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衆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南江熱點報道,我是主持人孫嘉……”
“隨着改革開放持續的深入進行,我省經濟水準不斷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國有經濟之外,作爲補充,也涌現出一批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爲祖國建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到針頭線腦,大的電視冰箱,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要和民營經濟打交道,而在我們的身邊,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民營企業家,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就是對於民營企業家的印象……”
“今天,我們邀請來的嘉賓是南江大學副校長金融學院院長周斌教授、省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李明浩同志、省報副主編知名經濟評論人潘覺先生……”
……
南江電視臺一套節目是整個南江省最有競爭力的一個臺,也是資源最豐富得一個臺,一向以節目推成出新著稱,擁有很高的收視率,96年年初,模仿着央視的熱點訪談,創辦了這個熱點報道,從上線之初就很受歡迎。
目前這些電視節目想要受歡迎,其實難度並不大,只要做到一條,人民羣衆就是喜聞樂見的:講真話!
老百姓聽了太多太久的假大空,誰能講真話,誰就能最快的抓住老百姓的眼球。
老百姓愛看,因爲這個節目接地氣,講真話,南江和濱海的政府相關領導,據說有時候也會看,因爲這個節目辦得很好,邀請的嘉賓都是有一定水準的人,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爲領導幹部,常常傾聽來自專家學者和不同渠道的聲音,對於未來工作思路、過去工作得失總結,是非常有幫助的。
這一期的節目,講得是民營企業家。
對於民營企業家這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民間也好,官方也罷,一直以來都是有很大爭議的,這種爭議一開始是集中在‘民營企業到底是不是社會主義’上,能不能發展民營企業,但是隨着改革進程不斷的持續深入,這種爭論幾乎已經不存在了,熱點就轉移到民營企業家個人身上。
個人的道德、素質、遵紀守法等等。
今天談的,還是這個話題,只不過以前說起民營企業家生活作風糜爛,大多是說揮金如土、紙醉金迷什麼的,今天破題的,是另外一個民生話題。
“我們身邊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窮小子,白手起家,不分日夜黑白的打拼,有了一點成績和錢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原配離婚,拋棄糟糠之妻,娶年輕漂亮的小媳婦……”
主持人從這個‘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話題入手,開始談民營企業家的作風、生活、經濟等等方面的問題。
三個嘉賓的觀點也各有不同,各有角度和層次。
省改委會李研究員的觀點頗爲公正,他認爲,企業家個人作風有問題,的確不值得提倡,但是,只要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那其他人即無權干涉,也無權去批判什麼,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對於企業家也要有一定的包容:畢竟,如果賺了錢不能享受,那誰還會去努力賺錢搞活經濟呢?
省大的周副校長對這個觀點反而持有批評態度,他認爲正是因爲企業家有錢了,有享受的資本了,才更應該嚴格要求他們,一方面,爲社會樹立良好風氣和價值導向,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企業家自身發展和安全好,有錢之後就犯錯誤,被抓被判的企業家還少嗎?
‘企業家的志向和情趣應該提高,以前潘主編寫過一些文章,專門討論企業家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我覺得這就是非常好的導向,值得提倡。’周副校長把話題引向了潘覺。
“潘主編雖然年輕,但是在社會問題上,尤其是企業發展上,常常會有非常深刻的觀點,今天您想說點什麼?”主持人問。
潘覺微微一笑,此時的他,哪裡還有當初在罐頭廠宣傳科那個青澀小宣傳員的氣息,無論從哪個方面,都已經是一個十分成熟老道的評論人。
“我覺得,當代企業家,個人生活奢靡、個人作風,甚至是個人的工作管理方式等等方面的問題,歸根結底,都來源於一種內心的衝突。心理學上,這叫做焦慮,焦慮導致矛盾,矛盾外化出來,就是我們大家看到的,一方面呢,企業家是改革先鋒,爲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實也有個人的遠大理想,希望振興中華,但是另一方面,企業家的個人生活,往往又十分的不檢點,受到很大非議。”潘覺說。
“這個說法倒是很新鮮,直接從表面現象談到本質上了。”主持人問另外兩個嘉賓說:“潘主角覺得企業家存在矛盾是根源,您兩位怎麼看?”
“這是弗洛伊德的說法,很多心理問題都來源於內心衝突和焦慮,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實弗洛伊德這個人啊,他是研究性衝突的,放在我們剛纔的話題上,倒是有些貼切,企業家換年輕漂亮的老婆,就是解決性焦慮嘛。”周院長笑道。
雖然民風逐漸開放,但是在電視臺上大談性,還是過於前衛了,主持人見機把話題掐回來,問潘覺說:“潘主編,您深入一些談談?”
“我寫了一篇文章,就叫做當代企業家的道德分裂,不能說他們沒有使命感,咱們國家的企業家,受黨教育多年,辦企業,很多的初衷真的不是爲了個人,而是希望能爲國家貢獻一份力量,甚至爲中華民族復興出力,這我是絕對相信的;但是你們看,在具體操作當中,那真是五花八門,什麼亂七八糟的,甚至違法的都有,什麼粗製濫造的假貨、拖欠工人工資、惡性競爭、虛假宣傳、偷稅漏稅……”
潘覺頓了頓,看似不經意的提了一句說:“前段時間,有個十分出名的內部講話,我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我是看過,看完之後,觸目驚心啊……”
……
領導幹部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有比較大區別的,因爲領導幹部實在太忙,越大的領導幹部,越是如此,到了省一級別的主要領導幹部,可以說,就基本沒有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了。
無論這個幹部的歷史評價是什麼,但有點是肯定的,這個級別的幹部,可以說把生命都奉獻給了工作,至於是否有所圖,那就因人爲論了。
一個最常見的情況,領導幹部沒時間去通讀報紙、看電視節目,所以會有內參,秘書也會把最近比較重要或者有意義的新聞、節目等等,整理起來,簡短的報送給領導。
南江省省委某位大領導的案頭,就擺着這樣一疊厚厚的內參和秘書整理出來的新聞,對於大領導而言,看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會直接影響已經定下的決策,更多的是一種額外的信息渠道,也像是工作之餘的放鬆。
揉了揉眉心,靠在椅背上,隨手拿了一份,翻看了幾頁。
看到潘覺這個名字的時候,大領導稍稍留意了一下。
這個年輕主編,他見過一次,而看他的文章,卻不止一次了,是極少有的能在發展建設上,提出一些對他和省裡都有建設性意見和前瞻性觀點的學者,潘覺成爲政府顧問,也是這位大領導在背後講過一次。
“道德分裂症,這個詞,有點意思……有道德,但是道德是分裂的,嗯,有道理……不惜一切代價利用我們的資源,去搞垮對方……通過各種方式,安插我們的內部人員……利用當地的勢力和政府關係爲對方製造障礙……”
看到後來,大領導的眉頭微微的皺了一下,自言自語的說:“這個三株老闆,膽子也過於大了,這哪是企業啊,黑社會嗎?亂來。”
說着,順手拿起桌上的電話按了一下,把秘書叫了進來。
“小彭啊,你去看看,這個三株保健品在咱們省安不安分,要是安分就算了,如果搞七搞八的,你點一點他們,市場秩序很重要啊,像他們這麼搞,誰還敢來咱們省投資發展?”大領導說。
“好的首長,我這就去。”
……
……
潘覺在南江省臺的這個節目,影響力並不足以輻射到全國,雖然其他省市臺會有轉播,但這個節目畢竟是地方特色很濃,影響力和央視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不過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企業家道德分裂症’這個詞,卻不知不覺的傳出去了,就像當初‘企業家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這兩個詞一樣。
後者,經過這幾年的時間,已經成爲企業家行動的準則和方向,前者,雖然剛剛‘面世’,卻好像一下子就形象的概括了當代的民營企業家的是非。
這麼個朗朗上口,聽起來相當有檔次,細想有道理,還有些洋氣的詞,接二連三的出現在各個地方電視臺的節目之中、報紙等等新聞媒體之上。
和這個詞一起,三株最近在媒體上露面的頻率,也是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