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主動出擊

bookmark

“叛軍現在可謂如日中天,如果大哥不給他們一個厲害看看的話,黎利是絕對不會跟大哥議和的。

面對雷婷的詢問,李雲天咬了一大口手中拿着的大餅,隨後雙目寒光一閃,一邊嚼着一邊沉聲說道,“等大哥拿下了安樑縣城,屆時就能與黎利坐下來好好地談上一談。”

“大哥要攻打安樑縣城?”雷婷頓時被李雲天的這個決定震驚了,不由得提醒他,“安樑縣城不僅有三萬叛軍,而且距離利濂州只有不到兩天的路程,要是立濂州的叛軍趕來增援,我軍可就要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

立濂州是交州府下屬的一個散州,位於交州府的北部,與三江府接壤,黎利已經調了兩萬叛軍聚集在此,還有叛軍源源不斷地向立濂州進發。

按照黎利的計劃,他準備調集十萬叛軍攻打三江城,在驍武軍大部隊趕到之前將三江城拿下,即使不能俘虜李雲天,那麼也要將李雲天的信心打垮,進而給朝廷展現叛軍的雄厚實力,讓宣德帝明白要想平定交趾的叛亂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兩天時間足矣。”李雲天自然清楚安樑縣城的局勢,不以爲意地衝着雷婷一笑,“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今安樑縣城的叛軍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我軍會主動攻擊他們,必定疏於防範,這就給了我軍一個絕佳的奇襲機會。”

“大哥是想現在偷襲安樑縣城?”雷婷見李雲天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頓時明白了他的意圖,遲疑了一下後擔憂地問道,“城中的部隊只休整了十天,能否與叛軍一戰?”

李雲天對三江城的明軍進行整編後,城裡的五萬明軍被分爲前軍和後軍兩個大營,前軍用來作戰,後軍用來守城。

其中,前軍由一萬京軍、李雲天從宣化城帶來的五千人和從地方衛所中挑選的五千人組成,總數兩萬左右,是李雲天手中用來對抗叛軍的重要力量。

後軍由剩下的三萬明軍組成,雖說兵員良莠不齊,但至少他們比平民百姓有戰鬥力,叛軍攻城的時候能夠在城牆上進行抵擋。

這意味着,李雲天要用兩萬前軍來攻打有着三萬叛軍的安樑縣城,無論是兵力還是地形上都處於劣勢。

“前軍大營的人都是老兵,經過這十天的休養已經恢復了體力和士氣,必能與叛軍決一死戰。”李雲天清楚雷婷的擔憂,於是伸出手掌緩緩地攥緊了拳頭,笑着安慰她,“叛軍雖然人多,但正面交鋒絕對非我軍的對手,我軍又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們絕對難以抵擋,在大哥看來安樑縣城已成囊中之物。”

“大哥不會想親自指揮此戰吧?”雷婷聞言頓時緊張了起來,去年李雲天就冒險在黑牛鎮死守,安樑縣城事關李雲天對交趾的施政方略,這一戰可謂至關重要,李雲天親自督戰也並非不可能。

“殺雞焉用牛刀,一個小小的安樑縣城還不值大哥出馬。”見雷婷神情擔憂,李雲天頓時笑了起來,“大哥這次準備讓方政和馬瑛率軍。”

雷婷這才鬆了一口氣,她真的怕李雲天前去安樑縣城督戰,俗話說刀槍無眼,萬一有什麼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方政是原交趾都司都指揮使,本爲濟寧衛世襲千戶,靖難時因功遷至都指揮僉事,後來隨張輔平定交趾叛亂,得以晉升爲交趾都司都指揮使。

宣德元年三月時,原交趾總兵陳智率領討伐大軍進入被叛軍攻佔的乂安府茶籠州,與黎利所轄的叛軍交戰,結果因爲輕敵被叛軍擊潰,慘敗而歸。

當時如果不是方政殿後,率領手下的軍士奮力廝殺,陳智就要栽在乂安府。

陳智兵敗後,宣德帝勃然大怒,下令削去了陳智和方政等將領的爵位、官職,降爲事官留在交趾戴罪立功。

值得一提的是,叛軍數月前攻打交州城時,城裡的明軍正是在方政的率領下主動出擊,進而將城南的兩萬叛軍擊潰,迫使黎利不敢輕舉妄動,改用了圍城的策略。

來交趾前李雲天已經收集了交趾諸將的信息,在他看來在交趾的那些將領中,有兩個人最值得他期待。

一個是方政,另外一個是王通手下的參將,原廣西都司都指揮同知馬瑛。

馬瑛與方政一樣,都是勇武善戰之人,明軍在交趾那些給予叛軍重創的戰事幾乎都出自兩人之手。

與方政的處境一樣,王通戰敗後,馬瑛也受到了懲處,被宣德帝下詔免去了官職,以戴罪之身留在交趾效力。

在李雲天看來,方政和馬瑛之所以能在交趾接連擊敗叛軍,除了兩人英勇善戰之外,與他們長期在交趾和廣西爲官有着重要的因素,對交趾的情形非常熟悉,使得兩人能從容不迫地與叛軍作戰。

不過,李雲天此次選擇方政和馬瑛偷襲安樑縣城,並不單單因爲兩人善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藉助兩人此次的勝仗鼓舞三江城軍民乃至明軍控制地區軍民的士氣。

自從柳升兵敗後,交趾軍民的士氣就異常低落,而王通擅自與黎利議和,並且撤離交州城的事情更是令交趾軍民的士氣跌落到了谷底。

李雲天知道,雖然他的到來恢復了交趾軍民一些士氣和信心,但面對交趾此時的困局,令交趾軍民安心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一場勝仗。

因此,無論是李雲天在交趾的施政方略也好,鼓舞交趾軍民士氣也罷,他一定要拿下安樑縣城,給黎利當頭一棒。

方政和馬瑛是在交趾軍民中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交趾將領,由兩人來拿下安樑縣城無疑能更好地對外宣傳,振奮民心。

第二天一早,方政和馬瑛被李雲天喊來了他辦公的廂房,正式向兩人佈置了偷襲安樑縣城的任務,讓兩人入夜後輕裝上陣,率三江城前軍大營的部隊趕赴安樑縣城,黎明前向安樑縣城發動攻擊。

方政和馬瑛被李雲天的這個決定驚呆了,雖說安樑縣城的城牆不算太高,但怎麼得也有十來米,輕裝上陣的明軍如何能攻上城牆?

不過,李雲天隨後就告訴兩人一個好消息,就在李雲天來到三江城的第二天,一支百餘人的土人士兵部隊被他派去了安樑縣城“投靠”叛軍。

這支土人士兵部隊是李雲天從宣化府衛所中挑選出來的,與叛軍屬於同一個民族,絕對不會引發叛軍的懷疑。

李雲天已經對這支百餘人的土人部隊做出了安排,屆時他們會打開安樑縣城防守最弱的南城城門,讓方政和馬騏能順利進城。

土人士兵和土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由於西南地區被大明視爲蠻夷之地,故而大明稱生活在西南地區的各個民族爲“土人”。

在西南地區的各民族中,也分爲人數佔優的主要民族和人數居於劣勢的少數民族。

通常來說,大明在西南地區所封的土司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首領,那些土司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即爲土兵。

而那些擔任了文職的土官,絕大多數任是當地的主要民族人員,少數人是當地的少數民族人員。

其中,那些成爲大明衛所軍戶的主要民族人員和少數民族人員被稱爲土人士兵,與衛所中那些來自大明的軍戶相對應。

安樑縣城的南門之所以守備力量最弱,是因爲南門面向交州城,是安樑縣城距離三江城最遠的城門,叛軍認爲明軍要攻城的話會進攻安樑縣城面對三江城的北門,故而在北門加派了一些兵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雲天已經來到三江城有十來天,但安樑縣城的叛軍根本就沒有進行防禦的事宜,因爲叛軍的將領並不認爲已經被他們打得落荒而逃的明軍膽敢來攻城。

而且,自從王通率領着交州城的軍民撤離交州城後,叛軍上上下下都因爲戰勝了強大的明軍而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交州城作爲交趾三司的治所,代表着大明對交趾的統治,明軍既然撤離交州城就意味着大明已經放棄了交趾,無疑宣告叛軍在這場交趾戰事中的勝利。

而隨着王通撤離交州城,叛軍內部產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不僅一些將領開始爭搶地盤,搶佔那些富庶城池的控制權,而且軍隊的軍紀也變得渙散。

跟隨叛軍造反的士兵基本上都來自鄉村,如今叛軍已經將明軍趕出了交州城,這意味着叛軍勝利在即,那些士兵自然產生驕奢的思想,紛紛在城裡尋歡作樂、姦淫擄掠,這使得那些被叛軍佔領的城池被攪得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本來,那些城池裡的居民對叛軍充滿了好感,畢竟他們跟叛軍同宗同族,可誰也沒想到被他們迎進城的叛軍會禍害他們,令他們是苦不堪言,不僅損失了不少財物,而且一些人的妻女還被。

尤其是黎利手下的那些將領,趁着入城的機會大肆強取豪奪,短短時間內就收斂了大量房產、田產和財物。

作爲交趾最富庶的城市,交州城內的那些富商大賈首當其衝成爲了受害者,不少人財產被叛軍的將領霸佔,運氣好的人能得一條活路,運氣不好的人被叛軍將領安一個勾明軍的罪名直接給殺了。

黎利對這種事情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手下的那些將領之所以跟着他打江山,自然是爲了將來能享受榮華富貴,他要是橫加干涉的話豈不是寒了大家的心?

主將既然都無心戰事,想方設法地撈取好處,所謂上行下效,底下的士兵自然也趁機行樂,安樑縣城的城防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這也是李雲天有信心拿下安樑縣城的最要原因。

王通私下議和,並擅自撤離了交州城,雖然使得明軍在交趾的處境雪上加霜,但同時也對叛軍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得叛軍人心浮動,鬆懈散漫,進而給了李雲天一個可乘之機。!^!

第769章 蛛絲馬跡第719章 入關第1414章 編造的真相第1216章 陷害第396章 請戰第750章 另有隱情第617章 脫險第113章 交易第810章 金蟬脫殼第1163章 雄心壯志第409章 從容應對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553章 了結心事第422章 走私商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827章 立功心切第1006章 西征事宜第32章 分化第1189章 急中生智第1296章 有恃無恐第541章 狡兔三窟第297章 新式武舉第646章 兩班之爭第1145章 榮封親王第1161章 雕蟲小技第392章 賀喜第856章 大局已定第803章 心生波瀾第939章 打探虛實第428章 屯糧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690章 虛張聲勢第346章 左右爲難第880章 委以重任第1381章 逃無可逃第887章 蓄勢待發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679章 軍陣操演第74章 理清頭緒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129章 虛與委蛇第716章 西寧堡之變第574章 報恩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576章 出爾反爾第1275章 順水推舟第873章 討要公道第1115章 悲喜交加第1028章 重要人質第1300章 按部就班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1097章 誘敵之計第519章 另有隱情第542章 知己第1321章 負隅頑抗第328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置之死地第577章 恍然大悟第1361章 指點迷津第670章 求助第287章 圖窮匕見第1354章 不知所措第245章 驚人真相第551章 見財起意第654章 冒死上告第438章 馳援第191章 懼內第288章 一錘定音第236章 待價而沽第1202章 暗流洶涌第1437章 大戰之前第250章 塵埃落定第844章 蓄勢待發第98章 推諉第1303章 幕後贏家第508章 大獲全勝第628章 制衡有道第1033章 神兵天降第419章 隱情第1310章 打草驚蛇第342章 分兵第525章 君臣之誼第594章 故布迷局第9章 費盡心機第1293章 跪諫第1440章 未雨綢繆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901章 貨郎投宿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306章 施壓第305章 衝突第1377章 鴻門宴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170章 脣槍舌劍第842章 意外驚喜第1067章 一箭雙鵰第755章 心神不寧第987章 京城急報
第769章 蛛絲馬跡第719章 入關第1414章 編造的真相第1216章 陷害第396章 請戰第750章 另有隱情第617章 脫險第113章 交易第810章 金蟬脫殼第1163章 雄心壯志第409章 從容應對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553章 了結心事第422章 走私商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827章 立功心切第1006章 西征事宜第32章 分化第1189章 急中生智第1296章 有恃無恐第541章 狡兔三窟第297章 新式武舉第646章 兩班之爭第1145章 榮封親王第1161章 雕蟲小技第392章 賀喜第856章 大局已定第803章 心生波瀾第939章 打探虛實第428章 屯糧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690章 虛張聲勢第346章 左右爲難第880章 委以重任第1381章 逃無可逃第887章 蓄勢待發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679章 軍陣操演第74章 理清頭緒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129章 虛與委蛇第716章 西寧堡之變第574章 報恩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576章 出爾反爾第1275章 順水推舟第873章 討要公道第1115章 悲喜交加第1028章 重要人質第1300章 按部就班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1097章 誘敵之計第519章 另有隱情第542章 知己第1321章 負隅頑抗第328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置之死地第577章 恍然大悟第1361章 指點迷津第670章 求助第287章 圖窮匕見第1354章 不知所措第245章 驚人真相第551章 見財起意第654章 冒死上告第438章 馳援第191章 懼內第288章 一錘定音第236章 待價而沽第1202章 暗流洶涌第1437章 大戰之前第250章 塵埃落定第844章 蓄勢待發第98章 推諉第1303章 幕後贏家第508章 大獲全勝第628章 制衡有道第1033章 神兵天降第419章 隱情第1310章 打草驚蛇第342章 分兵第525章 君臣之誼第594章 故布迷局第9章 費盡心機第1293章 跪諫第1440章 未雨綢繆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901章 貨郎投宿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306章 施壓第305章 衝突第1377章 鴻門宴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170章 脣槍舌劍第842章 意外驚喜第1067章 一箭雙鵰第755章 心神不寧第987章 京城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