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兩粒妙棋

bookmark

九州商會漢城分會成立後,將負責處理大明和朝鮮王國之間日益頻繁的商貿,規範兩國之間的貿易秩序,既促進了雙方之間的商品流通,同時也能從中收取關稅用於遼東的邊疆建設。

“小人願意,謝上使大人提拔!”

得知李雲天想任命他爲九州商會漢城分會的副會長,而九州商會漢城分會將負責大明與朝鮮國之間的商貿,樸永吉頓時又驚又喜,如此一來他豈不是將掌控住朝鮮國對外貿易的大權,隨後壓抑着激動的心情鄭重其事地給李雲天磕了一個頭。

“九州商會的運作與你們鬆商不同,你若想要獨當一面,那麼必須要熟悉九州商會的規則流程,本使覺得你能勝任這個職務。”李雲天見狀微微一笑,開口囑咐道。

“上使大人放心,小人一定不會辜負大人的厚愛。”樸永吉聞言連連點着頭,神智有些恍惚,一時間有些難以相信這件事情是真的。

“本使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來處理個人事務,然後來漢城找九州商會的人,本使希望你能參與九州商會漢城分會的籌建事宜。”李雲天見樸永吉衝勁十足,臉上不由得流露出了讚許的神色,讓樸永吉參與九州商會漢城分會的籌建無疑將使得其更有一種歸屬感。

“上使大人,小人交接完手頭的賬冊後就趕來漢城。”樸永吉再度向李雲天磕了一個頭,然後歡天喜地地離開了,此次前來太平館他可謂收穫豐厚。

“上使大人心胸寬廣,下官深爲敬佩。”等樸永吉走後,崔禮衝着李雲天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像李雲天這樣能委以朝鮮國商人重任的大明官吏着實少見,也可見李雲天寬闊的胸懷。

“本使只不過給了他一個機會而已,以後如何還要看他自己的造化。”李雲天不以爲意地笑了笑,然後不動聲色地望着崔禮問道,“你如何看待貴國的科舉制度?”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崔禮聞言沉吟了一下,然後向李雲天躬身回道。

“哈哈……”李雲天頓時笑了起來,像崔禮這樣能清晰地看清楚朝鮮國科舉制度弊端的兩班權貴子弟實在是鳳毛麟角,恐怕那些兩班權貴們正忙着如何兼併土地,中飽私囊。

而說到朝鮮王國的科舉制度,那麼就不得不提及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所設立的科田制。

高麗王朝時期實行的是土地國有的制度,但是自高麗王朝中期以來,豪族、寺院兼併土地日益嚴重,大地主的農莊林立,土地國有制度逐漸受到破壞,國有的土地被權臣所霸佔,並且肆無忌憚地不斷擴佔,由此造成稅制紊亂,農民生活困苦不堪,國家經濟基礎陷入危機,類似於唐代均田制的瓦解。

權臣對土地的佔有是其得以在朝政作威作福的資本,佔有國家大部份土地的權臣自然就可以影響國家財政,進而可以左右國家政治,排斥打壓異見的士大夫。

因此,朝鮮王朝的開國太祖李成桂爲了打擊反對他立國的權貴階層,就必先要改革田制,只有削弱權臣的根基後才能將其一舉除去。

公元1388年,李成桂宣佈將屬於佛寺的三百多處土地收歸國有,並沒收國家東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

公元1390年,李成桂下令焚公私田籍於市街,大火數日不滅。

公元1391年,李成桂讓官吏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共79萬多結(包括耕地和荒地),宣佈實行科田法,整頓高麗王朝中期以來陷於混亂的田制,恢復土地國有制度,重新將土地分配給農民,保護其使用權。國家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科(等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稱科田。

第一科得田150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

京畿以外的地方置軍田,以養軍士。

地方官吏和“閒良”不論資品高下,隨其本田多少,各給軍田10結或5結。

從“凡受田者身死後,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傳受,無子媳守信者,減半傳受”看,科田和軍田都允許程度不同的世襲。

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孫相傳,而公私奴婢、工商、賣卜、娼妓、僧尼等,不許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結糙米30鬥,旱田1結雜谷30鬥。

除陵寢、倉庫、宮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納土地稅,水田1結白米2鬥,旱田1結黃豆2鬥。科田、軍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餘土地爲公田,公田作爲國家開支的來源。

軍田和科田須向國家納土地稅,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國家規定公私田租的數額,“此外有橫斂者,以髒論。”

科田法的實施有積極意義,它限制了大農莊主的橫徵暴斂,有利於中央權力的加強,也多少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科田法的條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級)來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獲得租權,而農民則得到耕種權。

按慣例田租爲莊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爲租稅繳納給國家,由於就耕作權而言農民作爲佃農對土地的佔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沒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此外,兩班(即擁有官職的貴族)的土地積累受到這樣一條規定的嚴格控制:科田將只在首都周圍的京畿地區授予,在這個地區政府很容易加以監督和監視,防止土豪的產生威脅中央。

科田制是一場不見刀光劍影的爭鬥,通過田制改革,舊貴族失去了經濟基礎紛紛崩潰,李成桂及其心腹新官吏(鄭道傳、趙浚等)通過堅決地實行改革,獲得了大量土地,進而控制了國家經濟。

因此,在實行科田制後的1392年,清除了高麗王朝舊貴族勢力阻礙的李成桂建立了王朝王國。

雖然李成桂憑藉着科田製成功打擊了高麗王朝的那些舊貴族,但同時也給朝鮮王朝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使得新的兩班貴族迅速崛起,對田地的吞併程度遠超高麗王朝時期。

朝鮮王朝的科舉分爲正統科舉、武科舉同雜科科舉三種,前者是兩班子弟的特權,一般百姓只能參加雜科。

李成桂開國後也承襲了高麗時代的舊制,形成了新興的兩班貴族,其身份是世代相傳,成爲朝鮮王朝的統治階層,壟斷了國家一切的利權。

與高麗王朝的舊兩班貴族一樣,朝鮮王朝的兩班貴族從建國起就掌握着朝鮮國經濟基礎。

在李成桂的科田制改革中,以鄭道傳爲首的功臣從舊貴族手中奪得了土地,而建國後由於李成桂以各種名目授予的田地(科田)、俸祿(所謂功臣田),再加上兩班貴族私自圈佔、兼併的平民田地,使得兩班財不斷積聚,而政府稅源則日益捉襟見肘,兩班的經濟特權造成了國家的貧弱。

自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也就是現任朝鮮王李陶以來,兩班農莊的擴展到了無法抑制的程度,兩班的***使得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爲了佃農,而擁有足夠的莊丁、奴婢的兩班因爲加速對荒蕪土地的開墾、並進一步兼併土地,使得他們的財富因此猶如雪球一般越來越龐大。

地方上,兩班官吏魚肉人民,獲得鉅額田租,而政治上,兩班官吏也是財大氣粗,因此造成的朝廷綱紀紊亂,弊端叢生。

最終,兩班貴族們成爲了隔在庶民與王室之間一道不可逾越的溝壑,掌握了國家的實際統治權,進而造成了王室的沒落,在朝鮮王朝存續期間朝鮮王通常都會受到兩班權貴的制約,乃至於在兩班貴族的推動下改朝換代。

作爲一個沒落的兩班權貴子弟,崔禮深刻地體驗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故而他能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兩班權貴們鯨吞土地的後果,不僅會使得百姓生活困苦,而且還將架空王權。

不過,要想扭轉朝鮮王國兩班權貴吞併土地的局面談何容易,首先要否定朝鮮王朝太祖大王李成桂開創的科田制,其次是要對付科田制的既得利益體――掌握了朝鮮王國政權的兩班權貴。

說起來,朝鮮王國的科田制與大明的屯田制十分相似,李雲天之所以遲遲未動屯田制,不僅因爲屯田制是明太祖定下的祖制,更重要的是它與大明勳貴的利益休慼相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李雲天纔想方設法成立了講武堂和驍武軍,通過對外戰爭逐漸用募兵制來取代屯田制。

“崔檢詳,你願不願與本使一起結束貴國這種使得兩班官吏日益坐大的科舉制度,給百姓們創建一個安逸祥和的太平盛世!”笑了一陣後,李雲天語峰一轉,神情嚴肅地望着崔禮。

“上使大人救了下官一命,恩同再造,下官願意誓死追隨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崔禮聞言沒有絲毫的猶豫,向李雲天一拱手,鄭重其事地躬身回答,眼神中充滿了興奮和激動,對李雲天所勾勒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想要看看李雲天究竟如何來創建所說的太平盛世。

“路在自己的腳下,本使相信你會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李雲天微笑着點了點頭,對於像崔禮這種玩世不恭而又才華橫溢的聰明人來說,一個遠大的目標比高官厚祿更有吸引力。

在離開漢城前,李雲天在漢城佈下了崔禮和樸永吉這兩顆棋子,希望兩人能齊頭並進,在朝鮮國的政界和商界都能混出一番名堂來,不負他的厚望。

第45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84章 驚天內幕第565章 紅鸞的恩公第290章 名揚京師第202章 天下疆域第748章 放寬海禁第1434章 話裡有話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063章 驚人情報第1091章 禮尚往來第1062章 分兵偷襲第35章 大隱於朝第30章 步步爲營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123章 亡羊補牢第1109章 整軍備戰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98章 推諉第1108章 援軍趕至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943章 鴻門夜宴第604章 亂了方寸第1145章 榮封親王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353章 攻城第769章 蛛絲馬跡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839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446章 東風至第459章 驚人內幕第998章 大殿朝議第415章 知難而退第711章 說客第1112章 形勢逆轉第469章 示敵以弱第1159章 羣起而動第263章 約法第235章 移禍江東第69章 甘之如飴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721章 西域方略第1312章 震動第845章 着手反擊第1050章 難以抉擇第814章 幡然醒悟第308章 防範第800章 落井下石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601章 連鎖反應第1152章 微服出行第848章 時移世易第862章 賜婚皇族第1298章 喜憂參半第1395章 祭奠第1083章 引蛇出洞第1076章 圈套第1110章 全力以赴第1087章 真相大白第437章 賑濟第534章 請君入甕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1356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1314章 意外變故第380章 鎮武伯第530章 真假難辨第58章 幽怨第1257章 求援第790章 從中作梗第1281章 無妄之災第1121章 順風轉舵第651章 重要情報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1192章 短兵相接第64章 歡喜冤家第448章 躊躇滿志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353章 攻城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1203章 晚節難保第627章 成人之美第532章 波瀾驟起第268章 再下一城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16章 疑點重重第14章 情有可原第555章 靜待其變第1269章 心情迥異第843章 驚悉真相第963章 幕後黑手第1250章 夜會老友第709章 兀良哈第1420章 誘餌
第45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84章 驚天內幕第565章 紅鸞的恩公第290章 名揚京師第202章 天下疆域第748章 放寬海禁第1434章 話裡有話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063章 驚人情報第1091章 禮尚往來第1062章 分兵偷襲第35章 大隱於朝第30章 步步爲營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123章 亡羊補牢第1109章 整軍備戰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98章 推諉第1108章 援軍趕至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943章 鴻門夜宴第604章 亂了方寸第1145章 榮封親王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353章 攻城第769章 蛛絲馬跡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839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446章 東風至第459章 驚人內幕第998章 大殿朝議第415章 知難而退第711章 說客第1112章 形勢逆轉第469章 示敵以弱第1159章 羣起而動第263章 約法第235章 移禍江東第69章 甘之如飴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721章 西域方略第1312章 震動第845章 着手反擊第1050章 難以抉擇第814章 幡然醒悟第308章 防範第800章 落井下石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601章 連鎖反應第1152章 微服出行第848章 時移世易第862章 賜婚皇族第1298章 喜憂參半第1395章 祭奠第1083章 引蛇出洞第1076章 圈套第1110章 全力以赴第1087章 真相大白第437章 賑濟第534章 請君入甕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1356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1314章 意外變故第380章 鎮武伯第530章 真假難辨第58章 幽怨第1257章 求援第790章 從中作梗第1281章 無妄之災第1121章 順風轉舵第651章 重要情報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1192章 短兵相接第64章 歡喜冤家第448章 躊躇滿志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353章 攻城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1203章 晚節難保第627章 成人之美第532章 波瀾驟起第268章 再下一城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16章 疑點重重第14章 情有可原第555章 靜待其變第1269章 心情迥異第843章 驚悉真相第963章 幕後黑手第1250章 夜會老友第709章 兀良哈第1420章 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