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若是再任淩氏在背後肆意妄爲,元徵朝恐怕會面臨更嚴重的動盪。

如今淩氏死得不能再死,之前籠罩在齊氏皇室頭上的那片陰影,也登時散去不少。可惜,皇室依然付出了極爲慘痛的代價……

齊氏皇室數代以來最英明的帝王……

文帝想起淩氏對明帝的評價,悵然地嘆了口氣。

這次若不是阿樾來得及時,元徵朝恐怕沒有那麼輕易全身而退。這讓一直相信自己能治理好和發展好元徵朝的文帝,受到一點打擊。雖然絕大多數大臣都能體諒文帝剛登基不久,還處於權力交接的不穩定期,但有明帝珠玉在前,對自己要求甚高的文帝依然有點無法釋懷。

陳驍是陳沛丞相的嫡子,是文帝身爲皇子時的伴讀兼好友,也是文帝的心腹幕僚。

在察覺到文帝的心思後,陳驍道:“微臣斗膽,對如今的局面,皇上該心裡高興,而非苦惱愧疚。”

文帝臉色微變,緊緊盯着陳驍。陳驍不卑不亢,回視此刻已經有了君臣之別的好友。

文帝面無表情,鳳目晦暗不明。

不管文帝願不願意承認,齊明淵發起的這場動亂,最終得利最大的確實是文帝。

先是把淩氏這個對齊氏皇室身懷怨恨且手中頗有勢力的不安定因素拔除。淩氏的死亡也令誠策郡王府隨之覆滅。無論興帝、明帝還是文帝,對這個在名分上始終佔有一點優勢的高帝嫡子後裔皆有不同程度的警惕。但爲了彰顯皇室的仁德,只要誠策郡王府沒有做出危機江山社稷的大事,御座上的任何一位皆不能動他們。這一次的動亂,卻是一個現成的藉口,終於把皇室的心腹之患除去,沒有引起任何反對。

延順郡王齊明淵身死,只留下一個女兒。延寧郡王齊明勇向來不具備爭位的資質。廣烈郡王齊明炎遠在幷州,久離權力中心。明帝的所有子嗣,再無一人能與文帝抗衡。

一直不着調只會扯後腿的文帝養母鄭太妃被鄭太皇太后驅逐,回宮之期難定,再也不能在後宮興風作浪,與深受文帝寵愛的滕皇后對着幹,令文帝左右爲難。

至於朝中大臣,他們在面對齊明淵的死亡威脅時分成了三批,哪些人真正對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哪些人見風使舵,貪生怕死,哪些人依然更推崇明帝,對文帝還處於觀望狀態,通通一目瞭然。文帝把這些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後怎樣用人,他亦心裡有數。一場動亂,確實令他看清了不少人的嘴臉,以後處事也通透不少。

而文帝最不願意承認的是,這次家裡人蔘與謀反,最嚴重的一家是汝南王府,次一等嚴重的,則是安國公府。汝南王府是從已過身的老汝南王齊樑開始積累起的家底,因爲功勞大輩分高,皇室對這一府非常優容。汝南王齊澈的獨子齊嶸和安國公滕祁山皆是明帝一手扶植的心腹。後者妻爲福康大長公主齊敏,大兒子爲皇后,握有的權勢在建康可謂獨一份。而汝南王府和安國公府互爲姻親,齊嶸和滕祁山是表兄弟,關係親厚。兩家素來同聲同氣。

若單從政治的角度考慮,在位的帝皇不該讓關係如此之好的兩家掌握如此大的權柄。尤其他們的得勢還在明帝在位之時。以明帝的英明,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明帝偏偏這樣用人了。

作爲繼承者,眼看着汝南王府和安國公府坐大,若他們不知情識趣,文帝可以忍得一時,也不可能忍得一世。

偏偏這兩家,卻是滕皇后滕輝月最重要的靠山。動了任何一個,滕輝月都會受到影響。文帝對滕輝月情根深種,不捨得令他傷心,處置的方法很可能只有拖着。而對文帝忠心的臣子,一定會不斷提醒他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最終逼得文帝左右爲難。

沒想到一場動亂,卻解決了文帝的後顧之憂。

汝南王府和安國公府在關鍵時刻同時出現內患,犯下罪過,其中汝南王府更是罪無可恕。

因爲滕皇后護衛之功保下安國公府,重懲汝南王府,可謂順理成章。如此一來,汝南王府被連根拔起,無法翻身,安國公府即使保住了,名聲上也蒙上一層陰影,不復以前的光鮮。即使文帝把國丈滕祁山派到安煜大將軍手下,有讓其接替安大將軍的意思,與明降暗升無異,但不說這要花上一段漫長的時間,單是安國公府出過謀反者這一條,軍中就不可能完全倒向滕祁山。

帝皇御下的平衡之術,可是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短期內會對元徵的國力有所損失,但只是陣痛,就長期而言,安排得正是恰到好處,意義深遠。

儘管是無心的,也是必要的帝王權術,可是如此順水推舟地計算安排滕輝月的至親之人,文帝還是覺得愧對滕輝月。

是以自叛亂結束至今,文帝一直讓自己處於極度忙碌的狀態,對滕輝月避而不見,即使文帝對滕輝月的思念已經氾濫成災。

如今被陳驍一語挑破,不知怎地,文帝反而鬆了一口氣。

正想着,內侍太監陶福過來稟報:“皇上,皇后殿下求見。”

文帝的鳳目立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泛起柔色。

陳驍見狀,心裡暗歎一口氣,躬身道:“請容微臣先行告退。”自小到大,陳驍可沒少見還是大皇子的文帝在滕皇后面前如何獻殷勤,也沒少爲此打趣文帝。如今大家都長大了,還劃下君臣之別,陳驍不好意思也不敢再看文帝的笑話,雖然他挺好奇文帝是不是還和小時候一樣對滕皇后溫柔體貼,有求必應,不過看文帝的臉色,估計,就算不中亦不遠矣。

文帝神思不屬地揮揮手,準了,然後就把陳驍忘到一邊,問陶福:“皇后神色如何?”有沒有生氣?

陶福訓練有素對答:“皇后臉上並無慍色。”

文帝道:“請皇后進來。”文帝的所謂“避而不見”是建立在滕輝月沒有主動找他的前提下。若滕輝月親自來了,文帝實在很難忍住不見。

陳驍見狀,在心裡猛翻白眼,搖搖頭走了。他出去的時候和滕輝月擦肩而過,陳驍恭敬地行完禮,聽到滕皇后利落地道了一聲“起”,等他平身時,滕皇后已經進御書房了。

陳驍想起小時候騎着猛獸在宮裡揮鞭子,肆意大笑,神采飛揚的漂亮小雍主,眼神微微黯然。

作者有話要說:ps:對人生大事,覺得又期待又恐懼……/(tot)/~~

第6章 與表兄弟之間的兩三事第37章 噩夢第21章 皇子來了(二)第50章 ∣第2章 難題67第109章第50章 ∣第95章第4章 父母之語第75章 ∣第19章 夫妻同心第30章 嫡支來了(二)第102章第40章 萬壽節(二)第8章 捉周(二)第78章 ∣第60章 ∣第110章第81章 ∣第104章第18章 事後第99章第96章第31章 生辰(一)119第37章 噩夢第79章第95章第99章第1章 親吻第87章 ∣第101章第103章第44章 醋了第89章第74章 ∣第18章 事後第51章 ∣第65章 ╫67第87章 ∣第39章 萬壽節(一)第59章第25章 上學(二)120第117章6668第76章 jin第64章 ╫6669第21章 皇子來了(二)第77章 jin∣第56章 ╫第42章 挑撥第82章 ∣第17章 齊嶸邀約(二)第83章第101章120第27章 爭寵119第40章 萬壽節(二)第2章 與皇舅的初見(一)第51章 ∣119第75章 ∣第97章第21章 皇子來了(二)第53章 ∣第105章第64章 ╫第28章 和好第30章 嫡支來了(二)第92章第73章 ∣第11章 雍主之惱第59章第18章 事後第111章119第18章 事後第71章 ∣67第74章 ∣第97章第16章 齊嶸邀約(一)第99章第92章第16章 齊嶸邀約(一)第78章 ∣120第38章 保護第112章第23章 後續第17章 齊嶸邀約(二)第118章第65章 ╫
第6章 與表兄弟之間的兩三事第37章 噩夢第21章 皇子來了(二)第50章 ∣第2章 難題67第109章第50章 ∣第95章第4章 父母之語第75章 ∣第19章 夫妻同心第30章 嫡支來了(二)第102章第40章 萬壽節(二)第8章 捉周(二)第78章 ∣第60章 ∣第110章第81章 ∣第104章第18章 事後第99章第96章第31章 生辰(一)119第37章 噩夢第79章第95章第99章第1章 親吻第87章 ∣第101章第103章第44章 醋了第89章第74章 ∣第18章 事後第51章 ∣第65章 ╫67第87章 ∣第39章 萬壽節(一)第59章第25章 上學(二)120第117章6668第76章 jin第64章 ╫6669第21章 皇子來了(二)第77章 jin∣第56章 ╫第42章 挑撥第82章 ∣第17章 齊嶸邀約(二)第83章第101章120第27章 爭寵119第40章 萬壽節(二)第2章 與皇舅的初見(一)第51章 ∣119第75章 ∣第97章第21章 皇子來了(二)第53章 ∣第105章第64章 ╫第28章 和好第30章 嫡支來了(二)第92章第73章 ∣第11章 雍主之惱第59章第18章 事後第111章119第18章 事後第71章 ∣67第74章 ∣第97章第16章 齊嶸邀約(一)第99章第92章第16章 齊嶸邀約(一)第78章 ∣120第38章 保護第112章第23章 後續第17章 齊嶸邀約(二)第118章第65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