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

目送太史慈、典韋、華雄、黃敘、張郃、褚燕和田豐七騎絕塵而去,楊奉的心情也有點如釋重負,征服、剿滅異族是楊奉來到漢末時代最期望做到的事情,邪馬臺國和辰國的成功使得楊奉的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了,此次斷然北征,與其說是爲了掃除身後的隱患,使自己可以全力與袁紹、曹操、丁行周旋,其實不如說是楊奉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大動此干戈,更是爲了拓展自己日後的疆土。

回了回神,楊奉策馬轉身,向信都方向而去,許褚、郭嘉兩人急忙跟上。

一路之上,楊奉一言不發,弄得許褚和郭嘉兩人面面相覷,不知道楊奉爲何在送走太史慈等人之後反倒是變得心事重重了。

許褚是一個粗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於是便朝郭嘉使了一個眼色。郭嘉會意,一夾馬腹,縱馬上前,與楊奉並行,轉頭對楊奉道:“主公,可是爲太史將軍等人擔心?”

楊奉微微一笑,並未接話。

郭嘉見狀,又道:“太史將軍雖有袞州之敗,但卻也是因爲荀諶投敵所致,非是太史將軍能力不足。而且,此次太史將軍又是主動請命,必然會小心萬分,唯恐有負主公之厚託,而且還有符皓從旁相助,張郃、華雄、褚燕皆是我軍之文武全才大將,征討一個小小的高句麗,必然馬到功成。”

楊奉見郭嘉誤會了,停下了馬匹,轉身望了望身後,微微一笑道:“奉並非是擔心子義,而是擔心此戰之後,會使得鮮卑和夫餘等國有脣亡齒寒之感,聯合起來,如此的話,我軍下一步進軍鮮卑和夫餘便會是更加困難。”

郭嘉臉上一紅,心中暗道,原來主公擔心的並不是太史慈,而是如何能夠進一步開疆闊土,看來主公思慮之遠,非是我等所能及也。

許褚這時也趕了上來,駐馬在楊奉的右側,聞言忍不住插嘴道:“這有何難,子義素來驍勇善戰,只要能夠平定了高句麗,必然能夠使得鮮卑和夫餘等國望風歸降,說不定兵不血刃便可一統北部各國呢。”

楊奉知道許褚的腦筋簡單,對於這種問題只是單純地從他自己知道的最表層去理解,搖了搖頭道:“仲康此言差矣,我軍將邪馬臺國滅國,將其國中男子殺的一人不剩之事,必然早就傳到了北部各國,這個消息也許會爲子義他們帶來很大的困難,更可能會使他們因此而全軍覆沒。”

許褚嚇了一跳,急聲道:“主公莫要故意嚇許褚,這樣說來,子義他們豈不是回不來了嗎?”

楊奉嘆了一口氣道:“也不是如此,我已經給了太史慈一個錦囊妙計,告之其在遇到第一個左右不定的困難的時候開啓,也許能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這次我之所以冒着這麼大的風險,讓子義他們率軍北伐,其實也是爲了日後的一統中原做一個準備。”

郭嘉已經明白了楊奉這樣安排的目的,聽了楊奉的這話,接口道:“主公是不是想吞併北部各國,然後一面從幽冀向西出兵,一面迂迴包抄,出奇兵在其身後,丁行、袁紹等人必定會始料未及,措不及防。”

楊奉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能不能成功,就看子義他們了。若能成功,我等再毋須擔心袁紹、丁行、曹操等人的聯盟了。”說完之後,楊奉一夾馬腹,縱馬向前馳去,許褚和郭嘉見狀,急忙跟上。

高句麗雖然是一個國家,卻由沸流部、多勿部、椽那部、貫那部、桓那部五個部落共同組成,高句麗於公元前37年立國,這標誌着沸流部的形成,公元前36年建立多勿部,公元22年置椽那部,雖然《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中遲至公元72年纔出現貫那部,公元74年纔出現桓那部,五部類似五個半獨立王國。高句麗國家就是五部的政治聯合體,高句麗王對各部的統治主要表現在對各部官員的任免上。

高句麗王並不是終身的,最多能在位二十年,更不能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子女,而是要在下臺之前開一個“會羣臣”,也就是五部部長會議,這既是高句麗國的最高決策機構,也是其最高執行機構。

“會羣臣”其實就是從其餘四部部長中選出一人成爲新的高句麗王,在這一點上高句麗政權似乎是□□集中制在封建社會的一種體現。正是這種最民族和文明的政權交接的出現,才使得高句麗國能夠逐漸強大起來,並且一直持續到了唐朝才被滅國。

在楊奉出兵高句麗的這一年,正是貫那部部長朱能任高句麗國王的第二年。

以往能夠從一部部長被推選爲高句麗國王,年齡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在任十年也就不錯了。但是,朱能在去年成爲高句麗國王的時候,卻只有三十三歲,從年齡的優勢上來看,在三十三歲便能夠成爲高句麗的國王,朱能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但是,朱能如此年輕的年齡卻也成了高句麗提前七百年被滅國的原因,因爲朱能的年輕,使得他並沒有對大漢軍隊的進犯感到恐懼,而是勇敢而自信地接受了挑戰。

爲了不讓高句麗國有任何察覺,進而達到突襲的目的,楊奉這次的大軍集結也是做的十分小心了,將五萬人馬(楊奉又爲太史慈增加了兩萬人馬以作攻城之用,其中一萬辰國人,一萬幽州軍,這兩萬軍經過半年的類似於陷陣營的訓練,效果雖然不如陷陣營強,卻也大大出於楊奉的意料以外)化整爲零之後,然後在遼東郡的本溪匯合。太史慈等七人則隨後到達,率領大軍突襲高句麗的京師丸都,以達到趁其不備,一戰而勝的效果。

但是,不知是是什麼原因,高句麗王還是知道了太史慈軍隊的異動,不過,很可惜或者說很幸運的是,高句麗王並沒有去想邪馬臺國是怎樣滅國的,辰國是怎樣一步步被楊奉一步步蠶食掉,最後也被滅國的,而是很自信的相信自己的軍隊。

經過了袞州之敗,太史慈似乎變得更成熟了,高句麗的細微變動沒能逃過太史慈的眼睛。既然消息已經外泄,奇襲的計劃便宣告流產,太史慈自然不會拿着七萬人馬去強攻對方高大的城牆,畢竟他所率領的都是騎兵,用於攻城戰,實在是浪費而又效果不大。

發覺了高句麗軍隊的異動,太史慈馬上停止了奇襲的作戰方案,命令就地紮營,與田豐等人商議對策。

太史慈望着帳內六人,臉色凝重,沉聲道:“諸位,主公此次調兵遣將,行事甚爲周密,沒想到消息仍然被透露到了高句麗國。方纔我軍派去的探馬回報,說是高句麗王正在從四邊收縮兵力,看來是已經知道了我軍準備進攻的消息了,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褚燕首先道:“將軍之意,莫非是我軍內部出了奸細不成?”

太史慈輕輕頜了頜首道:“不錯,此次出兵雖說是在半年之前主公便開始準備,但是也僅限於我軍的高層人員知道,而且就連大軍的訓練也都是封閉式訓練,如此周密的安排部署,就連袁紹、曹操等人都沒有探查到,若是沒有奸細,如何能傳到遠處北方的高句麗呢。”

田豐輕輕頜首道:“太史將軍所言甚是,豐也感覺此事蹊蹺,只是沒有想到會有奸細告密。”

典韋聽了,叫嚷嚷道:“他奶奶的,是誰告了密,老典若是知道了,非把他的脖子擰下來當夜壺不可。”

聽了典韋的話,太史慈不禁莞爾,微微一笑道:“慈昨夜細思良久,最終覺得這奸細並非是出自我軍內部。”

衆人聞言,不覺奇怪,不是出自內部,外人更不可能知道如此重大的軍事秘密。

突然,張郃的眼睛一亮,脫口道:“太史將軍莫非是說這遼東太守公孫度?”

太史慈點了點頭,心中道,主公曾多次提及張郃是一員智勇兼具的上將之才,今日看來果然不假,口中道:“慈也只是猜測,並沒有什麼證據。”

聽了太史慈的話,衆人不覺都沉默起來,更是覺得事態嚴重了。

這次楊奉之所以敢讓太史慈的五萬大軍孤軍深入,便是因爲此事甚爲隱秘,高句麗國無人知道,並沒有防備,突出一個“奇”字,攻其不備,以最快的方式直接逼到高句麗國京師丸都城下,再以具有幾乎和陷陣營相同攻城能力的兩萬士兵攻打丸都城,一舉將其拿下。丸都只要失守,高句麗必定舉國大亂,羣龍無首。只要太史慈按照楊奉的吩咐,嚴明軍紀,對百姓秋毫無犯,必然不會遭到太大的反抗。

一旦高句麗國的局勢穩定下來,楊奉便會開始施展他的同化策略,大力提倡兩國通婚,並許以厚重的好處鼓勵高句麗人遷入青冀兩州,鼓勵幽青冀三州的百姓遷入高句麗居住,如此一來,多年之後,高句麗勢必也會和辰國一樣,分不出誰是高句麗人誰是漢人了。但是,太史慈大軍準備入侵的消息已經被高句麗王所知,奇襲的目的已經達不到了,這五萬大軍要想滅掉高句麗的可能性便幾乎爲零了。

過了良久,田豐說了一句話:“俊義雖然沒有證據,但此猜測應該不離十,豐倒是有一計,可以查出公孫度是不是奸細。”

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2)第二百零一章荀諶降曹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1)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一百四十章三人謀劃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州攻略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
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2)第二百零一章荀諶降曹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1)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一百四十章三人謀劃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州攻略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