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蔡穆侯墓

今天早上一起來,太守府大管家趙真就覺得自家老爺有些不對勁的地方。

別以爲,在大漢朝的官府體制內,最小的是縣,中間是郡,上面是州,最上面纔是朝廷,就以爲太守官職小。

此乃大錯特錯也。

漢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

漢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

這些官員們巡行郡縣,分全國爲十三部州,各部置一人,後通稱刺史。

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爲十三州部,每州爲一個監察區,設置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

設置刺史的範圍是十三個州,分別是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幽州、幷州、交趾、朔方。

當然,最後一個州因爲南匈奴糾結其他少數民族武裝侵襲,已不復存在。

居部九歲,舉爲守相。也就是說,在任刺史九年之後,就可以去當太守或郡國國相。

刺史沒有固定的治所,而且地位在郡國之上,這與監御史地位和郡守、郡尉並稱的情況不同。

這種官員也不受丞相的制約,而是直接隸屬於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和丞相史受制於丞相的情況不同。

並且刺史的俸祿很低,只有六百石。

這往往能夠促使他們爲了追求更高的待遇而加緊監察,取得業績,比用更高的官員去監察地方大員更能起到好的效果。

而太守是前朝的郡守,秦始皇把天下分爲三十六郡,每一郡長官名曰郡守。

漢景帝更名爲太守,爲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太守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官,俸祿兩千石。

之後就可以出將入相,直至位列三公。

在地方上,也就郡尉是朝廷任命,其他佐官就可以自行任命。

如今,郡尉已被趙雲斬殺,趙謙寫了一封措辭嚴謹的信上傳給洛陽,在新的郡尉沒有到任之前,太守一家獨大。

即便來了郡尉,也不過是管軍事那一攤,以前汝南的官場怪現象,那是杜春在袁家明裡暗裡支持下發生的。

絆腳石沒有了,自家太守應該意氣風發的時候。

爲何會這樣,趙真發現老爺幾次在沒人的地方發笑。

在有人的地方,趙謙臉上雲淡風輕,看不出任何神色。

“老爺,發生什麼事情了?”在進進出出幾次以後,趙真還是忍不住發問。

“老夫突破了!”趙謙恨不得與所有人分享:“曾經到瓶頸差不多六年的時間,原以爲這輩子也就這樣。”

“爺爺和叔父在六十歲左右纔到的境界,已經年老色衰,精氣神不再,不然他們可以活得更久,老夫提前了十年。”

“子龍這孩子了不起呀,把趙家傳家導引術毫無保留的背誦給老夫聽。”

“互相印證之下,加上一切事情順利,不知不覺就突破了。”

趙太守起先抑制不住的興奮,這一刻全部發泄出來。

“原來是這樣!”趙真比自己的事情還高興。

當然,在蜀郡趙家,他是旁系子弟,沒有修煉資格。

其實,一般的官員上任帶的管家之類,都是自己的族人,用起來放心,永遠不會背叛家族的利益。

“晌午我讓人安排下,好好慶賀!”他激動地搓手搓腳:“老爺不方便出去吃,燕趙風味直接把最好的飯菜送過來。”

“還是別的,”興奮過後,趙謙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等子龍他們回來再說。”

“說到子龍他們,老爺,剛纔有件事情我不知道該不該做點兒什麼。”趙真臉色珍重:“陳家人在袁家人之後也出城了。”

“沒什麼大事,”趙謙稍微一凝神,隨即擺擺手:“陳家與袁家在暗中一直對立。”

回頭再說陳到發現大家都以趙雲馬首是瞻,只是稍微愣愣神就反應過來,天下聞名的趙家麒麟兒,太守之子臣服也在情理之中。

於是,他面對子龍把所知道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周武王克商後,封其五弟姬度於蔡,史稱蔡叔度。

蔡祭古音同,通用,蔡叔所封之蔡在祭。

周人取得了政權後,並沒有完全消滅殷商國家,而是根據當時人們滅國不絕祀的原則,保留殷人的祭祀。

武王讓紂的兒子武庚仍繼承殷王位,統治殷商故地。

又安排自己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霍叔駐守在殷都周圍的邶、鄘、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

周人立國未穩,強敵環視,武王爲國事憂慮,常常夜不能寐。

克商後的第二年,武王有疾,死去。

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

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長,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他最有資格攝政,因此武王的遺命被他認爲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

加之周公制定的禮制嚴格限制諸侯勢力,引起了武王羣弟的不滿和猜忌。

《尚書·金縢》載:“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

在這種情況下,管、蔡與武庚聯合作亂。

武庚早有復國的野心,不僅聯合三監,而且又和殷商舊地東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國串通,叛亂反周,局勢十分嚴重。

三監以及武庚與東夷地區的叛亂,嚴重地威脅了周王朝的安全。

周公採取果斷措施,親率大軍東征。

他首先鎮壓三監,制止流言,殺管叔放逐蔡叔,後又誅殺了武庚。

三監之亂結束,周公流放蔡叔度,但這人因爲戰爭失敗,在流放過程中憂憤而死。

沒辦法,蔡叔的兒子姬胡改行,幹起了趙雲老祖宗馴獸的事情來。

畢竟都是自家人,周公看到自己的侄子如此落魄,於是他建言成王,復封姬胡於蔡以奉蔡叔之祀,史稱蔡仲。

此爲蔡國二度受封,其都邑遷往今天汝南郡上蔡縣一帶。

前684年楚國利用蔡國、息國二國的矛盾,出兵俘虜蔡哀侯,將蔡國納入楚國控制範圍。

哀候在軟禁中去世,兒子姬肸繼位,史稱蔡穆侯。

姬肸在位初期,才發現自己的侯國是很“菜”的國家。

中原有幾十個小國家,比如管、蔡、霍、魯、衛、毛等等。

當初分封時,是很神氣的,大都是西周王族家門的子弟才能分到這樣的好地方。

但是這點土地,他們越來越守不住了。

反倒是分封得遠的異姓國家,比如齊國、楚國、越國、秦國等等,地盤越來越大,力量越來越強。

中原小國不得不在夾縫裡生存。

蔡穆侯看齊桓公作爲春秋五霸之一勢力強盛,於是就趕緊挑了個好看的妹妹蔡姬,給齊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蔡姬是個年輕活潑的姑娘,齊國又是沿海開放國家,商業尤其發達。

她從那封閉保守的中原小國出來,呼吸這帶着海的味道的敞亮空氣,日子過得十分明媚。

齊桓公老了點,足以當她父親。

當初的公子小白算個不古板的君王,看着蔡姬淘氣,他哈哈大笑,很欣賞的樣子,蔡姬就越發淘氣起來。

有一天,蔡姬和齊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見了水,就頑皮起來,向齊桓公潑水。

齊桓公也笑着回敬幾下,好像在鄉野荷塘中初戀的少男少女似的,還蠻開心的。

一陣玩鬧,船猛烈搖晃起來,齊桓公害怕,大聲道:“好啦好啦,不要鬧了啦!”

蔡姬覺得齊桓公害怕的樣子還蠻好玩的,乾脆故意讓船搖晃得更劇烈一點。

齊桓公大聲喊:“好啦!不要鬧啦!我不會游泳!”

蔡姬說:“沒事的,你淹水了我救你!”

她是熟悉水性的,天知道啥時候學的游泳。

齊桓公年齡大了點,嚇得緊緊抓住船幫,臉色煞白,好像第一次在坐過山車的老漢。

他越是害怕,蔡姬越是開心,把船搖得像遊樂園的海盜船。

齊桓公一臉陰沉地上了岸,對蔡姬說:“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國!”

他不是說着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輛馬車,把蔡姬載着,退回蔡國。

蔡姬覺得自己沒犯什麼大錯,卻遭到退貨,十分丟臉,一路哭泣,一路顛簸,灰頭土臉地回到蔡國。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齊國,竟這樣狼狽地被攆回來。

他十分惱火:你齊國有什麼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無敵,又不是嫁不出去。

一轉手,又把蔡姬嫁給了別人。

齊桓公本來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長了她的嬌氣,也就沒有跟蔡姬斷絕夫妻關係。

沒想到蔡穆侯卻讓蔡姬改嫁了,尼瑪,哥是霸主好不好?這一下他可氣壞了。

齊桓公率諸侯聯軍討伐蔡國,聯軍擊敗蔡軍,俘虜蔡穆侯。

後來在各國諸侯請求下,蔡穆侯才得以回國。

蔡穆侯二十一年夏天,諸侯聯軍攻打鄭國。

同年秋天,楚國國君楚成王出兵包圍聯軍中的許國,以此來救援。

諸侯出兵反援許國,楚成王於是撤軍。

然而,他沒有回國,而是駐軍在武城,觀察動靜。

同年冬天,蔡穆侯帶領許國國君許僖公到武城向楚成王謝罪。

楚成王採納大臣逢伯的建議,原諒許僖公。

就是這個人,當初拘禁了自己的父親,今天自己卻不得不在他面前卑躬屈膝。

固然,蔡哀侯不死就沒有蔡穆侯的繼位。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看到羋月的孃家人楚成王耀武揚威的樣子,他無能爲力。

此後的日子,蔡穆侯始終抑鬱,七年後在鬱悶中死去。

或許是臨死前人都特別清醒,他仔細整理身邊的器物,最後親自選定一批作爲陪葬品,其中,就包括導引術。

這東西可真不錯,能強身健體。

可當權者又有幾個人能靜下心來修煉?

更何況蔡國國小立弱,天天在存活中掙扎,國君自然沒有時間考慮身體的問題。

眼看國將不國,活得再長也沒用。

蔡穆侯是個明白人,不希望子孫後代有人在修煉之後自我膨脹,想要攻打周圍的國家,乾脆就隨自己埋入地下。

秦始皇焚書坑儒,不過蔡國早就湮滅在歷史長河中,有些典籍完整保存下來。

根據推斷,袁家人已經找到了確切地點,剛開始進去的人都死了,沒辦法才以招募家丁的名義四處找替死鬼。

如此看來,作爲袁家的宿敵,陳家在對方肯定有自己的眼線,而且身份還不低,不然也不會知道這樣的機密。

陳到說了約莫兩柱香的工夫,才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表述清楚。

好在趙雲前世本身就是學歷史出身的,有些史實一提就知道。

“你怎麼清楚蔡穆侯墓裡的葬品?”子龍還是有些好奇。

“當年他的夫人,就是我陳國公主。”陳到微微一笑:“哪怕出嫁了,她還是會和孃家有書信往來。”

“袁家和我們同爲陳國後裔,基本上我們知道的歷史,他們都略知一二。”

不過,趙雲還有疑問:“你把袁家的行動了解得一清二楚,我是外地人,怎麼會找到我頭上?”

目前的趙家同袁家相比,還是太弱小了一點,自己等人可不能成爲別人的槍。

說完,他緊緊盯着陳到,只要對方有不好的想法,不管這人有多厲害,馬上扭頭就走,再也不理會。

第78章 袁熙迷情遭暴打第58章 不識相的和連第48章 閻王不好見,小鬼更難纏第126章 去見小女王第216章 不鬥漢軍不釋懷第128章 劍舞選才第40章 該殺則殺,三老照殺不誤第15章 殺胡令出第109章 陷陣營成形第188章 槍對槍第89章 玄德始聞養蠱人第46章 趙子龍哪兒去了第15章 山谷立志第44章 目標--根赤部落第4章 情敵陳羣第76章 玄菟郡少年英傑第167章 突圍總在子夜時第48章 收泰山賊第11章 爲賺人抄桃花源第14章 要露出獠牙的劉備第89章 蹇碩東征第170章 兇猛的路人甲和尚第107章 飲水思源尋乳孃第111章 高句麗也來結親第143章 鮮卑人的條件第1章 天下英豪入轂中第145章 晉升異象,劍指佛門第146章 胡昭胡孔明第1章 招兵買馬,各方齊至第134章 桃園結義成空第101章 衝冠一怒《愛蓮說》第79章 出發去見雒陽令第108章 慕容骨鬆聯合第180章 邊荒道人第87章 宋家有女名嫣然第78章 袁家謀劃第180章 鎮南將軍,朱崖洲都督第77章 袁紹的野望第96章 偷得半日閒第180章 大草原上魔蹤匿第108章 組建班底第5章 黃巾試探盡折戟第221章 十萬大軍進三苗第168章 力敵五將第70章 摩柯低頭第85章 臨洮董仲穎第166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第32章 太史慈到來第22章 徐庶初獻謀第172章 膽寒孟德有去意第126章 爲夏侯蘭做媒第30章 路遇餓虎第21章 洭浦關之戰:添油戰術第144章 荀友若馬行如風第184章 兵臨城下第177章 惠太守船上見聞第92章 白馬義從,生死相隨第243章 漢末版一國兩制第40章 不一樣的張家第134章 困獸之鬥第5章 舅父丁原第200章 惠乘離刺史丁宮第1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8章 一鼓而下水軍至第92章 白馬義從,生死相隨第108章 慕容骨鬆聯合第11章 劉玄德兵進中南第21章 兩軍陣前擒大將第8章 廷議受阻第88章 箕子後裔現身第176章 悲催地尼第92章 秘密武器的威力第112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87章 宋家有女名嫣然第76章 何公子何文第233章 強強對決山之巔第158章 一觸即發第9章 五溪蠻出山種地第21章 兩軍陣前擒大將第121章 抵達邪馬臺第128章 劍舞選才第127章 陳叔侄漠北遇險第153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第39章 歡迎子龍回家第82章 江夏蠻巫師?第146章 兵過大遼河第88章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第42章 暗殺?第152章 道門應該走出去第70章 摩柯低頭第131章 包子鋪打架第109章 趙家軍遇伏第163章 阮天王率部歸順第58章 交叉火力顯威,南岸聯軍投降第100章 家族自糾佞邪滅第3章 你打黃巾我收俘第84章 甲字乙號,又是下馬威第39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0章 怒殺郡尉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
第78章 袁熙迷情遭暴打第58章 不識相的和連第48章 閻王不好見,小鬼更難纏第126章 去見小女王第216章 不鬥漢軍不釋懷第128章 劍舞選才第40章 該殺則殺,三老照殺不誤第15章 殺胡令出第109章 陷陣營成形第188章 槍對槍第89章 玄德始聞養蠱人第46章 趙子龍哪兒去了第15章 山谷立志第44章 目標--根赤部落第4章 情敵陳羣第76章 玄菟郡少年英傑第167章 突圍總在子夜時第48章 收泰山賊第11章 爲賺人抄桃花源第14章 要露出獠牙的劉備第89章 蹇碩東征第170章 兇猛的路人甲和尚第107章 飲水思源尋乳孃第111章 高句麗也來結親第143章 鮮卑人的條件第1章 天下英豪入轂中第145章 晉升異象,劍指佛門第146章 胡昭胡孔明第1章 招兵買馬,各方齊至第134章 桃園結義成空第101章 衝冠一怒《愛蓮說》第79章 出發去見雒陽令第108章 慕容骨鬆聯合第180章 邊荒道人第87章 宋家有女名嫣然第78章 袁家謀劃第180章 鎮南將軍,朱崖洲都督第77章 袁紹的野望第96章 偷得半日閒第180章 大草原上魔蹤匿第108章 組建班底第5章 黃巾試探盡折戟第221章 十萬大軍進三苗第168章 力敵五將第70章 摩柯低頭第85章 臨洮董仲穎第166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第32章 太史慈到來第22章 徐庶初獻謀第172章 膽寒孟德有去意第126章 爲夏侯蘭做媒第30章 路遇餓虎第21章 洭浦關之戰:添油戰術第144章 荀友若馬行如風第184章 兵臨城下第177章 惠太守船上見聞第92章 白馬義從,生死相隨第243章 漢末版一國兩制第40章 不一樣的張家第134章 困獸之鬥第5章 舅父丁原第200章 惠乘離刺史丁宮第1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8章 一鼓而下水軍至第92章 白馬義從,生死相隨第108章 慕容骨鬆聯合第11章 劉玄德兵進中南第21章 兩軍陣前擒大將第8章 廷議受阻第88章 箕子後裔現身第176章 悲催地尼第92章 秘密武器的威力第112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87章 宋家有女名嫣然第76章 何公子何文第233章 強強對決山之巔第158章 一觸即發第9章 五溪蠻出山種地第21章 兩軍陣前擒大將第121章 抵達邪馬臺第128章 劍舞選才第127章 陳叔侄漠北遇險第153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第39章 歡迎子龍回家第82章 江夏蠻巫師?第146章 兵過大遼河第88章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第42章 暗殺?第152章 道門應該走出去第70章 摩柯低頭第131章 包子鋪打架第109章 趙家軍遇伏第163章 阮天王率部歸順第58章 交叉火力顯威,南岸聯軍投降第100章 家族自糾佞邪滅第3章 你打黃巾我收俘第84章 甲字乙號,又是下馬威第39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0章 怒殺郡尉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