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丈的氣色要比在對面山上的時候好了很多。
畢竟是人,年紀來了,身體也扛不住那種陰暗潮溼的環境。
帶着非常友善的笑容,對蘇啓雙手合十了鞠躬了下,身後十幾個和尚同樣一個動作。
蘇啓笑着回禮:“方丈,還要勞煩你們了,這幾天我過來清修,可能有很多打擾的地方。”
老和尚笑着說:“蘇總言重了,如果沒有你,我們頭頂的屋瓦也不見得還有。”
“心裡對於佛祖的感念,也仍然沒有歸宿。”
“我們的整個內院,每天都在爲蘇總唸誦經文,願佛祖保佑你能夠順風順水。”
蘇啓心境一下子空靈了很多,笑着說:“我們屋內去吧,我看看你們幫我準備的精修房間。”
老和尚笑了下,打了個請的姿勢。
於是帶着蘇啓在這裡面遊走了起來。
這裡的地勢要非常高,內院外院聽着好像是在一起,但兩個院相差很遠。
外院在外面的山腳下,穿過外院,有青石臺階筆直往上,穿過了一片花叢。
便到了新建的內院,蘇啓當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所以裡面的格局跟自己想象當中的很像。
他所在的房間在一處非常不錯的位置,外面一個很大的露臺,可以看到整個山下的風貌。
而且朝向的位置當時也考慮過了,山背處,很好的避開了都市的浮華。
站在露臺上,入眼的是一片翠綠原生態。
讓後露臺做成了榻榻米的形式,十分的簡潔,上面擺了一個五六米的茶臺,在配合上外面一望無涯的藍天白雲,讓人感覺非常的舒適。
蘇啓站在裡面笑着說:“這個設計師還真不是一般的懂我。”
“第一套房子是我在要求做什麼樣子。
第二套,深市那邊別墅我只是稍微提了下我想做成什麼樣子,他就做出了我想要的東西。”
“這裡好了,我壓根都沒說,他就做出了我想要的東西。”
方丈笑着說:“他很有佛緣,也懂得我們佛家人想要什麼東西。”
蘇啓哈哈大笑着說:“來,方丈,我們一起喝茶。”
招手了下,小五他們趕緊把行李拿了出來。
其中有一個箱子裡面就裝了很多的茶葉。
小五非常熟練的把這些茶葉分類,放在了茶臺旁邊的架子上。
兩人盤坐在了榻榻米上,蘇啓面對着外面的景色,那種大氣磅礴的豪感頓時滋生了出來。
笑着說:“靜心,莫過於如此了,雖然比不上大班寺前輩的那個的鷹谷,但也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青燈禮佛,褪去心靈的塵埃,以後我會定期來這裡精修。”
“方丈,我這算不算是皈依佛門了。”
老和尚笑了下說:“蘇總見笑了,從你建廟開始,你就是我們佛門中人。”
‘並且,每天早上,我們內院的整個內院都會爲你誦經祈福。”
蘇啓笑着說:“方丈,一直以來我特別好奇,你們會以什麼樣子的標準,去判斷對方與佛有沒有緣分。”
“有固定的標準嗎?”
老和尚笑了笑,然後望着旁邊忙上忙下的小五,指了指他的光頭。
“有佛性的人,他們頭頂會有佛光,世俗的話來講,就是有油性,這種人如果佛上參悟,能有一番作爲。”
“蘇總,你這個手下就非常有佛性。我看到了他頭上的佛光。”
小五一聽方丈這麼說,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光頭。
蘇啓一臉無語,望着他:“你還真夠懶的。”
“以前跟我出來,最少會洗頭,現在好了,頭頂上沒有頭髮了,乾脆跟我出來也不洗了是吧。”
小五不好意思的笑着說:“沒有,沒有呵呵。”
蘇啓說:“又是幾天沒洗了?你看都油成了什麼樣子。”
小五配笑着說:“蘇總,那天你讓我剃了光頭後,我就沒洗過了,也不需要啊,每天拿水沖沖一下就可以了。”
蘇啓白眼:“注意點衛生,在這麼下去,我真想把你給炒了。”
然後望着老和尚:“方丈,不好意思啊,我這手下讓你見笑了。”
老和尚那臉色尷尬的,一時間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最後搖頭苦笑:“是我看錯人了。”
“不過,既然能夠跟在蘇總身邊,我相信他也是有佛性的人。”
“說來說去,佛緣的標準,其實就是慈悲爲懷,有一顆善良的心。”
“蘇總,相比於上次,我感覺你身上有了很濃的戾氣”
“一個人身上戾氣太重了不好,多了,會影響到一個人的運程。”
蘇啓擡頭說:“我去了一趟非洲,經歷了很多的事情,可以這麼說吧。”
“稍微不留神,我們就要死,而且跟着我們一起過去的人也要傾家蕩產。”
“那是一片生死之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也這個因爲在那邊我自己感覺到了疲憊。”
“所以就有了想法,回後來靜榕寺靜修一段時間”
老和尚笑着說:“原地停下,並不是止步不前,而是爲了修整好,走向更遠的地方。”
‘還有蘇總,有些話我不知道我該不該說。”
蘇啓喝了口茶:“沒事,您儘管直說,百無禁忌,我並沒有什麼聽不得的話。”
老和尚同樣慢吞吞的喝了口茶,望着蘇啓說。
“蘇總,但願我是錯覺。”
“我從你身上看到了一個難字。”
“這個大難,來自於西方,有可能是你這段時間會有難題的事情難解決。”
“也有可能是一場大難。”
蘇啓愣了下,小五他們臉上都露出了很不愉快的表情。
但被蘇啓給瞪了回去。
玄學上的事情一直是令人琢磨不透的,有很多山中高人,他們確實可以斷處一個人人一輩子的事情。
當然了,這些人不爲名利,所以很少開口去給別人解算運程。
沉默片刻後,蘇啓說:“方丈,你是不是看出了什麼?”
老和尚笑了下,站起來,望着那西邊的方向。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正如你們商人所說的一句話般,危機危機,危險當中存在機會。”
“我們是些僧人,只懂得禮經誦佛。”
“但願能夠把蘇先生頭頂上的烏雲驅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