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兵變番禺城

防盜版章節,兩小時後更新

竟很難再有新樣式。

長刀應該比短刀更早衰落,隨着清帝國的崩潰,新式軍隊也許仍裝備短刀,笨重的長刀卻絕不會再用了。

早期的戈簡單說就是歪頭矛。之所以盛行戈而不是矛或長刀,是因爲當時盛行車戰,而車戰的近戰是在戰車交錯時展開的,用矛的話很難藉助戰車的衝力,同時也難以在交錯的瞬間擊中目標,沉甸甸的長刀則不但比戈笨重,而且更容易磨損失效。於是善於啄殺的戈就成了當然的主力。

春秋戰國之交,戰爭規模日益升級,類似歐洲中世紀的戰爭遊戲變成了人民戰爭。一待翻山越嶺的步兵使戰場不再侷限於平原,銅弩機的使用令弩手升級爲射馬殺人的好手,戰術謀略極大豐富,戰車的末日也就來到了。但老派‘騎士’的虛榮心此時尚未完全熄滅,於是戰車有了更多的戰馬、更厚更多的盾甲、連兩側軸頭都裝了驅殺步兵的扁矛,戈也發生了變化,頭部變成弧形,內刃加長像鐮刀,外刃增強了推的殺傷力,用推來對付步兵的圍攻。可惜這一切還是無濟於事,戰車的終結到來於西漢初年。

戈有些很不好的缺點,比如頭部易脫落、因揮擊而攻擊緩慢等。所以後來戈通用的裝頭方法只有綁縛,看起來簡陋,但是便於重新捆緊。不過揮擊緩慢是沒治了,而且杆部由於抗力方向問題還更易折斷,推又不如刺靈巧鋒利,到頭來唯一不可取代的價值還是啄。因此隨着戰車的衰落,步兵擺脫了最大的側面威脅,其存在就變得毫無價值了。

矛的地位不遜於戈,戰車上往往也會裝備1-2支長矛以備不時之需,但矛卻始終不能取代戈的地位,反而是戟填補了空白。戟的出現始於商代,早期的戟等同於加了矛尖的戈,不過並沒在戰鬥中顯示出明顯優勢,因此沒能得到重視。到了秦漢,也許是戰法思想不能一下子適應失去戈的轉變,戟就突然成了寵兒。

但戟也存在缺點。比如容易被攪纏,漢代有種叫鉤鑲的帶鉤小盾就是專用來攪纏戟的,然後再跳上前去給持戟人一刀。另外騎兵衝鋒對戟的推鉤功能也不太依賴,刺的同時又推是多此一舉,鉤固然有用,但也帶來了戈的老毛病—頭部易脫落。因此到了東漢,長戟的戟枝就越來越向前了,說白了就是像叉了,經過魏晉更乾脆把戟廢了,轉而全力發展矛。

這時候就該矛唱獨角戲了,長刀的出現還要再過幾百年,大斧則只是輔助兵器,所以矛在當時的長兵器序列裡可謂一枝獨秀。

矛又叫槊,又分爲馬槊和步槊,興起於漢末,估計那些三國名將絕大部分都是一手持槊、一手持短刀作戰的。南北朝是槊的鼎盛時期,因爲此時中原騎戰鼎盛,而身披兩襠鎧的重裝騎兵正是以槊和弓箭爲主力武器。

步槊的使用較簡單,因爲步兵偏重的是配合,步槊只是步兵小組武器序列中的一種罷了,用途在於較安全的刺倒敵人,掩護短刀手作戰。因此對持步槊者的要求是身高力大,武藝是否高強,並非考察的關鍵。馬槊的使用較複雜,因爲槊不同於歐式長矛,後者單手持用只用於衝鋒,前者則雙手持用既衝鋒又近戰。當騎兵衝入敵陣後會展開衝蕩,此時攻防的方向和範圍都遠多於步兵,而且是在奔馳顛簸的馬背上,加之槊長達4米的慣性,毫無疑問,不經過一定的嚴格訓練很容易破綻百出。

唐代以後矛多稱槍,宋代是槍的黃金時代,種類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許是對騎兵正面突破的依賴降低的緣故,馬槍的長度略有縮短,使其更靈活,同時製作更精良。宋代馬槍頭部一般都有刺和鉤的雙重用途,槍後有可插入地的鐵鐓,杆上還有牛皮編成的提繩,看起來實在很體貼。

進入明代,冷兵器的地位下降了,槍的種類也就簡化了,清代騎射起家,對冷兵器情有獨鍾,於是槍的種類再次豐富,甚至出現了近5米長的釘槍,已達中國長兵器長度禁忌的極限,真不知打算做什麼用。

矛最後的舞臺是抗日戰爭,紅纓槍的廣爲人知,甚至令其一度成爲當代孩子的玩具。可惜玩具的命運與其祖先當初一樣,隨着歐洲槍炮的隆作,華夏無敵的美夢幻滅了,隨着玩具槍的出現,孩子王的地位也不再青睞擁有紅纓槍的孩子了。

第三章弓與弩

論及弓弩就不能不提箭,弓弩是力量的來源,箭則是力量的載體,載體的性能對力量的發揮有相當影響。

設計成熟的箭,通常分爲箭頭、箭桿和箭羽三部分,箭頭是戰鬥部,箭桿是平衡部,箭羽則是調節部。輕而韌的竹、木始終是箭桿的首選材料。而使飛行和下落遵循正確角度,從而飛得更遠,攻擊更加有效的箭羽,則以鵰翎爲上品,雁鵝羽爲最差,並在東周時期就能根據箭桿的浮水狀態,決定其安裝長度了。

商代的銅箭頭已頗陰毒,凸脊、三角形扁翼,當箭頭刺入身體後,兩翼的倒刺會牢牢鉤住合攏的傷口難以拔出,血槽就像吸血蝠般抽出敵人的血液。時至戰國,新興的三棱翼樣式更使箭即便拔出傷口也更難癒合,並且相應的血槽增至六個。秦代箭頭則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鉛含量,同時與某些秦劍一樣,飛越時代的表面氧化鉻技術也使某些箭頭歷久常鋒。但銅材較難得,秦代已經嘗試用鐵製作箭頭鋌部,而隨着西漢鍊鋼業的發達,全鐵製的箭頭也問世了。早期鐵箭頭採用鑄造,顯然是捨不得銅箭頭樣式的慘毒,不過隨即就發覺其鋒利尚不及後者,於是只得改用鍛制。鍛制的缺點是澆鑄而成的複雜造型必須捨棄,改爲如鐵劍的四棱劍身那般易於打造,但優點更爲顯著,鍛制將使其比前輩堅韌得多。

銅箭退出舞臺,其開始與結束都在東漢。第一種鍛制鐵箭樹立了宋代以前鐵箭的基本特徵—扁平四棱形,這是利於鍛制的樣式。

從魏晉到隋唐,鐵箭的分類很簡單,發展路線也就是使箭頭更硬更長,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鐵甲,撕裂敵人的肌肉和骨骼。

對鐵箭種類的細化又是始於宋代,這真是個頗有意思的時代,軍政軟弱的同時,軍事技術卻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宋代有值得欽佩的耐性對每種武器精雕細琢,而箭的樣式也因之精細化,像鐵脊箭、錐箭等,造型都已脫離扁平四棱形的單調,變得更爲專業。(。)

第190章 三苗先要內裡鬥第29章 刀劈林濤曹軍嗜殺第57章 第三類人的悲慘處境第158章 趙張分兵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212章 曹操心急說大話第135章 常山家族衆生相第14章 悲傷趙孟第44章 荀採第233章 強強對決山之巔第34章 停車駐馬再當文抄公第37章 你的武器是槍?第19章 鬼谷子出山問罪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69章 接觸江夏蠻第37章 夜襲歇馬部第56章 商賈星散第154章 論心胸你不如我第143章 爲勸降賈詡入城第16章 憋屈盧植陷囹圄第188章 降漢軍徵氏除名第22章 洭浦關之戰:漢軍之策第7章 宦官們炸鍋第68章 讓世家自己折騰第148章 被俘虜的海東青第35章 漁陽張家第119章 娘在家在幸福在第16章 糾結趙忠第125章 邪馬臺來歷第54章 檀石槐安排身後事第166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第77章 鐘有悔兵出郴縣第102章 糾結蔡昭姬第106章 腰纏十萬貫,攜美過揚州第84章 光和三年的第一場雪第252章 私兵蠻兵子弟兵第177章 踢隱門出局第133章 牛B堂姐夫第35章 揮毫寫就拂衣去第228章 火攻偷雞蝕把米第41章 穿越者的後代第1章 封賞風波第31章 黃旭病因第68章 那延部參戰第37章 千古名作《將近酒》第145章 戰前佈署第31章 典韋現身,外功極致第158章 趙張分兵第98章 畜生第83章 戰宋家天刀第70章 宋家大宗師,疑惑孟德第27章 刺史徐璆第10章 平輿城外硬碰硬第96章 偷得半日閒第39章 歡迎子龍回家第18章 煩惱曹孟德第198章 殺劣紳血流成河第156章 議分家趙風背鍋第70章 敵蹤初現第103章 倒黴慕容林第17章 話別黃忠第4章 聚京師立法要務第33章 大洋彼岸突生波第230章 此物名字叫霹靂第123章 徐家定計第24章 破聯盟根除司馬第189章 忽悠葛家兄弟第6章 出征誓師,取爾三十年壽命第17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43章 漢末版一國兩制第40章 私晤荀公達第52章 石榴登場第8章 想奪權,會是第二個王莽嗎?第236章 大宗師酣戰翩翩第206章 鞠義也得爬着走第4章 戰死第11章 這個參謀部有點??????第66章 辭職相對御史臺第119章 遲到呂奉先第172章 桑氏部族內亂第77章 我們公子看上是你們的福氣第214章 再苦不能苦孩子第81章 大膽何文你可知罪第25章 袁紹的安排第92章 韓遂邊章又逃離第240章 意識消散風水致第62章 讓聲望飛,讓聲望再飛一會兒第147章 書院架構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第145章 謀兩縣荀諶顯能第42章 暗殺?第199章 大年夜出擊第109章 二女相見第177章 萬族大會第111章 狂炫酷拽的某人第84章 光和三年的第一場雪第25章 趙雲要當駙馬都尉?第168章 陣法,佛門難纏第121章 跨南海進軍日南第81章 宗師聯袂上武夷
第190章 三苗先要內裡鬥第29章 刀劈林濤曹軍嗜殺第57章 第三類人的悲慘處境第158章 趙張分兵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212章 曹操心急說大話第135章 常山家族衆生相第14章 悲傷趙孟第44章 荀採第233章 強強對決山之巔第34章 停車駐馬再當文抄公第37章 你的武器是槍?第19章 鬼谷子出山問罪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69章 接觸江夏蠻第37章 夜襲歇馬部第56章 商賈星散第154章 論心胸你不如我第143章 爲勸降賈詡入城第16章 憋屈盧植陷囹圄第188章 降漢軍徵氏除名第22章 洭浦關之戰:漢軍之策第7章 宦官們炸鍋第68章 讓世家自己折騰第148章 被俘虜的海東青第35章 漁陽張家第119章 娘在家在幸福在第16章 糾結趙忠第125章 邪馬臺來歷第54章 檀石槐安排身後事第166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第77章 鐘有悔兵出郴縣第102章 糾結蔡昭姬第106章 腰纏十萬貫,攜美過揚州第84章 光和三年的第一場雪第252章 私兵蠻兵子弟兵第177章 踢隱門出局第133章 牛B堂姐夫第35章 揮毫寫就拂衣去第228章 火攻偷雞蝕把米第41章 穿越者的後代第1章 封賞風波第31章 黃旭病因第68章 那延部參戰第37章 千古名作《將近酒》第145章 戰前佈署第31章 典韋現身,外功極致第158章 趙張分兵第98章 畜生第83章 戰宋家天刀第70章 宋家大宗師,疑惑孟德第27章 刺史徐璆第10章 平輿城外硬碰硬第96章 偷得半日閒第39章 歡迎子龍回家第18章 煩惱曹孟德第198章 殺劣紳血流成河第156章 議分家趙風背鍋第70章 敵蹤初現第103章 倒黴慕容林第17章 話別黃忠第4章 聚京師立法要務第33章 大洋彼岸突生波第230章 此物名字叫霹靂第123章 徐家定計第24章 破聯盟根除司馬第189章 忽悠葛家兄弟第6章 出征誓師,取爾三十年壽命第17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43章 漢末版一國兩制第40章 私晤荀公達第52章 石榴登場第8章 想奪權,會是第二個王莽嗎?第236章 大宗師酣戰翩翩第206章 鞠義也得爬着走第4章 戰死第11章 這個參謀部有點??????第66章 辭職相對御史臺第119章 遲到呂奉先第172章 桑氏部族內亂第77章 我們公子看上是你們的福氣第214章 再苦不能苦孩子第81章 大膽何文你可知罪第25章 袁紹的安排第92章 韓遂邊章又逃離第240章 意識消散風水致第62章 讓聲望飛,讓聲望再飛一會兒第147章 書院架構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第145章 謀兩縣荀諶顯能第42章 暗殺?第199章 大年夜出擊第109章 二女相見第177章 萬族大會第111章 狂炫酷拽的某人第84章 光和三年的第一場雪第25章 趙雲要當駙馬都尉?第168章 陣法,佛門難纏第121章 跨南海進軍日南第81章 宗師聯袂上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