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敵軍的前鋒停在了玉門關外,在關外就地紮營並沒有攻關的跡象,好像在等待大軍的到來。
九月下旬,李雲天正在客廳裡召集青龍城裡的高級將領議事的時候,一名衛兵急匆匆地進來稟告,其中帖木兒帝國的軍隊駐紮在玉門關外,而北元的軍隊在陽關外。
玉門關與關西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境內,漢代時皆爲都尉治所,爲重要的屯兵之地,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通西域,連歐亞,名揚中外,情繫古今。
離開玉門關和陽關,就將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是世人眼中最爲荒蕪的地方,最爲著名的詩句莫過於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值得一提的是,玉門關和陽關由於在敦煌境內故而都歸沙州衛管轄,是沙州衛與哈密衛分界的標誌。
隨着關西七衛之間關係越來越密切,尤其是接受了大明冊封后,關西地區的局勢就變得平穩,沙州衛對陽關和玉門關的防務也日漸鬆散,哈密衛成爲了這兩道關卡與東察合臺汗國的重要緩衝地帶。
不過,自從大明西征軍在東察合臺汗國接連失利後,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爲了大明在關西的兩個重要的防禦堡壘。
按照大明的軍制,關西七衛歸陝西行都司管轄,陝西行都司因此緊急調集了萬人馳援玉門關和陽關,沙州衛的塔哈爾根本無力阻止也不能阻止,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明軍進駐到玉門關和陽關。
李雲天抵達青龍城後又再度加強了兩個關卡的防守,使得每個關卡的守軍人數達到了萬人以上,足以憑藉關卡的險峻抵擋數萬敵軍的進攻。
沙州衛的駐軍則徹底淪爲了配角中的配角,因爲玉門關和陽關的沙州衛守軍才數百人,與明軍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俗話說的好,請神容易送神難,如今明軍既然進駐了玉門關和陽光,那麼以後如何讓他們離開可就成爲了一個令塔哈爾傷腦筋的問題。
本來,李雲天在敦煌建立青龍城就使得塔哈爾感到極爲不安,不過由於當時在北直隸的時候李雲天就已經提出了這個建議,他不得不接受,這些年來雖然從青龍城獲得了很多實惠,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暗地裡對青龍城的存在感到非常鬱悶和無奈。
如今明軍又進駐了玉門關和陽關,這樣一來就與青龍城在敦煌地區形成了一個三角區域,而塔哈爾所在的敦煌古城正好在這個三角區域裡,令他是倍感壓抑。
正是感受到了明軍的潛在威脅,塔哈爾這才暗中與北元勾結,他不僅想要維持自己在沙州衛的統治更想着擁有青龍城進而稱霸關西。
聽見那名衛兵稟告的情報後,會客廳裡的明軍高級將領們頓時爲玉門關的守軍擔心起來,據他們所知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先鋒有十萬人之衆,而玉門關只有一萬多守軍,一旦強攻的話玉門關的守軍根本無法抵擋住。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古城西北近兩百里處的一個沙石崗上,關城呈方形爲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
按照史料記載,玉門關的城牆高達十米,上寬三米,下寬五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
四周沼澤遍佈,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倒有一副絕妙的景緻。
面對擁有着絕對優勢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雖然玉門關有着堅固的城防,但依然難以抵擋對方犀利的攻勢。
李雲天清楚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先鋒部隊爲何沒有攻打關卡,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等待後繼部隊的到來,實際上是在拖延時間,使得關西地區更多的難民進入青龍城,青龍城裡的難民越多自然對明軍越不利。
對帖木兒帝國和北元來說,關西現在已經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因此早一點兒或者晚一點攻取玉門關沒什麼區別。
“傳本王的命令,玉門關守軍立刻趁夜色撤離,進駐陽關!”李雲天既然猜到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用意,那麼自然不會無動於衷,沉吟了一下後開口下達了命令。
“卑職遵命!”那名前來報信的衛兵聞言向李雲天一拱手,急匆匆地離開。
在座的將領不由得面面相覷,誰也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會被玉門關的守軍撤往陽關,而不是撤回青龍城。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一百四十餘里的“古董灘”上,是爲漢王朝防禦西北遊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憑水爲隘,據川當險,與玉門關南北呼應,由於據險而守,故而有着“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美譽。
與玉門關相比,陽關無疑更適合進行據守,如果玉門關的守軍進入陽關後,會使得陽關的兵力達到兩萬餘人,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要想攻下陽關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雲天之所以把兩萬明軍放在陽關,並不是拿他們當炮灰來阻擊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因爲一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控制了玉門關,那麼陽關對他們來說就是雞肋,肯定不會耗費力氣進行奪取,所以陽關裡的士兵無疑是安全的。
這樣一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屆時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來防備陽關的明軍,給青龍城和嘉峪關減輕了一些壓力。
“王爺,現在青龍城裡的軍民已經達到了飽和,可還有源源不斷的人趕來,依卑職的話現在應該關上城門,城裡的百姓過於擁擠。”等那名報信的衛兵離開後,驍武軍關西大營統帥、義武伯魯民恩沉吟了一下向李雲天沉聲說道。
出於對未來關西戰局的擔憂,關西的不少百姓都選擇了到青龍城來避難,他們知道以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的行事風格肯定不會拋棄他們,也相信大明會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這使得青龍城裡的人數逐漸達到了飽和值,雖然李雲天是大明在西域的最高官員,但青龍城的事務依舊是魯民恩在處理,魯民恩對城裡越來越多的百姓感到非常不安,很容易引發社會治安問題。
“再堅持幾天吧,幾天後敵軍就會抵達青龍城,屆時咱們就可以關上城門。”李雲天知道魯民恩的擔憂,因此沉吟了一下後說道,“關西的百姓也是我大明的百姓,咱們身爲官軍自然要救那些百姓,只有這樣咱們以後才能再關西立足。”
“卑職明白。”魯民恩自然清楚李雲天在關西的佈局,於是向李雲天一躬身後沉聲回道,看來他需要加強城內的治安管理,防患於未然。
“諸位,一旦敵軍兵臨城下,那麼青龍城將實行戒嚴和配給制,本王希望諸位能各司其職,依令行事!”李雲天向魯民恩微微一頷首,環視了一眼現場的將領後沉聲說道,“記住,約束住各自的手下,不得違反軍紀,更不得欺凌關西軍,否則嚴懲不貸!”
“王爺放心,我等定當恪盡職守,不負王爺重託。”衆將聞言紛紛起身,異口同聲地向李雲天躬身說道。
李雲天見狀微微頷首,他計算過,如果按照青龍城裡的糧食儲備情況,足夠城裡的百姓撐到明年大明反擊,只要明年北征漠北的明軍加入關西戰場,那麼大明在關西的劣勢將會立刻被扭轉,屆時陷入被動的將是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
議事結束後,李雲天返回了書房,立在掛在牆上的地圖前皺着眉頭陷入了沉思。
“王爺,這是剛纔接到的密報。”沒多久,林馨快步走了進來,把一個密封的小竹筒遞給了李雲天。
李雲天回過神來,連忙拆掉了小竹筒上的封印,從裡面倒出了一張卷在一起的小紙條,看了後禁不住面色一喜,隨後來到地圖前仔細查看了起來。
“果然如此!”查看完了地圖,李雲天不由得伸手在地圖上拍了一下,臉上流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神色。
“王爺,發生了什麼事?”林馨見狀不由得感到好奇,由於這個密報的級別超出了她的權限,故而她不清楚裡面寫了什麼。
“他們的目標是河套,他們想要繞過嘉峪關走草原進入河套地區,在河套地區獲得糧草後再越過長城進犯大同。”李雲天將手裡的小紙條遞給了林馨,嘴角流露出一絲冷笑,“他們想要來個釜底抽薪,難道本王就那麼容易對付?”
確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這一招着實出乎了外界的意料,竟然舍近而求遠,以河套爲下一步進攻的目標,而不是全力攻打嘉峪關。
雖然河套地區距離關西有千里之遙,而且要與河套的蒙古人、山北軍區的驍武軍和地方衛所部隊較量,但由於河套和山北軍區的兵力已經被相繼抽調走,故而直取河套是帖木兒帝國和北元進攻大明的最好策略,避免了強攻重兵把守的嘉峪關。
“王爺,他們真的按你先前預料的那樣,要偷襲河套!”看完了小紙條上的內容後,林馨的臉上頓時流露出了興奮的神色。
李雲天早就猜到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會來這一手,因此早就提前做出了安排,除了青龍城內極少數高級將領外,沒人知道遼東軍區的七萬兵力早已經暗中離開了青龍城。
現如今,那些身穿遼東軍區制服的士兵來自嘉峪關,李雲天利用每天的兵力調動逐漸把遼東軍區的七萬兵力換成了嘉峪關守軍,而真正的遼東軍區部隊則已經悄悄潛出了城。
李雲天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爲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前來關西的行軍速度比較緩慢,如果換做他的話肯定一個月前就抵達了關西,這意味着他們很可能有了穩妥的進軍大明的方式。
另外,繞過嘉峪關走草原也是一條進攻大明的絕佳途徑,如果換做李雲天的話,肯定會選擇分兵佔領河套,然後進攻大同,這是北元進犯大明的常用路線,對北元來說可謂駕輕就熟。
故而,在當前河套地區和山北軍區兵力空虛的情形下,李雲天不得不早做打算從青龍城抽調兵力來防備帖木兒帝國和北元選擇這條路徑進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