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以來,軻比能率領二十萬鮮卑騎兵呆在雲中北邊的草原上,期待着南邊的好消息,但最後只等來了兩個讓他分外鬱悶的壞消息。一是他派去的使者被陳楚下令斬首了;二是袁紹和曹操的聯軍已經內鬨,幷州的危機已經解除。
軻比能惱火不已,怒罵了曹操和袁紹一個多時辰才平靜下來。
不過憤怒歸憤怒,無機可乘的軻比能只得灰溜溜地率領軍隊回草原深處。在撤軍之時,軻比能深有感觸地望了南方一眼。
―――――――――――――――――――――――――――――――――――――――
陳楚轉危爲安,這令許多人非常懊惱。衛仲道就是其中極具代表的一個。這一個多月以來,衛仲道都是在沮喪和憤怒中度過的,衛仲道寫了很多詩,每一篇詩詞中充溢的都是他對陳楚深入骨髓的恨。心上人蔡文姬同他漸行漸遠,而大仇人陳楚眼看就要在聯軍的攻勢下覆滅了,卻突然轉危爲安。
就在衛仲道憤瞞的時候,王允突然來找到他。兩人在房間內談了很久,之後衛仲道臉上的憤瞞不見了,代之以陰狠之色。
隨後不久,王允又開始向蔡邕發難,這一次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以衛仲道爲代表的一幫士族才子竟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站在了王允一邊。
王允這一次發難顯然是做足了準備,他們繞開‘漢史’本身不談,而節選‘漢史’中的一些批評皇帝的言語,以此爲據要求朝廷治蔡邕大不敬之罪。王允扣下的這個帽子很大,所以雖然馬日單等老臣極力從中調和,但局面卻對蔡邕越來越不利。
無可奈何之下,蔡邕最終決定帶着學生和家眷保護‘漢史’離開洛陽。蔡邕的目的地選在長安,原因有二,一是因爲徵北軍控制下的長安局勢穩定;二是漢獻帝就在長安,這讓蔡邕有一種歸屬感。
對於去長安的決定,蔡文姬是一百個願意,原因不言自明。
在蔡邕離開洛陽的當天,馬日單等老臣到送行。這些老臣並沒有勸蔡邕留下來,原因很簡單,以現在洛陽的情況,蔡邕不走不行啊!
在和這些老友話別後,蔡邕和學生家眷便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對於蔡邕的離開,王允並未阻止,衛仲道倒是想阻止,但他卻找不到任何理由,最後只能遠遠地眼睜睜地看着蔡文姬和蔡邕一道離開了洛陽。
蔡邕被逼離開洛陽後,主導此事的王允贏得了崇高的威望,許多朝臣及世家都以王允馬首是瞻。
對此,王允心滿意足的笑了。到此刻,許多人才明白過來,王允之所以對蔡邕不依不饒,原來就是想撈取政治資本。
蔡家雖然對離鄉背井有些傷感,但當他們出了洛陽後,卻不禁由衷地感到了一種輕鬆。這種輕鬆就如同一個扛着重物的路人終於卸下了肩上的負擔。
不過蔡家輕鬆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出洛陽後不久,他們便不時地看到餓死在路旁的百姓。
蔡邕不禁感慨道:“天下紛爭不斷!最終倒黴的還是這些普通百姓啊!”
一旁的蔡母不禁嘆了口氣。
這時,蔡文姬說道:“只要大將軍掃平天下諸侯!百姓們便能安居樂業了!”。蔡文姬這話明顯在偏幫陳楚。
蔡邕和蔡母不禁對望了一眼,心有感觸地苦笑着搖了搖頭。
蔡邕一行人不急不徐地向西走着,漸漸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百姓。這些百姓大多都攜家帶口地往西邊走着。
蔡邕不禁心中詫異,於是派學生去詢問。
片刻之後,學生回來對蔡邕說:“老師,剛纔學生已經問過了。據那些百姓說,他們這......
是要到關中去。”
蔡邕不禁愣了一下,隨即問道:“他們爲什麼要去關中呢?”
學生恭敬地回答道:“據說大將軍陳楚在關中廣施仁政,所以這些百姓便想到關中去生活。”
聽到學生的回答,蔡邕露出微驚的神情。蔡邕根本就不知道陳楚在關中施行仁政的事,這也難怪,他這樣一個全副身心都投入到‘漢史’編纂事業的大文人根本就很少關心其它的事情。
蔡邕頓了頓,隨即又問道:“即便陳楚施行仁政,百姓們也沒有必要離鄉背井吧!這樣長途跋涉,真是何苦啊!”
學生嘆了口氣回答道:“老師有所不知,現在洛陽周圍的許多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他們留在故土只有死路一條,還不如出來碰碰運氣!”
蔡邕大吃一驚,急聲道:“這怎麼可能?你莫不是道聽途說吧!”
“學生哪敢欺瞞老師!洛陽周圍的農村百姓們根本就吃不上飯!袁紹雖出生名門,但卻不思體恤百姓,反而對百姓巧取豪奪;朝中大臣只會空言,只知道相互攻訐,況且也無能力改變目前的狀況!”學生一臉激憤地說道。
蔡邕不禁露出尷尬之色,因爲這個學生的一番話把他這個老師也給罵進去了,蔡邕自己不正是那隻會空言的大臣嗎?
學生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話一落便一臉惶恐地跪在蔡邕面前請罪道:“學生失言,請老師責罰!”
蔡邕卻並沒有生氣。蔡邕連忙將學生扶起,一臉感慨地說道:“你說得好啊!我能有你這樣的學生真是今生無憾了!”
學生唯唯諾諾,不敢再亂說什麼了!
蔡邕一行人正行間,突然道旁的一個老人昏倒在地,老人身邊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頓時哭喊起來:“爺爺!爺爺!……”
蔡邕見狀,於是連忙下車來到那老人身旁,這時,老人周圍已經圍了十幾個人了,其中一個氣質非凡的年輕人將老人扶起靠在一截木樁上。
“這老人家怎麼了?”蔡邕問道。
年輕人看了一眼蔡邕,眼神中露出微訝的神情。因爲他看得出蔡邕是一個有身份的貴人,他有些吃驚像這樣的人竟然會出現在這裡。不過這個年輕人並沒有像其他百姓那樣對蔡邕流露出敬畏的神情,他的神情很淡然。
“他沒有大礙!只是餓昏過去罷了!”年輕人嘆了口氣說道。
蔡邕點了點頭,隨即叫身邊的學生去取食物。
片刻之後,學生將食物取來了,蔡邕接過,隨即蹲下準備給那老人餵食物。然而這時問題來了,蔡邕哪裡會服侍人啊,於是愣在當場。
年輕人看出了蔡邕的窘態,於是說道:“還是我來吧!”
蔡邕有些不好意思地將食物和水交給了年輕人。
年輕人接過食物,不由自主地嚥了口口水。年輕人細心地將食物給老人餵了下去,片刻之後,老人悠悠醒轉過來。
周圍百姓見狀,均露出了由衷的喜色。
“爺爺!爺爺!”,小女孩撲進老人的懷中,露出了歡快的笑容。
這時,那年輕人站起來,將剩下的食物遞還給蔡邕。蔡邕不禁雙眼一亮,這個年輕人顯然也已經餓極,但卻絲毫不欲佔人便宜,如此品格真是難得啊!
蔡邕接過食物,然後交給那老人,老人心中感動不已,當即帶着孫女朝蔡邕重重地叩了三個響頭。
蔡邕扶起老人。他見老人帶着一個孩童孤苦無依,於是對老人道:“老人家若不嫌棄,今後便跟着我如何?”
老人不禁大喜,當即又牽着孫女朝蔡邕跪下。老人大喜倒不是因爲自己,而是因爲膝下這個父母早亡的可憐孫女終於可以不用再跟着自己受......
苦了。
蔡邕讓學生將老人和他的孫女帶下去,然後朝那個年輕人抱拳道:“我乃蔡邕,不知這位小哥如何稱呼?
聽到蔡邕自報家門,年輕人立刻露出一絲驚詫之色,隨即又恍然地點了點頭。
年輕人朝蔡邕回禮道:“我叫司馬懿,只是一無名之輩!”。他竟然是司馬懿!如果陳楚在此一定會驚叫起來:我靠!司馬懿怎麼這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