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託付重任

bookmark

“皇上,太皇太后詢問忠王來了沒?”就在正統帝不安地在那裡來回踱着步子時,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快步從內殿走了出來,躬身向正統帝說道。

自從張氏太皇太后這次病倒後,每次從睡夢中恢復神智,總要問李雲天是否已經回京。

京城裡的文武大員張氏太皇太后已經都囑咐了一遍,現在就剩下李雲天和馬愉在外地,尤其是李雲天,被張氏太皇太后十分惦記。

正統帝聞言不由得望向了一旁的宋大山,宋大山現在負責紫禁城的安保事宜,李雲天要是進宮的話他是第一個知道。

“稟皇上,忠王爺尚未進宮。”宋大山見狀連忙上前一步,躬身回道。

雖然正統帝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不過臉上還是流露出一絲失望的神色,自從張氏太皇太后病倒後最關心的就是李雲天,在臨走前她有很多事情要囑咐李雲天。

這時,不遠處的文武重臣們不由得相互對視了一眼。

按照太醫院御醫們的診治,張氏太皇太后病情非常糟糕,隨時都可能撒手人寰,說實話張氏太皇太后能撐這麼久已經超過了那些御醫的想象。

張輔和楊士奇等人清楚,張氏太皇太后之所以現在強撐着,是想要見李雲天一面,在滿朝文武中張氏太皇太后最信任的無疑就是李雲天。

“稟皇上,忠王爺和馬閣老已經進了城,現在回家沐浴更衣,爾後就會進宮覲見。”就在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想要進入內殿稟告張氏太皇太后李雲天沒來時,一名內侍火急火燎地走進殿內向正統帝稟報。

“什麼?”聽聞此言,正統帝和現場的衆臣紛紛大吃了一驚,誰也沒有想到李雲天和馬愉來得如此之快。

“快,告訴太皇太后,忠王立刻就到。”正統帝很快就回過神來,連忙向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喝道,想要告訴張氏太皇太后這個好消息。

“皇上,忠王尚未進宮,此時不宜把這個消息告訴太皇太后,以免驚擾了太皇太后的休養。”不等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離開,一旁的禮部尚書胡瀅猛然開口阻止道。

張氏太皇太后現在之所以能撐到現在,完全憑藉着胸口的一口氣,如果得知李雲天來了,那麼這股氣就會散去,因此還不如讓張氏太皇太后繼續撐着這口氣。

“告訴太皇太后,忠王距離京城已經近在咫尺。”正統帝雖然年幼,但也清楚張氏太皇太后是在等李雲天的到來,不能讓張氏太皇太后胸口的這口氣給散了。

“派人去一趟忠王府,讓忠王立刻進宮,不要拘泥於小節!”隨後,正統帝轉身沉聲吩咐一旁的宋大山,現在形勢危急一切禮節從簡。

宋大山不敢怠慢,向正統帝一躬身後快步離開前去安排人去給李雲天傳話。

當宮裡傳話的侍衛騎馬飛奔到忠王府的時候,李雲天正在周雨婷的伺候下穿戴官服,他知道張氏太皇太后病情嚴重因此很快就沐浴完畢,洗去了一身的風塵。

這使得那名侍衛並沒有久等,片刻之後穿戴一新的李雲天就騎着馬在衆護衛的護送下趕往紫禁城。

一路上,李雲天神情嚴肅,面沉若水,張氏太皇太后一死京城各派勢力必定明爭暗鬥,相互傾軋,他實在不願意看見這一幕的發生但又無可奈何。

在紫禁城的城門前,李雲天遇到了策馬而來的馬愉,馬愉自然也不敢耽擱,匆匆洗浴後就進宮覲見張氏太皇太后和正統帝。

“臣給皇上請安。”進入慈寧宮的殿門後,李雲天和馬愉紛紛向正統帝躬身行禮。

“忠王莫要多禮,快跟朕進入見大皇太后。”見到李雲天後,心中忐忑不安的正統帝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招呼了李雲天一聲後領着他進入了內殿。

“皇祖母,忠王來了!”內殿裡,張氏太皇太后閉着雙目安靜地躺在牀上,也不知道她是否睡着,正統帝來到牀邊俯身輕聲在其耳邊說道。

正統帝並不想打擾張氏太皇太后休息,可他不得不這樣做,由於張氏太皇太后病情嚴重隨時都有可能死去,故而他要儘快讓張氏太皇太后見到李雲天,以完成張氏太行太后的心願。

“忠王來了?”張氏太皇太后聞言緩緩睜開了雙目,扭頭望向了躬身立在牀邊的李雲天。

“臣給太皇太后請安。”李雲天見狀連忙躬身向張氏太皇太后說道。

“來人,把哀家扶起來。”看見李雲天後張氏太皇太后眼前一亮,渾濁的雙目猛然間變得清澈了起來,用手一支牀面向守在牀頭的孫太后和胡皇后說道。

孫太后和胡皇后自然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把張氏太皇太后扶了起來。

“忠王,江南的事情辦得如何了?”張氏太皇太后微笑着望着李雲天,她的精神看起來很好,臉上容光煥發,與先前虛弱的模樣判若兩人。

“回太皇太后,江南稅務革新已經順利實行。”李雲天見狀心中不由得暗暗嘆了一口氣,然後拱手躬身回答。

張氏太皇太后此時的反常表現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迴光返照”,這意味着她已經油盡燈枯,迴天乏力了。

“忠王,你是太宗皇帝提拔入京的,仁宗和宣宗對你皆甚爲青睞,哀家也對你倚重有加,而你也沒有辜負先皇帝和哀家以及皇上的期望,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給大明立下了赫赫功勳。”

張氏太皇太后聞言微微一笑,江南地區稅務革新一事事關重大她自然無比關注,隨後衝着屋子裡的內侍、宮女和御醫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後鄭重其事地說道,“大明有你這樣的中流砥柱哀家心中甚是欣慰,哀家走後就要靠你輔佐皇上平衡朝局了。”

“太皇太后言重了,這都是臣的本份不足爲道。”李雲天聞言連忙躬身回道,“太皇太后乃鸞鳳之軀,必將長命百歲!”

“皇上,忠王雖然是大明的臣子但也是你的師長,對仁宗和宣宗都有護駕之功,乃我大明的肱骨之臣,以後軍政事務要多與忠王商議,切不可意氣用事。”張氏太皇太后知道李雲天實在寬慰她,她纔不相信什麼鸞鳳之軀,微微一笑後轉向了正統帝,神色嚴肅地叮囑道。

“皇祖母放心,朕必會謹記在心。”正統帝連連點着頭,抓着張氏太皇太后的手說道,眼眶紅潤,他從小被張氏太皇太后帶大,故而與張氏太皇太后有着深厚的感情。

“皇上,你要謹記,內宦乃皇家的奴才,只可驅用不可放縱,否則必將後患無窮。”張氏太皇太后聞言雙目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不過她還有些不放心,沉聲說道,“治理國家還需要朝中的文武大臣,太祖皇帝立國之初爲了防止後宮和內宦干政鑄有鐵牌高懸於宮內,皇上自當要以此警醒,且不赴了李唐的後轍!”

“朕記住了。”正統帝的眼淚順着臉頰流了下來,點頭應諾了下來。

“忠王,哀家給你一道懿旨,倘若有內宦仗着皇上的恩寵擅權亂國,你可憑藉此懿旨除之,以絕後患!”張氏太皇太后見狀心中也感到有些酸楚,她多麼希望能再活幾年親眼看見正統帝親政,隨後語峰一轉,沉聲向李雲天說道,“哀家相信忠王能辦好這件差事。”

說着,張氏太皇太后示意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拿來了一道早已經擬寫好的懿旨交到了李雲天的手上。

李雲天的心中不由得苦笑了一聲,他手裡捧着的哪裡是懿旨,而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雖然無比榮寵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猜忌,是一把榮辱難料的雙刃劍,尤其是內廷的那些宦官絕對會將他視爲第一威脅,畢竟誰也不希望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

另外,張氏太皇太后先前已經說了,內宦是皇家的奴才,那麼出了什麼事情自然也要有皇家來懲辦,他只是一個外臣如何能越過正統帝去處置那些內宦?

再者說了,那些能擅權的內宦肯定是正統帝的心腹,這讓正統帝如何看待他?大明能決定一個人生死的唯有正統帝而不是李雲天這個親王。

“太皇太后,此舉萬萬不可。”因此,李雲天心中打定主意不接張氏太皇太后的這道懿旨,雙腿一屈跪在地上,高舉着手裡的懿旨沉聲說道,“皇上天資聰穎,定能駕馭那些內宦,勿需臣介入此事,請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皇上,忠王對你可報以了厚望,你要記住,萬事與忠王商議,切不可被一些奴才矇蔽了視聽,否則就對不起大明的江山社稷。”張氏太皇太后聞言雙目閃過一道不易覺察的精光,隨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她並沒有強迫李雲天收下那道懿旨,而是苦口婆心地告誡正統帝。

李雲天敏銳地注意到了張氏太皇太后眼中一閃而逝的精芒,心中頓時大吃了一驚,看來張氏太皇太后剛纔是故意在試探他,看看他是否會接下這道賦予了莫大權力的懿旨,進而凌駕於正統帝之上,這可是皇家的大忌。

很顯然,張氏太皇太后很滿意李雲天的反應,如果李雲天收下那道懿旨的話,恐怕以後將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至於那道懿旨,張氏太皇太后隨後讓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當衆扔在火盆裡燒了,同時也是給了正統帝一個警戒,警示他切莫對宋大山和王振等人過度寵信,要像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和宣德皇帝一樣張弛有道,從容駕馭。

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535章 曉以利害第954章 插翅難逃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80章 規劃第394章 言明利害第909章 作繭自縛第1161章 雕蟲小技第1232章 弄巧成拙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178章 明新報第135章 誥封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1351章 心灰意冷第839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290章 名揚京師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1151章 慎重處置第319章 略施小計第851章 阿仇現身第804章 得以印證第138章 炭敬第287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以禮相待第529章 三堂會審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1301章 弄巧成拙第446章 胸有成竹第138章 炭敬第55章 誘導第975章 心灰意冷第1104章 恩威並施第1094章 再度突圍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1396章 侍寢第1084章 猶豫不決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1297章 請辭第986章 故人依舊第237章 懷柔之策第342章 分兵第517章 歸家心切第479章 暗算第210章 送行第933章 兵臨薩摩第149章 被困第608章 明哲保身第355章 驚人推測第1383章 網開一面第817章 善後第1427章 出人意料第70章 走訪第1053章 深謀遠慮第1169章 自亂陣腳第147章 侍駕第1199章 步步爲營第995章 廊房議事第640章 暗示第322章 水落石出第146章 糊塗的好處第1377章 鴻門宴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36章 明修棧道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1068章 似曾相識第10章 各展所能第1401章 按部就班第328章 聲東擊西第230章 故布迷局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1408章 路遇不平第539章 交叉證供第67章 水落石出第794章 以死相諫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437章 賑濟第1325章 事實確鑿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985章 倍受歡迎第208章 激辯第74章 理清頭緒第576章 出爾反爾第1270章 虎頭蛇尾第1076章 圈套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1082章 震動第445章 各有煩惱第1366章 科舉的曙光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352章 身份尊貴的隨從第65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1章 來者不善第1053章 深謀遠慮第1449章 東征第848章 時移世易第1206章 真實身份第396章 請戰
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535章 曉以利害第954章 插翅難逃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80章 規劃第394章 言明利害第909章 作繭自縛第1161章 雕蟲小技第1232章 弄巧成拙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178章 明新報第135章 誥封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1351章 心灰意冷第839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290章 名揚京師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1151章 慎重處置第319章 略施小計第851章 阿仇現身第804章 得以印證第138章 炭敬第287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以禮相待第529章 三堂會審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1301章 弄巧成拙第446章 胸有成竹第138章 炭敬第55章 誘導第975章 心灰意冷第1104章 恩威並施第1094章 再度突圍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1396章 侍寢第1084章 猶豫不決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1297章 請辭第986章 故人依舊第237章 懷柔之策第342章 分兵第517章 歸家心切第479章 暗算第210章 送行第933章 兵臨薩摩第149章 被困第608章 明哲保身第355章 驚人推測第1383章 網開一面第817章 善後第1427章 出人意料第70章 走訪第1053章 深謀遠慮第1169章 自亂陣腳第147章 侍駕第1199章 步步爲營第995章 廊房議事第640章 暗示第322章 水落石出第146章 糊塗的好處第1377章 鴻門宴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36章 明修棧道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1068章 似曾相識第10章 各展所能第1401章 按部就班第328章 聲東擊西第230章 故布迷局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1408章 路遇不平第539章 交叉證供第67章 水落石出第794章 以死相諫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437章 賑濟第1325章 事實確鑿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985章 倍受歡迎第208章 激辯第74章 理清頭緒第576章 出爾反爾第1270章 虎頭蛇尾第1076章 圈套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1082章 震動第445章 各有煩惱第1366章 科舉的曙光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352章 身份尊貴的隨從第65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1章 來者不善第1053章 深謀遠慮第1449章 東征第848章 時移世易第1206章 真實身份第396章 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