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塵埃落定

雖然已經決定了議和,但楊子璐並沒有立刻召見屈目,答應楚國提出的條件。反而是裝作一副既願意,又不願意的樣子。楊子璐每天都會召見屈目,不過雙方見面,並非是那麼和諧,楊子璐都在和屈目進行拉鋸戰,雙方就和談和進貢數量的事情上‘脣’槍舌劍。

而在這段時間內,巴國也有了動靜了。經過了半年的觀望,巴國最終決定搭乘最後一班車,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插’手了這一場戰爭。三萬巴國大軍在巴國國都城外誓師,由巴國名將統帥大軍,三萬巴國勇士順着長江東進,直‘逼’夷陵而去。

夷陵的楚軍士兵雖然選擇英勇抵抗,但無奈內無足夠兵力,外無援軍,就經過半個月的苦守後,最終還是被巴國大軍攻陷了夷陵。

當然了巴國並非傻乎乎的‘插’手,他也知道現在楚國,不是楚國有話語權,而是漢國濮國已經臣服於漢國,而秦國雖然和漢國依舊是同盟的關係,但誰也知道這個同盟誰的地位更高。巴國可不想自己和漢國有誤會,導致日後和漢國、秦國、濮國開戰。

所以在攻下夷陵後,巴國並沒有進一步的擴張國土,而是派了使者來見楊子璐。

巴國這個動作讓楊子璐大喜過望,夷陵楊子璐並不在乎。夷陵距離漢國太遠了,對他的控制力並不強。而且巴國如果要東擴,夷陵就是巴國非打不可的地方。當然並不僅僅如此,還有其他原因,但在楊子璐看來,用一個夷陵換取巴國的友誼是不錯的。再說之前已經有心理準備讓了夷陵給巴國。

而對於巴國的‘懂事’,楊子璐也很滿意。在接待巴國使者的事情上,楊子璐給予了頗爲盛大的迎接儀式。讓巴國使者受寵若驚,巴國國土雖然大,但爵位並不高,僅僅是子爵。更兼之被人視之爲蠻夷。

而且這個蠻夷比之楚國更甚,楚國人好歹也夠強大,其他諸侯國只是敢在背後說一說。但巴國則不同,中原那麼多霸主,數次召開會盟,卻從來沒有找上巴國,可以看得出巴國在周朝諸侯中尷尬的地位。

但楊子璐真的重視巴國嗎?當然不是了楊子璐此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麼盛大的迎接儀式,留在軍營中的屈目如果還不知道巴國使者來了,那他可以買一塊豆腐一頭撞死了。

屈目在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深感憂慮。即使巴國最後對楚國出兵的,但作爲巴國的鄰居,巴國和楚國的關係其實並不好。巴國之所以怎麼晚出兵,這並非是巴國和楚國是世仇,但和楚國的戰爭中是敗多勝少。巴國被打怕了,所以巴國纔會選擇這個時候,幾乎是到了戰局已經固定下來的情況下出兵楚國。

對於楚國和巴國的關係,楊子璐雖然不敢說一清二楚,但也知道其十之八九,否則他也不會用巴國來刺‘激’屈目。

巴國原本的根基並非是現在的四川。而是在湖北北部,第一座都城是在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只是後來楚國擴張,巴國不敵楚國,這纔不得不一路西遷,直到現在,遷移到四川,以江州(現重慶市)爲首都,和蜀國(古諸侯國)平分四川。

經過‘激’烈的考慮後,屈目不得不對楊子璐作出讓步。首先楚國每年需要給楊子璐進貢一百萬石穀物。這個數量按照一畝三石,一戶人一百畝地,稅制五分‘抽’一來計算。這也意味着楚國一萬六千多戶人爲漢國耕田,而且這田地種子還是楚國提供的,旱澇保收的那種。

但這還不算,楚國的銅錢不再鑄造,楚國唯一能夠鑄造的只有漢國的銅錢,其材質重量必須按照漢國的規定,漢國會派人監督楚國的錢幣制造。如果違反,會視情況而言,給予楚國處罰。這個處罰並非是出兵,而是罰款。

楚國每年爲漢國提供二百匹戰馬,二百匹戰馬看起來好像不多。但戰馬可不是普通的馬,需要經過挑選,這還不算,還需要培養,往往十匹馬纔會有一二匹戰馬。而且牧馬需要佔據大量的土地,用於種植牧草。

而楚國現在佔據的宛城一帶土地,平原地帶並不多,也意味着楚國如果想復興,養殖大量的戰馬,那就會導致楚國糧食不夠。但養足夠的戰馬,進貢給了漢國後,自己卻沒有多少戰馬可用。這一個普通的進貢,實際上是漢國對楚國軍事力量的約束。

不過楊子璐也並沒有打算‘逼’得楚國太厲害,點到即止就好了。所以原本可以到手的楚國的故都鄢郢,楊子璐選擇了放棄,將鄢郢退還給了楚國。

至此,漢國、楚國、秦國、巴國四國的疆土界線也重新穩定了下來。其中楚國的荊山也成了一條四國邊界線,荊山以東就是楚國的國土,荊山以北則是秦國,荊山以西就是巴國,荊山以南就是東楚,當然這僅僅是名義上的,實際上在楊子璐掌控這一片土地。

商議好了後,十一月一日,楚惠王帶着楚國的殘兵敗卒,撤出載郢。因爲士兵不少都是當地人,楊子璐自然不允許楚惠王帶走太多的勞動力了。所以楚惠王只有諸大夫、宮‘女’、內‘侍’和五千人士兵及其家屬北上,隨同的還有二萬名義上保護的漢軍。

雖然人數如此懸殊,但楊子璐並沒有對楚惠王下手,也讓楚惠王在暗暗鬆了口氣。在途徑權縣的時候,葉公在知道了和談的消息後,禁不住長長嘆了口氣,不過現在的葉公,已經再不甘,也只能夠服從命令,沒有多長時間,葉公就和權縣的縣尹成子呂一同出城投降。

楊子璐允許他們二人帶上五百士兵及其家屬隨行,葉公和成子呂也沒有就這個問題和楊子璐爭論。

楊子璐就這樣一直護送楚惠王來到荊山,在荊山,巴國的統帥,秦國的統帥,加上楊子璐和楚惠王,四人是荊山歃血爲盟。楚國和漢國等國的戰爭也告一段落,楚惠王在歃血爲盟後,也得到了自由。

在回到了鄢郢的楚惠王並沒有如楊子璐估計那般,遷都到故都鄢郢,而是選擇遷都到宛城。宛城位於現在楚國國土的腹地,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楚惠王似乎也被楊子璐打怕了。

楊子璐在載郢逗留了一段時間,到了十二月才統帥大軍回師。宋景公見戰爭勝利了,也趁機提出要求,請楊子璐出兵幫助他滅了曹國。鑑於宋國這一段時間來也算是夠忠心,送來的糧食也不少。楊子璐答應了宋景公的要求,讓舌庸率領他麾下的一萬漢軍幫助宋國。

之前緊跟楚國腳步的曹國也怕了,派人向楊子璐求和。世界上那裡有怎麼便宜的事情呢楊子璐好不理會,曹國滅亡,併入宋國。

其他跟從自己的諸侯國楊子璐自然不能夠厚此薄彼了,也按照各國出兵數量,還有建立的功勳,給予獎勵。這些獎勵多半都是兵車、兵器。糧食和錢帛也有,不過並非是最多的。之所以多兵車、兵器自然是楊子璐用不上了。

兵車就不用說了,在楊子璐看來,兵車已經是非常落伍的武器了。兵器則是青銅兵器,也是落伍的東西,自然被楊子璐作爲順水人情送了給那幾個諸侯國了。那幾個諸侯國反倒爲此興高采烈,卻不知道楊子璐留給他們的都是廢物。

在處理好獎賞後,楊子璐並沒有率領大軍撤出東楚。而是以東楚新立,恐怕一時間掌控不了那麼多國土爲由,派漢軍幫助東楚防守國土。

防守歸防守,軍費卻是東楚給的,相當於東楚幫楊子璐養軍隊。但這些士兵到底家在漢國,楊子璐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士兵,只有一萬人,由韓甲丁統率。但別以爲兵力少了,楊子璐就掌控不了東楚。楊子璐非常聰明,這一萬漢軍士兵大部分都是軍官。

他們的任務就在掌控軍隊,從楚國降兵、平民當中挑選士兵訓練,軍餉是東楚‘交’給韓甲丁一個人分配的。雖然一萬人,但韓甲丁實際掌控的卻是十一萬大軍。

東楚還能掌控的軍隊只有慎邑的八千縣邑兵,這八千縣邑兵則被石乞緊緊捉在手中。新蔡有五千宮甲和一萬縣邑兵。這些士兵則大部分掌握在穆姬和她的叔父穆緹手中,但都是新兵,論起戰鬥力而言,反而沒有石乞手中的八千士兵厲害。

這僅僅是表面的,楊子璐對於東楚官場大肆滲透,派出大量的儒生進入楚國爲官,官職並不高。最高的不過是縣令,不少是縣丞、縣尉等職務,但爲官的地方卻非常重要,不少都是戰略要衝。當然也非絕對的,長江以南、特別是‘洞’庭湖一帶,十個官吏九個漢人出身。這些土地名義上是屬於東楚,但世界上官員的奏報都是遞給楊子璐的。

而當地的建設也是楊子璐從漢國撥錢過去幫助修建的,東楚大夫自然知道這事情,但都隻眼開隻眼閉。主要是這些土地實在太過荒蠻了,佔領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即使是石乞也因此,並沒有在這事情上和楊子璐糾纏。

第367章 齊亂(上)第383章 小宇宙爆發的鄭國第67章 出鞘第38章 闞平田的進言第270章 陷姑蘇(2)第127章 鬼面軍第387章 論戰(2)第293章 滅吳第68章 產裡孟之死第4章 黴運當頭?豔福滔天?(上)第87章 贖奴隸第49章 救人也需分緩急第214章 公子奄賓天第379章 樹林遭遇戰第197章 甌江第86章 談判第51章 馴象第134章 黃雀在後(中)第22章 孫子徒弟?第408章 陳音巧撞,破毒計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17章 獵熊第389章 難題第107章 草紙第187章 車老頭的算計第261章 艾陵之戰(上)第109章 製成草紙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44章 第二次機會第25章 馬步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424章 家事難斷,齊魯亂第15章 高昂的丁稅第252章 多事之秋第284章 攻楚五利第27章 伐吳九術(下)第439章 滅晉(下)第402章 衆叛親離,陷危局第322章 戰爭的延續——外交第325章 垂‘釣’長江畔第113章 且鷗部的小算盤第9章 搏熊第137章 戰爭紅利第368章 齊亂(中)第57章 九夔部遇襲第76章 戰意沸騰第267章 陷武原第415章 三天!第219章 文種獻計應糧價第346章 勾踐突襲第148章 出使第179章 稷下學宮第384章 漢國出兵了!第209章 楚國介入第410章 宋軍大敗,國生變第33章 三年的時間第315章 楚漢相爭(8)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314章 楚漢相爭(7)第8章 熊吼第427章 血染穎尾(下)第305章 夜下蔡國(下)第387章 論戰(2)第119章 吹箭管的效果第81章 戰(下)第432章第79章 戰(上)第274章 楊子璐的智慧第241章 江上弭兵第58章 產裡族與海鹽部第275章 霸主夫差(1)第456章 葉公請命第29章 對決范蠡第432章第274章 楊子璐的智慧第296章 白公勝的作用第101章 甘蔗第101章 怪人劍客第41章 酋長爭奪戰(下)第293章 滅吳第120章 僕句孤的掙扎第85章 禍水級使者第247章 卜商第53章 遲來的洞房第417章 入城第140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下)第222章 再度宣戰第60章 產裡族無奈的選擇第406章 太宰戴歡,計陰毒第59章 九夔部的逆襲第350章 絕戶計第34章 我能夠做什麼?第420章 火牛陷陣破幹軍第448章 楊子璐的心結第232章 斷勾踐之左右臂第373章 姜雪第105章 拐賣第176章 寧靜的六月
第367章 齊亂(上)第383章 小宇宙爆發的鄭國第67章 出鞘第38章 闞平田的進言第270章 陷姑蘇(2)第127章 鬼面軍第387章 論戰(2)第293章 滅吳第68章 產裡孟之死第4章 黴運當頭?豔福滔天?(上)第87章 贖奴隸第49章 救人也需分緩急第214章 公子奄賓天第379章 樹林遭遇戰第197章 甌江第86章 談判第51章 馴象第134章 黃雀在後(中)第22章 孫子徒弟?第408章 陳音巧撞,破毒計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17章 獵熊第389章 難題第107章 草紙第187章 車老頭的算計第261章 艾陵之戰(上)第109章 製成草紙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44章 第二次機會第25章 馬步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424章 家事難斷,齊魯亂第15章 高昂的丁稅第252章 多事之秋第284章 攻楚五利第27章 伐吳九術(下)第439章 滅晉(下)第402章 衆叛親離,陷危局第322章 戰爭的延續——外交第325章 垂‘釣’長江畔第113章 且鷗部的小算盤第9章 搏熊第137章 戰爭紅利第368章 齊亂(中)第57章 九夔部遇襲第76章 戰意沸騰第267章 陷武原第415章 三天!第219章 文種獻計應糧價第346章 勾踐突襲第148章 出使第179章 稷下學宮第384章 漢國出兵了!第209章 楚國介入第410章 宋軍大敗,國生變第33章 三年的時間第315章 楚漢相爭(8)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314章 楚漢相爭(7)第8章 熊吼第427章 血染穎尾(下)第305章 夜下蔡國(下)第387章 論戰(2)第119章 吹箭管的效果第81章 戰(下)第432章第79章 戰(上)第274章 楊子璐的智慧第241章 江上弭兵第58章 產裡族與海鹽部第275章 霸主夫差(1)第456章 葉公請命第29章 對決范蠡第432章第274章 楊子璐的智慧第296章 白公勝的作用第101章 甘蔗第101章 怪人劍客第41章 酋長爭奪戰(下)第293章 滅吳第120章 僕句孤的掙扎第85章 禍水級使者第247章 卜商第53章 遲來的洞房第417章 入城第140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下)第222章 再度宣戰第60章 產裡族無奈的選擇第406章 太宰戴歡,計陰毒第59章 九夔部的逆襲第350章 絕戶計第34章 我能夠做什麼?第420章 火牛陷陣破幹軍第448章 楊子璐的心結第232章 斷勾踐之左右臂第373章 姜雪第105章 拐賣第176章 寧靜的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