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起訖:公元前1583—前1576年。
生卒年:公元前1655—前1576年。
出生地:空桑(今河南洛陽市南嵩縣)。
立都:鄭毫(今河南鄭州市古商城)。
年號:伊尹元年(己亥,前1582)。
————————————————————————————————————————————
商王伊尹。姓伊,名摯,又名保衡、阿衡,因官居右相,位列三公之首,被尊稱爲伊尹。殷商甲骨文作“伊”。他是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商王朝第四位稱王的人,也是商王朝唯一的一位異姓王。
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名相,後來因與太甲爭權,奪了太甲的王位,自己監國稱王。
有關伊尹的出身,史書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伊尹的母親住在伊水岸邊的一個小村莊,懷有九個月的身孕。有一天,她夢見天神對他說:“如果你看見臼裡涌出水來,那就是洪水將近,你要馬上往東跑,千萬不要回頭。”第二天早晨,她果然看見臼裡出了水,十分吃驚,立刻告訴家人和鄰居,說大洪水馬上就來了,讓大家快跑。人們看見外面風和日麗,萬里晴空,都不相信會有洪水到來,誰都不肯離開家園。她只好獨自往東跑,跑啊跑,跑啊跑,足足跑了十幾裡,忽然聽見後面傳來洪水的咆哮聲,還有人們撕心裂肺的哭叫聲;她忍不住回頭一看,發現身後已經是一片汪洋。因爲她回頭破壞了天神的法力,她也被洪水吞沒了。她變成了一棵中空的桑樹,她的兒子就出生在中空的桑樹裡。桑樹載着嬰兒隨波逐流,一直漂流到有莘國(今山東荷澤市曹縣),被一位廚師救回收養,取名保衡,愛稱阿衡。後來,這位廚師帶着孩子投奔了莘侯,莘侯爲孩子賜姓命名。因爲是從伊水漂流而至,便以伊爲姓,賜名摯,稱作伊摯。
另一種說法是:伊尹祖籍在伊水河畔,居住在一個生長着許多桑樹的小村莊。因村中有桑樹卻無人養蠶,當地人便把這個村子叫空桑(今河南洛陽市南嵩縣)。伊尹的祖上無姓,因世居伊水,便以伊爲姓。夏帝發十一年(公元前1655年),伊水氾濫,淹沒了許多村莊和田野,許多百姓慘死於洪水中。伊尹剛剛出生不久,大洪水到來時,母親情急之下把他放在一個木盆裡,推入水中。她向上天禱告,祈求天神保佑她的兒子。伊尹睡在木盆裡隨波逐流地漂到很遠的下
遊,被一位廚師救起,收爲義子,取名保衡,又稱阿衡。後來廚師帶着義子投奔了莘侯,莘侯說:“這孩子生於伊水,爲人誠摯好學,就叫他伊摯吧!”
伊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莘侯非常喜歡他,便把他留在身邊當了一名親隨。
——————————————————————————————————————
夏帝癸十七年(乙巳,公元前1636年)春天,伊摯陪同莘侯前往微山湖(今江蘇徐州市沛縣東)遊玩,意外地結識了有施國(今山東滕州市)少女妹喜,二人一見鍾情。伊摯發誓將來一定要娶妹喜爲妻。不料就在第二年春天,夏王突然發兵攻打有施,有施國國君爲了保全族人,便把女兒妹喜獻給了夏王。後來妹喜成了夏王的寵妃。
伊摯聽說妹喜入宮,痛苦了很久,在莘侯的勸說下,他與一位貴族的女子結了婚。
夏帝癸三十七年(乙丑,公元前1616年),伊摯聽說妹喜在王宮中受到冷落,便丟下老婆和兒子獨身前往夏都探詢。他費盡周折,好不容易纔見到妹喜。一別二十年,情人重逢,悲喜交集。
經妹喜推薦,伊摯在夏朝做了一名文職官員。
伊摯天生奇才,廣有謀略;他在夏朝任職四年,曾五次向夏王進言,闡述治國之道,但都沒有引起夏王重視。他感到非常失望。後來又見夏王醉心於田獵,沉湎於酒色,把國家大事視同兒戲,更讓他心灰意冷。這時他聽說與有莘國爲鄰的商湯欲興霸業,正在廣招天下賢士,就有心棄夏奔商,但又恐不被重用,一時猶豫不決。妹喜得知後,便也勸他投奔商湯,並且答應如果他將來助商滅夏,她願意在夏朝做內應,助他一臂之力。
伊摯在妹喜的鼓勵下,終於作出決定,於夏帝癸四十一年(己巳,公元前1612年)離開了夏都。
——————————————————————————————————————
伊摯回到有莘國時,正好莘侯嫁女給商侯子天乙。子天乙就是商湯,此時已七十多歲,比莘侯還要大幾歲;莘侯爲了巴結他,竟然把十七歲的女兒嫁給他爲妃。伊摯正愁沒有機會接近商湯,便自願到莘侯家爲奴,以“媵臣”身份陪嫁到商湯宮中。伊摯跟隨義父學了一手很好的烹飪技術,他利用爲商湯進獻飲食的機會,向商侯陳說安邦定國之計,使商侯對他刮目相看,破格提拔他爲朝中大臣。
公元前1611年(夏帝癸四十二年),夏王姒履癸逮捕了商侯子天乙,將他囚禁在夏臺(即鈞臺,今河南禹州市南)。伊摯帶着珍玩珠寶潛入夏都,秘密求見妹喜。在妹喜的幫助下,夏王姒履癸很快便釋放了商侯。
商侯子天乙歸國後,更堅定了滅夏的決心,從夏帝癸四十四年(公元前1609年)開始,子天乙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而這場戰爭的最高指揮官就是伊摯。他們尋找藉口巧立名目,攻打那些忠於夏王朝的諸侯國,使許多無辜的平民百姓慘死於戰爭中。
伊摯因屢立戰功,被商侯一升再升,直升至右相,位列三公,其地位僅在商侯一人之下。自此,伊摯始被尊稱爲伊尹。
————————————————————————————————————————
夏帝癸四十七年(乙亥,公元前1606年),昆吾(諸侯國,今河南許昌市北)出兵討伐商湯。商侯命伊尹領兵迎戰。伊尹是精通文武之道的奇才,他在指揮作戰時,足智多謀,勇武善戰,很快便將昆吾軍打的大敗。
商侯十分高興,專門爲他擺酒慶功。
商湯欲乘勝攻夏,伊尹認爲不可,他指出:“夏王朝除自身尚有一定實力外,還有一些同盟的諸侯國和九夷方國,這三股力量如果聯合起來,我軍就很難取勝。”他建議說:“戰爭應該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宣佈叛夏;如果此時各諸侯國和九夷諸國同時助夏伐商,我們就暫緩出兵,向夏王認錯賠罪;如果諸侯國和九夷諸國持觀望態度,說明夏王已失去號召力,我們便可大舉進攻。”
商侯接受了伊尹的建議,並依計而行。夏王果然大怒,徵調九夷軍隊討伐商湯。九夷諸國見夏王朝衰弱,都拒絕出兵,夏王只好取消伐商的戰爭。伊尹此時對商侯說:“現在我們可以出兵攻夏了。”
於是,商軍向夏王朝發起了總攻。
商伐夏的戰爭打響後,伊尹不僅多次領兵出征,還曾喬裝易服潛入夏都,送大量金玉珠寶給妹喜,讓她賄絡琬、琰二妃,誘惑夏王沉迷於聲色之中,給商滅夏創造了有利條件。
夏帝癸五十二年(庚辰,公元前1601年),經過三年血戰,商侯子天乙終於滅掉了夏王朝,俘虜了夏王姒履癸,將他囚禁於南巢(今安徽蕪湖市境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