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世今生

漢光和三年辛巳月,歲在庚申。

自桓帝以來,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集團發生權力爭奪。

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黨錮之禍,前後共發生過兩次。

黨錮之禍最終後果就是豪族誅殺宦官,以結束長期宦官專權結束。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爲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爲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話說潁川郡,這裡是大禹的故鄉,翻開華夏曆史第一頁,我們還會發現,潁川郡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此處民風淳樸,看往來之人,雖是街井小民,卻也是謙恭有禮,一派斯文。

潁川郡多是山地,所以潁川書院是倚山而建的,黨錮之禍中有不少名人都在這裡教書育人。

書院坐落在城郊,原本是潁川豪門荀氏的一座別莊,書院成立後就被捐出來做學堂。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面門環。

低矮的圍牆刷得雪白,一扉顯然年深日久的木門開啓着。

正門的上方掛着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面書着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落款:司馬德操。

字體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進入大門,走過青石板路,正對着是一間大屋,屋宇方正,青磚砌就。

上有雕花瓦當,屋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後懸着孔夫子的畫像。

黃銅香爐中插着幾枝香,嫋嫋香菸緩緩上升,漸漸散開。

穿過旁門,就是讀書的地方,矮几上滿滿都是書卷,坐墊分散四周。

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一邊,一個半大青年,雙眼微閉,手指輕輕撥動,琴聲悠遠。

旁邊幾個人或坐或立,神情和彈琴人差不多。除了琴聲,房子裡一片靜寂。

剛開始的時候,琴聲空遠,有高山之意。良久,只見青年手指撥弄不停,似潺潺流水。

隨着最後一個音符彈完,他眼睛微睜,打量着房間裡的聽琴者們。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個約莫十七八歲的青年輕輕鼓掌:“古之伯牙子期不外如是。”

“文若兄過獎!”半大青年微微擺手:“雲貽笑大方。”

“子龍實在矯情!”另一個華服青年呵呵一笑:“文若可是很少夸人的,就是當年元常和公達,也沒聽他有類似的言語。”

還有一個青年雙手抱劍,眼光爍爍地盯着子龍,不發一眼。

“大兄,我聽了半天,都不明白子龍大哥究竟彈的啥。”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一直故作老成,終於忍不住請教屋子裡年齡最大的人。

這青年一身粗布衣服,洗得泛白。

他右手在不長的鬍鬚上摸了兩下,左手撫了撫小孩兒的頭頂:“奉孝,子龍剛纔彈奏的是古曲高山流水。”

看他不明白,青年解釋道:“這首曲子是彈給知音聽的!”

知音?!小孩兒驚得差點兒跳了起來,我也算是知音了?

他叫郭嘉,身邊的貧寒青年是戲志才。抱着劍的爲徐庶,華服的陳羣和最先開口的荀彧。而操琴的則是本書的主人公趙雲趙子龍。

來到這個時代十四年,虛歲十五歲,現代青年趙子龍完全融入漢末。

他本是北大考古專業的博士後,穿越前一直在做三國將領趙雲的研究課題而放棄了不少優厚工作。

在民俗中,我們知道孩子的名字不能取得太大,以免承受不起過早夭折。

要不然,李世民、趙匡胤、曹操滿天飛,天知道世界上會出現多少古代名人的名字。

或許是真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大好青年趙子龍,家人都無端橫死,小屁孩時就被送到孤兒院。

趙子龍的家鄉正、定,是三國時期著名將領趙雲的出生地,也是習大大執政起步的地方。

這個縣說實話在教育上乏善可陳,和東邊的衡、水比起來不值一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趙子龍從小學起比任何人都刻苦,展現出學習上的恐怖天賦。

鄉里、縣裡、市裡、省裡甚至國家級的考試,從來沒有拿過第二名。

就連高考,也力壓高大上的衡、水學子十多分,以近滿分的成績爲當年全省高考文科狀元。

爲此,還沒登頂的習大大和夫人彭麻麻專門抽出時間,請趙子龍赴家宴。

沒有受到高考的影響,小夥子沉浸下來,進入北大學習。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選擇了冷門的考古專業。

轉眼間,當年的高考狀元一鼓作氣,考上碩士,碩博連讀,在專業上的知識連一些權威的考古專家都暗自咂舌。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子龍從不知名的殘卷裡推斷出晚年的趙雲曾經秘密回過家鄉。

不僅如此,老將軍似乎還埋了什麼東西,可惜資料語焉不詳。

經過無數次推斷,地點就在趙子龍老屋的後山!

發掘工作麻煩不斷,先是趙家人的阻撓,認爲在那裡動土會截斷風水。

後來,總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陷阱,有一次還差點死人。

結果更是讓趙子龍大驚失色,他看到彷彿是自己的雕像,歷經千年栩栩如生。

雕像通體透明,上面是人體各個學位,還有一篇口訣之類,貌似傳說中的武學秘籍。

然後就莫名其妙,魂穿到近兩千年前母親張氏的肚子裡呱呱落地。

真定是毛太祖稱爲南下幹部第一人南越王趙佗的家鄉。

當年跟隨南越武皇帝征戰的族人不少,留下的更多。隨着南越歸漢的落幕,又有不少族人迴歸,在這片土地上默默生活。

春秋時代趙國的後裔,隨着時代的變遷,不少典籍遺失。

然而,關於治理民生和戰場廝殺、修煉的導引術,卻完整地保留下來。

文治方面,目前掌握在蜀郡趙戒那一支人手中。

征戰的那一部分,趙國滅國後,被一支族人帶到涼州一代,漢初的將領趙充國就是出自那一家,如今慢慢沉積。

趙氏滅國,趙國的腹心地區目標太大,在燕趙交接的真定反而成了家族低調發展比較理想的地點。

南越一帶?我當你是在開玩笑。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幾年都到不了。

趙雲的出生年月,不是一些後世人臆想的公元168年即建寧元年,而是166年。

所謂窮文富武,一個人學習引導術需要的材料,足以讓一個小康之家破產。

真定趙家,以武立族,老老少少都習武。

爲此,趙雲之父趙孟不得不帶着手下蘇雙、張世平做行商,往來於各大州之間,在刀口上舔血,以換取子孫學武需要的財富。

三國演義中蘇張二人說是中山人,只不過是因爲無極甄家在隊伍裡有股份。

估計是原本時空趙孟的英年早逝,兩人沒有了主心骨,不得不依附甄家。

東漢末年,除了一些官道好走,行商十分艱難,加之盜賊叢生,每一次所花的時間,短的幾個月,長的好幾年。

趙氏商隊,北及大漠,南到諸越,東臨大海,西過涼州。

在趙雲出生的時候,北方鮮卑和匈奴在邊境上不斷肇事,這條商路艱難。

趙孟兄弟四人不得不轉向西北,在賀蘭山下行商,時逢大俠王越取燒當羌部落領袖那昆首級。

隨之,羌族人發了瘋,看到漢人就砍。

很不幸,趙氏商隊遇到了那昆的兒子那巖率領的搜捕馬隊,對方不由分說開始進攻。

衆人且戰且退,老三趙叔不幸當場戰死,老四趙季不知所終。

兩歲的時候,趙雲終於見到了這個世界的父親趙孟。蘇雙張世平二人沒有武藝,在趙家人保護下竟然沒有受傷。

可謂是人財兩空,所有的貨物全部丟失,衆人一路上的艱辛自不必說,到家時簡直和叫花子差不了多少。

時逢漢靈帝登基,其父名之爲雲,意即在逃難途中戈壁灘上只能看到雲層變換。

取字子龍,也就是說見到兒子的時候真龍上位。

名字害人,子龍,名字蠻大的,哪一個當皇帝的人不提防身邊一個將領想兒子成龍的?

歷史上趙雲更是腦殘,給兒子取名趙統,你要統一國家,把皇帝放在哪兒?

難怪一生不得重用,諸葛亮也死死把趙子龍按住,不得不防啊。

東漢末年,宦官當權,高門大戶悶聲發財。

真定趙家沒有名聲,也沒有固定的產業。

父親趙孟帶着人馬回家的時候,窮困潦倒。近兩年的時光,讓他們形如枯槁。

當務之急就是調息身體,趙雲可不想再次沒有家人的日子。

好在趙家歷年行商,家資頗豐,在他的一再堅持下,父親等人在好幾個食醫、疾醫、金瘡醫的配合治療下,日見好轉。

再去行商顯然沒有必要。

一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商路越來越難走。

二來,趙家商隊做的是馬匹生意,來源都在北方各個少數民族手中。

漢族羸弱,東胡、鮮卑、匈奴日漸強大,對漢人如豬狗,要不然父親趙孟等人也不可能捨近求遠,跑到羌族地界。

不得不說,考古專業讓趙雲對歷史脈絡十分熟悉。

封建時代,鹽鐵利益巨大。食鹽爲老百姓必需之物,而鐵要和異族交易纔會有海量利潤。

兩個弟弟因爲異族沒有了,不要說什麼愛國的話,趙孟肯定不會給胡虜們賣鐵。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鹽這一樣了。

鹽鐵是國家專賣,必須要有過硬的關係才行。

鐵礦自然早就秘密開採,而鹽則走了門路。

宗族的力量巨大無比,曹操的崛起,就是夏侯家支撐起來的。

生在漢末,趙雲無疑要借用宗族的優勢。

宦官趙忠的老家,在冀州安平,離真定並不遠。

他在得勢以後,把三弟趙勳和四弟趙延接到雒陽做官,老二趙才留守祖宅。

聽說真定趙家來人,當即大開中門。

不管趙忠多麼風光,趙家人對南越王趙佗這個趙國滅亡以後最厲害的前輩都十分敬仰。

無疑,真定就是趙氏族人稱呼的武皇帝趙佗直系,天下趙家人都要給面子的。

一直以來,趙忠都想和真定族人打交道,可惜沒多少人理會他,一個願意去勢入宮的宦官,大家覺得丟臉。

當然,在真定也有落魄的趙家人,其中有一個叫趙純的就接下了橄欖枝。

他把自己的兒子趙目過繼給趙忠,隨即獲得了出仕荊州桂陽郡太守的機會。

說起這個人沒多少人清楚,他的二兒子趙範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曉得。

趙才知道趙孟等人才是真定趙家的望族,當即熱情招待。

二叔趙仲精於和人打交道,就是由他過去商談的。

很簡單,真定趙家把馬匹生意交給趙忠家族來做,但需要海邊的一塊地盤來曬鹽。

就這樣,在別人看來千難萬難的事情,轉眼之間就落在了趙雲他們家頭上。

趙家海邊曬鹽,就比其他家族落後的煮鹽先進,家族用日進斗金來形容也不爲過。

這個時代,沒有手機網絡,也沒有熟悉的娛樂方式。

當然,現代普通青年趙子龍本身就不是一個享受的人。出身貧寒的他,骨子裡還有些自卑。

融入漢末的趙雲,喜歡上了家裡的氛圍。雙親健在,上面有哥哥趙風,下面有弟弟趙雷趙雨,妹妹們取名梅蘭竹菊。

生活的優渥,趙孟納了妾,竟然是丁原丁建陽的遠房族妹,三弟趙雨和三妹趙竹,就是丁姨娘所生。

不過,家族裡面的排行,趙雲行三,二哥是二叔家的趙巴。

東漢末年,除了趙忠,另一個聲名顯赫的趙家在巴蜀。

五朝元老前太尉趙戒,其子趙典爲八駿之一,稱爲人之英。

其長孫趙謙趙彥信,此時是汝南太守;次孫趙溫趙子柔初爲京兆尹丞,後辭官歸家。

而趙雲的名聲,就是這位賦閒的伯父傳播開來的。

當年,他拿到子龍手書: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未幾,新詩出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開一代詩歌之先河,朗朗上口。

其字如顏體似歐體的楷書,不同於飛白體之類的隸書,哪怕年齡幼小,創一代書法,譽爲雲體。

趙子柔嘆曰:吾趙家麒麟兒也!

正是因爲趙溫的引薦,趙雲纔有可能在人才之鄉潁川書院來學習。

時不待我,來書院三年,人際關係初步建立,趙雲也準備離開。

第99章 至秣陵第54章 初戰告捷第166章 焚書坑儒真相第55章 王允之謀,貂蟬出現第27章 趙張分家?第199章 大年夜出擊第111章 毀道觀傳話黃巾第21章 兩軍陣前擒大將第21章 破虜示警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37章 你的武器是槍?第36章 悄無聲息入雒陽第200章 惠乘離刺史丁宮第23章 夜未央第152章 孔融的野望第29章 ****的心機第123章 田元皓走馬上任第215章 交州教育落塵埃第89章 蹇碩東征第194章 孟德離別雒陽行第35章 漁陽張家第107章 飲水思源尋乳孃第37章 知秘辛吸鯤鵬先天終成第132章 童淵V張角:能動手就別吵吵第148章 被俘虜的海東青第69章 強弩之末第19章 冷徵陳懿死,邊章韓遂馬騰降第194章 劉備失分第36章 悄無聲息入雒陽第90章 本官黃忠,你們要不服就打到服第38章 義子黃旭第127章 酒敬鄉鄰第106章 敢惹趙家滅你門第14章 蔡穆侯墓第113章 攻入慕容山城第78章 孟德的抉擇第72章 萬年公主來訪第76章 何公子何文第67章 趙戲分兵,夜襲南海第21章 洭浦關之戰:添油戰術第217章 貪腐警鐘時時鳴第131章 箭雨如飛第166章 張飛再建功第123章 李喆相招,道家聚會第107章 飲水思源尋乳孃第42章 暗殺?第159章 密閉空間,老君遺蛻第15章 一個無足輕重的胖子第24章 劉玄德心思第168章 收服大象出宗師第33章 博陵崔州平第173章 張角嚇尿第122章 混亂的東瀛第100章 漢軍大營被圍第27章 北征戲志才領命第116章 濱海隱士—華佗師父第176章 根兀部落命運第63章 江夏蠻反?第109章 陷陣營成形第88章 箕子後裔現身第38章 驛站軼事第113章 攻入慕容山城第99章 至秣陵第120章 鞠義的困惑第72章 關羽的成長第86章 一封家書第50章 根赤之花第85章 臨洮董仲穎第7章 宦官們炸鍋第101章 鮮卑斥候的末日第165章 跨時代的種子,真定公第142章 憋屈甄家第103章 倒黴慕容林第150章 先敗白虎再敗朱雀第197章 送別時趙雲踏歌第111章 魂兮歸來第155章 許伽帶來的消息第101章 衝冠一怒《愛蓮說》第27章 北征戲志才領命第13章 中條山反派聚會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第109章 正直無私數田豐第46章 趙子龍哪兒去了第5章 黃巾試探盡折戟第143章 日達木基第191章 高句麗事了第102章 老祖也見獵心喜第151章 殺傷兵紈絝猖狂第142章 卻深部第113章 沒有啥老子帶你們去搶第3章 暗流洶涌雒陽城第186章 桑氏部族的災難第59章 學校比武,拼音傳播第111章 狂炫酷拽的某人第40章 不一樣的張家第7章 書房計議第190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9章 鬼谷子出山問罪第111章 高句麗也來結親第236章 大宗師酣戰翩翩
第99章 至秣陵第54章 初戰告捷第166章 焚書坑儒真相第55章 王允之謀,貂蟬出現第27章 趙張分家?第199章 大年夜出擊第111章 毀道觀傳話黃巾第21章 兩軍陣前擒大將第21章 破虜示警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37章 你的武器是槍?第36章 悄無聲息入雒陽第200章 惠乘離刺史丁宮第23章 夜未央第152章 孔融的野望第29章 ****的心機第123章 田元皓走馬上任第215章 交州教育落塵埃第89章 蹇碩東征第194章 孟德離別雒陽行第35章 漁陽張家第107章 飲水思源尋乳孃第37章 知秘辛吸鯤鵬先天終成第132章 童淵V張角:能動手就別吵吵第148章 被俘虜的海東青第69章 強弩之末第19章 冷徵陳懿死,邊章韓遂馬騰降第194章 劉備失分第36章 悄無聲息入雒陽第90章 本官黃忠,你們要不服就打到服第38章 義子黃旭第127章 酒敬鄉鄰第106章 敢惹趙家滅你門第14章 蔡穆侯墓第113章 攻入慕容山城第78章 孟德的抉擇第72章 萬年公主來訪第76章 何公子何文第67章 趙戲分兵,夜襲南海第21章 洭浦關之戰:添油戰術第217章 貪腐警鐘時時鳴第131章 箭雨如飛第166章 張飛再建功第123章 李喆相招,道家聚會第107章 飲水思源尋乳孃第42章 暗殺?第159章 密閉空間,老君遺蛻第15章 一個無足輕重的胖子第24章 劉玄德心思第168章 收服大象出宗師第33章 博陵崔州平第173章 張角嚇尿第122章 混亂的東瀛第100章 漢軍大營被圍第27章 北征戲志才領命第116章 濱海隱士—華佗師父第176章 根兀部落命運第63章 江夏蠻反?第109章 陷陣營成形第88章 箕子後裔現身第38章 驛站軼事第113章 攻入慕容山城第99章 至秣陵第120章 鞠義的困惑第72章 關羽的成長第86章 一封家書第50章 根赤之花第85章 臨洮董仲穎第7章 宦官們炸鍋第101章 鮮卑斥候的末日第165章 跨時代的種子,真定公第142章 憋屈甄家第103章 倒黴慕容林第150章 先敗白虎再敗朱雀第197章 送別時趙雲踏歌第111章 魂兮歸來第155章 許伽帶來的消息第101章 衝冠一怒《愛蓮說》第27章 北征戲志才領命第13章 中條山反派聚會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第109章 正直無私數田豐第46章 趙子龍哪兒去了第5章 黃巾試探盡折戟第143章 日達木基第191章 高句麗事了第102章 老祖也見獵心喜第151章 殺傷兵紈絝猖狂第142章 卻深部第113章 沒有啥老子帶你們去搶第3章 暗流洶涌雒陽城第186章 桑氏部族的災難第59章 學校比武,拼音傳播第111章 狂炫酷拽的某人第40章 不一樣的張家第7章 書房計議第190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9章 鬼谷子出山問罪第111章 高句麗也來結親第236章 大宗師酣戰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