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我們要緊緊抓住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問題,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轉換,以結構轉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提高供給質量,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一)聚焦農村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發展差距大,是當前國民經濟結構中的一個突出矛盾。我國農村尚有6億多人口,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國際經驗表明,凡是成功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無不基本消除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我國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需要着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釋放農村市場巨大的需求潛力。因此,現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重要任務,如同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率先改革解放了生產力那樣,是再次聚焦農村改革,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造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是農業勞動生產率過低,遠遠低於全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繼續推動農業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建立城鄉一體化新制度,引導資本、技術和高素質勞動力流向農村。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這爲加快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長期以來,農村發展滯後於城市,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根本原因在於城鄉兩個市場發育程度不同。城市的生產要素基本市場化了,而農村的生產要素仍處於半市場化狀態,由此在城鄉市場之間形成虹吸效應,農村的勞動力、土地、資金等源源不斷地流入城市,而城市的資本、技術和高素質勞動力卻流不進農村;城市的資本嚴重過剩,農村的資本極度短缺。所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農村要素的市場體系,實現要素在城鄉市場之間雙向自由流動。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改革農村土地制度,賦予農村土地以商品屬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認真落實這些改革部署,讓土地作爲商品進入市場,讓農民憑藉對土地的用益物權獲得財產性收入,就能爲土地使用權流轉、勞動力流動、農民工市民化等提供體制條件。農民工退出的宅基地可用於增加城

市建設用地和耕地,所獲得的財產性收入有助於農民工在城鎮買房,舉家轉爲城鎮戶籍;農民承包地經營權有償轉讓有利於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並使出讓者獲得租金收入;結合宅基地整理進行村鎮建設,可改變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狀況,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使農村和城市一樣美麗、宜居。在“十三五”期間,如果能以農村“三塊地”的用益物權爲抵押,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投入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城鄉發展差距大的狀況必將發生根本改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有可靠保證。

發展特色小鎮是城鄉一體化的突破口。位於城鄉結合部的特色小鎮的發展,能夠帶動周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有利於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並使城市文明迅速擴展到農村,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最近,習近平同志就發展特色小鎮兩次作出重要批示。推進美麗、特色小鎮建設,應落細落實這些重要批示精神,鼓勵大城市的企事業單位搬出地價昂貴、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的市區,到周邊的小城鎮落戶,打造優越環境,拓展更大發展空間。

(二)聚焦投資體制改革,擴大公共產品供給

當前,在供給結構中,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都已處於產能過剩狀態,但環境、交通、市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文化、信息等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特別是怎樣能夠呼吸清潔的空氣、飲用乾淨的水成爲人們最爲關心的問題。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體制不合理,缺乏公共產品的價值補償機制。

過去,公共產品主要靠財政投資,財力不足限制了公共產品供給能力的提高。改革投資體制,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即PPP模式,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對公益性或半公益性項目的投入和收益進行精細測算,並給予一定的政策補償,使投資這些項目的企業有合理回報。在選擇投資企業時,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應一視同仁,通過招標確定項目投資企業。解決公共產品短缺問題,不是缺乏資金,也不是沒有技術和施工能力,關鍵在政府要有所作爲,而且需要規劃、財政、金融部門密切配合。在項目實施中,政府和企業都要信守合同,確保工程質量,政府承諾給予企業的政策和補助要及時兌現。

2016年,貨幣發行出現了M2增速遠遠低於M1增速的新情況:到12月末,狹義貨幣(M1)增速爲21.4%,廣義貨幣(M2)增速僅爲11.3%,兩者相差10.1個百分點。原因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企業投資積極性下降,拿到銀行貸款後又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銀行。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擴大實施PPP項目,發揮財政資金對銀行貸款的引導作用,改變M2增速連續6年下降的狀況,推動公共產品投資增長。針對治理霧霾這一人民羣衆關心的問題,應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誰污染、誰付費,推行第三方治理制度”,由政府制定排放和收費標

準,並嚴格監督執行,形成吸引企業和社會資金投資於環境治理的市場機制,真正把環保產業打造成一大支柱產業。

(三)聚焦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技術和人才供給

技術和人才是供給結構中最短缺的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落實創新發展理念、鼓勵技術創新,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實現產業升級,逐步由現在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爲主轉變爲以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爲主,在國際分工中由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

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很不平衡。從地區來看,有的城市已形成鼓勵創新的機制和社會環境,研發成果開始成批涌現,如深圳市每年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佔全國申請量的46.9%,創新已經成爲深圳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許多創新資源優於深圳的城市,在技術創新成果上遠遠落後於深圳,說明這些城市的創新潛力尚未發揮出來。深圳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經驗,主要是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培養了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鼓勵創新的市場機制、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不拘一格的人才戰略、面向全球的開放意識、一視同仁的扶持政策。各地應學習推廣深圳的經驗,抓緊建立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激勵機制,提高廣大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加快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

企業是研發投入和提供創新成果的主體。目前,我國已有一批創新型企業,其每年的國際專利申請量躋身世界前列,如華爲公司2015年研發投入達596億元,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幾年居世界前三位。在全球企業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中,我國已有5家企業躋身前10名。但多數企業研發投入不到銷售收入的2%,不少企業尚沒有研發活動和技術專利。國家對技術創新的鼓勵政策,企業利用得還不夠充分。國有企業集中了大批優秀人才,創新的潛力亟待發揮。應抓緊建立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骨幹和帶動作用。

大學不僅要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且要成爲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大學完成這兩項主要任務,首先要有具備創新能力的老師、有好的教育體制。爲創辦高水平、創新型大學,首先應建立大學之間和學校內部的競爭機制,建立大學辦學質量的第三方評估制度和教師的聘任制,鼓勵社會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其次應以優厚待遇從全球選拔具有創新能力的師資,可先在少數學校試行,根據實際效果再逐步推廣。再次,應建立大學與風險投資的對接機制。完善從天使投資到創業板市場的風險投資體系,實施創新全過程的跟蹤服務。鼓勵大學教師、大學生創造專利等科技成果,並以自己的成果創辦高新技術公司。最後,從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都應從填鴨式、應試型教育轉變爲啓發式、創新型教育,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加強職業教育,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賦予大學在學科選擇、教師選拔、教學內容、培養方法等方面的自主權。

(本章完)

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
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