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崛起

跟着韓爭來到徐州的幾名大將,現在都在徐州下面接收地盤,而韓爭這邊的籌劃,一直都沒有向幾人說過。

因此,在聽到韓爭這邊的消息之後,不由得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要不是韓爭一再向他們要求,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在下面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恐怕他們現在早就帶着大批手下趕過來了。

不過,各將領依然親自派出了各自的衛兵,前來看望韓爭,同時,又有意識的安排數百人進入徐州城,留在韓爭的身邊。

不過他們在第二天的時候,就被韓爭趕了回去,他現在的唯一要求就是讓那幾個手下儘快把徐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點吸收消化。

接下來,各個報紙在國內政治和軍事都低迷的情況下,開始大肆報道這一事件,尤其是已經在長江流域初有名氣的皖北日報更是反應及時,把事件的整個經過說的生動無比,尤其是對陸建章的小動作和證人證詞更是詳加描述,而韓爭手上的照片更是擴的大大的放在了皖北日報的首頁!

接着,其他報社子不甘落後,想方設法的挖掘內部消息,然後迅速的刊登,同時,又對韓爭及時善後,挽救亂局,對受難民衆及時救助的事情報道出來,再加上陸建章的名聲實在是不怎麼好,頓時民間對陸建章一片討伐的聲音。

陸建章想不到,就是死了,依然沒有得到安生。

接下來,韓爭再次安排民情處的人,偷偷聯繫上段祺瑞,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而自己也寫了一份加急電報,直接送到北洋政府,在信封上對這件事情的“經過”沒有任何私人語氣的描述一遍,似乎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旁觀者。

在電報的最後,甚至在陸建章臉上貼了點金,說是兩人還算相處不錯,沒想到一夜之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時,信上把陸建章的死亡說成是堅決抵抗亂軍,力戰不退,而英勇犧牲的勇士。

不過在信上卻是沒有說出關於徐州歸屬的問題,有意的避開了這個話題。

就這樣,韓爭似乎是利用了一次偶然事件,暫時解決了自己在徐州的統治權問題,然後利用輿論把這件事情成功的混了過去。

不過,這件事情之後,北洋軍政府那邊對韓爭的援助卻是陡然停頓下來,只有前幾天運過來的一部分。

同時,就連段祺瑞都開始有意的和韓爭撇開關係,雖說最後禮物收下了,但是卻沒有在向韓爭提供任何情報消息。

顯然,北方在背地裡已經對韓爭這個新興的地方軍閥開始了戒備。

據民情處報告上來的消息,韓爭終於知道了另外一件事情,在袁世凱接到自己電報之後,曾經在書房之中狠狠的拍了一揮桌子,同時對韓爭大加痛罵一番。

不過在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袁世凱最近似乎是在進行着什麼秘密的活動,連這種事情都沒有追究,就這樣,這件事情莫名其妙的平息了。

不過韓爭卻是知道,袁世凱爲什麼會放下這件事情,那就是韓爭現在已經頗具實力,即使不能和袁世凱相抗,但是一旦把韓爭逼到南方那邊,還真的是一個大大的麻煩,況且就是真的袁世凱準備武力膺懲韓爭的皖北軍,韓爭也不會過於害怕,就是因爲袁世凱沒有錢了!

明白點說,就是袁世凱沒有足夠的經費來維持自己大軍進行一場大規模戰役了!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可不是一句虛話,況且袁世凱現在鋪開的攤子太多,錢財自然無以爲繼。

不過,在民情處接下來的一份日常報告之中,卻是引起了韓爭的注意——袁世凱在進行秘密活動,而且活動似乎與日本人有關!

當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韓爭猛然皺起了眉頭,出於對日本人本能的戒備,讓他思考了好久,但是實在沒有想到在一九一三年下半年有什麼比較大的政治事件,因此只好讓民情處在北京一帶加強關注此事,同時蒐集更多的消息,同時,韓爭也在這上面留了一份神。

不過要說韓爭這連着兩次和張勳以及陸建章的衝突,最爲樂見其成的,似乎是南方的一些人,皖北發生的一系列戰事,似乎讓太沒一些人大爲興奮。

自從袁世凱在國會上面表現的越來越強勢,列強出於歐洲地區的不穩定,也開始加大對袁世凱的支持,想要在歐洲爆發戰爭之前,儘可能的讓中國成爲各自的一方。

如此以來,南方在這時候可是頗不好受,可是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這次可以說是北洋的內部鬥爭,讓他們充滿了看笑話的惡趣味,他們可是記得陸建章對革命黨人的屠殺,張勳對南京的攻打,而韓爭搶佔革命黨安徽控制權的事情。

但是不管他們怎樣猜想,但是對於未來,韓爭很是有期待呢。

時間過的很快,尤其是當一個人處於忙碌中的時候,更是快的驚人。

在一九一三年的最後兩個月裡,韓爭已經完全整合了皖北和徐州之間的銜接,地方守備力量也迅速的加強,各地治安治理的初見成效,各種機關逐漸的完善。

可以說,整個皖北和徐州地區就像一個開動起來的發動機一般,迅速的開動起來,每天都是新氣象,每天都有新變化。 wωw ✿ttκΛ n ✿c o

徐州本地的許多被迫關閉,頻臨倒閉的工廠在韓爭的扶持下,重新開工,街道重新恢復了人氣,雖然短時間很難稱得上繁華,但是依然在復甦着。

而韓爭在收穫了徐州遺留的大批資產將近三十萬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被投入到了煤礦開採和軍工廠的擴張,在徐州軍械所的基礎上,把原來零散的軍工生產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再加上最近收攏過來的人才,軍械所已經能夠自主生產小口徑和中口徑的大炮,雖然產量不高,這確是一個完美的開始。

不過唯一不好的就是,這裡面的花費消耗實在是太大了些。

這段時間,如果說唯一讓韓爭有些驚訝的,就數十一月份發生的一件事情了。

不知道皖南的那個都督受到了誰的蠱惑,竟然發動軍隊,趁着韓爭軍分佈在徐州一地的時候,悍然聯合那些被韓爭打壓的皖南和皖北之間的小軍閥,集中進犯韓爭的皖北地區!

不過,這也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別看這些人來勢洶洶,而打頭陣的卻是淮南等地的地方治安軍。

這些人如何和韓爭的皖北軍對抗?!在那些人剛剛動手的時候,留守在皖北的韓爭師第一旅的旅長陳鋒就笑納了,更是趁着這個機會,對皖北的其餘各地發動反攻,這讓曹德彪和李慕禪等人因爲不能隨着北上而產生的鬱悶之情消磨不少,早就想動手拿下其餘皖北各地的韓爭軍,這次抓住機會,毫不手軟,把戰線利用蚌埠一地當橋頭堡,迅速的佔領淮南。

然後韓爭再次從徐州抽調三千正規軍支援,以淮南兵分三路,先後攻佔定遠、長豐、霍邱三縣。

三路大軍,一路由曹德彪率領,從定遠兵發滁州,牽制合肥方向敵軍;一路從長豐直達合肥城下,而最後一路大軍卻是在另兩路大軍的聲援下,由陳鋒親自率領大軍主力,從霍邱一路繞過合肥,挺近六安,在合肥反應過來之前佔領整個六安地區,並向南佔領舒城,三路大軍對合肥的包圍圈正式完成。

這讓看到機會的韓爭,再次放手,從地方抽調守備部隊,組成五千名士兵的支隊,爲前線支援,準備一舉拿下整個皖北,韓爭這次的行軍速度不可謂不快,快到各方還在想着徐州之事的時候,整個江北的安徽地區已經被韓爭練成了一片!

而在這個時候,安徽名義都督胡萬泰終於害怕了,本來就沒有完全掌握的手下軍隊,面對這種情況頓時分崩離析,對合肥的支援更是沒有一兵一卒,坐看韓爭攻破合肥,把戰線拉到了安慶城下!

最後胡萬泰無奈之下,只好向距離最近的這次事件的幕後黑手南方各省求援,而又因爲韓爭現在兵鋒距離南京實在太近,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南方聯軍一萬多人支援安慶,這才讓韓爭有些意猶未盡的收手,不過自己卻也是趁着這次機會勢力終於滲透到了長江邊上。

最終的結果就是南方和韓爭成了贏家,韓爭接收皖北幾乎全境,南方趁機接收安徽南部和最富裕的沿江地區,可謂是皆大歡喜。

不過最倒黴的莫過於胡萬泰,這位剛當上都督沒有半年時間,就被南方下套,在韓爭默契的配合下,黯然退出了權力的舞臺,並最終被南方革命黨暗地裡殺害,連屍體都沒有找到!

一九一三年,整個一年的時間裡,是韓爭的皖北軍久經考驗,也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僅僅是軍隊上的勝利,更是政治地位的上升,地盤的擴大,經濟實力和經濟基礎的增強!

到一九一三年底,韓爭手下的正規軍已經突破兩萬,地方能夠隨時徵調進軍中的守衛部隊一萬五千人,成了名符其實的地方實力派。

也在這一年,韓爭的名字不知不覺中被人們和南方的那些各省都督、老前輩以及北洋主要大將聯繫在一起,即將成爲一個級別的存在!(。)他們充滿了看笑話的惡趣味,他們可是記得陸建章對革命黨人的屠殺,張勳對南京的攻打,而韓爭搶佔革命黨安徽控制權的事情。

但是不管他們怎樣猜想,但是對於未來,韓爭很是有期待呢。

時間過的很快,尤其是當一個人處於忙碌中的時候,更是快的驚人。

在一九一三年的最後兩個月裡,韓爭已經完全整合了皖北和徐州之間的銜接,地方守備力量也迅速的加強,各地治安治理的初見成效,各種機關逐漸的完善。

可以說,整個皖北和徐州地區就像一個開動起來的發動機一般,迅速的開動起來,每天都是新氣象,每天都有新變化。

徐州本地的許多被迫關閉,頻臨倒閉的工廠在韓爭的扶持下,重新開工,街道重新恢復了人氣,雖然短時間很難稱得上繁華,但是依然在復甦着。

而韓爭在收穫了徐州遺留的大批資產將近三十萬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被投入到了煤礦開採和軍工廠的擴張,在徐州軍械所的基礎上,把原來零散的軍工生產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再加上最近收攏過來的人才,軍械所已經能夠自主生產小口徑和中口徑的大炮,雖然產量不高,這確是一個完美的開始。

不過唯一不好的就是,這裡面的花費消耗實在是太大了些。

這段時間,如果說唯一讓韓爭有些驚訝的,就數十一月份發生的一件事情了。

不知道皖南的那個都督受到了誰的蠱惑,竟然發動軍隊,趁着韓爭軍分佈在徐州一地的時候,悍然聯合那些被韓爭打壓的皖南和皖北之間的小軍閥,集中進犯韓爭的皖北地區!

不過,這也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別看這些人來勢洶洶,而打頭陣的卻是淮南等地的地方治安軍。

這些人如何和韓爭的皖北軍對抗?!在那些人剛剛動手的時候,留守在皖北的韓爭師第一旅的旅長陳鋒就笑納了,更是趁着這個機會,對皖北的其餘各地發動反攻,這讓曹德彪和李慕禪等人因爲不能隨着北上而產生的鬱悶之情消磨不少,早就想動手拿下其餘皖北各地的韓爭軍,這次抓住機會,毫不手軟,把戰線利用蚌埠一地當橋頭堡,迅速的佔領淮南。

然後韓爭再次從徐州抽調三千正規軍支援,以淮南兵分三路,先後攻佔定遠、長豐、霍邱三縣。

三路大軍,一路由曹德彪率領,從定遠兵發滁州,牽制合肥方向敵軍;一路從長豐直達合肥城下,而最後一路大軍卻是在另兩路大軍的聲援下,由陳鋒親自率領大軍主力,從霍邱一路繞過合肥,挺近六安,在合肥反應過來之前佔領整個六安地區,並向南佔領舒城,三路大軍對合肥的包圍圈正式完成。

這讓看到機會的韓爭,再次放手,從地方抽調守備部隊,組成五千名士兵的支隊,爲前線支援,準備一舉拿下整個皖北,韓爭這次的行軍速度不可謂不快,快到各方還在想着徐州之事的時候,整個江北的安徽地區已經被韓爭練成了一片!

而在這個時候,安徽名義都督胡萬泰終於害怕了,本來就沒有完全掌握的手下軍隊,面對這種情況頓時分崩離析,對合肥的支援更是沒有一兵一卒,坐看韓爭攻破合肥,把戰線拉到了安慶城下!

最後胡萬泰無奈之下,只好向距離最近的這次事件的幕後黑手南方各省求援,而又因爲韓爭現在兵鋒距離南京實在太近,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南方聯軍一萬多人支援安慶,這才讓韓爭有些意猶未盡的收手,不過自己卻也是趁着這次機會勢力終於滲透到了長江邊上。

最終的結果就是南方和韓爭成了贏家,韓爭接收皖北幾乎全境,南方趁機接收安徽南部和最富裕的沿江地區,可謂是皆大歡喜。

不過最倒黴的莫過於胡萬泰,這位剛當上都督沒有半年時間,就被南方下套,在韓爭默契的配合下,黯然退出了權力的舞臺,並最終被南方革命黨暗地裡殺害,連屍體都沒有找到!

一九一三年,整個一年的時間裡,是韓爭的皖北軍久經考驗,也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僅僅是軍隊上的勝利,更是政治地位的上升,地盤的擴大,經濟實力和經濟基礎的增強!

到一九一三年底,韓爭手下的正規軍已經突破兩萬,地方能夠隨時徵調進軍中的守衛部隊一萬五千人,成了名符其實的地方實力派。

也在這一年,韓爭的名字不知不覺中被人們和南方的那些各省都督、老前輩以及北洋主要大將聯繫在一起,即將成爲一個級別的存在!(。)

第163章 韓爭的計劃第2章 小隊長第65章 外快第66章 火車上多出來的人(1)第120章 不甘與暗潮第180章 新的徐州第6章 初見蔣百里第4章 ‘田忌之策’!第161章 張樹元的反擊第30章 當務之急第124章 大戰之前(1)第210章 最後的一次瘋狂!第129章 兵臨阜南城下第11章 明心見性第54章 招兵第210章 最後的一次瘋狂!第120章 不甘與暗潮第21章 婉拒第33章 戰事將起第76章 前線第113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44章 喜相逢第128章 十八里鋪的初戰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13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102章 出匣猛虎第108章 暗藏殺機第30章 當務之急第84章 招兵規劃第49章 不相忘第89章 交鋒!第106章 亳州之戰(3)第117章 謝幕(3)第29章 曹德彪第31章 編制初定第14章 後方的潛伏者第44章 喜相逢第135章 安慶城暗流第24章 過年第145章 不死不休第148章 皖北軍的主動後撤第26章 南京?南京!第89章 交鋒!第58章 搶劫與捐獻第131章 佔據潁上第5章 完勝第95章 止步利辛城第92章 再戰第174章 小酒館第150章 李嚴的無奈第162章 後撤入城第118章 謝幕(4)第77章 南北停戰第26章 南京?南京!第114章 全面動員第173章 夜色第137章 故人第172章 衝突第13章 一九一零年第135章 安慶城暗流第91章 拖出去喂狗!第149章 爆發第169章 點破第31章 編制初定第71章 夜戰第57章 敲詐第62章 與故鄉的告別第151章 野心!第176章 受辱的老兵第86章 敵襲的消息第63章 秦強的半張大餅第211章 勇冠三軍錢狗兒第117章 謝幕(3)第105章 亳州之戰(2)第3章 靶場射擊第179章 陸建章之死第152章 肉香第113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168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56章 撲朔迷離第177章 開局第173章 夜色第45章 蔣百里離校第168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98章 新軍制第173章 夜色第163章 韓爭的計劃第82章 初步的發展第87章 鄉老的支持第183章 終章(2)第65章 外快第30章 當務之急第37章 舊人傳消息第74章 營救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41章 新的開始第124章 大戰之前(1)第77章 南北停戰第175章 出動第182章 終章(1)
第163章 韓爭的計劃第2章 小隊長第65章 外快第66章 火車上多出來的人(1)第120章 不甘與暗潮第180章 新的徐州第6章 初見蔣百里第4章 ‘田忌之策’!第161章 張樹元的反擊第30章 當務之急第124章 大戰之前(1)第210章 最後的一次瘋狂!第129章 兵臨阜南城下第11章 明心見性第54章 招兵第210章 最後的一次瘋狂!第120章 不甘與暗潮第21章 婉拒第33章 戰事將起第76章 前線第113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44章 喜相逢第128章 十八里鋪的初戰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13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102章 出匣猛虎第108章 暗藏殺機第30章 當務之急第84章 招兵規劃第49章 不相忘第89章 交鋒!第106章 亳州之戰(3)第117章 謝幕(3)第29章 曹德彪第31章 編制初定第14章 後方的潛伏者第44章 喜相逢第135章 安慶城暗流第24章 過年第145章 不死不休第148章 皖北軍的主動後撤第26章 南京?南京!第89章 交鋒!第58章 搶劫與捐獻第131章 佔據潁上第5章 完勝第95章 止步利辛城第92章 再戰第174章 小酒館第150章 李嚴的無奈第162章 後撤入城第118章 謝幕(4)第77章 南北停戰第26章 南京?南京!第114章 全面動員第173章 夜色第137章 故人第172章 衝突第13章 一九一零年第135章 安慶城暗流第91章 拖出去喂狗!第149章 爆發第169章 點破第31章 編制初定第71章 夜戰第57章 敲詐第62章 與故鄉的告別第151章 野心!第176章 受辱的老兵第86章 敵襲的消息第63章 秦強的半張大餅第211章 勇冠三軍錢狗兒第117章 謝幕(3)第105章 亳州之戰(2)第3章 靶場射擊第179章 陸建章之死第152章 肉香第113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168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56章 撲朔迷離第177章 開局第173章 夜色第45章 蔣百里離校第168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98章 新軍制第173章 夜色第163章 韓爭的計劃第82章 初步的發展第87章 鄉老的支持第183章 終章(2)第65章 外快第30章 當務之急第37章 舊人傳消息第74章 營救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41章 新的開始第124章 大戰之前(1)第77章 南北停戰第175章 出動第182章 終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