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燕國伐趙

趙國長安君入齊爲質,齊、趙兩國締結盟約。齊王以安平君爲將,領軍三萬,前去支援趙國,抵抗秦國。齊國曆經五國伐齊之戰後,國力已經遠不如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時代。

齊王田法章歷經齊國繁盛---衰亡---復國,這三個階段。此時的齊王肩負的重任和使命,就是復興齊國田氏的偉業,引領齊國走向強盛。然,歷經大戰之後的齊國,民生疲憊、百業待興。雖經過齊王十幾年的努力,齊國國力有所好轉。和平這兩個字,卻也深入人心。齊王執政,選擇偏安一隅,也沒精力關心中原戰事。

這幾年,齊王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身爲君王,最擔心的就是祖宗基業,是否能夠由後人傳承。如今的齊國,安平君的威望,遠遠超過了齊王。齊王也借用這次機會,以安平君爲將助趙擊秦,也是藉機打壓安平君。

齊王站在臨淄城樓見齊國的遠征大軍,開拔出城,心中總算鬆了一口氣。齊王回到宮中,處理政務。齊王后走了進來,行禮道:“王上。”

齊王擡頭見是王后來了,眸色多了點柔情,問道:“你怎麼來了。”

齊王后含情脈脈地道:“夫君身體不適,我熬了點蔘湯。”

“你有心了。”齊王放下手中地文案,接過王后遞過來的蔘湯,喝了幾口。

齊王后問道:“夫君,你怎麼讓安平君領兵助趙擊秦。”

齊王后是齊王落難時,認識的一名女子。五國伐齊時,齊國大敗。齊閔王帶領諸臣四處逃亡,後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身爲太子的田法章爲了避禍,改名換姓躲在莒城太史敫家中做傭人。

然,太史敫的女兒覺得田法章狀貌奇偉,認爲絕非平常之人,因而很喜歡他,對他很好,經常偷來衣食給他。田法章感念她對自己的真心,就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了她。

齊閔王被殺後,莒城百姓和齊國逃亡的大臣找到了齊閔王的兒子,擁立他爲君。田法章繼位後,也不忘了自己落難時,認識的太史敫的女兒,並不顧衆臣反對,立她爲後。

齊王和齊王后十分恩愛,齊王后也爲他生了一個兒子。齊王得子,無比高興,並給這個嬰兒取名爲建。他希望這個兒子能夠建功立業,復興祖宗的霸業。

齊王后是齊王的心靈寄託,也是齊王的賢內助。齊王有什麼事,也不會瞞着她。齊王喝了幾口蔘湯,說道:“這蔘湯,還是寡人落難時的味道。”

齊王將身邊的人支開,對着齊王后道:“安平君不走,寡人不安啊!”

齊王后自然知道,夫君忌憚安平君。但,安平君是齊國復國的大功臣。齊王也不想爲了權利,利用陰謀詭計除掉他,穩固自己的江山社稷。齊王之舉,一是仁善,二是不忍,三是誅殺安平君會令國人心寒,導致齊國大亂,現在的齊國好不容易有所好轉,是經不起半點折騰。但,齊王也不得不防,江山換代。

齊王后問道:“安平君雖不在國內,但安平君也有很強的號召力。夫君,若安平君助趙,擊敗秦國。他的聲威,將會如日中天。王上打壓他,反而幫了他的忙。”

齊王一邊喝着蔘湯,另一邊問道:“你覺得他去了趙國,還回得來嗎?”

齊王后猜到了夫君話中的意思,驚道:“夫君的意思是安平君回不來了。”

齊王喝光了蔘湯,臉色柔和道:“寡人偏安一隅,不曾過問中原戰事。寡人和百姓熱愛和平,齊心協力,治理齊國。此次,秦國伐趙,寡人答應助趙擊秦,你就沒覺得不對。”

“夫君早就想助趙擊秦,只是大臣熱愛和平,不想加入秦、趙之爭。所以,夫君故意拋下一個難題,要趙太后送長安君來齊。夫君此舉是爲了堵住朝臣的嘴,也是爲了藉機打壓安平君的勢力。”

齊王沒想到王后會有這種見識,滿意點頭道:“不錯。寡人助趙擊秦,就是爲了如此。”

齊王后問道:“夫君就不怕趙太后不將長安君送來齊國嗎?如此,夫君謀劃的一切,不就落空了。”

“寡人有魯仲連,趙國有平原君、虞卿。寡人相信,他們定會促成齊、趙之盟。”齊王換了一口氣,又道:“安平君不在臨淄,寡人也心安了。”

齊王后問道:“夫君,接下來,怎麼做。”

齊王不想讓夫人知道太多的事情,以免泄露了他的計劃,轉移話題道:“寡人,乏了。這些事,以後再說吧!”

趙國得知齊王締結齊、趙之盟,並以安平君爲將,前來助趙擊秦。邯鄲上下,歡欣鼓舞。

安平君田單,在齊國危亡之際,力挽狂瀾,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敗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爲相國。安平君的事蹟,揚名諸侯,何人不曉,何人不知。今,安平君親自率軍助趙伐秦,趙國上下,豈能不高興。

當安平君抵達邯鄲郊外,趙王丹以最高禮節,迎接這位盟友。安平君見自己得到趙國厚待,也備受感動。

趙王將安平君請進宮中,以美酒招待。安平君喝了幾樽酒,忙道:“趙王,現在不是喝酒的時候。等我們退了秦國,收復失地。我們在飲酒,也不遲。”

趙王丹見了,拜託道:“還請安平君辛苦,助我擊秦。”

安平君見趙王格外禮遇,也不桀驁,恭順道:“外臣,不負趙王和吾王之期望,定擊敗秦國。”

“好。”趙王丹有了安平君這句話,信心大增,以安平君爲主帥,率領齊、趙兩國軍隊,前去擊秦,收復失地。

安平君率領齊、趙聯軍擊秦,收復趙國被攻陷的三座城邑。然,當齊、趙聯軍抵達前線的時候,卻忽聞秦國主動撤軍。安平君等衆人雖未與秦軍交戰,也不知爲何秦軍撤退。眼見,兵不血刃收復了趙國陷落的城池,也是大功一件。

安平君接受三座城邑,並重新佈防。又過了十五日,見秦軍沒有伐趙的跡象,便率軍返回邯鄲。

安平君一出馬,秦國退兵的消息,傳回了邯鄲。趙王丹得知這個消息,也是振奮不已。趙王丹,怎麼也沒想到,安平君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兵不血刃,不丟一兵一卒,收復城邑。

趙王丹一邊慶賀取得大功,另一邊也想不明白秦人就這樣退兵了,對着平原君等人問道:“秦人,不戰而退,這是爲何。”

平陽君道:“想必是秦人害怕齊、趙之盟。”

趙王丹想了想覺得不對勁,“秦國不戰而退兵,絕無可能。難不成,秦國國內出了大事。”

左司寇趙禹道:“秦國出了什麼大事,就急匆匆退兵了。臣認爲,還是秦國忌憚齊、趙兩國之勢。”

平原君深知,秦國不戰而退,定是有其他原因。縱使秦國忌憚齊、趙之盟,害怕平原君。秦國也不會不戰而退。至於,秦國爲何不戰而退,平原君不知詳情,也不急於一時,笑道:“秦國爲何退兵了,以後我們會知道。王上,我們能夠擊敗秦國,收復失地,此乃大功一件。我們應該昭告邯鄲,讓所有人都知道。”

趙王丹想不明白,秦國爲何撤兵了。他也不去想,連忙命人將趙國大勝的消息散播出去。邯鄲上下得知這個消息,也是歡欣鼓舞。當下,趙王丹,命人準備好美酒,等待安平君的歸來。

話說,齊、趙結盟,齊人安平君親自領兵的消息,也傳到了秦國咸陽。秦王稷見十幾年不曾過問中原之事的齊國,插手了秦、趙之爭,大罵道:“齊王,太卑鄙了。”

齊、趙結盟,並以安平君爲將,對於秦國來說不是值得稱頌的好消息。秦王稷也意識到,伐趙不能成功。他退兵,就會令諸侯恥笑;不退,又打不贏齊、趙。

就在秦王稷左右爲難之時,又一個不好的消息,傳到了咸陽。那就是秦國在魏國爲質的太子,突然死了。秦王稷得知這個消息,心神俱碎。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兒子,秦國的太子,就這樣走了。

秦王稷不相信,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尤其是秦太子的屍首,已經被魏國送回了咸陽。秦王見了躺在棺材裡面的屍體,白髮人送黑髮人,氣急攻心,腦海一片空白,頓時暈了過去。

秦王稷暈厥醒來之後,痛苦不已。哪還有什麼心思,對戰齊、趙兩國。於是,秦王稷下令,將伐趙大軍撤了回來。

趙王丹在宮中擺下宴席,慶賀安平君凱旋歸來。安平君出戰,秦人不戰而退,令他名聲大噪。趙王丹和諸臣對他也是倍加禮遇。趙王丹舉樽道:“多虧安國君相助,寡人才能收復失地。寡人,敬安平君一樽。”

安平君也不居功自傲,回禮道:“外臣,謝過趙王。”

趙王丹高聲道:“安平君,請。”

安平君道:“趙王,請。”

趙王丹和安平君舉樽,一飲而盡。平原君見此次能夠收復失地,又守住了王兄的英明,也着實高興,舉樽道:“安平君,我敬你一樽。”

安平君自然知道,平原君的名聲,以及他在趙國的地位,不敢怠慢,回禮道:“多謝,平原君。”

趙王丹繼位聯合齊國,退了秦國,收復失地,保住了先王的英明,心中大喜,頻頻舉樽相邀。趙國諸臣見王上厚待安平君,也舉樽敬酒。安平君來者不拒,酒量也好,竟然喝了幾壇趙酒,還沒有醉意。

這場慶功酒宴,從夜幕喝到天明方纔結束。

又過了一日,平原君來到宮中,面見趙王丹道:“王上,秦國那邊出事了。”

趙王丹正在和平陽君、左司寇趙禹等人商議國政,忽聞秦國出事了,問道:“秦國怎麼了。”

平原君道:“臣得到一個消息,也明白了秦國爲何不戰而退。”

趙王丹也是很好奇,秦國爲何不戰而退,忙問道:“叔父是什麼消息。”

平原君道:“斥候傳來消息說,秦國在魏國爲人質的太子,死了。”

“什麼。秦太子死了。”趙王丹聽到這個消息,半響沒有回過神來,又道:“叔父,秦太子死了,這消息可當真。”

平原君道:“此消息,確信無疑。魏國已經將秦太子的屍體,運送回咸陽。”

趙王丹納悶道:“寡人想不明白,秦太子好端端的,怎麼會死。”

“秦王稷年過六旬,按理說秦太子正在壯年之際。誰曾想到,秦太子就這樣一命嗚呼了。”平原君嘆道:“秦王老來喪子,豈能不悲。秦王本想將自己的江山,傳承給秦太子,怎知秦太子先走一步。秦王,江山社稷,後繼無人,實在是可憐啊!”

平陽君到沒有半點同情秦王,反而覺得他罪有應得,譏諷道:“羋太后、穰侯、華陽君都是爲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秦王卻囚禁自己的母親,驅逐功臣。上天,看不下去了。故而,懲罰他,奪走了他兒子的性命。”

趙禹想了想,忍不住問道:“王上,秦太子有沒有可能得知秦王不孝之舉,被活活氣死的。”

“秦太子素來仁義、孝順。他若得知秦王廢太后,逐四貴。”平原君想了想,又道:“倒是有可能。也許,秦太子就是被秦王氣死的。”

“秦王爲了權利,太過冷漠,沒有親情。”平陽君也道:“秦太子深受秦太后喜愛,從小受秦太后教導,並與四貴親近。秦王廢秦太后,並囚禁後宮,驅逐四貴。秦太子得到這個消息,想不開,一命嗚呼也是有可能的。”

趙王丹思忖少許,問道:“會不會是魏國對秦太子下的毒手。”

“魏王畏秦國,是不敢這樣做的。否則,秦國咄咄逼人要魏王交出魏齊,如若不然就屠戮魏國。魏王若有膽量,就當以強硬地態度還回去,怎會讓魏齊逃亡趙國。”平原君頓了頓,又道:“我到相信,秦太子是因爲不滿秦王之舉,鬱悶而死。”

趙王丹道:“叔父,這麼說,到有幾分道理。”

“我聽說啊!當秦王見着自己兒子的屍體,肝膽俱碎,痛哭不已。”平原君大笑道:“秦王老來送子,着實可憐啊!”

趙王丹問道:“叔父,秦國會不會再次出兵攻伐我國。”

“秦太子的死對秦王打擊很大。秦王,能走出悲傷的陰影都不錯了。再說了,秦國儲君都沒來了。秦王應該考慮立何人爲新的太子。秦國深陷一團亂局,自顧不暇,怎會出兵伐我。”

“叔父的意思是說,秦、趙兩國不會再次開戰。”

“我估計短時間內秦國和我國不會有戰事。”

趙王丹見秦趙戰事暫告一段落,鬆了一口氣道:“秦國忙於國政,我們西境穩定。趙國也可以安穩些日子呢?”

三日後,趙王丹和平原君、平陽君、樂乘、廉頗等人,正在商議國事。一名侍者前來,行禮道:“王上,安平君求見。”

趙王丹聽了,忙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安平君踏步走了進來,行禮道:“外臣,拜見趙王。”

“安平君不必多禮,請坐。”趙王丹等他落座之後,問道:“安平君進宮見寡人,不知爲了何事。”

安平君拱手道:“外臣是來辭別的。”

趙王丹聽他說要走,心有不捨,忙道:“安平君,寡人對你不好嗎?趙國不好嗎?”

“非也。”安平君語調誠懇道:“趙王對外臣關懷備至。趙國也是好地方。”

趙王丹問道:“你爲何要走。”

“外臣是齊臣,根在齊國。我奉王命,助趙擊秦。今,此事告一段落。我在趙國日久,也該回齊國,向吾王覆命。”安平君見趙王是真心想要他留下,但他是奉王命,助趙擊秦,事情結束,自然是要歸國。

秦、趙之戰,已經結束,趙國也收復失地,安平君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理應回國。安平君請辭歸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趙王丹卻捨不得他離開。不僅趙王丹捨不得,就連與之交好的平原君等人也是不捨。

趙國君臣雖捨不得,但也不能強行將安平君留下。就如安平君所言,他根在齊國,他是齊臣,他們又有什麼理由留下他呢?今,安平君歸心似箭,更是留不住他。

趙王丹看着安平君,半響說不出話來。

平原君也想留住他,忙道:“爲防秦國,發兵攻我,還請安平君多留些時日。”

安平君道:“據聞秦國太子死了,秦王心神俱亂,大病一場。秦國內政不穩,短時間內是不會與趙國結仇。今,抗秦之事,告一段落。外臣留在這裡,也沒有用武之地,故而請辭歸國。”

“寡人與安平君無緣。”趙王丹也知道自己是留不住他,“安平君打算何時啓程歸國。”

安平君道:“外臣見過王上之後,就啓程歸國。”

趙王擊掌,八名宦者擡着幾口大箱子,走了出來。趙王丹命人將大箱子打開,裡面裝滿了許多財寶。

安平君見狀,忙道:“趙王,外臣不敢收納。”

趙王丹噙着眼淚道:“寡人早就爲安平君備好。安平君爲趙國立下大功,還請莫要推辭。”

安平君見不收,就會辜負了趙王丹的善意,忙道:“多謝趙王。”

趙王丹見他收下,忙道:“安平君,寡人送你一程。”

安平君本想拒絕,尚未開口。平原君也開口道:“我等也送安平君。”

安平君見推辭不過,行禮道:“多謝諸位,看得起我。日後若有用的到外臣的地方,請儘管開口。”

趙王丹、平原君等人將安平君送出邯鄲城門,來到郊外。安平君見野外風大,忙道:“趙王、平原君,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我們再此別過。”

趙王丹和平原君也不多說,拱手相送道:“送安平君。”

安平君歸國,趙、秦兩國也沒有再次開戰。然,趙王丹尚未享受和平,一騎快馬,又奔入邯鄲,直入趙宮。趙王丹打開斥候送來的書信,臉色大變道:“燕國伐我,北疆告危。”

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三十六章 黃歇偷樑換柱助楚太子完歸國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三章 秦太后第三章 秦太后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二十八 城下之盟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九十章 堅壁固守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七章 趙太后第五十二章 趙王一夢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十八章 馬服君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五章 平原君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九十章 堅壁固守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二十八 城下之盟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七章 趙太后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
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三十六章 黃歇偷樑換柱助楚太子完歸國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三章 秦太后第三章 秦太后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二十八 城下之盟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九十章 堅壁固守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七章 趙太后第五十二章 趙王一夢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十八章 馬服君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五章 平原君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九十章 堅壁固守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二十八 城下之盟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七章 趙太后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