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

“勝過開疆闢土,可垂青史千年”。

李世民這句評語不可謂不重,區區一個異國稻種,竟將它拔到如此高度,連帶着李素的功勞也猛地竄高了。

然而,李世民卻並沒有誇大其辭,反而很中肯很客觀。

李素立下的這個功勞,確實勝過了開疆闢土。

將士開疆闢土,橫掃天下,讓大唐君臣得到廣袤無垠的土地,讓民間百姓得到無比的國家自豪感,讓鄰國萬邦敬畏臣服,對雄才偉略的帝王來說,這是一生夢寐以求的境界,真能做到這一點,做夢都能笑醒,而且可以在太廟前用任何一種自己喜歡的姿勢和表情告慰祖宗英靈,順便炫耀一下自己的功績,當然,泰山封禪之類的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然而,無論打下多麼廣袤的土地,無論取得多麼偉大的功績,但凡是明君,喜悅之後都會馬上冷靜下來,他們很清楚,土地和功績是虛的,不切實際的,自己這一代打下來了,或許下一代出了個昏君就會失去,千年以還,朝代更迭,大抵都是這些原因,誰也不能保證後代帝王和自己一樣英明神武,只要其中一代出現個昏君敗家子,攢下的這點家當就全丟了,所以無論打下多少土地,無論眼前看到的盛世如何繁華似錦,真正英明的帝王眼裡,它們終究只是虛象,也就是說,哪怕是帝王也無法保證擁有它們的產權到底有多少年,短則數十,長則數百,終歸有失去它們的一天。

可是李素現的稻種呢?

它和打下來的土地不一樣,它是可以傳延千秋萬世的,糧食是一個政權乃至一個國家的元氣,在這個以農業爲主的年代裡,糧食產量幾乎便決定了國力的強弱,決定了國家戰略是處於進攻還是防禦,決定了一個朝代的興衰,可以說,它是鞏固帝王統治的基石。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有飯吃的百姓是絕對不會造反的,因爲完全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有了糧食這個基礎,整個大唐的戰略將要重新制定,甚至可以考慮在未來數十年內加快對外掠奪和攻佔的度,只要國土不斷擴充,能耕種的土地也將越來越多,引進的新稻種撒下去,糧食的產量也越來越多,然後不斷的擴充,不斷的種糧,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形成一個巨大的良性循環。

只要數代之內的帝王不是太智障,大唐社稷三五百年並不成問題,展到極盛之時,哪怕帝王真是個昏君敗家子,偌大的國家,殷實的國庫家底,想把它敗完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敗兩三代才能見到走下坡路的模樣。

就算國家敗亡了,改朝換代了,可是推廣到民間的新稻種已普及,國亡了,糧食不會亡,哪怕存着悲觀的想法,若干年後大唐不存在了,換成了別的朝代,民間百姓仍要端碗吃飯,每次端起碗,說到這個新糧食的種子,李世民這個名字無論如何都避不過去,這是貞觀朝的政績,千秋萬世之後,朝代換了多少茬兒無所謂,重要的是曾經在大唐貞觀朝,皇帝陛下過一道詔令,從此有了貞觀稻,有了專門研究農作物的農學,大概從那時起,百姓們便不捱餓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世民作爲皇帝,卻沾了李素的光,纔會有後世名垂千古的好名聲,所以李世民纔會把李素這次立的功勞拔得這麼高,甚至蓋過了開疆闢土。因爲這個功勞是李素和李世民共有的,若是把它輕描淡寫,以後史書上該如何定論?如何突出他李世民的英明神武?

李素無過,反而有功,那麼,李績的問題來了。

“陛下,既然李素立了功,爲何還將他關進大理寺?”李績疑惑地道。

李世民冷笑:“這可怨不得朕,是他自己主動要求繼續蹲大理寺監牢的。”

李績吃驚道:“主動要求?他瘋了?”

李世民淡淡道:“雖然有功,但他確實也破壞了和親,如今吐蕃大相祿東贊四處宣揚,說朕的大唐出了奸臣,吐蕃使團人人義憤,祿東贊放話說必與李素算帳,你覺得眼下若朕把李素放出去,會有怎樣的後果?”

李績呆怔,接着溫文的臉上忽然浮起煞氣。

“敢尋我外甥的晦氣,臣撕碎了那幫雜碎!”

李世民斜眼瞥着他:“然後萬國離心,大戰不止,而致生靈塗炭,烽火連天,嗯?”

李績一滯,然後無奈地怒哼一聲,悻悻不語。

李世民嘆了口氣,目光望向殿外遠方的天空,淡淡地道:“解鈴還需繫鈴人,江夏王弟家中還有一攤子爛事,這些都是李素挑起來的,自然仍由他來解決,若是解決不了,李素固然不能輕饒,大唐或許也將面臨一場戰事……”

李績大驚,失聲道:“李素闖的禍這般嚴重?”

李世民露出猶豫之色,良久,嘆道:“現在連朕也不知道他這次做的事究竟算不算闖禍了,或許,對大唐而言是福非禍呢……昨日李素與朕甘露殿內奏對,若他所言不虛的話,爲了大唐社稷千秋萬世,這場惡戰,朕值得一打!”

*****

李素仍在大理寺安逸舒坦地當着大爺,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似乎不知不覺間有了一種惡趣味,家裡那麼多僕人丫鬟不使喚,偏偏喜歡蹲在牢裡使喚那些獄卒,看着他們一臉無奈敢怒不敢言,看不順眼自己又幹不掉自己的倒黴模樣,他就覺得非常開心,人生無比充實。

悠哉在牢裡蹲了四天,李素已然有了一股強烈的想在監牢裡養老的衝動,這裡除了有點不自由外,簡直完美無缺了。當然,大理寺的獄卒們顯然不這麼想,李素住進來的這段日子,獄卒們快瘋了,按說把李素當大爺侍侯也沒什麼,好吃好喝供着便是,然而,牢裡的這位李大爺對吃喝實在太挑剔了,挑剔到令人指。

飯菜的味道一定可口,有葷有素,鹹淡適中,不僅如此,裝菜的菜碟也有講究,葷菜配白碟,素菜配綠碟,每頓兩個葷菜三個素菜,擺在桌上一定要呈梅花狀散開,梅花的正中間恰好擺一罈酒,每道菜有每道的菜擺放位置,不能一絲一毫出錯,有個新來的獄卒不懂規矩,不小心將菜碟擺得有點凌亂,李素當時便翻臉掀了桌子,獄卒們不得不陪着笑再給他重新做了一桌。

日子過成這樣,所謂皇圖霸業,所謂功成名就,跟大牢裡的悠閒比起來算得什麼?

外面的吐蕃大相祿東贊四處宣揚要找李素算帳,偏偏他是國際友人,朝廷官府拿他沒辦法,李素只好暫時躲着他,順便在清靜的大牢裡想想辦法,怎樣才能把與吐蕃和親這樁事徹底攪黃,讓那位真臘猢猻……王子與文成公主有情人終成眷屬,順便老老實實把真臘的稻種和種田專家度派來大唐。

辦法確實不好想,李素明白此事的兇險,不論大唐做出任何動作,看在吐蕃使團的眼裡都意味着變故,變故便說明大唐不講誠信,祿東讚的反應一定異常激烈,展下去說不定真會下令讓邊境的吐蕃軍隊向大唐境內推進,一場戰爭就此開啓。

李素不希望事情會鬧到這般結局,那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關中子弟的性命經不起折騰。

可是真臘國的稻種也絕對不能放棄,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李素難得幹一回利國利民的好事,不想事情還未開始便夭折,沒面子是小事,填不飽百姓的肚子纔是最遺憾的。

事情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吐蕃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勢在必得,真臘國卻有着大唐更迫切需要的東西,一邊是可能生的戰爭,另一邊是大唐百姓多吃一口糧的善舉,一惡一善,左右分立,不論做出任何選擇,勢必都無法避免得罪另一邊。

李素現在要做的,便是想出一個法子,一個兩全其美,魚與熊掌兼得的法子。

然而李素畢竟只是個凡人,這種玉皇大帝都沒辦法的死結,他能有什麼辦法?想了整整四天,想得腦仁都疼了,還是沒有頭緒。

…………

…………

李素蹲大牢這些天,來探望他的人很多,許明珠和東陽就不說了,每天上午必來,二女彷彿商量好了似的,探望的時間非常完美的錯開,就好像在外面排隊似的,一個剛依依不捨地離開,另一個又接踵而來,同樣的噓寒問暖,同樣的情意綿綿,李素感動得都想勸她們住進來了。

除了許明珠和東陽,還有王家兄弟和程處默等一衆紈絝,人只有在身處困境時,纔會清楚地看到誰是酒肉朋友,誰是人生知己。李素覺得很欣慰,至少自己看人的眼光不錯,平日裡頗有交情的朋友全來了,就連當初被他扇過耳光的房遺愛也來過,大家有說有笑,完全忘了當初那點小小的不愉快。

遺憾的是,唯獨李治沒來,程處默告訴李素,爲了幫他求情,請求父皇見他一面,李治那夜在甘露殿外跪了一個時辰,時值冬夜,寒風凜冽,李治後來回去便高燒不退,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直到今日也沒見好,宮裡的太醫們都急得不行了。

李素聞言沉默許久,深深被這小屁孩感動了。

以前總覺得李治只是個小孩子,性格里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和優點同樣突出,比如懦弱,優柔寡斷等等,李素雖待他不錯,可心裡對他還是很不滿意的,總覺得他缺少了一種氣勢,平日畏畏縮縮的樣子在李世民面前晃來晃去刷存在感,李世民那種極爲要強自負的人,往死裡抽他還來不及,怎會考慮選這個懦弱膽小的孩子當儲君?這也是李素站隊之後最覺得煩惱的。

可是知道李治爲了幫他求情而在寒風中跪了一個時辰,把自己凍病了之後,李素才赫然察覺,原來這個印象裡的小屁孩,其實早已漸漸長大,他已有了自己的主意,有了屬於男人的擔當,更有一腔爲朋友兩肋插刀的熱血。

經過這次李治的義伸援手,李素知道,自己這一生已牢牢和他綁在一起,說“榮辱與共”都算輕了,可以說是“生死與共”了。

第五天,牢裡來了客人探望李素。

這位客人算是稀客,英國公李績。

李績來得很低調,獨自微服而來,走進陰暗的監牢過道里不住地皺眉,大將軍攻城掠寨征戰一生,卻從未進過牢房,表情很不適應。

前頭領路的獄卒戰戰兢兢,如同帶鬼子進村的翻譯官似的,哈着腰弓着背一臉殷切討好的笑。

走到李素的牢前,李績一聲不吭,只淡淡地揮了揮手,獄卒如蒙大赦,嗖地消失。

李素正躺在軟軟的新褥子上看書,已進入然物外,即將睡着的狀態,忽聽牢門外的動靜,李素不由睜開眼,目光如冷鏢般,很不爽地射過去,打算看看是何方混帳作死,敢擾自己清夢,然後一眼便看到牢門外靜立的李績。

李素吃了一驚,急忙起身,朝李績行禮。

“李伯伯,您怎麼到這種地方來了?這裡太晦氣,您來不合適,而且也沒有長輩屈尊見晚輩的道理,實在折煞小子了。”

李績沒出聲,兩眼卻直勾勾地盯着李素的臉,從頭到眉毛,從鼻子到嘴脣,李素臉上任何一絲小細節都被他仔仔細細看了個通透。

李素被李績的目光盯得有些毛,只覺背後寒毛炸起,李績的目光太可怕,而且裡面的含義很豐富,似懊悔,似懷念,又似感慨傷懷,種種情緒表露在臉上,令臉部肌肉扭曲變形,顯得十分可怕。

李素嚇壞了,第一反應想跑,剛轉身,馬上便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忘了自己在牢裡,理論上,他跑不出半丈遠。

“呃,李伯伯,您……沒事吧?”李素強笑道。

李績仍定定盯着他的臉看,良久,喃喃道:“像,果真太像了!當年第一眼見你便覺得眼熟,原來並非錯覺……”

喃喃自語的聲音太小,李素沒聽清,卻見李績眼眶忽然一紅,緊接着落下淚來。

李素被他的眼淚嚇得魂飛魄散,差點癱軟在地。

“李伯伯,難道……陛下要殺我?”李素顫聲問道。

不能怪李素小人之心度君王之腹,雖說前幾日在甘露殿內與李世民相談甚歡,自己還給他引進了新稻種,勉強算是立了功,自己曾經幹過的破壞和親的事應該過去了。

可是世上誰能真正猜得透帝王的心思呢?李素實在太清楚帝王的毛病了,這一刻跟你說說笑笑豔陽高照,下一刻說不定便突然翻臉,一刀把你砍了,這就是所謂的“天威難測”,通俗點說,其實就是神經病。

見平日與自己甚爲親密的長輩莫名其妙來牢裡看他,喃喃說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話,最後還莫名其妙流下淚來,整個過程十分詭異,換了誰恐怕都會忍不住朝這方面想,饒是李素內心再強大,這時也被嚇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李素驚恐的反應終於令李績回過神,然後一愣:“陛下爲何殺你?”

李素:“……您爲何哭?”

“老夫想起了一些往事,不勝唏噓……”

李素:“…………”

要不是有牢門攔着,李素真會抄起牢房裡的矮桌朝這老傢伙腦袋上砸去了。

你沒事跑到我牢門前一邊哭一邊唏噓,你是不是有病?

李績吸了吸鼻子,拭去了眼淚,情緒也平復了,又盯着李素看了半晌,搖搖頭,繼續喃喃道:“模樣確實像極了她,但是這性子……她一生潔身自愛,倔強好強,你爹勤懇憨厚,老實巴交,兩人生出的孩子不管怎麼說,也不該是這等混帳性子啊。”

李素眨眼,還是沒聽清李績在說什麼。

今日李績自打進牢房後便一直神神叨叨,李素覺得他很可能有病,精神方面的,後世有種病叫“戰後心理創傷”,李績一生領軍作戰,死在他謀略之下的敵軍何止萬千?弄死了那麼多敵人,而且死相不一,姿勢各異,李績多半有了心理陰影,於是犯病了,昏昏噩噩跑到大理寺來嚇唬他……

李素的思緒無限散延伸,已然在以最壞的惡意來揣度李績今日的異常表現了。

李績卻渾然不覺,盯着李素瞧了半晌後,終於恢復了神志,捋須望着他,竟絕口不提彼此真正的親緣關係,而是淡淡地道:“現在長安城鬧騰得厲害,皆因你壞了吐蕃和親之事而起,江夏王爺也關在牢裡,此事鬧得可不小,陛下說解鈴還需繫鈴人,如何解決此事,你可有了主意?”

李素搖搖頭:“小侄想了幾天,尚無良策。”

李績嗯了一聲,道:“倒也難爲你了,不過你自己闖下的禍,確實該由自己擔待,男兒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沒有這點擔待,不配做李家的人。”

李素滿頭霧水地看着他,心下愈奇怪。

話是沒錯,而且三觀奇正,正得李素都不想跟他來往了,只是李績說這番話的語氣卻怪怪的,就好像……訓親兒子一般?

“自是由小侄一肩擔之,不然我還能靠誰?”李素苦笑回道。

李績若有深意地笑笑,道:“以前苦了你,日後必有否極泰來的一天,李素,在這長安城裡,你並不孤單。”(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八百二十四章 身陷嫌疑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
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八百二十四章 身陷嫌疑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