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資金量較小無緣認購陽光私募信託產品的投資者來說,自己動手配置一款甚至幾款適合自己的“戰上海”投資組合,仍是一項充滿樂趣和智慧的腦力勞動。
在配置“戰上海”投資組合時,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則:
原則一:熟悉上海本地股的題材
衆所周知,上海本地股作爲羣體而言,題材相當豐富。歸納下來有八大主題:迪士尼、世博、雙中心、國資重組、京滬高鐵、大飛機、創投、長三角建設等。相應的,每個主題的主要受益股要爛熟於心,功課是要做足的。
同時,在題材的把握上,要以潛伏爲主,等市場都關注這個題材時,往往就是你獲利的時候。
原則二:把握較大的確定性機會
世博、迪士尼、雙中心等主題,確定性較大,從長期來看,投資組合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對國資重組主題的挖掘,不妨採取風險投資的原則,去關注重組的進展,這樣你就和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原則三:投資組合內股票宜精不宜多
對於一位資金少於10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而言,每個投資組合最佳的個股數量是5~7只。由於股價往往會此消彼長,超過這個數量,總體贏利並不理想;不到這個數量,又達不到分散個股非系統性風險的目的。
原則四:關注多題材的交集
世博、迪士尼、雙中心建設,受益股中少不了商業、旅遊和地產,這樣,商業、旅遊和地產就是投資組合重點關注的方向。根據這個原則,要精選那些多題材的上海本地股,這樣,東方不亮西方亮,無論市場上流行炒什麼,可能都有你的份兒。
讀過“江恩理論”的讀者,幾乎都讀過江恩的小說《空中隧道》,其中有很長一段是亨利·華森向羅伯特講述1927年以前華爾街風雲人物成敗經歷的對話,大意如下:
丹尼爾·魯德,在市場賺取了1300萬美元后又輸光了全部,最後成爲靠吃救濟金的窮人而死去。
丹尼爾·蘇利,在棉花期貨市場上賺得1000萬至1500萬美元之後,在幾天時間內便損失了他的全部資本和利潤,從此在金融市場上消失了。
托馬斯·W·勞遜,是華爾街上少見的最勇敢的交易員,一度擁有大約5億美元,結果也是死於貧困。
尤金,曾經獲得上千萬美元的賬面利潤,最後失去了一切。
艾倫,名聲很高,破產時100美元才能賠償20美分。
“他們爲什麼會是這個結局?”羅伯特不解地問。
亨利·華森老人說:“分析他們的交易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他們的交易太分散了,不是集中於一種商品期貨或幾種股票,而是分散在各個品種的交易上。例如丹尼爾·蘇利在棉花市場賺得了他的資本,他對棉花市場已經非常熟悉了,在積累了數百萬之後,又開始進行一些其他股票和商品期貨的交易,這樣就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使他不能再專心地注意棉花的交易了。另一個弱點就是,當一個人虧損時,總試圖彌補虧損,而不是在趨勢不利於持有頭寸時就儘快結束損失。”
“請問華森先生,有沒有哪位在華爾街贏得了大量金錢並且一直保存着這些金錢?”
“當然有。”華森先生說,“如果沒有例外,那麼市場將不會繼續運行下去。我可以告訴你很多這樣的人,其中最著名就是E·H·曼哈頓(1849~1909,美國金融和鐵路巨頭),他一直都很富有,大約有3億美元的資產。在他生命的最後的3~4年中賺取了大約上億的利潤。”
“他是怎樣做的?”羅伯特問道。
華森先生回答道:“他堅持只做一種類型的股票——鐵路股。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它們,從不把注意力轉向其他股票和商品。我仔細研究過他的交易清單,發現他總結了一套非常接近共振原理的數學分析方法。所以,他能夠提前數月,甚至數年預測股價的動向,剛好在合適的價位買進,又在合適的價位賣出。”
試想一下,投資者若能像曼哈頓投資鐵路股那樣長期投資上海本地股,想不成功都難!
第四節 每日看盤要領——贏在先知先覺
爲了讓大家平時能夠及時瞭解“戰上海”的66只成份股動向和其中所蘊涵的機會,我們大致把日常的看盤要領歸納如下。只要持之以恆,無論是對在“戰上海”成份股中挖掘機會,還是在與“戰上海”相關的個股和行業中發掘機會,都是有一定參考作用的。我們要紮實地掌握看盤要領。這裡尤其要強調的是,目前的公開信息和公開數據已經把大家需要的信息都羅列出來了,我們需要以系統性的方法、策略和耐心對情報進行歸納、梳理和過濾。
漲跌幅排名
我們看任何行情時都能接觸到個股和行業的上漲與下跌的排名。具體做法是,先把“戰上海”66只成份股“灌入”一個自選股板塊,然後在交易時間段裡用鼠標點擊“漲幅”排名,留意誰上漲得最厲害、誰下跌得最厲害。
案例:2009年7月28日“戰上海”成份股漲幅排名前20個股(見圖3-59),其中,漲停的上海電氣創出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
圖3-59 2009年7月28日“戰上海”成份股前20名漲幅榜
板塊效應
在點擊個股的時候,可以馬上使用右鍵瞭解這隻股票是屬於哪個板塊的。一般情況下,在機構市的背景下,任何一隻個股的上漲都很可能是羣體性機構資金流入某個行業板塊的結果。這與以往的“做莊時代”有着一定區別。反過來說,當我們看到一個板塊活躍時,馬上可以聯想並找出“戰上海”66只成份股裡的相關品種。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個板塊行情的上漲都是有時間週期的,越是大型板塊的上漲,機構的運作週期越是明顯。尤其是當形成趨勢——集體思維一致時,這個行情就越能持續和強化。
記住索羅斯的名言——趨勢和投資者意識會自我強化,一直到趨勢逆轉。
案例:2009年7月28日盤的“戰上海”成份股中,寶鋼股份大漲6.94%,在龍頭的帶領下,鋼鐵股集體飆漲,漲幅排名前10的鋼鐵股漲幅均超過7%。(見圖3-60)。
圖3-60 2009年7月28日盤中鋼鐵板個股漲幅榜
上漲速度排名
這個數據可能對很多機構投資者十分重要,這也是捕捉個股機會的重要指標。由於上海本地股尤其是66只成份股中被機構持有的各成份股指數的權重股很多,因此,這些個股的上漲不僅是由機構發動的,而且能在市場上形成明顯的號召力。
注意,中午收盤前和下午收盤前的上漲速度排名尤其重要。在指數忽然上漲時,個股的上漲速度排名更加重要。相當多的機會,就是在這裡忽然冒出來的,能夠爲大家提供觀察這隻股票是否跟上大盤、是否強勢的一個角度。
案例:寶鋼股份大漲8.09%,漲速超1%,當天股價表現明顯強於其他個股(見圖3-61)。漲速越快,大單買入、大資金關注的概率就越大。
圖3-61 某日盤中“戰上海”成份股漲速排名
總市值和總流通市值排名
總市值和總流通市值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這是所有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編制的基點。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大股票的慣性很大,一旦上了趨勢,就一直會以慣性的方式延續下去,一直到有其他新因素出現。從“戰上海”66只成份股情況看,由於其中的大市值個股往往是機構重倉股,因此,當這些個股股價大規模上漲時,“戰上海”指數本身也會水漲船高。市場上確實存在一類只做大盤股的投資者,他們認爲,大盤股無一不是各個行業最優質的公司股票,也是機構關注的重點,如果大盤股不上漲,那麼指數的系統性機會有限。而如果大盤股出現了連續好幾個月的上漲,那麼,A股的系統性風險即將來臨。對他們來說,可以發現機會、預見風險,這樣賺錢很踏實。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大盤股代表了管理層的意志,是機構投資者智慧的結晶。
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簡單來說就是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相對積極的背景下,大盤股才能“騰雲駕霧”。這樣賺錢的方式就是順勢而爲——順着政策的趨勢去做,才能獲得高利潤。
案例:“戰上海”成份股中總市值前10名的個股幾乎是清一色基金重倉股,並從屬於多個指數概念。
圖3-62 “戰上海”成份股總市值前10名個股
市盈率和市淨率排名
在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市盈率和市淨率指標被更多理性的投資者所接受。從長期看,專注於上述兩大指標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所獲得的收益,往往更多。只買“三低”個股(低市盈率、低市淨率、低價格)造就了約翰·聶夫這樣的全球最有名的基金管理者(此人業績比大家熟悉的彼得·林奇要出色,維持業績的時間也比林奇要長15年)。
另外,當貨幣政策寬鬆時,當部分創新高的個股不斷被髮掘之後,資金出於防禦的需要,也會更加關注估值便宜的個股,隨後,“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事情屢屢上演。
案例:當指數飆升、個股瘋長時,低市盈率個股或許將有強烈的爆發補漲行情的,介入低市盈率個股也相對比較安全。
圖3-63 “牛年”最後交易日盤後(2010年2月12日)上海本地股市盈率排名
關注個股背後的基金
推動個股上漲的動力一般都來自於機構,機構是有組織地運作,而一般的投資者則是無組織地操作。有組織PK無組織,勝算當然掌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上。而且,一隻基金在某隻股票上投入上億甚至數十億資金,事先都經過了詳細調研。換句話說,機構已經幫大家選擇好了股票池,這個道理和“戰上海”66只成份股是一樣的,66只成份股就是幫大家選擇好了可靠的股票池。我們只要精心把股票池裡的股票做好就可以了。當然,把股票背後的基金風格、手法都瞭解,就更加好了。
案例1:2009年上半年社保基金蜂擁而入上海建工,6月30日上海建工業布重組。
圖3-64 上海建工十大流通股股東一覽(截至2009年6月30日)
上海建工2009年6月30日宣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後,連續停牌。想必市場中有許多散戶扼腕嘆息,但如果你夠細心,通過查基金持倉比例,就不會錯過如此牛股!
案例2: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上海建工前十大流通股都是社保和基金,而股價從2009年1月10元不到的價格一度上漲至停牌前的盤中17.07元!
圖3-65 上海建工2009年第一季度基本持倉數據表
關注成交量突然創新高的個股
一般情況下,一隻個股成交量忽然增加(指的是在低位區忽然出現單日換手超過9%),那麼大家就需要多關注。尤其是被衆多機構持有的成份股,忽然出現高度換手的情況,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機構蒐集籌碼的信號。
總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籌碼集中時,機構才能發動行情;當籌碼分散時,那肯定是機構把手上的籌碼分散到散戶手上了。
所以,當出現成交量突然增加的情況時,大家要密切留意未來的股價趨勢。對於低價區的高成交量一定要密切跟蹤!
總之,高價區,大家是在博弈;低價區,大家是在投資。在高價區,機構做出任何動作,目標都是把手上的籌碼派發;在低價區,機構反覆震盪,爲的就是把散戶震倉出局,以獲得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