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眼下的工作是幹24休48,休息的時間全用來四處奔忙了。
不光他自己如此,陳鋒也連帶着犧牲了休息的時間。
哥倆就靠年輕力壯硬扛着。
但長此以往,身體怎麼受的了。
賺了十來萬後,陳凡就把原本一週兩次的工作節奏減爲一週一次,快到十一了又降爲兩週一次了。
不過,老爸老媽此時也察覺到哥倆的異常了。
“你們哥倆到底怎麼回事?這段時間怎麼總是忙忙叨叨的?”
一天晚飯後,劉雅楠叫住陳凡、陳鋒哥倆問。
陳波也想起來了:“對啊,對啊,你們倆搞什麼名堂?三天兩頭出去玩兒?”
事到如今,陳凡也沒必要再隱瞞了。
他和陳鋒面面相覷兩眼。
“那個,我和老弟在外面乾點買賣。”
“幹買賣?”陳劍輝皺起眉頭,“有單位上班兒,幹啥買賣啊,不務正業。”
陳波在一旁卻挺高興:“幹買賣好啊!現在誰不幹買賣啊?光靠死工資不得餓死。”
陳波說得是事實。
眼下的青工們在工作之餘十有八九都幹第二職業。
有的到農村或者到冷庫抓菜進城賣。
還有的用摩托車馱客賺錢。
最不濟的也能到海上釣魚或者碰海賺錢。
說全民經商也不爲過。
只是陳劍輝的腦筋一直轉不過來。
陳劍輝的家庭成份不好,那些年的各種運動都把他整怕了,對眼下的形勢也是將信將疑。
“不用你們現在嘚瑟,說不定這是引蛇出洞,等你們這些牛鬼蛇神都出來了,再收拾你們。”
“爸你也太誇張了,都什麼年代了,還繃着階級鬥爭的弦兒。”
“什麼年代不一樣?你們還年輕,只看見眼前,看不到將來。那個傻子瓜子的年廣久被抓了多少次了?抓了放,放了抓,這會兒聽說又被審查了!”
年廣久纔是真正的大富豪,1976年的時候他就賺到100萬了。
這是什麼概念?
那時,全社會工資最高的八級大工匠每個月才賺60塊。靠這60塊,八級大工匠可以養八口人的大家口。
一般的老百姓,銀行裡有1000元存款就是超級大戶了。
這100萬要是放到30年後,搞不好都相當於100億。
劉雅楠也皺起眉頭:“你們到底幹什麼買賣?”
“倒國庫券。”
陳劍輝嚇了一跳:“作死啊你們?國庫券能隨便倒嗎?”
“怎麼不能啊,金融時報都說了,國庫券允許市場流通。”
劉雅楠將信將疑:“報紙上都說了,應該是可以吧?”
陳劍輝也拿不準了:“報紙也是朝令夕改,一會兒鼓吹文攻武衛,一會兒又說要文鬥不要武鬥……”
“現在大家都幹買賣,有啥好害怕的,天塌下來有大個兒頂着。”陳波人不大,理論卻一套套的。
劉雅楠說:“可你們哪來的本錢啊……不會是……是不是把買電視的錢拿去用了?還有老二的錢?”
“沒呢,”陳凡哪敢承認,“3000塊錢還在,春節前肯定把電視拿回來。”
陳鋒也在一旁幫腔:“是啊,是啊,我哥的錢一直留着呢,我的錢也沒動。”
劉雅楠這才長出一口氣:“那就好,反正你們自己小心點,別幹違法亂紀的事。”
一家人又閒聊了幾句後,劉雅麗說:“白天沒事兒就到你們老龔大大家看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老龔家是陳家房後的一個鄰居。
老龔比陳劍輝大幾歲,當過兵,老家是湖藍的。
他家有四個女兒,老大比陳凡大兩歲,老二跟陳鵬同歲同一屆。老三、老四是雙胞胎,比陳波大一歲。平時經常跟陳波在一塊兒玩。
這麼多年了,陳凡一直分不清這對雙胞胎誰是老三誰是老四。
龔家老大長得憨頭憨腦,說話也甕聲甕氣,找對象找的晚,眼瞅着25歲了,這纔要嫁出去了。
按照當地的風俗,女方要先辦酒席,女嫁男娶嘛。
這些年,很多人家辦酒席已經開始講究了,一般都到飯店裡。
不過,眼下天氣還不算冷,龔家親戚又不多,就在自家院子裡辦了
找個廚師,按照要求自己購買各種食材,街坊鄰居過來幫幫忙。
可隨份子錢該給多少呢?
陳凡清楚地記得80年代初,小方結婚時,跟着老媽去吃酒席。離場時就在碗底壓了5元錢,俗稱壓碗底。
這個時候的人對錢的事兒還比較害羞,不好意思當面給錢。
不過,這些年來,在商業大潮席捲下,人們已經習慣了。
結婚的時候還專門有人守在門口,拿個小本本收錢記賬,整的跟做買賣似得。
“你們三個人去是吧?”陳凡說。
陳劍輝、劉雅楠兩口子肯定得去,陳波跟小三兒小四是小夥伴,自然也得去。
“怎麼?你們倆不去啊?”
“哪能全家都去,有三個代表就行了。”
陳波在一旁撇嘴:“又想出去跑。”
“你們一人給100塊錢,我給你們拿錢。”陳凡挺起胸膛說。
“300塊錢?給你顯擺的,顯得你有錢了?”
陳波在一旁說:“哥好有錢啊,要不給我點花嘛。”
“去,去。300嫌多,那你們三個人就給150元好了。”
眼下,隨份子一般是每人二三十,五十塊錢確實不少了,還倍兒有面子。
“給你能的,正好媽這個月手頭不寬裕。”
“嘻嘻,不客氣,缺錢就言語一聲。”
陳劍輝在一旁忍不住皺起眉頭。
第二天,陳凡和陳鋒都休息。
吃過早飯後便繞過房後朝老龔家走來。
剛到老龔家門口,一輛摩托車便“嗖”地從他們身邊過去了。
摩托車上坐着個穿皮夾克,留着披肩發的人,臉上還蒙着塊兒布。
陳凡盯着她窈窕的背影忍不住多看幾眼。
陳鋒指着她摩托車後座的大鐵箱子說:“送海鮮的。”
哥倆走進院子裡,幾個街坊老孃們兒正在忙碌着。
爲首的是董狐狸的老媽趙大媽。
趙大媽眼下已經退休了,在加上三個兒子都上班兒了,她就比以往更加醉心於油炸事業了。
一邊收拾着食材,一邊指導其他大姑娘小媳婦。
“這個鮁魚洗乾淨啊,一會兒切段兒醃起來,等後天再炸的時候,就完全入味兒了。”
一個小媳婦嘻嘻哈哈說:“大媽,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您不能炸的?”
趙大媽認真想了下,搖搖頭:“還真沒有。”
大家忍不住鬨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