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婆婆、媳婦、小姑

五郎、連蔓兒和小七姊妹三個長的頗爲相像,一走出去,不用說,大家都能看出他們是一家人。而這姊妹三個在相貌上,可以說是繼承了連守信和張氏兩個人的優點。至於新媳婦秦若娟,則是普遍地被認爲跟五郎有夫妻相。

不僅是容貌的相像,相同的成長環境,性格、舉止、神態的相互影響、潛移默化,又是在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裡,懷着同樣濃烈的喜悅,相互感染,更加讓他們彼此相像。

所謂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有道理。

大年三十,高高興興地吃了團年飯之後,一切應酬等瑣事自然全都免了,只有一家人在一起度過悠閒的時光。

炕桌上擺滿了各色果子,其中就包括特別具有遼東府特色的凍梨和凍柿子,團年飯難免油膩,正好吃一個爽口的凍果子解膩。除此之外,炕上還另外放了一張桌子,張氏、連蔓兒和秦若娟圍桌而坐,張氏提議,大家鬥牌玩。

葉子牌,也是這個年代比較普及的一種遊戲。在遼東府的鄉下,老年人也將這種葉子牌叫做小牌。玩這種牌並不限定人數,兩個人、三個人,或者更多的人都可以玩。

連家的人,從連老爺子和周氏那裡,誰也不玩這個。張家的人卻是玩的,尤其是李氏。她很喜歡玩葉子牌。李氏性情好,這些類似看戲、玩葉子牌這些休閒的小愛好也多。根本上來講,李氏是個極熱愛生活也很有生活情趣的老人家。

張氏難免受李氏的影響。張氏也會玩葉子牌,也愛看戲。不過,她對葉子牌談不上喜愛,嫁進連家後,大家都不玩,她入境隨俗,自然也就不碰葉子牌了。

www ★TTKдN ★c o

今年。新媳婦進門,張氏如此提議,一半是因爲高興。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怕秦若娟覺得無趣,想要一家人更熱鬧些。

張氏這麼提議,連蔓兒自然捧場,秦若娟也很熱烈地給予響應。

“娘。大過年的。咱們白玩這個,也沒啥意思,要不,帶點彩頭怎麼樣?”連蔓兒讓人拿了葉子牌來,又笑着提議道。

平常居家玩葉子牌,不過是種消閒,是並不帶彩頭的。但是過年就不同,大家聚在一處。平常的一些禁制都會略有放開。畢竟,這是高興的日子。一年到頭,也就能放開了玩這幾天而已。

“那行。”張氏點頭。自家人玩幾把牌,帶上一點小彩頭,不過是湊個趣,與賭無關。

張氏就叫了大丫頭多福去她櫃子裡拿她的私房錢,連蔓兒和秦若娟也各自打發丫頭回屋子裡取錢去。

這帶上了彩頭,就是和不帶彩頭的不一樣。孃兒三個都有些“認真”起來,地下伺候的丫頭們也跟着都精神來。

“你娘她們都玩帶彩頭的,要不,咱爺三個也來點彩頭吧。”連守信也提議道。

炕上一桌,坐的是張氏、連蔓兒和秦若娟三個。地下還擺了一桌,是連守信、五郎和小七。這爺三個也是閒着沒事,就在桌上擺了棋盤,下跳跳棋。

跳跳棋,自然是連蔓兒的“發明”。遊戲規則簡單,可以多人一起玩,算得上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從前姊妹幾個在一起的時候,沒少玩這個。現在是連守信他們爺三個,別的棋都不合適,就選了這個跳跳棋。

這跳跳棋的棋盤,是請了巧匠打造的,跳跳棋棋子則是用紅、黑、白、綠、粉、彩幾種不同顏色的瑪瑙雕琢而成,十分的精緻可愛。

連守信玩跟兒子們玩跳棋,十次有九次是要輸的。還有一次,大多也是五郎和小七看他總是輸,故意讓他。不說五郎,小七就沒少贏他爹的錢。現在連守信開口提議要加彩頭,這分明是要額外送壓歲錢給兩個兒子了。

連蔓兒坐在炕上聽見了,就抿了嘴偷笑。

“你們非要跟我們學,玩帶彩頭的,那我不能攔着。不過,我這話可說在頭裡,你用你自己的錢,別打算跟我借。”張氏自然也聽見了,故意板了臉對連守信道。

“別害怕,不跟你借。”連守信就道,“我自己有錢。”

五郎和小七也笑,都說同意玩帶彩頭的。兩個人還一個勁的捧連守信,說他今天手氣好,看着就能贏錢。

連蔓兒忍不住笑出聲,五郎和小七這樣,顯然是打定了主意,要贏光連守信的私房錢。

“悠着點,別都輸光了。”張氏也明白,這是五郎和小七自小就會的伎倆,因此她再次提醒連守信,“要不,等到明天,你連給孩子們的壓歲錢你都拿不出來了。”

這樣被張氏看扁,連守信很無奈。他無奈,屋子裡其他的人卻都忍不住笑起來。

一家子玩了一下晌,玩跳跳棋的那一桌,連守信毫無懸念地輸了,五郎居中,小七贏的最多。三個人都很高興,尤其是輸了的連守信。而連蔓兒這一桌,倒是沒有差別顯著的輸贏。究其原因,是孃兒三個太相互讓着了。

天色擦黑,伺候的丫頭就過來問,要不要吃晚飯。

過大年的習俗,晌午是最重要的團年飯,這一頓飯,一般大家都吃的很飽足,再加上之後的點心、果子、茶水,到了這個時候一般都不會太餓。所以,這一頓。也是年三十這一天最簡便的一頓。

雖是簡便,可還是要吃的。

張氏就放下了手裡的牌,一面招呼連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可以歇歇,準備吃飯了。

“娘,晚上吃什麼?”秦若娟忙就站起來,恭恭敬敬地問道。

“……就喝碗白粥,隨便吃點爽口的小菜吧。大傢伙還都不咋餓,一會還得吃餃子。”張氏想了想,就道。一面就問連守信他們,“……都想吃啥?”

大家都說就吃粥。

秦若娟記下了,就忙帶了丫頭離開。到廚房去安排。

吃過了晚飯,各院都掌起了燈,院子外頭,各處樹上也掛起了燈籠。御賜牌樓周圍更是燈火通明、香菸繚繞。遠遠近近的。不時有鞭炮聲響起。

一家人坐着說了一會話,張氏就張羅要包餃子。除夕夜一家幾口吃的餃子,張氏歷來不讓廚房裡包,都是她自己動手。如今秦若娟進門,張氏還是依着這個老規矩。

“……我知道,府城裡那些人家,這些事都是讓下人來做。照說咱們家也不是沒有伺候的人,我就是習慣了。感覺只有這樣。纔有個過年的意思。這點活,也不累。也不埋汰,一家人一起幹,還親香,還熱鬧。”張氏特意跟秦若娟解釋了一下。

秦若娟進門數日,已經覺察連家與別家的不同之處。比如張氏的寬厚可親,不給媳婦立規矩,比如這一家子濃濃的親情,因此張氏說要自己動手,她一點都不意外。

“娘,您不用特意跟我說這個。我也樂意包餃子。……在家裡,過年的時候,我娘也帶着我們包餃子,一家子吃。過上元節,我娘還帶我們裹元宵。”秦若娟就笑着道。

聽秦若娟這麼說,張氏就很高興。說實話,之前跟秦家太太往來,也嘮過一些家長,張氏那時候就覺得和秦家太太談得來,也就是說在持家過日子上,兩家人的很多理念都是相似的。這也是張氏願意定這門親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果然,秦若娟進門來,各方面大家都相處的很融洽。

這麼說着,一家人就決定自己包餃子。連守信、五郎和小七被趕到了一邊去,爺三個也不下棋了,帶着人到外面放鞭炮,順便巡查去了。

張氏做了婆婆的人,就做了包餃子的總指揮,連蔓兒負責調餡,秦若娟也捲起了袖子,開始和麪。自家閨女幹活什麼樣,張氏早就習慣了,她主要就看秦若娟,不時地指點一二。看秦若娟動作嫺熟,張氏就更高興了。

“……五郎愛吃手擀麪,面要揉上勁兒,吃着越勁道越好……”張氏笑着告訴秦若娟,“他還愛吃炸醬麪,就用咱自家裡頭下的醬,別的地方的他都吃不慣。等明年,我帶着你,你也學學。很好學。”

“哎。”秦若娟痛快地答應着。

廚房裡有請的大師傅,什麼樣的美食做不出來。但是自家人親手做的,這裡面的意義又不一樣。也並不是每頓飯都下廚,偶爾親手給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甚至一碗簡單的面,更可以融洽家人之間的關係,增進感情。

在張氏看來,兒媳婦能親手給兒子做吃食,那是心疼兒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

連蔓兒在一邊,將一切都聽在耳朵裡,不由得也含笑。秦若娟不矯情,沒有嬌小姐的脾氣,這正是連家所需要的媳婦。也是當初他們決定要給五郎娶長女做媳婦的原因之一。

等連蔓兒調好了餡,秦若娟將面也和好了,就在炕上另放了桌子,安了面板,孃兒三個各就各位,包餃子。

一會的工夫,就聽見門簾子響,五郎走了進來。

求粉紅、正版訂閱支持。

第984章 奉承第661章 巧遇第535章 財源廣進第936章 託關係第95章 閨女和兒子第920章 微露意第144章 家人與外人第557章 恨極第88章 禮尚往來第768章 煩惱第228章 連蔓兒又有新點子第297章 父慈子孝第407章 結怨第473章 夜讀第612章 順水推舟第478章 不給第311章 新鋪子開張第747章 團圓第101章 收菜第725章 搞破壞第83章 沈家惡少第963章 原來如此第211章 漿洗第481章 騾馬興旺第597章 春潤第116章 包子的練成第885章 絕情第338章 父母心第577章 斧頭第241章 鬥爭的藝術第419章 良田第242章 新鋪子第219章 休媳第1013章 商議第130章 耮忙第1章 重生第589章 意想不到的揭瘡疤第228章 連蔓兒又有新點子第870章 彌留第293章 關注第784章 請吃飯第913章 都盼着好日子第585章 少年心事第166章 糾紛第29章 閒言第698章 秋第584章 宮燈第387章 秋涼第212章 買年貨第910章 連芽兒第856章 要給四郎償命第869章 垂危第405章 喬遷之喜第675章 教訓第850章 養不熟第313章 燕子和葫蘆第770章 剩菜第292章 抱怨第515章 當機立斷第954章 衣鉢第769章 喜悅第55章 連蔓兒做工作第392章 吃玉米第584章 宮燈第438章 孝子第254章 上墳第589章 意想不到的揭瘡疤第84章 借勢第126章 連葉兒問計第195章 孝心第499章 禮第836章 鞋樣子第571章 鬧第557章 恨極第437章 是你想差了第494章 心照不宣第384章 今非昔比第413章 吐苦水第713章 乾股第866章 所求爲何第442章 終於回家了第990章 入套第745章 換屋第254章 上墳第955章 一鼓作氣第532章 勞役第995章 怒斥第873章 白事情第153章 再動家法第546章 做好人第932章 約定第1000章 定親第819章 留吃飯第739章 亂中第914章 點撥第93章 妙計第610章 有舍有得第392章 吃玉米第299章 包子的覺悟第293章 關注
第984章 奉承第661章 巧遇第535章 財源廣進第936章 託關係第95章 閨女和兒子第920章 微露意第144章 家人與外人第557章 恨極第88章 禮尚往來第768章 煩惱第228章 連蔓兒又有新點子第297章 父慈子孝第407章 結怨第473章 夜讀第612章 順水推舟第478章 不給第311章 新鋪子開張第747章 團圓第101章 收菜第725章 搞破壞第83章 沈家惡少第963章 原來如此第211章 漿洗第481章 騾馬興旺第597章 春潤第116章 包子的練成第885章 絕情第338章 父母心第577章 斧頭第241章 鬥爭的藝術第419章 良田第242章 新鋪子第219章 休媳第1013章 商議第130章 耮忙第1章 重生第589章 意想不到的揭瘡疤第228章 連蔓兒又有新點子第870章 彌留第293章 關注第784章 請吃飯第913章 都盼着好日子第585章 少年心事第166章 糾紛第29章 閒言第698章 秋第584章 宮燈第387章 秋涼第212章 買年貨第910章 連芽兒第856章 要給四郎償命第869章 垂危第405章 喬遷之喜第675章 教訓第850章 養不熟第313章 燕子和葫蘆第770章 剩菜第292章 抱怨第515章 當機立斷第954章 衣鉢第769章 喜悅第55章 連蔓兒做工作第392章 吃玉米第584章 宮燈第438章 孝子第254章 上墳第589章 意想不到的揭瘡疤第84章 借勢第126章 連葉兒問計第195章 孝心第499章 禮第836章 鞋樣子第571章 鬧第557章 恨極第437章 是你想差了第494章 心照不宣第384章 今非昔比第413章 吐苦水第713章 乾股第866章 所求爲何第442章 終於回家了第990章 入套第745章 換屋第254章 上墳第955章 一鼓作氣第532章 勞役第995章 怒斥第873章 白事情第153章 再動家法第546章 做好人第932章 約定第1000章 定親第819章 留吃飯第739章 亂中第914章 點撥第93章 妙計第610章 有舍有得第392章 吃玉米第299章 包子的覺悟第293章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