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急報

同時在魯國的鷗闢疆也不比於廟差,魯國是諸侯國中公認的文化大國,就連周朝的國史都是由魯國編寫的。魯國更是禮儀之邦,舉國上下無人不遵守周禮,這也是魯國文化大盛的主要原因。鷗闢疆帶到魯國的草紙比起於廟在齊國的更多,但這一個無論是國力還是疆土都不如齊國的魯國卻比齊國更加瘋狂。

鷗闢疆不過是七天時間就在曲阜將草紙賣光,魯國國君和魯國的實際掌權者三恆更是希望鷗闢疆定期爲魯國提供草紙,加上稍微高一點也沒有所謂。

爲此在奴隸價格上做出了一定的退讓,讓鷗闢疆在魯國輕易購買了六百名奴隸,僱傭到八十名門客。另外還有三十多名士子希望可以到漢國看一看,這一個神奇到製造出草紙、一年建國卻擊敗了老牌大國越國的國度。

甘蔗也差不多,在齊東來的代爲銷售下,成爲了中原諸侯國的佳品,楊子璐的黃糖都經過紗布過濾其內的雜質。而且楊子璐將之製成磚狀更加容易運輸,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比起楚國小打小鬧的黃糖輸出更加得到中原百姓的喜愛。

特別是齊東來還帶了幾份楊子璐編寫的食譜,這些食譜裡面無一例外都是要用不少糖,當然味道也上佳。雖然材料不怎麼樣,但在食文化中比較簡陋的春秋時期,卻是得到不少的貴族青睞,賺取的金錢也不少。

而此時的楊子璐渾然不知道他已經賺取了不少錢。他現在正腳不沾地的忙着巡視各地的春耕,以表示他對於春耕非常重視。爲此地方官吏更是下了死力,嚴格遵守楊子璐明文規定的法規,每個庶民、公民家裡面最少都要耕種有十畝地。

這還是因爲漢國的土地少,可以說是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想句邑這樣適合耕種的盆地可不多,否則楊子璐就想讓每個人最少耕作三十畝地。但即使耕作如此稀少的土地,對於楊子璐這個命令不少人都有牴觸。平民百姓就不用說了,任何人一下子改變了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的不適應,但平民百姓的牴觸也就是說幾句牢騷,可沒有搞什麼示威、告御狀之類的事情,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影響是有,但很小。

最大的牴觸卻是來自闞平田、句孤、黑熊這些大夫。就連一向緊抱楊子璐大腿的大夫鷗離也表示沉默,既不反對也不贊同,但恐怕他心裡面是反對的,不過怕失去楊子璐的寵信這才保持沉默。

他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一旦生活方式改變爲農耕,漢國士兵的戰鬥力自然就會大減。黃土朝天固然是辛苦,但勝在安穩,一戶人家只要有百畝田地就可以過上溫飽日子,這樣也造成農夫性格比較溫和。但山越人則不同,得每天出沒于山林間。和野獸搏鬥,經常見血,不同於農夫,第一次上到戰場見了血就吐,根本沒有多少力氣戰鬥。

但山越人也並非沒有缺點的,打獵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就漢國的轄地而言,每年死在野獸口中的山越人絕對不少於十人,而傷殘的更加多,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因爲這樣的環境,恐怕也難養育出彪悍的山越人。

但楊子璐也有他的想法,漢國人口太少了,依靠收購奴隸,對於漢國而言並非是一件好事情,如何奴隸對於他身處的國家也不會有任何歸屬感,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提高人口。

一個國家的百姓再如何彪悍,人口太少,也很難成大事。就元朝而言。蒙古鐵騎夠強大了吧?國運不過百年,而且除去開國初年的征戰和後期的動盪,真正安穩的統治時期不過是數十年罷了!

清朝國運雖然長,但多虧了元朝和八股文閹割了文人的血性,加上大肆拉攏地主階級才勉強鞏固了政治地位,但也僅僅是勉強而已!辮子黨鼓吹的康乾盛世,卻一點也不安穩,康熙時期對外就不說了,三藩、臺灣,一直都在鼓吹反清復明,西藏和蒙古也鬧獨立,不就欺負你滿清人口不過數十萬,國家不穩定!乾隆也比康熙好不到那裡去,苗疆、大小金川、西藏、新疆就是明證,到了乾隆的兒子更是鬧起了白蓮教起義,可以說清朝每一個皇帝都經歷幾次大規模的起義。

所以楊子璐才一力推行農耕,否則日後你如何征戰天下啊?當然尚武也是要的,但不一定要打獵,可以讓老兵傳授上陣殺敵的武藝。更重要的是漢朝、唐朝都是農耕爲主體的國家,君不見其建立赫赫武功?

爲了防止下面的胥吏得到上面大夫的指示或者暗示敷衍了事,楊子璐這才親自巡視春耕。還真讓楊子璐找到幾個不長眼的胥吏,楊子璐哪怕不是嗜殺的人,爲了殺雞儆猴,楊子璐也將之殺了。讓一衆官吏爲之凜然,楊子璐在漢國內可算得上‘仁慈’。

當然這是因爲大環境造成,這個時代犯罪的人有錢則是用武器抵償,沒有錢則是割鼻子斬手劈腿是正常。一個身體正常的人,猛然殘缺了,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有很大的打擊,去自殺也並非沒有的事情。而楊子璐則是用勞役來到代替,更加重要的是在城邑的中心都會樹立一塊巨石,簡單的記載一些重要的法律,比如殺人、偷竊等比較經常出現的犯罪。

楊子璐這一番作爲自然最後得到了成功,但人高興的時候,似乎老天爺會看你不爽,顯然楊子璐現在就是這一類人。四月楊子璐剛剛巡視春耕完畢,還在返回九夔城的半路上,就接到大臣的急報。

PS:感謝夜空之淚的打賞!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有了一個打賞!哈哈!

第189章 備戰第50章 脫困第253章 齊國隱患起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430章 試探第189章 備戰第172章 美人歸第388章 論戰(3)第237章 楚軍的異常第101章 怪人劍客第97章 竹甲、藤甲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78章 僕句部第34章 我能夠做什麼?第385章 墨翟第20章 奴隸販子第46章 篝火宴和獵象第346章 勾踐突襲第419章 姜雪與破齊之計第224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2)第85章 禍水級使者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39章 月色下的吻第419章 姜雪與破齊之計第273章 陷姑蘇(5)第220章 越國亂第441章 滅齊(中)第48章 報應來了!第238章 衝!!!第185章 三夷族的來歷第430章 試探第456章 葉公請命第407章 濁酒算計,水摻和第100章 公民制第125章 慶功第268章 誘敵第316章 楚漢相爭(9)第310章 楚漢相爭(3)第453章 滅越第128章 且鷗部VS僕句部第416章 老人家與少女第370章 齊平公第236章 楚軍的放縱第184章 戰東安部第80章 戰(中)第116章 出征第452章 妙想巧除火船計第373章 姜雪第437章 滅楚(下)第240章 夏汭之戰(3)第184章 戰東安部第21章 路遇勾踐第129章 血腥攻城戰第1章 落難者第198章 渡江問策第215章 證人第304章 夜下蔡國(上)第401章 楚軍撤兵,亂象起第404章 扭轉乾坤,鄭國亂第61章 越發深陷其中第75章 大鍊鐵時代第97章 竹甲、藤甲第393章 引狼入室第133章 黃雀在後(上)第254章 姑蘇臺、科舉制第378章 心理戰第182章 東安部第197章 甌江第178章 使者(下)第387章 論戰(2)第52章 解開心結第103章 殘竹V猿公第212章 謹慎不如楊子璐計第232章 斷勾踐之左右臂第243章 正統第199章 內聖外王第290章 烽煙起第157章 伐越問策第69章 明悟第366章 塵埃落定第148章 出使第274章 楊子璐的智慧第126章 共涇入甕第285章 白公勝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95章 句無城之姓(下)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264章 齊國求和第229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7)第30章 仇恨第413章 ‘楊子璐’現身大明宮第276章 霸主夫差(2)第18章 二次獵熊第7章 這個時代的只有四種金屬!?第425章 硬骨頭第428章 出乎意料的新敗第99章 兵制變革第277章 子貢使夫差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286章 熊宜僚
第189章 備戰第50章 脫困第253章 齊國隱患起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430章 試探第189章 備戰第172章 美人歸第388章 論戰(3)第237章 楚軍的異常第101章 怪人劍客第97章 竹甲、藤甲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78章 僕句部第34章 我能夠做什麼?第385章 墨翟第20章 奴隸販子第46章 篝火宴和獵象第346章 勾踐突襲第419章 姜雪與破齊之計第224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2)第85章 禍水級使者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39章 月色下的吻第419章 姜雪與破齊之計第273章 陷姑蘇(5)第220章 越國亂第441章 滅齊(中)第48章 報應來了!第238章 衝!!!第185章 三夷族的來歷第430章 試探第456章 葉公請命第407章 濁酒算計,水摻和第100章 公民制第125章 慶功第268章 誘敵第316章 楚漢相爭(9)第310章 楚漢相爭(3)第453章 滅越第128章 且鷗部VS僕句部第416章 老人家與少女第370章 齊平公第236章 楚軍的放縱第184章 戰東安部第80章 戰(中)第116章 出征第452章 妙想巧除火船計第373章 姜雪第437章 滅楚(下)第240章 夏汭之戰(3)第184章 戰東安部第21章 路遇勾踐第129章 血腥攻城戰第1章 落難者第198章 渡江問策第215章 證人第304章 夜下蔡國(上)第401章 楚軍撤兵,亂象起第404章 扭轉乾坤,鄭國亂第61章 越發深陷其中第75章 大鍊鐵時代第97章 竹甲、藤甲第393章 引狼入室第133章 黃雀在後(上)第254章 姑蘇臺、科舉制第378章 心理戰第182章 東安部第197章 甌江第178章 使者(下)第387章 論戰(2)第52章 解開心結第103章 殘竹V猿公第212章 謹慎不如楊子璐計第232章 斷勾踐之左右臂第243章 正統第199章 內聖外王第290章 烽煙起第157章 伐越問策第69章 明悟第366章 塵埃落定第148章 出使第274章 楊子璐的智慧第126章 共涇入甕第285章 白公勝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95章 句無城之姓(下)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264章 齊國求和第229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7)第30章 仇恨第413章 ‘楊子璐’現身大明宮第276章 霸主夫差(2)第18章 二次獵熊第7章 這個時代的只有四種金屬!?第425章 硬骨頭第428章 出乎意料的新敗第99章 兵制變革第277章 子貢使夫差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286章 熊宜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