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無價的東西很多。比方說愛情、比方說自由、比方說尊嚴、比方說藝術。
藝術無價,但是藝術品是有價的。創造藝術品的藝術家和買賣藝術品的商人,是一體兩面,沒有藝術家也就沒了藝術品商人,同樣的,如果沒有藝術品商人,那藝術家也就要餓死了。
就好像古玩爲什麼值錢?誰來定的價格?爲什麼大家對這個價格認同?
一個瓷碗,再好看再有意義,憑什麼就能比一套房子還要值錢?一幅畫,色彩斑斕到什麼程度才能讓人願意相信,它就值一艘遊艇的價錢?
古玩的價值在於鑑定師和專家學者的判定,不然普通老百姓哪裡管它是什麼朝代的,拿來盛麪條還不一定有粗瓷大碗好用。
而一幅畫值多少錢,不但取決於它的作者名氣,還取決於它的話題性。
趙林給文竹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把卡門李的名氣打出去,把他的那些畫和最近的一些大事聯繫起來。
趙林去和歐陽磊碰頭,而文竹帶着卡門李坐上了去往英倫國的飛機。
她的目標就是一個叫做羅伯特的伯爵。
這個傢伙因爲活的時間長,所以在英倫皇室的地位頗高,就連女王大人也得叫他一聲叔叔。
但是他越老越糊塗,在收入大減的情況下還要維持他拍爵的身份,最近不得不在英倫貴族內部搞了一場小小的拍賣會,把他的古堡給賣掉了一所來還債。
雷霆還從他的管家那裡買過不少,英倫貴族纔有的皇家收藏品來裝飾自己的別墅。老拍爵花錢沒數,連家裡傭人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所以管家大人也就只能想辦法給自己賺點兒養老金。
文竹只花七萬英鎊就和這位認清了形勢的管家達成了一個協議,成功受到伯爵大人的邀請,來到他的最後一個古堡內。
老伯爵很爽快的接受了管家的建議,收下了文竹送來的一匹純血統寶馬,答應幫她造勢。
只是老伯爵已經過了古稀之年,所以文竹和卡門李在古堡內住了三天,連老伯爵的面兒也沒見上。要不是管家信誓旦旦的保證,文竹都要懷疑自己遇上了海盜的後代。
不過在第四天,看到報紙的文竹終於笑出了聲,然後和管家告了別,重新飛回香江。老伯爵雖然傲慢了一些,但還是知道拿人手軟的道理。
女王生日那天,按輩份可以做女王叔叔的羅伯特伯爵大人,進獻了一幅來自東方的畫作。這幅畫的作者是最近才冒出頭的天才畫家——卡門李,他的經歷可以改編成一部電影。
少年成材,入英倫皇家美院讀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來在那個封閉的紅色國度慘遭凌辱,蒙冤入獄。但是他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在那樣的一種環境下還在磨練自己的繪畫技巧,最終揚名於香江。
他的畫作不但色彩出衆,技巧無雙,而且裡面充滿了對命運的抗爭,對自由的渴望,處處都體現了人性的光輝。
在女王治下的香江人,無不對他大加讚賞,他的畫作在那裡從一開始就有市無價,甚至有人出到兩千萬的高價也求之而不得。
這種離奇的故事,在一幫收了錢的記者手裡,一夜間就賣遍了英倫全國,而且還在進一步的往全歐洲蔓延。
卡門李正統的求學經歷加上他在神秘的東方國度的悲慘經歷,都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了大批好奇的歐洲人。
卡門李一時間收到了無數的演講邀請,文竹那裡也收到了無數的畫展邀請。
白人崇拜在近代的東方一直都很有市場,西化嚴重的香江更是如此。文竹在香江本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炒個半紅不火的卡門李,被歐洲人一追捧,瞬間就在香江爆給起來。
消息從歐洲傳回香江,趙林把卡門李關在一間畫室裡,不分白天黑夜的畫畫,依然趕不上賣畫的速度。
到了最後,逼得卡門李不得不從寫實派變成抽象派,把作畫的速度硬生生的往上提了三倍,才勉強把積累下來的訂單給消滅了。
自從收到從歐洲傳回來的好評之後,卡門李的畫名聲大振,就算是那些不覺着自己有破產那一天的人,也忍不住想收一幅在家裡藏着。
趙林之前讓她註冊的離岸公司也派上了用場,這些空殼公司互相交叉控股,誰也摸不清後面的老闆是誰。專門做藝術品的那個公司,辦公室裡的職工都是洋鬼子,看上去就是這麼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文竹走到哪裡身邊都跟着三五個洋鬼子秘書,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加上看着挺靠譜的回收協議,來買畫的人越多,想買畫的人就越多。
還有很多不明就裡的人想買買不到、想看也看不到,所以就只能四處傳播着瞎編出來的流言,就好像大家一起發了癔症一樣。
有這些吃瓜羣衆的推波助瀾,卡門李的畫作在外界更是一日一價,雖然有一大部分都是趙林讓文竹在外面拱出來的虛火。但是因爲這些畫全部都不對公衆出售,所以誰也分不清市場上的價格是真還是假。
這種協議銷售的折扣越扣越多,最後一批來買畫的人已經要被扣掉一半了,但是往趙林懷裡送錢的節奏依然沒有停下來。
之所以只把畫賣給這一部分人,是因爲這些人買了畫肯定不會轉讓。這樣的話除了幾個自己人,誰也不知道到底賣出去了多少幅畫。
“錢都到手了,你準備去哪裡?”文竹這段時間收錢收到手軟,現所當然的以爲趙林下一步就是跑路,所以一見着他就問道。
她的思路還是沒有從那種江湖氣裡跳出來,打一槍換個地方的本性限制了她的思路。
趙林算了算賬道“還是太少,完全不夠用。”
這些錢不過是個開始,只有讓這筆錢生出崽兒來,這場騙局才能華麗轉身,變成一個可以長久做下去的生意。
卷錢跑路,收益風險太不匹配,區區幾千萬的港紙還不值得趙林把名聲都搭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