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

就在衆人剛剛坐定,連茶也沒來得及喝上一口的時候,突然一個親衛進來彙報太史慈回來的消息:“啓稟主公,太史將軍回來了。”

楊奉“嚯”地站起來,神情甚是激動,言語中更是有一絲的顫抖:“子義回來了,他……他現在那裡?”

那親衛左手一指門外道:“太史將軍正跪在門外,說要請主公治罪。”

“正跪在門外?治罪?”楊奉一愣,隨即便明白過來,想必太史慈因爲丟了袞州,而且還被曹操俘獲,自覺對不起楊奉,這才跪在門外等候楊奉的發落。

楊奉急步向外走去,身後跟着典韋、許褚、趙雲、張郃、黃敘、臧霸、橋蕤、郝昭、糜芳、田豐、郭嘉、田豫、華歆、辛評、糜竺等人。來到門外一看,太史慈果然是跪在大廳之外,並且上身被一根繩子捆的結結實實的,神情更是沮喪。

見到楊奉出來,太史慈的眼神猛一亮,隨後又黯淡下去,顫抖的嘴中只吐出了兩個字:“主公。”說了這兩個字之後,太史慈便再也說不出話來了,那顆高傲的頭顱垂在了胸前,衆人在一起多年,都是第一次看到太史慈這個樣子。

楊奉看到太史慈的樣子,立即咆哮起來:“是誰將子義捆起來的?”

那名報信的親衛嚇得急忙跪在地上,結結巴巴道:“回主…主公,屬下等豈敢這樣對待…對待太史將軍,是…是太史將軍自己要這樣的。”

楊奉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太史慈跟前,一把將太史慈從地上攙起,一邊爲其解開身上的繩索,一邊安慰太史慈道:“子義何須如此呢,袞州之失乃是奉之錯,沒想到曹操當年竟然是詐死,並非子義之錯,子義又何須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呢?”

太史慈看着楊奉一臉關切的面容,心中激動萬分,“撲通”一聲又跪在地上,泣聲道:“太史慈無能,竟然沒發現荀諶投敵之事,這才致使袞州在一個月的時間失守,否則的話,若是慈能提早殺了荀諶,力拒曹操,一旦郭軍師的冀州救兵趕到,袞州也不會丟失。而且,因爲袞州的丟失,導致徐州也落到了曹操手中,使得主公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太史慈自覺愧對主公,求主公賜太史慈一死。”

楊奉一聽,知道太史慈因爲袞州之敗已經有了心結,若是不能爲其打開這個心結,太史慈日後只能成爲一個像典韋、許褚一樣的戰場屠夫,殺人機器,便再也不能領軍打仗或者鎮守一方了。

於是,楊奉將臉一沉,喝道:“自古以來,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倘若因爲一次敗仗便要將人斬首,恐怕待到一統華夏之時,在場的諸位便所剩無幾了。恐怕就連奉也要被斬首,上次在幷州的上黨之戰,若非是奉指揮有誤,慮事不周,漢升又怎能戰死沙場。話又說回來,此次袞徐兩州的易主,論起責任來,應該在奉身上。第一,荀諶與荀彧乃是堂兄弟,這一點奉並沒有多做考慮,也未曾提防;第二,奉命令符皓助趙雲攻幽,而讓伯道鎮守徐州,卻忘記了伯道之病,否則的話,有伯道鎮守徐州,曹操也只能望徐興嘆;第三,風這次東攻邪馬臺國、北攻公孫瓚,只考慮到袁紹不會趁機興兵來犯,所以將袞徐兩州的兵力抽調過多,致使兩州空虛,曹操才能趁機起事,究其此戰之敗因,乃是我楊奉,何關子義之事。”

一般來講,吃了敗仗,作爲主公的必然會對當事人進行一些處罰,輕則降職降俸祿,重則斬首示衆,以儆效尤。但是像楊奉這樣將所有的過錯全部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在當時來說也只有曹操和楊奉、以及正在發跡的劉備能夠做到。

這樣一來,太史慈的心中好受多了,其他衆人也是深受感動,跟着這樣英明的主公,還有什麼話可說,只有拼了命去效忠,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再想了。

楊奉再次將太史慈從地上攙起,再次安慰道:“袞、徐兩州本來就是從曹操和陶謙手中搶過來的,丟了也不可惜,更何況,奉有諸位文武,不但可以將袞徐兩州再次奪回來,就連並、司、雍、涼也不在話下。我們正在商議下一步的計劃,子義回來的正好,現在也快到正午了,奉命人準備幾桌酒席,咱們邊吃邊談,也爲子義壓壓驚。”

這時候,楊奉轉身對那名親衛安排酒席的事,其他衆人便紛紛上前來,將太史慈團團圍住,問長問短。

在楊奉手下有名的武將竟有二十人之多,除了典韋和許褚二人每日跟隨楊奉,保護其安危,是楊奉最爲相信的人,其他的大將之中最得楊奉相信和器重的便是趙雲、韓烈、甘寧、太史慈四人了,從楊奉讓這四人分守青、冀、袞、徐四州便可看出。

韓烈和甘寧都是楊奉的大舅哥,自然是忠心無二,趙雲和太史慈是楊奉來到北海之後,最早跟隨楊奉的大將,而且二人都是極爲忠心之人。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這四個人都是智勇雙全的大將之才,所以楊奉才放心讓他們各領一州,用人不疑,疑心不用,在一點上恐怕各地諸侯沒有一個人能達到楊奉的這種境界。

也並不是說其他的大將不值得信任,像張郃、徐盛、褚燕、李典、姜景、橋蕤、郝昭也都是智勇雙全的領軍大將之才,只不過這些人歸附楊奉比趙雲和太史慈晚了點,在戰功上不如趙雲和太史慈,在日後的一統全國的道路上,這些人必然會逐一亮出自己的色彩的。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楊奉舉起自己身前的酒杯,對衆人道:“我們這次雖然失去了袞州和徐州,卻也將邪馬臺國滅了國,掃除了後世的隱患,並且辰國經此之後,人口驟減,國力大傷,隨着入住辰國的漢人越來越多,辰國這兩個字也會消失,進而成爲大漢的一部分。這一次用兵,最爲重要的一點是滅了公孫一族,奪了幽州,不但爲子龍報了殺兄滅村之仇,更是解除了我方的後顧之憂,使我們脫離了三面環敵的窘況。”

郭嘉接口道:“主公所言甚是,幽州一旦成爲主公的囊中之物,不但解除了後方隱患,而且幽州北鄰鮮卑和高句麗,這兩個國家盛產良馬,只要能夠將這兩個國家吞併,我們便可以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到時候袁紹、曹操以及丁行又怎麼能夠與主公爭霸中原呢?”

田豐點了點頭,補充道:“不錯,如今江北的形勢已經分成了五大勢力,涼州韓遂、幷州丁行、袞徐曹操、司雍袁紹以及主公,韓遂和丁行二人不足爲慮,主公真正的對手是袁紹和曹操,兩人中曹操佔據袞徐二州,缺少騎兵,也難以與主公抗衡,只有袁紹纔是主公真正的勁敵。如今袁紹已經得了雍州,下一步必然是兵指涼州,一旦涼州被袁紹拿下,馬匹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數年之後,主公與袁紹之間必然會有一場激烈長久的中原爭霸戰。”

楊奉輕輕放下酒杯,點了點頭道:“所以,一旦幽州穩定下來之後,我軍首先加強青冀兩州的防禦力量,然後派一員上將統兵北征高句麗,將其納入我大漢之版圖,之後便那從東南兩路挺進鮮卑,將我大漢的版圖向北延伸,同時組建騎兵團,爲日後南下做好準備。”

這時候,太史慈站起道:“主公,請讓太史慈北征高句麗。”

楊奉見太史慈已經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心中甚是欣慰,含笑點頭道:“好,子義擅長騎射,乃是北征高句麗的最佳人選,從明日起,子義便可在青冀幽三州軍士當中挑選三萬騎兵,強加訓練,半年之後,北征高句麗。”

說完之後,楊奉神色一變,凝重道:“太史慈聽封。”

太史慈急忙來到堂中央,單膝跪地,沉聲道:“末將在。”

楊奉道:“封太史慈爲徵北將軍,統兵三萬出征高句麗,另外幽辰兩州的地方軍隊任由太史慈調遣。”

太史慈沒想到楊奉竟然如此痛快的答應了自己的請令,並且給了自己這樣的權力,心中更是感動,急忙向前幾步,來到廳中央,單膝下跪,沉聲道:“請主公放心,太史慈一定不會再辜負主公的厚愛,必會將高句麗的國王帶到主公跟前。”

楊奉點頭道:“子義請起,這三萬騎兵的訓練,最主要的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學會在馬上吃飯,在馬上睡覺。”

太史慈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楊奉的意思,站起道:“是,末將得令。”

太史慈歸位之後,楊奉又道:“張郃、黃敘、典韋、田豐聽令。”

張郃、黃敘、典韋和田豐急忙也來到堂前,跪在太史慈身後,齊聲道:“末將(屬下)在。”

楊奉又對張郃等人道:“張郃、黃敘、典韋,我命你三人隨同太史將軍一同北征,田豐爲隨軍軍師,你等務必要唯太史將軍之令是從,不得有誤。另外我會讓姜景和褚燕兩位將軍也一同北征。”

張郃、黃敘、典韋和田豐應聲道:“末將(屬下)得令。”

待衆人都回到座位上之後,楊奉有轉頭對太史慈道:“子義,凡事你要多與符皓等人商議,不可獨斷獨決。”

太史慈又站起向楊奉一抱拳道:“末將謹記主公教誨。”

楊奉點了點頭,繼續道:“從現在起,我軍要面臨着一場又一場的大戰,打仗的根本是什麼,是士兵和錢糧,士兵我們不缺,錢糧呢,錢糧是什麼,是經濟,所以從今天開始,青冀幽辰四州要全面發展經濟,廣積錢糧,爲日後的戰爭準備一個足夠的錢糧保障。”

頓了一頓,楊奉繼續道:“廣積錢糧,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怎樣才能做的更好呢,奉認爲需要做到三點,第一,從明日起,招募各州流民,開墾荒地,實行囤田到戶,所得糧食只需上繳三成,七成留給自己,將我四州的土地儘可能多地進行開墾,這是事情由子漁負責;第二,除了各地防守的士兵和出征的士兵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要在訓練的同時進行屯田,宣高,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全權負責;第三,整頓官吏,要對青冀幽辰四州的所有官吏進行一次大整改,將那些沒有能力的和魚肉鄉鄰的官吏統統撤換掉,實行能者上,庸者下,清官留,□□罷的原則,這件事情由奉孝、國讓和辛評負責;第三,再降低商稅,由原來的二十稅一下降到二十五稅一,並且在外地商人進入我四州的範圍之內,便派出軍隊進行全程保護,一定要確保這些商人的安全,這件事情由曼成負責。”

然後,楊奉又重新調整了四州的人員安排,青州依然是由韓烈負責,冀州依然是趙雲,幽州交給了甘寧,辰州則由郝昭負責,由於青冀兩州與袁紹、丁行和曹操的地盤相鄰,楊奉又命徐宣到青州輔佐韓烈,郭嘉和徐庶則在冀州輔佐趙雲。

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亂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六章殺雞駭猴(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2)第二百二十三章 異國公主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一百七十七章亂上添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3)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1)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二百零八章鳳雛龐統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二百零八章鳳雛龐統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
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亂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六章殺雞駭猴(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2)第二百二十三章 異國公主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一百七十七章亂上添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3)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1)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二百零八章鳳雛龐統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二百零八章鳳雛龐統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