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中路院

“白女監何在?”秦素喚道。

白芳華立時從廊下走了過來,行禮道:“殿下喚我何事?”

秦素便向她勉強一笑,說道:“我這心裡有些煩悶,方纔我突然想起來,三皇兄那裡我還沒賠過禮,今日恰好天晴了,路也好走些,我想去給三皇兄賠個不是。你這便去把上回父皇賞的那一匣子的珍珠給我拿來,權作賠禮。”

“是,殿下。”白芳華應道,自去收拾準備。秦素這廂便也回到了寢殿,換了一身新的衣裙,連靴子都換了新的。

大都地處北方,民風豪爽,不似南方那樣文弱,且冬日也確實是冷,故這裡的貴族到了冬日都愛着靴,秦素此時換上的,便是一雙簇新的遍地錦綵鳳靴。在秦素看來,這靴子確實比木屐暖和多了。

不多時,白芳華便將禮物收拾了出來,步輦也準備妥當了,秦素便仍舊帶同阿慄等人,排起公主的儀仗,往廣明宮而去。

廣明宮離着永壽殿很遠,幾乎是從內宮到了外皇城,秦素爲了讓這次賠禮顯示出誠意來,更爲了出奇不意探一探“那位皇子”的動靜,故纔會挑了這麼個大冷天跑去受罪。

總歸她坐在步輦上凍不着便是了,那步輦四周的帳子秦素叫人全都扎得牢牢的,又叫人在上頭置了個小暖爐,坐在裡頭一點也不冷。

搖搖晃晃之間,這一隊長長的公主儀仗由東到西,差不多橫貫了大半個皇城。

等到大隊人馬最終停在廣明宮的門口時,白芳華只覺得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被北風吹了個透,整張臉更是凍得僵住,嘴都像已經不是她的了。

好在廣明宮的小監是個非常機靈的,老遠便瞧見了公主儀仗,早便飛跑着進去傳話,此時,廣明宮的大監施有德正領着一羣宮人,在中路宮門前的階下相迎。一見秦素的步輦停下,施有德便立時上前恭聲道:“恭迎公主殿下大駕光臨。”說罷便領着一衆宮人跪禮拜見。

白芳華好歹舒了口氣。

這大冷的天兒,又走了那麼遠的路,如果讓她這會兒主動報出名號來,她還真不敢保證她的聲音不打顫。

見來的人是施有德,秦素便叫人放下了步輦,她緩步走了下來,擡了擡手道了聲“免”,便又笑着向施有德打量了幾眼。

施有德約有四十來歲的年紀,長了一張很刻板的方臉,濃眉大眼,麪皮白淨,唯在靠近鬢角的地方有幾粒不大明顯的麻子。

他是皇宮中很少有的能夠與邢有榮平起平坐的大監,只看他那一身的朝天紫,就可知他的資格有多老。

說起來,廣明宮是整座皇城中最大的宮殿,爲五路七進的格局,目今四位成年皇子各佔一路,中路則成爲了通往各皇子居所的內通道以及廣明宮正門所在。這四位皇子身邊自然各有大監服侍,而施有德則是總領着廣明宮的大監。

相較於邢有榮,被中元帝派到此處來的施有德,可能分量還要更重些。

“我來找我三皇兄,來得唐突了,沒來得及事先遞帖子,還請施大監代爲通傳一聲。”秦素含笑語道,態度十分地客氣,連本宮的自稱都免了。

施有德自不敢託大,恭恭敬敬地道:“殿下折煞了我,我這就給殿下領路。”說着便側身讓出了正門的位置。他身旁一個看着就很機靈的小監已經飛跑了下去,想必是去給三皇子送信兒去了。

秦素笑着向施有德點了點頭,扶了阿慄的手跨進了宮門,一時間心下頗是感慨。

這還是她兩世裡頭一回走進廣明宮,前世時,通往廣明宮的路一早就被封死了,她們這些妃嬪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御花園之後的那一片。如今,她終於有機會見識見識皇子們的住處,真是可喜可賀。

從高闊的正門進得宮中,秦素不着痕跡地環視四周。但見入目處不見常有的影壁遮眼,唯一片闊朗,石板路上沒有半點積雪,其寬度約可容兩駕馬車並行,道路的兩旁植着松柏等常青樹木,這些樹木在寒風中挺立如兵衛,青翠的樹梢上擔着白雪,瞧來格外精神。

透過青枝白雪的間隙,隱約可見大路的兩側各露出一角粉牆,又有重重飛檐掩映其間,兩條彩石小徑對稱地從大路旁伸出,蜿蜒探入林中,想必便是通往這兩所院子的通路。

再往前看,大路的盡頭便是一所極大的花園,亭臺軒麗、曲徑流水,竟是比御花園也不差多少。

“此處好生宏闊。”秦素讚了一句,左顧右盼,面上含着天真的笑意。

施有德便恭聲介紹地道:“稟公主殿下,這是中路院兒,是廣明宮五路中最大的一路。先帝爺說這地方若是拿影壁攔了,反顯逼仄,便叫人在開了條大路,路旁只種松柏常青之樹,又修了書房與藏。在殿下左手處的院子便是大書房,右手處則是藏。此外,先帝爺又命人修建了‘御景園’用以賞景兒,便是殿下正前方所見的那所園子。那園子裡頭修了亭臺石橋、引了活水,在西北角兒還植了一大片的梨樹。殿下明年上巳的時候可以來這裡賞梨花兒,那樹上結的梨子也甜,廣明宮每年都有梨花釀、香梨膏、雪梨湯,在皇城裡那也是獨一份兒了。”

雖說是個閹人,但這施有德明顯比邢有榮要風雅得多,向秦素介紹一應景物時更是用字雅緻、談吐風趣,叫人根本沒辦法將他的談吐與他那張板正的臉聯繫到一起。

秦素一面聽一面點頭,只覺得此處風景果然極好,比她的永壽殿不知好了多少。

只可惜,這一座宮殿裡卻住了四位皇子,就算地方再大,又是單開了宮門兒的,可這種羣居的感覺也叫人不舒服,總覺得隔牆有耳似的。如果換作秦素,她寧可住去小百倍千倍的殿宇,也不想住在這裡。

一路談談講講,倒也並沒什麼冷場的尷尬,施有德不愧爲大監,無論談吐言行皆極是得體,秦素隨他走了約有小半炷香的路,竟是一點沒覺得厭煩。

第225章 清光皎第868章 漢宮秋第883章 謝郎君第720章 斷贗品第565章 拔劍起(書城 南爵車業和氏璧加更)第356章 入轂中第541章 機關術第223章 拾翠居第523章 軟顏溫第991章 銀光盛(天水仙月和氏璧加更)第413章 入艙來第054章 釋《孝經》第751章 溪水清第461章 命無子第046章 憐同病第308章 哀涼意第439章 片葉居第723章 袖餘香第1024章 雪茫茫第963章 涼夜吟(柳仲嚴和氏璧加更)第1033章 曾爲畫第207章 憶故人第892章 掃落英第111章 歲暮寒第017章 欲行險第942章 萬壽宴第436章 寮中變第800章 姊妹杳第153章 攜芳櫻第830章 盡知悉第978章 知行蹤第799章 從如流第998章 謝相助第446章 當堂責第002章 意綢繆第537章 難聯姻第281章 江八娘第842章 天風閣第225章 清光皎第656章 耕樵客(wellwise和氏璧加更)第400章 人已逝第892章 掃落英第385章 細雪來第264章 灰衫人第910章 換監軍第143章 翠袖橫第501章 胸與腰第1005章 桓家女第068章 青梅條第668章 侍御史第863章 二宗師第032章 雨霖霖第304章 喚阿烏第422章 灰衣女第956章 謝天子第101章 暈青瓷第526章 退思園第504章 論嫁娶第725章 探隱疾第085章 疏雪影(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380章 約瘦腰第246章 潁川事第708章 黛眉兒第911章 奉國書第744章 博南音第1035章 可憐蟲第812章 下神壇第639章 薦泗水第617章 逢水榭(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366章 傷心處第254章 剔燭淚第800章 姊妹杳第250章 如卿願第007章 論飛星第154章 凝碧空第1043章 山鳥啼第652章 中路院第641章 猗蘭宮第930章 爲魚餌第022章 桃花訊第356章 入轂中第877章 請着棋第775章 拎小雞第898章 雨成勢第702章 僧歸遠第146章 風絮亂第277章 本無名第1044章 又不醜第714章 郎捧花第040章 空餘恨第777章 松濤館第186章 幽翠閣第531章 我願納第1015章 品江山第975章 **之第891章 巧應對第1001章 無江氏第466章 聚西院第814章 南山曲第252章 不復言
第225章 清光皎第868章 漢宮秋第883章 謝郎君第720章 斷贗品第565章 拔劍起(書城 南爵車業和氏璧加更)第356章 入轂中第541章 機關術第223章 拾翠居第523章 軟顏溫第991章 銀光盛(天水仙月和氏璧加更)第413章 入艙來第054章 釋《孝經》第751章 溪水清第461章 命無子第046章 憐同病第308章 哀涼意第439章 片葉居第723章 袖餘香第1024章 雪茫茫第963章 涼夜吟(柳仲嚴和氏璧加更)第1033章 曾爲畫第207章 憶故人第892章 掃落英第111章 歲暮寒第017章 欲行險第942章 萬壽宴第436章 寮中變第800章 姊妹杳第153章 攜芳櫻第830章 盡知悉第978章 知行蹤第799章 從如流第998章 謝相助第446章 當堂責第002章 意綢繆第537章 難聯姻第281章 江八娘第842章 天風閣第225章 清光皎第656章 耕樵客(wellwise和氏璧加更)第400章 人已逝第892章 掃落英第385章 細雪來第264章 灰衫人第910章 換監軍第143章 翠袖橫第501章 胸與腰第1005章 桓家女第068章 青梅條第668章 侍御史第863章 二宗師第032章 雨霖霖第304章 喚阿烏第422章 灰衣女第956章 謝天子第101章 暈青瓷第526章 退思園第504章 論嫁娶第725章 探隱疾第085章 疏雪影(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380章 約瘦腰第246章 潁川事第708章 黛眉兒第911章 奉國書第744章 博南音第1035章 可憐蟲第812章 下神壇第639章 薦泗水第617章 逢水榭(緩慢燃燒的C4和氏璧加更)第366章 傷心處第254章 剔燭淚第800章 姊妹杳第250章 如卿願第007章 論飛星第154章 凝碧空第1043章 山鳥啼第652章 中路院第641章 猗蘭宮第930章 爲魚餌第022章 桃花訊第356章 入轂中第877章 請着棋第775章 拎小雞第898章 雨成勢第702章 僧歸遠第146章 風絮亂第277章 本無名第1044章 又不醜第714章 郎捧花第040章 空餘恨第777章 松濤館第186章 幽翠閣第531章 我願納第1015章 品江山第975章 **之第891章 巧應對第1001章 無江氏第466章 聚西院第814章 南山曲第252章 不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