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

就在趙軍這樣的戰術下,秦軍的戰車竟顯得根本就不堪一擊,雙方接戰的時間並不長,但秦軍的戰車就被趙軍的騎軍打得紛紛翻倒,不一會兒就損失了近半,雖然這時戰場的局勢還暫時處於僵持之中,但時間長了,秦軍肯定堅持不住,而且隨後趙軍左右兩軍的戰車也出動了,顯然趙軍是希望一鼓作氣,一舉擊敗秦軍的左右兩軍。

如果左右兩軍都失敗了,那麼中路也就不用打了,這一戰秦軍必敗無疑。王剪當然不是遲疑不定的人,因此也立刻下令,左右兩軍的其他步兵準備出戰,並且將中軍的二百輛戰車中,抽調出一百輛來,再把中路的二千騎軍也派出,分有兩隊,分別去増援左右兩軍,希望利用秦軍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以多取勝。

因爲王剪也看得清楚,趙軍的中路並沒有騎軍,只有百輛戰車,因此只用在自已的中軍保留一百輛戰車,就足以抵擋趙軍了。可以將騎兵、戰車都調去支援兩翼。

同時王剪也下令,秦軍的中路開始出動,向趙軍的中路發動進攻。不過這一次王剪再沒有出動戰車,而是出動步軍。因爲分出了支援左右兩軍的戰車和騎軍之後,秦軍中路的戰車對趙軍己並不佔優勢,而秦軍中路的步兵人數有七千人,而趙軍只有四千左右,因此如果雙方進行步軍決戰,秦軍的勝算仍然很大。

不過趙軍的中軍也是把戰車放在步軍之後,顯然也是打算和秦軍進行步軍戰,這表明趙軍對自己的步軍也有充份的信心。但到了這個時候,王剪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只能寄希望於秦軍能夠依靠兵力上的優勢,能夠擊敗趙軍。

於是秦軍的三軍一起出動,向趙軍逼迫而來。

但因爲這時戰場還是靠近在趙軍的一方,因此秦軍要到戰場,還需要一段時間,由其是增援左右兩軍的戰車,這時也不敢甩掉步兵,單獨前進,只能放緩推進的速度,讓步兵能夠跟得上。

而這時在左右兩邊的戰場上,趙軍的戰車己經加入到戰場中,因此高原也立刻向左右兩軍發令,讓騎軍從戰場上撤離,迴歸本隊,重新整編,而把現在的戰場交給戰車。

隨着號角吹響,趙軍的騎軍紛紛從戰場上撤離,退回到後陣,把戰場讓給了戰車,在靈活度方面,騎軍要遠勝於戰車,進退自如。不過經過了騎軍的打擊之後,秦軍出戰的二百輛戰車這時都己經傷損過半,而剩下的戰車也都被趙軍攪得陣形大亂,因此趙軍的戰車加入戰場之後,剩餘的秦軍戰車仍然不敵,結果被趙軍的戰車打得落花流水,好在是増援的秦軍這時也巳經趕到,這五十輛戰車加入到了戰場中,纔算是穩住了局面,雙方的戰車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一時間也殺得難分難解。而騎軍暫時停下, 等待時機。

但王剪知道,這是在趙軍的騎軍脫離了戰鬥之後才取得的局面,顯然這時趙軍的騎軍正在重新養精蓄銳,等着重新殺回到戰場,雖然左右兩軍的秦軍也都各有一千騎軍,但秦軍的騎軍在數量和戰鬥方面都要遠遜於趙軍,因此而一但等趙軍的騎兵回到戰場上,就可以立刻改變局面,而秦軍唯一的優勢是人數,另外就是在中路的戰場上取得較大的突破。

這時秦軍的中路步兵也己經逼近了趙軍,雙方的距離己不足百米,而趙軍的步兵也調整自己的陣形,迎了上來。

趙軍中路有四千步兵,其實就是高原訓練的步兵,這時也按十五人一個小組,以鴛鴦陣的陣法排列,一共排出了三排,每一排有八十個小隊,毎個小隊的左右之間相距約三米左右,橫向展開約有三百多米,而每排是釆用間錯排列的方式,因爲陣列較爲分散,因此陣列展開之後,看起來也和秦軍的規模差不多。

雙方的距離拉近剄了三十米的距離之後,趙軍陣列後面的弓弩手,向秦軍射出了箭矢,雙刃斧兵也向秦軍投出了標槍,立刻將秦軍射死射傷了一片。

其實弓弩一向都是秦軍的強項,因爲弓弩的造價十分昂貴,只有秦國這樣的強大國力,才能夠給軍隊大量裝配弓弩。只是秦軍也和其他各國的軍隊一樣,弓弩兵基本都是單獨編制,只有在雙方遠距離作戰時才能發揮作用,而一但到了雙方近戰的時候,弓弩也就無法發揮作用了,因此在秦軍主動進攻的時候,弓弩手的用武之地並不大。畢竟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混合兵種作戰的戰術。

但趙軍使用的鴛鴦陣戰術,恰恰就是一種靈活機動的混合兵種作戰戰術,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簡單,無非就是十幾個人,使用不同的兵器,進行混合作戰,但實際這是戚繼光總結了中國古代近二千年的作戰方式之後,才創造出來的一種戰術,而且戚繼光本身也是不世的天才軍事家。因此他作創立出來鴛鴦陣的威力極大,可以充份的發揮各種武器的威力,協同作戰。

遭遇趙軍的一陣弓箭打擊,也大大出乎秦軍的預料,但現在退後是不可能的,只能一鼓作氣的前進,因爲這時雙方的距離己不足三十米,只要是能和對方接戰上,對方的弓箭也就沒有發揮的空間了。另外在每名秦軍的心裡也都在想着,弓弩手是不能進行近戰的,趙軍的人數本來就比秦軍少,其中又有大量的弓弩手,那麼能做近戰的士兵就更少了,因此秦軍只要是能夠衝過這一段距離,和趙軍展開近戰,就可以一舉擊敗趙軍了。

正是抱着這樣的想法,秦軍冒着趙軍的箭矢,奮勇的前進,好在這時雙方的距離並不遠,因此秦軍儘管損失了一些士兵,但很快就推進到了趙軍的面前。

但衝在最前排的秦軍很快就發現,在趙軍的前列,是一排盾牌手,以兩人一組並排站立,而在盾牌手左右稍後一點位置,還各有一各長戟兵,兩支長戟從盾牌的兩側伸出,將秦軍攔住,因此秦軍也都紛紛停下了腳步,和趙軍展開激戰。而就在這時,在趙軍的第三排,第四排各有兩名長槍兵,揮槍從前排的士兵身後向秦軍猛刺,秦軍的士兵促不急防之下,也備趙軍刺傷刺死了不少人。

而在趙軍的後方,四名弓弩手紛紛向秦軍開弓放箭,儘管雙方的距離只有十餘米,如果是在正常的情況下,秦兵只要二三步就可以衝上去刺殺趙軍的弓弩手,但因爲前面有趙軍的盾牌兵、長戟兵擋着,還有四名長槍兵的攻擊,秦兵一時根本就無法突破趙兵的阻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趙軍的弓弩手們一箭一箭的射向自己。還有兩名雙刃斧兵,也時不時的投出標槍。

在這麼近的距離內,箭矢標槍的目中率幾乎是百發百中,而秦軍的士兵就只能聽天由命,只希望弓弩手的目標不是對準自己。因爲就在秦兵在躲避弓箭的時候,還有四名長槍兵在,長槍的刺殺同樣也毫不留情,而秦軍的反擊卻又被趙軍前面的兩名盾牌手、兩名長戟兵擋住,無法攻擊到長槍兵。

結果在戰事一開始的時候,幾乎完全就是呈一邊倒的局面,在趙軍的打擊下,秦軍的士兵幾乎是接二連三的倒地,不是被趙軍的長槍兵刺死,就是被弓弩手射中,非死即傷,而趙軍卻幾乎毫無損傷。

其實這也並不是秦軍作戰不努力,或是士兵的素質不如趙兵,在這些方面,秦軍並不在趙軍之下。而是因爲趙軍現在是體系作戰,是十五個人組成一個完善的作戰體系,進行協同作戰,儘管秦軍也不能算是各自爲戰,但也並沒有形成一個作戰的體糸,再加上秦軍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作戰規式,因此在趙軍這樣的整體作戰面前,昔日一向勇猛無比的秦軍在這個時候竟然顯得不堪一擊。

戰事進行了大約有十餘分鐘的時間,秦軍就己經完全處於劣勢中,不過到目前爲止,和秦軍接戰的,只是趙軍的第一排鴛鴦陣小隊,而且基本都是原地不動,並沒有向前突進。

而就在這時,在趙軍的後陣中,號角吹響,趙軍第二排的鴛鴦陣小隊,從第一排各小隊之間的空隙距離內,向前突進,加入到了戰團中來,並且逐步向前推進,越過了第一排,成爲與秦軍激戰的主力。

落到後面的第一排鴛鴦陣小隊立刻和第三排換位,把第二位的位置讓給第三排,自己退到了最後一排的位置上而第三排的鴛鴦陣小隊則又重複着第二排鴛鴦陣小隊的做法,從前排的空隙中突進,然後躍過前排,和秦軍交戰。而退下來的第一排經過了短暫的調整之後,馬上又第進跟上。

就這樣三排趙軍交互替換,但卻是穩步的前進,絲毫也不亂,也充份的顯示出趙軍的士兵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只殺得秦軍連連後退,無法抵擋得住趙軍的突進。儘管趙軍速度並不快,但這樣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又進向了十餘分鐘的激戰,就向前推進了二十餘米的距離,而地上留下的幾乎全是秦軍的士兵屍體,只有少量是趙軍。

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524章 邀請第59章 鑄劍(上)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703章 合作(二)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458章 秦宮決斷第420章 再次出兵第910章 對策(上)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489章 閱軍(四)第930章 定都(下)第423章 渡過鴻溝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109章 傷病營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559章 會戰第363章 率軍入魏第53章 苦戰(中)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155章 密議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247章 迴歸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259章 恩威並施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441章 治療第384章 秘密第783章 遷都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280章 情報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411章 有意無意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599章 突襲薊京(二)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758章 勸進(下)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637章 九黎族來人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754章 迴歸(二)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7章 趙軍大營(下)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742章 內訌(下)第546章 九黎族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742章 內訌(下)第454章 水戰(下)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
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524章 邀請第59章 鑄劍(上)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703章 合作(二)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458章 秦宮決斷第420章 再次出兵第910章 對策(上)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489章 閱軍(四)第930章 定都(下)第423章 渡過鴻溝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109章 傷病營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559章 會戰第363章 率軍入魏第53章 苦戰(中)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155章 密議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247章 迴歸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259章 恩威並施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441章 治療第384章 秘密第783章 遷都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280章 情報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411章 有意無意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599章 突襲薊京(二)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758章 勸進(下)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637章 九黎族來人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754章 迴歸(二)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7章 趙軍大營(下)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742章 內訌(下)第546章 九黎族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742章 內訌(下)第454章 水戰(下)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