在也完全沒有必要出擊進攻代軍,而是應該先嚴守井陘,利用井陘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先消磨代軍的銳氣,同時也是等着王剪那一邊取得成果,只要是上谷郡遭到秦軍的攻擊,高原一定會回軍相救,然後這一邊再趁勢進擊,這纔是正確的戰術。如果冒然出擊,恐怕對秦軍不利。

但韓騰卻不顧衆將的反對,一意孤行,堅持己見,一定要出擊代軍,同時也當衆揚言,這一戰如果不能取勝,自己不僅從此退隱家園,辭官不做,而且甘當軍法。衆將見韓騰的態度如此堅決,而且他又是這一路秦軍的主將,因此也只能聽韓騰。

卻知韓騰以此爲由,宣稱只帶自己的本部人馬將領出戰,只讓其他將領做壁上觀,不讓他們參戰。而衆將都認爲這一戰秦軍敗多勝少,因此也樂得袖手傍觀。

其實表面上韓騰是和衆將賭氣,實際是想給衆將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不用他們相助,就是靠自己本部的人馬,也能擊敗秦軍。另外也是不想讓其他將領多擔這一戰的功勞。

因此雖然韓騰能夠感覺到蒙武、蒙恬父孑看向自已的目光,但卻無法知道他們父子交談的內容,還以爲他們父子是因爲戰事的進展而感到意外,也並不爲意,只是和他們父孑的目光略一接觸,就立刻又回到了戰場上。

這時在戰場上,雙方己經進入到最後的階段,雙方的中軍開始進行激戰,而秦軍的中路軍裡,也同樣還有一支巨漢軍隊。

實際上這支軍隊就是九黎族增援韓騰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戰士,是在前不久才趕到戰場來的。而這一支戰士加入,確實十分極時,韓騰敢主動出擊,挑戰代軍,也正是有這個底氣。

而爲了加強夸父族戰士的實力,韓騰除了給每人配備合適的武器,而還爲他們趕製一套重甲,共分爲兩層,內層爲雙層牛皮,外層爲青銅片,這一套重甲重達近百餘斤沉,不是夸父族的戰士,也根本負擔不起這樣一套重甲。然後將這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戰士分成三隊,毎隊五百人,分別放在左中右三軍,迎擊代軍。

結果這一支軍隊一上戰場,立刻就顯示出極爲強悍的戰鬥力,夸父族的戰士個個人高馬大,就像是一羣小巨人一樣,而且膂力過人,論個人的戰鬥力,甚致要強過以前的南陽軍,在戰場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910章 對策(上)第50章 意外第597章 撤軍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329章 稷下學宮(三)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783章 遷都第924章 挑戰(二)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532章 辭行(下)第138章 護身符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622章 退軍(四)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11章 ,成山之戰(下)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490章 閱軍(五)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724章 墨家(五)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768章 靈壽(二)第29章 災民(下)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236章 迎戰匈奴軍二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223章 商機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343章 迴歸上第142章 力量第154章 撤離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64章 拜師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664章 入城風波(六)第335章 劫持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18章 ,遙山(上)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63章 門客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230章 移民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110章 大局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128章 挑戰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73章 趙王不朝第626章 代軍撤軍(上)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771 章 求親(下)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29章 災民(下)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742章 內訌(下)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
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910章 對策(上)第50章 意外第597章 撤軍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329章 稷下學宮(三)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783章 遷都第924章 挑戰(二)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532章 辭行(下)第138章 護身符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622章 退軍(四)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11章 ,成山之戰(下)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490章 閱軍(五)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724章 墨家(五)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768章 靈壽(二)第29章 災民(下)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236章 迎戰匈奴軍二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223章 商機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343章 迴歸上第142章 力量第154章 撤離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64章 拜師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664章 入城風波(六)第335章 劫持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18章 ,遙山(上)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63章 門客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230章 移民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110章 大局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128章 挑戰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73章 趙王不朝第626章 代軍撤軍(上)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771 章 求親(下)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29章 災民(下)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742章 內訌(下)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