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防範

bookmark

戲院裡的演出結束後,憐香請李雲天和那些軍漢在四方會館吃宵夜。

卸了妝的憐香清新脫俗,美豔動人,有幸目睹她真容的軍漢們頓時看傻了眼,想不到世上竟然還有如此美的女人。

憐香這次見李雲天,並不僅僅是請他吃宵夜那麼簡單,暗地裡還告訴了他一件重要的事情:趙王府長史胡永興近來在京城異常活躍,暗地裡與朝中的文武大臣交往,並與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興安候秦伯貴來往密切。

李雲天對這個消息感到異常驚訝,楊雲貴已經安排人監視胡永興,可並沒有發現他與秦伯貴有交往。

趙王的封地在河南的彰德府,而河南都司隸屬於中軍都督府,有15個衛、6個守禦千戶所和4個羣牧所。

其中,有6個衛和1個守禦千戶所的將領都是秦伯貴的舊部,因此胡永興與秦伯貴交往屬於標準的內外勾結,犯了朝廷的大忌。

在李雲天的印象裡,趙王一直都比較低調,他既沒有像洪熙帝那樣獲得文臣的擁護,也沒有像漢王一樣得到勳貴的支持,因此即使想染指皇位也有心無力。

不過,趙王恐怕是洪熙帝和漢王三兄弟中心性最狠的一個,永樂二十一年如果不是走漏了風聲的話,他手下的護衛指揮使孟賢差一點就要了永樂帝的命。

如今宣德帝初登大寶,漢王又在樂安州蠢蠢欲動,致使朝廷時局不穩,暗流洶涌,正好給了隱忍蟄伏的趙王一個機會,趁勢結交京中的權貴,意圖坐享漁人之利。

得知了胡永興和秦伯貴暗中來往的消息後,李雲天的眉頭微微蹙着:趙王如果獲得秦伯貴的支持,那麼將獲得秦伯貴在河南都司舊部的兵力,這無疑將給京城帶來巨大的壓力。

原因很簡單,趙王造反必將吸引住河南都司的兵力,而失去了河南都司的牽制後,山西都司就可以騰出手來抽調一部分兵力向京師進發,迫使宣德帝不得不分兵迎敵。

屆時,天下藩王必將羣起響應,大明將陷入戰火四起的格局,亂成一團。

值得一提的是,秦伯貴雖然也支持漢王,但卻並不像魯仲乾那樣是漢王的死忠,更接近於勳貴裡的中間派,因此漢王造反後他不可能立刻呼應,要靜觀宣德帝和漢王戰局變化。

畢竟河南都司都指揮使彭玉是勳貴裡的中間派,秦伯貴要是貿然讓部下跟隨漢王造反,那麼就會使得彭玉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十有八九會迫使彭玉出兵圍剿。

秦伯貴在河南都司舊部的兵力只佔河南都司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一旦彭玉派兵前來那麼處境堪憂。

而彭玉被調入軍閣充當軍閣閣員後,新上任的河南都司都指揮使是彭玉一系的勳貴,面對那些造反的衛所肯定也會做出與彭玉一樣的選擇,以保證河南地界的安穩。

況且,彰德還有趙王府,萬一趙王沒有參與漢王的造反,秦伯貴在河南都司的舊部屆時將面臨趙王和河南都司的夾擊。

雖然趙王府只有常山左衛、常山右衛和常山中衛3個衛的兵力,但趙王府下轄有羣牧所和儀衛司等等,趙王頃刻之間就能再整編出3個衛的兵力,是河南地界上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可要是能與趙王合兵一處,秦伯貴舊部的兵力再加上趙王府的兵力,將與河南都司分庭抗禮。

趙王並不需要帶兵前去幫漢王作戰,只要他揮軍南下劍指金陵,那麼將迫使朝廷雙線作戰,顧此失彼。

金陵守軍雖多,有49個衛,兵力近27萬,但由於過慣了舒適安逸的日子,訓練鬆懈,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

只要趙王率兵抵達南京城,那麼保不準就會像永樂帝當年靖難時一樣,有人開門獻城,使得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南京城攥入手中。

屆時,趙王坐鎮南京,派兵北上協助漢王一同攻打宣德帝,那麼宣德帝將腹背受敵,陷入困境。

至於說大明各地的軍隊是會進京勤王,還是率軍靖難,就要看宣德帝與漢王、趙王之間的戰局如何發展。

那些中間派的勳貴可不想在這場皇權之戰中站錯隊,再加上各個派系之間的兵力相互牽制,因此不等到宣德帝和漢王、趙王分出勝負他們不會貿然出兵,否則迎接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

說起來,憐香能得到胡永興和秦伯貴之間暗中來往的消息純屬偶然。

秦伯貴的一個妾室近來跟憐香學戲,憐香見她頭上戴的一支髮簪很漂亮,於是就順口誇讚了一句。

那個妾室聞言很高興,頗爲得意地告訴憐香是趙王府長史送給秦伯貴的禮物,秦伯貴又送給了她,以此來顯示其如何受寵。

憐香聞言頓時吃了一驚,連忙轉換了話題,心中是倍感震驚。

作爲醉月樓的頭牌,現在京城著名的蘇大家,與憐香來往的人中皆爲高官顯貴,時常談論朝中局勢,故而憐香對朝廷的時局知之甚詳。

她知道秦伯貴是中軍都督府的右都督,也清楚趙王的封地在彰德,趙王府長史竟然暗中與秦伯貴往來,這豈不是犯了朝廷的禁忌?

當憐香第二次見到秦伯貴的那名妾室時,頭上已經沒有了那支胡永興送的髮簪,這使得憐香雙眸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那名妾室很喜歡那支髮簪,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取下,十有八九是秦伯貴不讓她佩戴,以免暴露了與趙王的關係。

對於憐香提供的這個重要情報,李雲天非常感謝,他萬萬沒有想到趙王竟然會挖漢王的牆角。

看來,趙王是吸取了寧王的教訓,當年永樂帝靖難時承諾事成之後與寧王平分天下,結果登基後不僅食言,而且將寧王遷到了南昌,奪了他的兵權和政權。

如果趙王只是單單地響應漢王造反,那麼局勢無疑是被漢王掌控,等漢王登基後,絕對會抽出手來對付他。

故而趙王主動出擊拉攏秦伯貴,這樣他就能南下金陵,攻取大明的陪都南京,屆時就有資本與漢王相抗衡。

不得不說,趙王的如意算盤打得很精,有漢王在山東與宣德帝對峙,那麼河南都司肯定不敢貿然出兵,追擊南下的趙王,這就使得趙王沒了後顧之憂。

吃完了宵夜,李雲天讓那些軍漢回營,他則趕去了紫禁城,進宮覲見宣德帝,河南都司的這個變將對漢王產生重大影響。

很顯然,漢王在得知趙王南下後絕對不會再與宣德帝硬拼,十有八九會選擇向山西都司靠攏,與宣德帝打持久戰,迫使宣德帝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局。

這對大明的局勢會產生重大影響,那些搖擺不定的勳貴很可能會拋棄宣德帝,加入漢王或者趙王的陣營。

李雲天身上的黑色軍服使得守在宮門處的禁軍紛紛側目而視,感到非常新奇,這種新式服裝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宣德帝已經準備就寢,得知李雲天前來覲見,於是將其召來了乾清宮。

“三皇叔好謀略,竟然想趁着朕與二皇叔交戰奪取南京,看來朕以前小覷他了!”

李雲天將胡永興暗自與秦伯貴相接觸一事稟告了宣德帝,並且說出了趙王想趁亂奪取南京的推測,宣德帝聽聞後冷笑着說道,萬萬沒有韜光養晦的趙王還有如此一手。

“陛下,趙王南下一定會避開駐紮在開封的守軍,臣以爲應該在開封府地界與趙王決一死戰,即使不能將其殲滅,那麼也要將他拖在那裡!”

李雲天沉吟了一下,躬身向宣德帝說道,“臣覺得應該派一穩妥之人前往河南都司,接任河南都司都指揮使一職。”

河南都司的治所就在開封城,彰德在河南的北部,與山西相鄰,故而趙王南下必須要經過開封府地界。

只要河南都司能將趙王留在開封府,那麼趙王就不足爲慮。

秦伯貴的舊部分佈在河南各地,一時之間無法聚齊,這意味着趙王要以他本部的兵力來與河南都司的軍隊交戰,他手中最多有6個衛的兵力,也就是三萬人左右。

開封府駐有3個衛,再加上週邊地區的衛所,河南都司能集起7個衛的兵力迎戰,如此一來在兵力上並不落於下風,足以將趙王拖在開封府的地界。

“這恐怕有些不妥,彭玉即將前來京城,河南都司都指揮使一職人選已定,貿然改變恐怕會引起無端猜疑。”

宣德帝聞言搖了搖頭,神情凝重地說道,李雲天口中的穩妥之人自然指的是忠於他的人,可這樣一來會使得外界認爲他是在剝奪彭玉等人的兵權。

“陛下,臣有一個辦法,可以將河南都司都指揮使和江西都司都指揮使對調。”

李雲天既然提出這個建議,那麼自然也有他的解決辦法,不動聲色地說道。

江西都司隸屬前軍都督府,都指揮使武鎮伯劉方與前軍都督府右都督牛世豪是生死相交的兄弟,牛世豪以宣德帝馬首是瞻,劉方自然也是傾向於宣德帝的勳貴,屆時肯定會盡力而爲,將趙王擋在開封府。

河南都司和江西都司的都指揮使進行對調的話,雖然比較罕見但也合情合理,它並沒有削弱兩位都指揮使手中的兵權,只不過讓兩人異地爲官而已,兩人的牴觸情緒無疑會小很多,而外界也不會有過多的非議。

“對調?”宣德帝的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隨後微微頷首,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如果劉方能坐鎮開封那麼他就可以放心了。

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215章 被拐賣了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306章 施壓第820章 託孤第385章 籌謀已久第101章 虛與委蛇第519章 另有隱情第498章 海外領土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335章 察言觀色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124章 要挾第669章 開原城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477章 恩科第791章 巧設迷局第45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830章 死裡逃生第313章 開堂儀式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45章 皆大歡喜第175章 閉門謝客第1057章 委以重任第358章 下馬威第998章 大殿朝議第667章 拉攏第700章 短兵相接第1167章 一拍即合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1441章 祭奠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27章 一場交易第523章 探查底細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400章 史無前例第512章 討價還價第598章 借力打力第376章 心思各異第173章 戒備森嚴第894章 兩大倭寇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039章 分兵迎敵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32章 感觸頗深第899章 試探虛實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163章 固執求證第1091章 禮尚往來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1307章 多管閒事第1142章 歸途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140章 帝王之心第182章 驚天平反第1135章 談判第1381章 逃無可逃第576章 出爾反爾第706章 風雲突變第1162章 母子相認第1172章 醉翁之意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675章 換俘第920章 蛛絲馬跡第501章 環環相扣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714章 從容赴宴第1259章 勢在必得第907章 勾心鬥角第673章 完勝第319章 略施小計第792章 有備而來第242章 誘導第552章 誤認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1168章 利益衝突第356章 伺機而動第36章 明修棧道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1434章 話裡有話第589章 奇葩藉口第818章 君臣之誼第972章 暗自慶幸第902章 酒後真言第515章 恩賞有加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1154章 另有所第511章 軟禁第275章 針鋒相對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857章 新的時代第111章 制度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472章 南下清化
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215章 被拐賣了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306章 施壓第820章 託孤第385章 籌謀已久第101章 虛與委蛇第519章 另有隱情第498章 海外領土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335章 察言觀色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124章 要挾第669章 開原城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477章 恩科第791章 巧設迷局第45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830章 死裡逃生第313章 開堂儀式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45章 皆大歡喜第175章 閉門謝客第1057章 委以重任第358章 下馬威第998章 大殿朝議第667章 拉攏第700章 短兵相接第1167章 一拍即合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1441章 祭奠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27章 一場交易第523章 探查底細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400章 史無前例第512章 討價還價第598章 借力打力第376章 心思各異第173章 戒備森嚴第894章 兩大倭寇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039章 分兵迎敵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32章 感觸頗深第899章 試探虛實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163章 固執求證第1091章 禮尚往來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1307章 多管閒事第1142章 歸途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140章 帝王之心第182章 驚天平反第1135章 談判第1381章 逃無可逃第576章 出爾反爾第706章 風雲突變第1162章 母子相認第1172章 醉翁之意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675章 換俘第920章 蛛絲馬跡第501章 環環相扣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714章 從容赴宴第1259章 勢在必得第907章 勾心鬥角第673章 完勝第319章 略施小計第792章 有備而來第242章 誘導第552章 誤認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1168章 利益衝突第356章 伺機而動第36章 明修棧道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1434章 話裡有話第589章 奇葩藉口第818章 君臣之誼第972章 暗自慶幸第902章 酒後真言第515章 恩賞有加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1154章 另有所第511章 軟禁第275章 針鋒相對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857章 新的時代第111章 制度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472章 南下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