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節 科技發展

如果問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人,超級英雄電影是什麼,恐怕每個人都會立即想起來那些特效非常好的大製作高票房電影,同時,人們對於漫威和dc這兩家英雄製造工廠的印象,也是兩個賺錢到了盆滿鉢滿的大公司。可是,在現在,1997年這個時候,漫威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可以說是非常不好的。

從96年開始,漫威公司就一直都處在破產邊緣,因爲經營不善,甚至在96年,爲了錢不得不和dc合作,讓漫威和dc的英雄們,一起出現在同一個舞臺——或者是說,讓漫威的英雄送去給dc英雄刷成就——到了這部窘迫的地步,漫威公司自然也就沒有選擇,必須得考慮把漫畫角色賣出去。

在這一段時間,漫威賣了不少的版權——蜘蛛俠,刀鋒戰士,惡靈騎士,超膽俠,懲罰者,全都是這段日子裡把版權賣出去的。這些賣出去的版權,日後也成了漫威和其他公司長期扯皮的事情之一。而利維此時想要維持特效公司的開銷和研究,買下來一部版權應該也不難。

如果買下來了版權,就算是利維自己不想導演,而是找來別人導演,這可以算做事公司的收入。本來利維以爲,亞歷山大會對這個想很支持,可是這個想法在利維和亞歷山大商量的時候,亞歷山大卻並不同意。

“我反對購買漫畫版權。”對於利維的說法,亞歷山大聽了就皺眉頭,“漫畫改編電影,一部電影投資3000萬基本上都是最低的投入了,電影到了最後能不能賺錢很難說。你也看到了,剛剛上演的蝙蝠俠賠的有多麼厲害,而且,這部電影可也是讓喬·舒馬赫的名字全都毀了,你就不擔心這會給你帶來麻煩?”

97年,剛剛上映不久的蝙蝠俠系列的第四部電影撲街很厲害,這也是亞歷山大反對的最重要理由。

其實蝙蝠俠不是一開始就是垃圾,89年伯頓的蝙蝠俠一直都被認爲是最爲哥特式的蝙蝠俠電影,用極爲出色的手法,把真人電影拍出了漫畫的氣質。而後來的第二部,第三部,拍攝的也都算可以。雖然商業片一直都不受待見,可是戲中的一些拍攝手法,還有演員的表演,都是受到了好評的。傑克尼克爾森的小丑、丹尼德維託的企鵝人、米歇爾菲弗的貓女、金凱利的謎語人和湯米李瓊斯的雙面人都各個轟動,傑克尼爾森和米歇爾菲佛的角色,更是一直都被認爲是最貼合原著,最爲經典的人物塑造,把人活活的演出來漫畫氣質可是不容易的——傑克尼克爾森一直到了後來希斯萊傑演了小丑,依然自負自己演的小丑最好,就是因爲希斯萊傑的小丑不如他演的更加癲狂。

可是97年得蝙蝠俠,卻是一部令人驚奇的做到了人物差,情節差,造型差,特效差的超級爛片。雖然從好的一方面來說,它帶動了整個漫畫產業改編電影的都不景氣,這也讓超級英雄的版權全都下滑的厲害。可另一方面說,這部電影帶來的傷害非常巨大:電影的三個主演全都因此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喬治克魯尼從此轉而製作文藝片,烏瑪瑟曼一直等到她的老朋友昆汀拍攝殺死比爾才讓她的事業有了轉機,而片酬最高的施瓦辛格本來想要靠着這部電影翻身,可誰知道事業反而更加挫敗。

演員們都有這麼大的衝擊,更遑論是導演。亞歷山大擔心的不只是賠錢,同時也有另外一個顧慮:大片肯定得請明星,電影失敗後,導演和明星也很難再合作,到時候反而更是麻煩。

大片投資大,而且失敗的可能性高,這也自然就讓人在投資的時候望而卻步了。

“可是,失敗了的是蝙蝠俠,而我說的買的是漫威的電影。”利維覺得亞歷山大有些過於謹慎了,在利維的記憶中,日後的漫畫電影都是很賺錢的,這一次的蝙蝠俠的失敗更多的還是電影本身有問題,“我認爲我們還是有可能把電影做好的。”

“尼克,人們一直以來都沒有拍攝過任何漫威的電影,不是沒有原因的。”亞歷山大皺起了眉頭,“dc的漫畫起源於40年代大蕭條時期,所以英雄們都是完美化身,不是標準南方老農超人,就是資本主義良心韋恩老爺,電影拍攝簡單。漫威成功於60年代,是逆反思想下的產物,人物都更叛逆,出了同樣出身於40年代的美國隊長,其他英雄都很另類,打軍隊的浩克和嘴賤的少年蜘蛛俠個性都太鮮明,想要把故事性和人物結合好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漫畫電影已經不流行了,這種電影沒法拍攝的。”

“阿歷克斯,你是不是忽略一個問題?現在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啊。泰坦尼克號的模式你沒有看到麼?大片的時代已經到了,我們完全可以把電影製作成那個樣子的大片,不用明星,用效果來征服觀衆的。”

利維的一句話,讓亞歷山大突然間啞口無言了。談更纔開始一直都在想着電影的拍攝會導致投資太大而無法收回成本的問題,可他卻沒有想到電影也可以拍攝成泰坦尼克那樣的。

只是,那一部電影是用特技和高投資完美再現災難和當年的場景,而利維要的,則是憑空做出來虛幻的故事。

“這真的可以麼?”亞歷山大有些遲疑。

“阿歷克斯,你是沒有弄明白,這不是可不可以的問題,是必須這麼做的問題。”利維嘆了口氣,“我跟你這麼說好了:電影拍攝的手段,一直都是受到了技術的侷限的,足夠好的拍攝技術,才能夠支持足夠好的電影拍攝。沒有面部掃描技術,就沒有辦法拍攝人類瀕死的恐懼神色,沒有動態捕捉技術,就沒有慢動作拍攝。這些年來,電影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快,特效效果越來越好,這也意味着,在未來拍電影,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關注的將不再是電影本身,而是技術。特效做得好壞,直接關係到了電影的票房。”

“所以?”亞歷山大還是不解。

“所以在未來,動作片會不可遏止的下滑:人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奇幻色彩的場景之後,簡單的爆炸就很難再滿足人們的胃口——如果沒有邁克爾貝的爆炸功夫,再怎麼玩爆炸也是賠錢。人們會被越來越多的稀奇古怪的特效場景所迷惑,這是技術的必然,是電影發展的必然。超級英雄電影不是不流行了,而是有些人不懂得如何讓它煥發生機。”

在利維看來,電影拍攝的不好,主要還是導演的責任。把電影拍攝失敗的責任全都推給題材類型不流行了,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更何況他很清楚這類電影日後必然會非常火爆,對此他當然堅持看法。

大片賣的是場面,場面好看了纔會有票房。科技越來越發達,大片自然也就是必然越來越多的使用特效。可以大量使用特效的超級英雄電影可以賺錢,這個利維比亞歷山大更清楚。

“所以,在未來,就只有超級英雄電影能夠賺錢?這未免太片面了吧?”亞歷山大有些迷茫,“別的電影就不行了?”

“也行,神話題材的電影也能夠製作出來大場面。只是,暫且不談各國神話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價值觀現代人是否接受,也不提那些神話裡面毫無邏輯性的部分無法上演,單單說一個問題:那些全都不是美國的,而電影市場的第一大票倉是美國市場。我真的弄箇中國神話,拍個大鬧天宮也可以很熱鬧,問題是美國人認嗎?買超級英雄題材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爲美國根本沒有神話,要是美國有神話,我何至於如此?”

對此,利維也是無奈的:電影特技的發展,要說最好的發展方向,自然就是拍攝各種奇思妙想的東西。可惜的是美國這個國家建國三百年,神話什麼的全都沒有,沒有這些東西,而拍攝歐洲亞洲的神話,觀衆們不買賬。

“只是,爲什麼你一定得拍攝大片呢?你拍攝的電影,追求似乎並不是這個方向啊。”

確實,利維拍攝的電影,是基本上沒有什麼特技,拍攝成本不高的電影,他的拍攝風格,和他的要求,相當不符。

“拍攝電影可以不追求技術,但是需要用到技術時,不能夠因爲沒有技術而導致電影不好拍。我不是卡梅隆,沒有拍攝電影的時候非得追求最好的技術的變態執着,可是我支持技術革新,而且在未來,說不定我也會拍攝科幻片,到了那個時候有技術就很必要了。”

“科幻片?像星球大戰一樣的?”

“不,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的吧。”利維想了想說道。

亞歷山大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麼,終究還是沒有再說。

這個想法多多少少有些讓人覺得瘋狂,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了,再拍攝科幻還能夠拍攝的很好嗎?可是,這一次,亞歷山大沒有再說出來自己的疑問:利維剛說了,題材類型不是問題,他說得對不對,還是讓現實去檢驗吧。

第二十三節 前期準備第三四一節 未來第二八七節 意識流和敘事第六十九節 層次第十四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2第一一五節 管的寬的導演第二一六節 網絡第一二八節 舉手之勞第八十三節 觀衆的敬意第三節 機會第一四六節 音樂第二零八節 脫口秀第二七八節 吸引人的條件第一八一節 新的挑戰第三零九節 不同的方式第二二六節 覆蓋式提名第二九零節 黑人和白人第一九九節 宣傳片第四十一節 開播第七十二節 培養第一六三節 武術指導第三一九節 虛擬,影棚,實景第七十節 招數第六十九節 層次第二五零節 意識流中的真實第七十六節 感動第一二六節 電影的影響第二三七節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第一八三節 主演名單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三二三節 四美元第一二零節 一分鐘就足夠第三四零節 信心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二四四節 911第一八零節 反派魅力第二五六節 改編劇本第三二八節 反面人物第一二一節 夢幻中的天使第五十四節 隨手之作第七節 籌謀第一零八節 艾米麗第二零六節 號召力第二二四節 公關第九十三節 票房排行第二五四節第二三六節 收穫頗豐第一八零節 反派魅力第九十節 特效公司第二九三節 殘疾人第一部第一零五節 八項提名第一三九節 表演風格第一八四節 內外表現反差第一一四節 喜悅第八十五節 票房第一一四節 喜悅第五十一節 夜生活第二六一節 特效的輕與重第二八六節 放緩腳步第二二四節 公關第三二四節 無聲的壯觀第二七二節 影迷和科幻迷第二六七節 對歷史的銘記第六十二節 籌備第一七八節 文化差異第三節 機會第八十五節 票房第一六七節 依附第三三八節 票房的火爆第七節 籌謀第一三三節 派對第八十六節 金熊獎第一六三節 武術指導第一九一節 備戲第二一六節 網絡第三零一節 大片之殤第二五七節 歲月的寬容第一九四節 演員之路第五十一節 夜生活第三一一節 招呼第四十三節 媒體戰爭第三三五節 改編第一六一節 製片工作第四十五節 無語第三二六節 拯救人類第五十四節 隨手之作第二十八節 演員第二七七節 人類意志第一五零節 地位的建立第一五六節 夢想之帆第八十節 媒體的肯定第九十五節 薇諾娜第二一零節 Sci-Fi第一零六節 典禮第一七四節 文化發展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二七九節 票房之戰第二四七節 平凡之愛第一八九節 不同凡響
第二十三節 前期準備第三四一節 未來第二八七節 意識流和敘事第六十九節 層次第十四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2第一一五節 管的寬的導演第二一六節 網絡第一二八節 舉手之勞第八十三節 觀衆的敬意第三節 機會第一四六節 音樂第二零八節 脫口秀第二七八節 吸引人的條件第一八一節 新的挑戰第三零九節 不同的方式第二二六節 覆蓋式提名第二九零節 黑人和白人第一九九節 宣傳片第四十一節 開播第七十二節 培養第一六三節 武術指導第三一九節 虛擬,影棚,實景第七十節 招數第六十九節 層次第二五零節 意識流中的真實第七十六節 感動第一二六節 電影的影響第二三七節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第一八三節 主演名單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三二三節 四美元第一二零節 一分鐘就足夠第三四零節 信心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二四四節 911第一八零節 反派魅力第二五六節 改編劇本第三二八節 反面人物第一二一節 夢幻中的天使第五十四節 隨手之作第七節 籌謀第一零八節 艾米麗第二零六節 號召力第二二四節 公關第九十三節 票房排行第二五四節第二三六節 收穫頗豐第一八零節 反派魅力第九十節 特效公司第二九三節 殘疾人第一部第一零五節 八項提名第一三九節 表演風格第一八四節 內外表現反差第一一四節 喜悅第八十五節 票房第一一四節 喜悅第五十一節 夜生活第二六一節 特效的輕與重第二八六節 放緩腳步第二二四節 公關第三二四節 無聲的壯觀第二七二節 影迷和科幻迷第二六七節 對歷史的銘記第六十二節 籌備第一七八節 文化差異第三節 機會第八十五節 票房第一六七節 依附第三三八節 票房的火爆第七節 籌謀第一三三節 派對第八十六節 金熊獎第一六三節 武術指導第一九一節 備戲第二一六節 網絡第三零一節 大片之殤第二五七節 歲月的寬容第一九四節 演員之路第五十一節 夜生活第三一一節 招呼第四十三節 媒體戰爭第三三五節 改編第一六一節 製片工作第四十五節 無語第三二六節 拯救人類第五十四節 隨手之作第二十八節 演員第二七七節 人類意志第一五零節 地位的建立第一五六節 夢想之帆第八十節 媒體的肯定第九十五節 薇諾娜第二一零節 Sci-Fi第一零六節 典禮第一七四節 文化發展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二七九節 票房之戰第二四七節 平凡之愛第一八九節 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