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買莊子 糧油鋪子
(今天第四更送到,兄弟們啊!正是衝榜的關鍵時刻,你的每一個點擊,每一個推薦都對我很重要,請兄弟大門繼續支持吧!
還是那句話,只要上首頁,立刻加五更爆發。)
新修建的北京城,比之原先往東南西北各是擴大了五里,面積擴大了兩倍還要多,地方一大,居住面積也就寬敞了,各大豪門權宦紛紛都是大興土木,擴建府邸,佔據了城裡最好的地段兒,於是便把一些店面給擠到了不怎麼好的地段兒——北京城不好的地段兒在哪兒?
第一,是數在城牆根子底下,這種地方,一年中倒有八個月是見不着陽光的,根本就不適合住人。第二,則就是皇城周圍了,按理說,有人要問了,靠着皇城好啊,名副其實的天子腳下,多富貴?其實不然,小門小戶可能還這麼想,但是大戶人家是絕對不想挨着皇上太近的,想啊,他們在府裡大興土木,一個個把府邸修的富麗皇堂,皇上在紫禁城登高望遠的時候若是瞅見了會怎麼想?
十年前的禮部尚書閆國範,不就是因爲把府邸修的太漂亮了,又得罪了宮裡的太監,結果皇上在萬壽山登高的時候瞅見了一問,喲,那兒挺漂亮的的,誰家的府邸啊?那些太監趁機就在旁邊上眼藥,看結果皇上震怒,心說你這府邸比老子的紫禁城還遮奢,想幹嘛?可憐的閆大人沒多久就被貶斥回家啃老玉米去了。
前世可追,官兒們自然不想步其後塵,於是一個個修的都離着皇城遠遠地,這樣一來,皇城的周圍,便興起了一圈兒商業街——官兒們怕,商人們不怕啊!皇宮裡面一萬來太監,八千多宮女,再加上那些府軍前衛的帶刀官,錦衣衛的大漢將軍,旗手衛的旗鼓守衛——這些人也就是俗稱的大內侍衛合起來怕不下四五千人,除此之外什麼內廷二十四監衙門光祿寺之類的部門機構也都在那裡面,合起來數萬人,不得吃喝拉撒睡啊?
這些人就形成了一批很有潛力的消費力量,所以在那塊兒,現在也興起了一些商業街。
柺棒衚衕就是其中之一,連子寧兩人走了得半個多小時纔到這裡,他打眼兒一瞧,這條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而兩邊的店面,則是糧油鋪子、綢緞莊、錢莊,飯店等應有盡有。
“連兄你看,這條街,雖說不如正陽門大街、張相公廟街那般繁華,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了,而且難得的是,這裡靠近皇城,時常有宮女太監來此,因此那些錦衣衛青皮,壓榨的都還輕一些。有了這一層關係,收益也甚是客觀。”見連子寧點頭,於蘇蘇繼續道:“現下做生意,要說的最來錢的,自然是莫過於三條路子,第一走私,和蒙古人交易!第二,鹽商和開礦!第三,走海路,三條路,第一條在福建泉州港,遠去天方、大秦!第二條福建漳州月港,下南洋!第三條路寧波港,與日本朝鮮經商必經之路!”
連子寧聽的臉色發綠,於蘇蘇笑笑:“當然,以連兄你現在的實力,這些是想都不用想的,咱們還是說點兒靠譜點兒的。我也給你三條路子可選,第一,拿出本錢來,租一條船,南下北上做漕運。第二,糧油鋪子。第三,綢緞莊子。這三條,要的本錢不多,連兄你那千兩足矣,而且來錢還快,就算是最慢的漕運,一年幾個來回,不到半年也能收回本兒來了。”
連子寧點頭:“這我得想想。”
於蘇蘇點頭:“咱們先看!”
一路走來,連子寧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那些糧油鋪子裡面,總是門迎若市,人多得很,絡繹不絕,當然,大部分都是穿着短打青衫的一般百姓。而綢緞莊子裡面,不過是兩三個人出入而已,但是這些人,差不多都是衣衫華貴,出入還有車馬,顯然是非富即貴。
於蘇蘇也看到了,便道:“茶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是誰都離不了的,所以糧油鋪子米莊生意都好,每天做成的生意很多筆,但是單筆的利潤就薄。而綢緞莊,尤其是經營蜀錦蘇繡的高檔綢緞莊,等閒不開張,開張就能盈利許多。兩者各有利弊,就看連兄你如何取捨了。”
連子寧看了半響,心裡忽然冒出一個主意來:“於小姐,你說,若是我在城外買個莊子,再在城裡開一個糧油瓜果蔬菜的鋪子,這樣成嗎?”
“當然可以!”於蘇蘇一拍手,笑道:“沒想到,連兄你雖然年紀不大,正是銳意進取的時候,但做事還是老成沉穩的很。這樣經營,自產自銷,不求於人,乃是最穩當的法子。若是趕上什麼大旱大澇之類的災年,囤積居奇,說不得還能大賺一筆。”
連子寧聽的滿頭大汗,若是放在後世,囤積居奇這等行爲也是要被政府大力打壓的,而於蘇蘇就這麼說出來,卻是毫無壓力。可見果然是個合格的商人。
“於小姐,你可知道反季節蔬菜嗎?呃,比如說,合該在六月份兒成熟的黃瓜,冬天也能吃到?就是這個意思。”連子寧又問道,害怕於蘇蘇不明白,還解釋了一番。
“反季節蔬菜?這個名字倒是新奇,嗨,說的這麼麻煩,不就是暖洞子嗎?搞得跟我不知道一樣。”於蘇蘇撇撇嘴說道,她眼睛一亮:“怎麼,連兄你想搞這個?”
連子寧點頭:“還請於小姐跟我說說市面上的行情如何,現在搞肯定是不成了,但是早作準備也好。”
於蘇蘇說了一番話之後,連子寧就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連子寧的想法其實是,再城外買一塊地,然後在那裡經營反季節蔬菜——不要以爲大明朝就沒有反季節蔬菜,實際上遠在兩漢時期,反季節蔬菜就已經出現了,大明朝的富貴人家,冬天的時候飯桌上出現一兩根兒水靈靈的小黃瓜,紅珊珊的西紅柿,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不過這時候的反季節蔬菜是人工培植的,成本極高,而且數量稀少,就拿那小黃瓜來說吧,一兩銀子一根兒,不想買?不想買滾蛋,有的是人想買!
大明朝一兩銀子兩石大米,一頭牛才三兩銀子,北京城廣饒門外一畝上好的水澆地才四五兩銀子,幾根兒黃瓜下去,一頭牛一畝地就沒了,誰捨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