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也是吉他的一種,也叫低音提琴。
很多演出中,貝斯手也會選擇用大提琴來當做貝斯演奏,樂樂就在黑洞的巡迴演唱會上用過一次。
貝斯和吉他的原理相通,但入門要比貝斯簡單得多。
如果不追求SOLO,去練一些酷炫的Slap的話,一般的根音戰士就足以應付許多演出了。
畢竟大多數樂隊的水平不高,也不會冒險去玩SOLO,貝斯手只用嘣嘣嘣的“彈棉花”就好,這也是樂隊流行黑貝斯手的緣故。
柯南的吉他水平是不錯的,起碼在業餘選手中算是好的了,但由於時間緊張,排練倉促,最終還是由他來擔任貝斯手,樂樂則接替曹吾,擔任了吉他手。
見柯南像模像樣的挎上了貝斯手,觀衆們很給面子,笑呵呵的鼓掌歡呼起來。
曹吾也沒有空着手,這首歌的編曲他本就是按照雙吉他的結構來編寫的,錄音的時候樂樂錄了兩軌,一軌貝斯,一軌節奏吉他。
眼下是現場演出,曹吾便抱了把民謠吉他來掃節奏。
“準備好了嗎?”曹吾回頭衝柯南問道。
“OK!”柯南比了個手勢。
巴圖手中鼓槌耍了幾個花,敲擊幾下,口中數道:“One,Two,Three,Go!”
整齊掃弦,曹吾和樂樂配合精妙,柯南在一旁用一根指頭摳着貝斯弦,彈着根音,身體卻前後晃着,動作誇張,幅度巨大,很是搞笑。
不過第一個八拍後,他往曹吾身旁站了站,重回嚴肅。
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既做了節目效果,也不會讓嘉賓感到冒犯。
四個八拍過後,所有人齊聲高唱出第一句歌詞。
“Oh!life!”
“哦!生活!”
其餘人停口,曹吾繼續用和以往迥然不同,略帶氣泡音的嗓音唱起。
“Is bigger,”
“更加重大,”
“It“s bigger than you,”
“比你想象更重大,”
“And you are not me,”
“並且你也不是我,”
“The lengths that I will go to,”
“究竟在你的指引下,”
“The distance in your eyes。”
“我要走多遠。”
……
起初觀衆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柯南的身上,想要看到他更多搞怪的表現。
但柯南認真的表情和動作逐漸讓觀衆們把注意力轉回了這首歌的身上。
略顯迷茫和憂傷的曲調,年輕卻迷失的心靈,都從曹吾的歌聲中傳遞到了每個人的耳朵裡。
咦?很好聽啊!
在現場聽過黑洞樂隊歌曲的觀衆印象裡,黑洞樂隊的音樂風格通常是很快,很重,主唱嗓音高亢,極具衝擊力,這首歌和他們印象中的黑洞樂隊有些不搭。
但在沒聽說過黑洞樂隊的觀衆看來,這首和他們印象中的搖滾樂有些許不同卻又帶着點迷幻感覺的搖滾樂聽起來卻新鮮且順耳無比。
觀衆席上,阿瑟在審視着舞臺上的黑洞樂隊。
他是個職業樂評人,和幾大唱片公司都有合作,這次是受哥倫比亞邀請,爲黑洞樂隊撰寫一篇樂評。
阿瑟在圈裡算是略有薄名,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則,他只爲那些音樂能夠引起他興趣的音樂人撰寫樂評。
很久以前他就在關注黑洞樂隊了,作爲一個搖滾樂迷,他當然不會錯過每一次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現場。
他是在臺下注意到這支來自華國的年輕搖滾樂隊的。
至今他猶能回憶起當時自己聽到《Come As You Are》後,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的那種顫慄感,那是他少有的幾次聽歌爽到靈魂飛起的經歷之一。
他記得自己在那篇關於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樂評稿中還專門提及了黑洞,並且說這是一支潛力無限的年輕樂隊,如果他們能寫出更多類似《Come As You Are》這樣的歌曲來,那麼將來遲早有一天,他們能夠進入到搖滾名人堂之中!
因此,在哥倫比亞聯繫到他,想讓他寫一篇關於黑洞的樂評,他幾乎沒有猶豫便答應了下來,這也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哥倫比亞將專輯送到了他家中,但他卻沒有第一時間聽,而是買了黑洞樂隊之前的兩張華語專輯先聽了一遍。
不出他所料,黑洞樂隊在搖滾樂上的造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累積。
他們從高中時期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歌曲,上大學前就出了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專輯,已經可以稱爲天才樂隊了。
由於文化和語言不通的關係,他並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話語搖滾歌曲中歌詞的含義。
但這並不妨礙他欣賞音樂,而且因此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了黑洞樂隊的音樂魅力。
也正是因此,他才發現自己有多低估這支樂隊。
他從未想過搖滾樂能和民族樂器融合得那麼恰到好處,在聽到《夢迴唐朝》的前奏時,他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而且不光是這一首歌,兩張專輯中,幾乎每一首歌對於他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感受。
壓根不用理解歌詞,只是聽編曲和唱功就已經足以讓他領略到黑洞的強大了。
這兩張專輯中的每一首歌拿出去都能開創一種風格,引領一股潮流。
通常一張專輯中,總會有幾首是用來充數的,因爲好歌永遠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
這樣兩張全是主打歌的專輯就有些恐怖了。
聽完兩張華語專輯後,阿瑟依然沒有聽黑洞的新專輯,而是將兩張華語專輯帶在身上,循環播放,一連聽了一個星期。
一直循環聽到有些煩躁抗拒,新鮮感完全過去後,他才休息了一天,重新將兩張專輯再聽了一遍。
這是他撰寫樂評前的必要準備工作。
一首新歌永遠是有新鮮感加成的,尤其是一首好聽的歌。
在剛聽到它的時候,會忍不住一遍一遍的播放,這個時候,人的感官會停留在被音樂刺激的表層,當新鮮感褪去後,纔會注意到深層的技術水平。
在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後,阿瑟纔打開了《Rock or Bust》這張專輯。
和黑洞很多歌迷一樣,阿瑟對黑洞樂隊的印象,也有着幾個標籤,年輕,熱血,天才,叛逆。
他一度認爲,那首《Come As You Are》或許是黑洞買來的歌,但在聽到新專中的這首《Losing My Religion》後,他纔不得不承認,在擁有着年輕人朝氣的同時,黑洞樂隊也有着遠超同齡人的思想性。
他們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