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節 論道

“大河君,如果大禮老朽受不起。”

白暉沒起來,跪着說道:“第一禮爲弟子禮,白暉本爲道門弟子,遇道門先師自當執弟子禮。第二禮爲弟子有愧,本應由弟子尋訪先生,卻由先生親至。第三禮弟子請先生助弟子共創治世之道。”

說罷,白暉的腦袋咚的一下就磕在地上,虔誠無比。

莊周大吃一驚,世人皆傳白暉自成一派,已經有人稱其爲白子。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陰陽家等等,白暉的知識都有涉獵,而且是自成體系,所以白暉也可以稱爲大宗師。

莊周深聲問道:“既然你問治世之道,那麼我且問你。帝與民?”

“迴天師,水亦載舟、亦覆舟。”

莊周微微的點了點頭,這是他好友荀況的理論,看來白暉並不執著與某一個學派,這很好,治世之道確實要兼百家之長。

“再問:若一統天下,如何待天下萬民?”

白暉回答:“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講的好!

莊周震驚了,這話已經代表白暉有宗師之實。也難怪白暉費盡心思請荀況入秦爲相。荀況所學並不侷限於儒家,同樣也是自成一派的宗師,爲人非常注重德,講仁、義、禮、信。

這句話並非白暉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出自歷史名臣名言錄。

這一句是魏徵的。

“身爲大河君,當如何自處?”

白暉回答:“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

“講的好!”莊周激動了,不愧是憑一已之力攪動天下的英傑,這話講的實在出彩。莊周再問:“外族當如何?”

“天朝上國當育化萬民、萬族。以仁、義、理、智、信來教導他們。但若敢犯我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好,好,好。今日遇大河君,如遇知己。我以爲治國只靠儒家的仁義或是法家的酷刑都是錯誤的,想昔日堯舜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賞罰而民且不知仁德,刑自此立……”

“不,不。當年聖天子的時代,咱們再往早說些,那個時候只有草屋,人有野果、打獵就知足。當剩餘價值出現之後,人心必會有貪婪之意,所以……”

莊周跪坐在白暉面前,白暉盤膝坐在莊周面前。

兩人就這麼爭執了一夜,似乎還有無盡的話題沒有討論完。

然後又是一天,又是一夜。

除了送飲食入內之外,白暉不允許任何人打擾自己。

吵累了,睡。醒了,繼續。

終於,又一天一夜過去了,白暉突然來了一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師非民安知民之苦樂。師非天地,安知已德以治萬民?”

白暉最後一句就是在說,莊周你是老師,但你不是天地,所以不能用你的道德給天下作道德定義。

莊周敗了。

而且是敗在了自己的名言,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之下。

“你以爲如何?”

“選萬民之宿老,代表萬民說出他們的訴求。集天下之訴求來定天下的規矩。”

莊周反問:“天下愚民,一萬民一萬種思想,如何定天下共用之規矩?”

“先教民,再聽訴求。”

“如何教?”

“先編個故事如何,比如天地如何產生?”

“天地如何產生?”

“這個天地本混沌,盤古開天地……”講創世神話白暉是專業的,很快就一路編到了堯舜,然後女媧補天、工共大戰等等。

莊周認真的聽完後反問:“你這是在騙天下人?”

“騙又如何,至少騙到最後天下人懂了天地起源,懂了敬畏天地。老師你也說純儒家治國不好,純法家治國也不好,試問道家冶國也好不到那裡,只有集三家之長,纔有真正的治國之論。”

“或許,可以!”莊周終於被白暉說服。

不是白暉的學問比莊周高,而是白暉知道許多一千多年來道家的進化以及經典,這個時代的道家還不完美。

儒家卻比將來好太多。

法家太極端。

所以,白暉打算集百家之長,來定製一個治國的規矩,來解釋天地萬物。

白暉把自己關在府中已經三天三夜,對於外人來說,白暉剛到燕都的時候就這樣,誰也不見,似乎是在迴避燕王王位之爭。

可對於秦國的人來說,卻是極不普通。

魏冉內心那個佩服。

莊周,當世頂尖的大宗師之一,就是屈原都要在他面前執弟子禮,荀況這等大宗師也是與之亦師亦友。這個時代還名聲不顯的孟子都需要在莊子面前執弟子禮。

能和這樣的大宗師論道,白暉有資格被稱爲白子了。

終於,白暉出關。

頭髮是亂的,身上也是臭的。

休息了一天之後,白暉依然沒和中山遺民去談什麼,而是入官拜見了燕易王后。

各自施禮之後,易王后就在正殿接待了白暉,但卻沒讓任何宮女侍從靠近。

白暉挑了兩塊點心放在嘴裡之後,懶散的靠在地榻上開口:“我說王姐,你們燕國抽調了北邊防禦東胡的主力部隊後,敢不敢硬扛趙國一擊。”

“如何扛?”燕易王后很嚴肅的問道。

“接管中山國遺民空下的那塊土地,至少也是十座城池。”

燕易王后搖了搖頭:“燕國沒有那個力量,燕國曾經在燕與中山之間修了一條城牆,就是爲了防備中山國北上。現在這條城牆又往北修,與防禦東胡的城牆連在一起,爲了防禦趙國。”

白暉再問:“一點也不想要嗎?”

燕易王后反問:“要,能守得住嗎?”

白暉沉默不語,如果燕國不想打,白暉也不敢指望燕國,可中山遺民離開之後那塊空下的土地,卻有些浪費了。

當然,這是原本計劃之外的部分。

魏冉、白起都沒有把目光放在那塊土地上,而且這塊地方除了燕國,沒有人合適佔領。

“算了,暫時先給趙國吧。”

燕易王后解釋道:“非是我燕國不想要,而是燕國已經沒足夠的力量去要。若是再有一場惡戰,燕國就滅了。”

第五二九節 什麼都敢說第三九零節 楚國之大戰略第一七六節 拉關係(四更)第四五九節 臨機決斷第六五三節 熊橫之死第六十八節 秦魏友誼球賽第五九四節 好學的秦王第二三七節 是燕後非秦女第一四一節 楚王給忽悠跑了第五五八節 痛快的喝一杯第五六八節 完全的蔑視第四十九節 陰謀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五四八節 一隻龜第一零五節 七碟八碗第二六九節 豈能一手庶天第五零三節 倭內海第四七三節 惡搞一把第一四六節 反出的門客第八十八節 秦軍之強第五九六節 出門都是一家人第三六九節 五百對三千第一七四節 糟糠之妻第五一四節 銀礦的械鬥第二三七節 是燕後非秦女第四三八節 關於某塊石頭第三二四節 開掛的最精銳第三四二節 秦王被刺第三三二節 悔嗎?第四四二節 齋戒啊齋戒第三十四節 刮地三尺第四三零節 白暉眼中的雞肋第四三七節 寫信的技巧第四三一節 秦楚的親情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三二九節 秋褲外交第二四二節 正面對決第二零三節 對蒙驁的裁定第五三一節 三人之謀第六二零節 倭奴狂妄第六五四節 再世西子第六二零節 倭奴狂妄第九十三節 牌桌上的談判第四五四節 大膽的三個要求第四零零節 葉邑第二十九節 白氏兵法第三八六節 玩泥巴第四六五節 踏青的邀請第五九七節 誠信第二一八節 嚇跑了(第五更)第十四節 探親第三一六節 弒君之策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四六六節 楚國的踏青第二一九節 趙國的軍需第六三八節 暗子在趙國第三七四節 大宗師第五零六節 這一塊五噸重第四九二節 腦補的一夢千年第二七六節 魚藏劍第四節 傻哭傻笑第四九五節 招降第五零二節 渡假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六二四節 贏驪爲何而來第二二二節 口才不夠加點辣椒第一九零節 白暉與屈原(加二)第五五六節 逼格滿滿第七十一節 驚人的數量第三零一節 好白第二零一節 攻佔義渠王城第三二四節 開掛的最精銳第六三五節 要打嗎第二三三節 自污第四五七節 勸說第三八三節 宣太后對秦王的愛第五六四節 禁忌之語第四零四節 中圈套第四四五節 轉足一百圈第三六零節 討賞第二九一節 往裡跳第三六一節 兇殘的白暉第六十三節 定策第四三五節 論理第六零零節 沙灘、大海、大河君第一五五節 換地第三七零節 秦軍已無敵第二四一節 鬥將第六一五節 抵不住的重賞第五二二節 倭人的比武 下第六四二節 軟禁廉頗第六零三節 扶南第五十四節 試製新甲第三零三節 殺就是了第六十七節 被提前的開戰第三一二節 開心的韓王第十四節 探親第五三零節 諸夏永不爲奴第二三二節 一條密令(第五更)第四九三節 要搞事嗎?
第五二九節 什麼都敢說第三九零節 楚國之大戰略第一七六節 拉關係(四更)第四五九節 臨機決斷第六五三節 熊橫之死第六十八節 秦魏友誼球賽第五九四節 好學的秦王第二三七節 是燕後非秦女第一四一節 楚王給忽悠跑了第五五八節 痛快的喝一杯第五六八節 完全的蔑視第四十九節 陰謀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五四八節 一隻龜第一零五節 七碟八碗第二六九節 豈能一手庶天第五零三節 倭內海第四七三節 惡搞一把第一四六節 反出的門客第八十八節 秦軍之強第五九六節 出門都是一家人第三六九節 五百對三千第一七四節 糟糠之妻第五一四節 銀礦的械鬥第二三七節 是燕後非秦女第四三八節 關於某塊石頭第三二四節 開掛的最精銳第三四二節 秦王被刺第三三二節 悔嗎?第四四二節 齋戒啊齋戒第三十四節 刮地三尺第四三零節 白暉眼中的雞肋第四三七節 寫信的技巧第四三一節 秦楚的親情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三二九節 秋褲外交第二四二節 正面對決第二零三節 對蒙驁的裁定第五三一節 三人之謀第六二零節 倭奴狂妄第六五四節 再世西子第六二零節 倭奴狂妄第九十三節 牌桌上的談判第四五四節 大膽的三個要求第四零零節 葉邑第二十九節 白氏兵法第三八六節 玩泥巴第四六五節 踏青的邀請第五九七節 誠信第二一八節 嚇跑了(第五更)第十四節 探親第三一六節 弒君之策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四六六節 楚國的踏青第二一九節 趙國的軍需第六三八節 暗子在趙國第三七四節 大宗師第五零六節 這一塊五噸重第四九二節 腦補的一夢千年第二七六節 魚藏劍第四節 傻哭傻笑第四九五節 招降第五零二節 渡假第三八七節 備戰肥邑第六二四節 贏驪爲何而來第二二二節 口才不夠加點辣椒第一九零節 白暉與屈原(加二)第五五六節 逼格滿滿第七十一節 驚人的數量第三零一節 好白第二零一節 攻佔義渠王城第三二四節 開掛的最精銳第六三五節 要打嗎第二三三節 自污第四五七節 勸說第三八三節 宣太后對秦王的愛第五六四節 禁忌之語第四零四節 中圈套第四四五節 轉足一百圈第三六零節 討賞第二九一節 往裡跳第三六一節 兇殘的白暉第六十三節 定策第四三五節 論理第六零零節 沙灘、大海、大河君第一五五節 換地第三七零節 秦軍已無敵第二四一節 鬥將第六一五節 抵不住的重賞第五二二節 倭人的比武 下第六四二節 軟禁廉頗第六零三節 扶南第五十四節 試製新甲第三零三節 殺就是了第六十七節 被提前的開戰第三一二節 開心的韓王第十四節 探親第五三零節 諸夏永不爲奴第二三二節 一條密令(第五更)第四九三節 要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