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月逆

史思明囂張狂妄,擅自殺死節度副使和判官,還揚言要誅殺李光弼,傳到朝中又是一番風浪。但原先力主削史思明權柄的宰相張鎬已被貶黜,李光弼成了史思明的冤家對頭,朝中反對史思明者未成氣候。而他畢竟還對皇帝稱臣,皇帝也不願在這個時候再多生事端,只得懷柔安撫,派中使前往范陽宣慰,稱此事都是烏承恩自己謀奪高位野心所致,與李光弼也絕無干系,把責任全都推到已死的烏承恩身上。

史思明經此一事,效忠唐室之心更爲動搖。此時正好三司處置投敵官吏的文書也傳至范陽,分六等定罪,達奚珣等主動投敵、爲虎作倀的十八人斬首於市,陳希烈等七人賜死,其餘或杖或流放或貶官,只要接受安祿山任命的官員全都懲處。史思明聽到這個消息,對部下說:“陳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棄之不顧,自幸蜀地,使他們淪落安祿山之手。如今他們仍不能免死,何況我們這些原本就追隨安祿山造反的人?”部下將領都自危恐懼,勸他擁兵自立。史思明此時已有這樣的念頭,但苦於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叛,只得按兵不動見機行事。

沒過多久,這個機會便自己送上門來,誘得他顧不上名義臉面公然叛唐了。

史思明降後,叛軍僅剩安慶緒一支力量佔據相州,與蔡希德等會合後慢慢又擴充到周邊七州六十餘城。皇帝回京後正式得到太上皇加冕,先後立皇后、太子,處置降官整頓朝政,勢力已經穩固,這時終於下定決心要徹底剷除安慶緒。爲此皇帝先將親女寧國公主下嫁回紇可汗,以爭取回紇兵力支持;七八月間先後召郭子儀、李光弼入朝,分別加中書令、侍中,商議討伐安慶緒之事。

九月二十一日,皇帝令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淮西節度使魯炅、興平節度使李奐、滑濮節度使許叔冀、鎮西及北庭節度使李嗣業、鄭蔡節度使季廣琛和河南節度使崔光遠,共七名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率領步、騎二十萬前往討伐安慶緒,旋即又命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與關內及澤潞節度使王思禮率兵助戰。

而安慶緒那邊,不僅兵力大不如官軍,內部更是一團糟亂。安慶緒此人可說是昏庸無能、鼠目寸光到了極點。他被官軍大敗逃到相州,剛一安頓下來,立刻就把心思都花在了享樂上。他大興土木建造宮室,日夜縱酒放歌,醉生夢死,朝政全都扔給高尚和張通儒處理。偏偏這兩個人又不和,爭權奪勢,政令不通綱紀不存。此時安慶緒麾下最有才略的大將當屬蔡希德,所部也是最精銳的兵力。此人性格直率,喜好直言,在安慶緒面前揭露高張二人奪權亂政,被高張忌恨,張通儒便進讒言殺了他。蔡希德部下數千人紛紛離軍而逃,其他將領也心懷怨怒不願給安慶緒賣命。安慶緒又命崔乾祐爲天下兵馬使,總領兵權,但崔乾祐剛愎好殺,治軍嚴酷,兵將離心。

官軍一下派出九名節度使、二十餘萬大軍,對付一個只有數萬殘兵的安慶緒,可說是不在話下。十月初,郭子儀先引兵自衛州杏園渡過黃河,於獲嘉破叛將安太清。安太清走保衛州,郭子儀進而包圍衛州城。魯炅、季廣琛、崔光遠分別從陽武、酸棗渡河,與李嗣業所部一起,到衛州和郭子儀會師。

衛州緊鄰相州之南,相距僅一百五十里,安慶緒豈能讓衛州失落。於是發全部兵力六萬,分爲三軍,崔乾祐率上軍,田成嗣率下軍,安慶緒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前往衛州救安太清。兩軍交戰,郭子儀來了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學叛軍常用的請君入甕之計,先佯裝退卻,引叛軍來到弓箭手埋伏的軍壘之下,伏兵起而射之,箭如雨下,殺得叛軍大敗。郭子儀俘獲了安慶緒的親弟安慶和,斬於陣前,士氣大振,遂攻下衛州。

安慶緒連連敗退,郭子儀等一直追到相州,許叔冀、董秦、王思禮等也相繼領軍而至。安慶緒兵敗如山倒,前後折損三四萬兵馬,只剩兩萬多殘部,退入鄴城固守。郭子儀等率兵包圍鄴城,安慶緒自知走投無路,只得修書向范陽的史思明求援,許諾把帝位讓給史思明。

史思明正是求之不得,恨不得立刻派出所有十三萬范陽兵去救鄴城。但懼於圍鄴四節度的雄厚兵力和郭子儀的威名,不敢貿然進軍,只走到半路,派李歸仁先率領一萬步騎駐紮鄴城北面六十里外的滏陽,遙助安慶緒聲勢。

與此同時,崔光遠也克復了相州東鄰魏州。九節度中,郭子儀、李光弼武功蓋世自不必說,李嗣業、王思禮等也是行伍出身,善於領兵。而這崔光遠,原先是和菡玉同僚的京兆少尹,打仗算不上擅長,卻佔據了緊鄰相州的魏州。史思明看相州四周就屬魏州最爲薄弱,便兵分三路,一路出邢州、洺州,在相州正北;一路出冀州、貝州,在相州東北、魏州之北;另一路從洹水走水路直取魏州。

崔光遠初拔魏州,城防還未及加固,史思明便引兵大舉進攻,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崔光遠派部將李處崟出戰,叛軍勢盛,李處崟連戰失利,退回城內。叛軍追到城下,也不攻城,故意在城門外徘徊,士兵私語說:“不是跟李將軍約好了,他佯敗回城爲我們開城門的嗎?怎麼還不來?”守城士兵將這些話告訴崔光遠,崔光遠盛怒之下不加細思就將李處崟腰斬示衆。臨陣斬殺大將,軍中士氣大落,軍心渙散,叛軍氣焰高漲。崔光遠抵擋不住史思明攻勢,脫身逃往汴州,成爲九節度中第一個敗退的。

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大開殺戒,凡稍有抵抗之意者如原守城軍士民兵等一概屠殺不留活口,共殺三萬餘人,血流成河。

消息傳到大軍駐紮的安陽時,菡玉剛點查完新運來的糧草,正在中軍帳向觀軍容使、宦官魚朝恩彙報結果。說了一半,突然有驛卒送來六百里加急塘報,魚朝恩一看,眉頭就鎖了起來。

菡玉便停下靜候一旁。魚朝恩幽幽地嘆了口氣,細聲細氣地說:“史思明這廝野心不小哇!”把塘報遞給她。菡玉接過一看,竟是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築壇祭天,自封大聖燕王,建元應天,另外還詳述前幾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後殺三萬人的暴行。

三萬人……屍首堆在一起,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萬一其中出點變故……乾元二年,有這麼早嗎?乾元二年的自己,似乎纔剛離開衡山,獨自一人四處遊歷……太久遠的事,有些記不清了,她努力回憶,神思飄遠,便沒有聽清魚朝恩的話。

“吉少卿?”魚朝恩又喚了一遍,菡玉纔回神:“觀軍容有何吩咐?”

“麻煩少卿派人將此事通知各位節度使。”

菡玉還在想史思明殺三萬人,接道:“前日各位節度使都已知道了。”

魚朝恩提高了嗓門道:“什麼?昨天剛發生的事,他們前天就知道了?”

菡玉這才明白他說的是史思明稱王一事,微微一哂:“下官這就去……”

魚朝恩一擺手:“不用了不用了,少卿這幾日爲了糧草勞心勞力,這種奔波勞累的事還是讓別人去吧。”另吩咐傳令兵持魏州塘報到各營通知。

菡玉有些尷尬。魚朝恩又道:“剛剛說到哪裡了?少卿請繼續。”

菡玉便繼續向他稟報糧草細則。那廂郭子儀、王思禮等.手機看小說訪問.16xs.m圍着鄴城,相距甚遠;而李光弼就在安陽,不一會兒就得了消息前來求見。

李光弼神色凝重,一進帳便對魚朝恩說:“末將現有一策,或可破安慶緒、退史思明。”

李光弼位在三公,而魚朝恩只是開府儀同三司,雖統領全軍號令九節度,也不好怠慢他,忙離席起身,迎李光弼入座,說:“司空請講。”

李光弼道:“史思明攻下魏州,卻在此祭天稱王,按兵不動,定是想等我軍懈怠後發其不備。末將請與朔方軍聯兵進逼魏州城,向史思明求戰。史思明曾在嘉山數敗於我,前車之鑑,必不敢輕易出戰。由我拖住史思明,安慶緒無人救援,曠日持久,郭司徒等就能收復鄴城。一旦安慶緒敗死,史思明就無以號令衆軍了。”

菡玉聽完不由擊掌道:“果然是一條圍城打援、避銳擊惰的好計策!如能克諧,可比當年太宗圍洛陽破武牢之奇功!”

魚朝恩卻不太同意:“司空此計雖好,不過有些冒險啊……萬一史思明同意出戰怎麼辦?司空的計策不就落了空?”

李光弼自信滿滿道:“以我對史思明的瞭解,有九分把握他不會應戰。”史思明與李光弼數次對陣,兵力常數倍於李光弼,卻無一勝績,對李光弼自然十分忌憚。況且這回李光弼又有九節度二十萬大軍作後盾,有此自信也是無可厚非的。

魚朝恩冷笑道:“史思明之前的確是懾於司空武功威名,但如今就怕他被憤怨衝昏了頭腦,狗急跳牆。”

史思明投降復叛,烏承恩一事可算一條誘因,而烏承恩又是受李光弼的指使。因此朝中主和一派多有對李光弼的微詞,認爲是他逼反了史思明。這魚朝恩本是宮中宦官,安逸富貴,突然要他來沙場帶兵打仗,還面臨史思明這一棘手的勁敵,自然也對李光弼心存不滿。此時聽他說史思明懼怕他而不敢出戰,忍不住出言譏諷。

李光弼卻不以爲忤,正色道:“與史思明遲早要有一戰,不可避免,末將倒願意當這個前鋒。如果他出於意氣應戰,必有疏率,末將正好將他一舉拿下!”

魚朝恩道:“史思明有十三萬精兵強將,司空有多少呢?總不能把咱們二十萬大軍全都押上去作司空的賭注吧?”

李光弼道:“如今破安慶緒是首要,防史思明是其次。史思明兵分三路,魏州僅有五萬人,末將請率河東及朔方三萬兵馬前往魏州。”

魚朝恩道:“史思明親率五萬兵駐魏州,那都是范陽最精銳的胡騎。司空是朝廷三公,貴不可言,咱家豈能讓司空冒此大險呀。”

李光弼道:“光弼一介武夫,戰死沙場報效國家本就是份內之事。名銜都是陛下所賜,更當以身報陛下,何貴之有?觀軍容若是擔心末將敗績,末將願立下軍令狀。”

魚朝恩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前有崔大夫棄魏趣汴,咱家怎麼能逼司空立軍令狀。一路兵敗事小,危及全局事大。陛下把這二十多萬大軍交給咱家,萬一有個什麼閃失,咱家可怎麼向陛下交代啊。”

菡玉在一旁看得氣憤,搶白道:“有戰役自然就會有傷亡。陛下讓觀軍容監軍,到底是爲了統領各部共同伐逆平亂,還是就爲了把這二十多萬大軍領出來遛一圈、再原樣領回去?”

魚朝恩被她氣得臉色發白:“吉少卿!你、你……你說得輕巧!你來做做這個觀軍容試試!”

李光弼喝止道:“菡玉!不可對觀軍容無禮,他這是爲了大局着想。”

魚朝恩接着說:“江山土地是陛下的,將士們的性命是父母大人給的,誰也別想爲了自己立功勳、泄私怨拿這些去冒險!除非我不做這個觀軍容了!”

菡玉也氣忿不平,還想和他爭論,被李光弼攔住。李光弼對魚朝恩道:“觀軍容言之有理,我軍陣容龐大,不宜走險招,當以穩妥爲上,是末將思慮不周。”拉着菡玉退出帳外。

菡玉忿然道:“師兄,你聽他說的都是什麼話?居然說你請戰史思明是爲了‘立功勳、泄私怨’?明明是他自己怕……”

李光弼道:“宦者伴伺君側,居安久矣,驟至兇危戰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在情理之中。不必苛責他了。”

菡玉道:“既然如此,何必讓內侍來當觀軍容呢?行軍打仗豈同服侍君王,只要謹慎小心不犯錯就好?師兄你與郭司徒都位列三公,戰功赫赫,威名遠播,隨便任命誰當元帥不都比這個觀軍容強?”

李光弼嘆道:“正是因爲我二人誰都可以當元帥,陛下才沒有設這個元帥吧。”

菡玉一愣,壓低聲音道:“師兄,我冒昧問一句,如果陛下任命郭司徒爲元帥,你會不服氣麼?”

李光弼道:“我原本是司徒部下,有今日功勳全仗司徒推舉,怎麼會不服氣?”

菡玉道:“那不就行了,陛下何至於怕你們互相難以統制而不設元帥呢?”

李光弼半晌不語,一直走到自己營中,才說:“菡玉,你還是想得太簡單了。”

菡玉低聲道:“我明白,陛下是怕朝臣功高震主,大權旁落,再蹈上皇錯信安祿山覆轍。”她擡頭望向遠處天際,不由長嘆,“安祿山這一反,鐵蹄踏破的豈止是半壁河山。丟失的土地可以奪回,毀壞的屋舍可以重建,死於戰禍的人口也可以慢慢生息繁衍。但失落的人心,卻再也回不來了。像太宗和李衛公那樣磊落坦蕩、竭誠相待的君臣之交,也只能留予後人傳頌追慕了。”

李光弼也嘆了口氣,轉而道:“本朝自建制之初起,天下兵馬元帥便只由皇子擔任。此次出征集九節度之兵共二十萬餘,可算得朝廷的主力了,不以臣子爲元帥也合舊制。”

菡玉也收起喟嘆,說:“可惜太子已正位東宮,十月剛行冊立大典,而其餘諸皇子除了趙王都還年幼。”趙王李係是皇帝次子,自小長在深宮不識兵戈,毫無領兵才略。如果建寧王沒有被賜死,倒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人選。

李光弼道:“事已至此,咱們做臣子便只管盡忠效力罷。”

菡玉笑道:“也是。合九節度之部、二十餘萬衆,齊心合力,即使沒有元帥,也能拿得下安慶緒和史思明。”

二七·蓮慟一一·玉惑〇一·月缺一六·月昧二七·蓮慟一三·蓮浮〇七·玉苑三九·玉許一一·玉惑三五·玉還〇六·月寤三二·玉御三二·玉御〇五·月捩二〇·玉策二四·月遷二一·蓮護〇二·玉笛〇三·月夙篇外·布穀三六·玉隙一九·玉備三一·玉去三九·玉許二三·玉怏三九·玉許三三·玉仁三六·玉隙三三·玉仁二〇·玉策二〇·月患〇一·玉菡三五·玉還二三·玉怏〇一·蓮靜三六·玉隙一五·玉束三七·玉潰〇一·蓮靜〇四·月晦〇六·蓮香〇二·玉笛一四·月黯〇四·月晦一五·月仳三二·玉御二二·蓮逐三〇·玉引一三·玉離一五·月仳三七·玉潰二七·月危三五·玉還三四·玉恂一九·蓮固一三·蓮浮二九·蓮伏一九·玉備一八·月闇二三·月眚篇外四·花凋一三·月慝〇四·月晦〇三·蓮構〇六·月寤三五·玉還三八·玉及二九·玉曲一六·蓮露二六·月魘〇二·蓮宴二三·蓮傷三三·玉仁二五·蓮近二三·月眚一四·蓮默二四·蓮誡二七·月危二九·玉曲〇七·蓮異一三·月慝一三·蓮浮一六·月昧二二·玉綣二五·玉蘊〇七·玉苑三一·玉去二四·蓮誡三一·玉去二五·蓮近〇九·玉決三四·玉恂二六·月魘〇二·月泣二一·蓮護二五·月攘三五·玉還一四·玉鉤一三·玉離
二七·蓮慟一一·玉惑〇一·月缺一六·月昧二七·蓮慟一三·蓮浮〇七·玉苑三九·玉許一一·玉惑三五·玉還〇六·月寤三二·玉御三二·玉御〇五·月捩二〇·玉策二四·月遷二一·蓮護〇二·玉笛〇三·月夙篇外·布穀三六·玉隙一九·玉備三一·玉去三九·玉許二三·玉怏三九·玉許三三·玉仁三六·玉隙三三·玉仁二〇·玉策二〇·月患〇一·玉菡三五·玉還二三·玉怏〇一·蓮靜三六·玉隙一五·玉束三七·玉潰〇一·蓮靜〇四·月晦〇六·蓮香〇二·玉笛一四·月黯〇四·月晦一五·月仳三二·玉御二二·蓮逐三〇·玉引一三·玉離一五·月仳三七·玉潰二七·月危三五·玉還三四·玉恂一九·蓮固一三·蓮浮二九·蓮伏一九·玉備一八·月闇二三·月眚篇外四·花凋一三·月慝〇四·月晦〇三·蓮構〇六·月寤三五·玉還三八·玉及二九·玉曲一六·蓮露二六·月魘〇二·蓮宴二三·蓮傷三三·玉仁二五·蓮近二三·月眚一四·蓮默二四·蓮誡二七·月危二九·玉曲〇七·蓮異一三·月慝一三·蓮浮一六·月昧二二·玉綣二五·玉蘊〇七·玉苑三一·玉去二四·蓮誡三一·玉去二五·蓮近〇九·玉決三四·玉恂二六·月魘〇二·月泣二一·蓮護二五·月攘三五·玉還一四·玉鉤一三·玉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