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造革

走過一個街口,就到範偉開的皮貨店了。

以前的范陽和他哥哥一樣,啥見識都沒有,生在鄉村,十七八歲的年紀,也沒過多的想法。

即便知道哥哥守着個皮貨店,自己也來過幾次,卻只是看看就走了。

範偉繫條皮製的圍裙,端個小馬紮,坐在鋪子門口,手裡擺弄着一雙黃膠鞋,正在那裡給人補鞋子。

看見范陽來了,也沒個好臉色,連招呼也不打一個。

還是鋪子裡那個雲南的老皮匠,姓王,五十多歲,帶着副眼鏡走了出來:“二娃子?怎麼有空來了?”

“沒什麼,我就來看看,這裡有片臘肉。”

“行,吃飯了麼?”王叔接過臘肉,將兩人迎進鋪子。

範偉還低着頭在那裡補膠鞋。

聽到吃飯,缺一門連忙搖頭說道:“還沒有呢,王叔你們早上吃的是啥?”

缺一門王叔還是認識的,這兩孩子一天到晚都在一路,也是個可憐人,便說道:“早上吃的稀飯,還有兩個饅頭,你們坐一下,我去給你們熱熱。”

“不用,不用,王叔我自己來。”

鋪子有上下兩層,當時範明禮還掙得到錢,也準備把這個鋪子經營好,就把樓上也一起租下來了,上面住人,有廚房,廁所,還鋪了兩張牀。

範明禮進去了,他一個人也捨不得走,也無處可去,據說他雲南的家裡都沒什麼人了,至今還未結婚,算是個老光棍,但是人挺不錯的。

缺一門少了隻手,但只要牽涉到吃的,手腳就麻利得飛快,稀飯還沒等熱,就草草剷起來了,和范陽一人幹掉兩大碗。

吃過飯,范陽便仔細的觀察起鋪子上的東西來,鋪面不大,大概五六十個平米的樣子,靠門的地方一個玻璃櫃臺,只有櫃面還算乾淨,櫃子裡面,兩層的商品隔斷,都爬滿了灰。

裡面還放着範明禮當初進回來的商品,有幾筒水煙絲,還有幾把水煙槍,下面一格放着幾餅普洱茶。

旁邊的一個櫃子,放着一些古錢幣,軍功章,主席像章,小件的玉器,平安扣,玉蟬,還有幾個觀音頭像等等。

有些是範明禮帶回來的,有些是鋪子上向農民收購的。

左邊的牆壁上訂了幾塊木板,上面放着兩排皮鞋,旁邊掛着幾捆皮帶,樣式都很老土。

後面就是一大堆捲成卷的皮革原材料。

範明禮帶回來的人造革,大部份都還沒賣出去。

此時一看,這個皮貨店雖然亂了一點,卻看得范陽頻頻點頭。

嗯,應該穩了。

穿越時空管理局,看來對自己還不錯。

在92年擁有這麼一間制皮作坊,還作的是人造革,看來想不發財都難啊。

“最近鋪子上生意怎麼樣?”范陽便問道。

“只能說將就。”

王叔手裡拿着一張黑色的夾線橡膠,上面畫了一個鞋底的形狀,正在用一把鋒利的銼刀加工一張鞋底。

范陽揹着個雙手,便問道:“你這是在幹什麼?”

“作鞋底啊。”

“作鞋底?這個買不到麼?”

王叔推了下眼鏡:“這個還能買到?”

“額。”

按照後世范陽的認識來說,像皮鞋這種產品,早就有專門作鞋底的加工廠了。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

由於國家三線建設的原因,直到90年代,四川這邊的企業大部份還是礦產重工之類的路子,像這種輕工產品,只能說自給自足,經濟效益很不明顯,歷來都靠沿海一帶出口兼內銷,所以產業鏈條並不完整。

而沿海一帶,手工業發展較早的城市,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橡膠製品廠專門製作鞋底了,用汽模壓鑄,產量高,價格也就便宜。

普通的手工作坊,要加工出一雙皮鞋,那就很簡單了,按照皮鞋的樣式,只需要在皮革上畫出鞋面,進行裁剪之後,裡面有個木頭模子,按照相關規格進行縫製,與鞋底進行粘貼就行。

這樣作的好處就是創業的門檻極其低廉。

幾個人,哪怕在農貿市場,都能買到橡膠鞋底,明碼標價,款式齊全。

再利用家庭的剩餘勞動力,就能製作出款式多樣,製作精美的皮鞋。

然後套別人的牌子也好,山寨別人的樣品也好,爲別人代工也好,有一定資金了,還可以自己註冊商標。

後世溫州很多大的皮鞋廠,還有幾個全國馳名商標,大多數都是這麼慢慢發展起來的。

和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市場是一樣的。

什麼都有人做,就好比皮鞋,皮帶,不光有作鞋底的,鞋面也有人專業加工出來,再到某一種款式的皮扣,鐵釦,鞋帶,都有相關的人進行製作,各種款式的皮帶扣,也有不同的金屬製品廠生產。

而你需要創業,需要打造自己的產品,就兩個人,會組裝就可以了。

上下游的配套,都很齊全。

不像四川這邊,沒有相關的產業鏈條,那麼你開個皮鞋廠,什麼都需要自己作。

那投入就大了,好比生產個鞋底,不光要自己開模,未必你還引進一個橡膠壓鑄的生產線麼?

所以王叔他們製作皮鞋,還用的是很古老的辦法,用5毫米的夾線橡膠,產量既低,還考技術,切得不好就歪歪扭扭的。

但這些都可以放到以後慢慢解決,這個皮貨作坊,好好經營一下絕對是大有可爲的。

范陽都還記得20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溫州的低價皮鞋,可謂是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特別是二級縣市,一間小鋪子,裡面往往就放着無數款式新穎的皮鞋,39,59,69一雙。

非常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年輕人才不會管你質量有多好呢。

穿在腳上好看就完了。

哪怕硌腳也得忍着。

但這個必須得找對目標羣體。

想着范陽便問道:“那這個皮鞋好賣不?”

王大叔搖了搖頭:“不咋好賣,鄉壩頭嘛,黃膠鞋好賣。”

剛聊兩句,範偉補完兩雙鞋子,一邊擦着手一邊走進鋪子。

看見范陽在那裡和王叔閒聊,眉頭一皺:“你又跑過來幹什麼?讓你去彈棉花咋的又不去了?”

“彈棉花?”

“……”

92年的從業結構還很簡單,鐵飯碗捧不着,農村的孩子輟學,想要學個技術,無非也不過泥瓦匠,木匠,鄉村小鎮上的手工業也少得可憐。

整個鎮子,涉及生產的他們這個皮貨店算一家,賣水面,掛麪的算一家,還有兩個裁縫算一家,一個打鐵的算一家,磨面榨油都只算是來料加工,再有就是點豆花的能算一家,除此之外就只有彈棉花了。

“不去。”

範偉一聽,直接就開罵了:“不去?這不去,那也不去,你看看你自己又有什麼出息,什麼都學不會,還好意思跟我談什麼出息,有本事你掙兩個錢給我看看啊?”

“我要是掙到了,你怎麼說?”

“你要是掙到了,我管你叫哥。”

第一百六十八章:我是個粗人第三百五十六章:脅迫ZS第一百二十七章:六連灘第二百九十五章:紡織大國第一百二十五章:銷往英國(爲尼瑪喊你回家吃萬賞加更)第二百三十七章:機關單位第三十四章:兩袋水泥第四百九十一章:專機接送第二百九十九章:一石二鳥第一百三十二章:主峰大本營第四百八十一章:航向1號第二百四十五章:現代三大儲藏技術第四百八十九章:資本時代第三百零二章:一年一場風第四百六十五章:本地人才第二百七十七章:一統半個歐亞第二百一十九章:安息禁地第一百八十五章:當頭棒喝第五十六章:搭上線第三百三十二章:合作對象第四百二十一章:周禮第二百二十一章:原棉交易第二百七十一章:斯皮爾伯格第五十八章:高山草甸第二百五十六章:臺南永康第八十九章:西安海關第四百零九章:方便麼?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三消費時代第三百八十九章:甭提了第一百六十八章:我是個粗人第八十三章:大切諾基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下第一樓第七十四章:棋盤關第四百四十三章:技術碾壓第一百二十四章:最高規格第一百三十五章:天坑第三百三十七章:堅挺的貨幣第八十八章:電子電器第四百零六章:新型的經濟秩序第十二章:江南皮革廠第二十九章:橋四爺第四百八十五章:回到烏魯木齊第三百零七章:小小的驚喜第三十三章:SN幫第三百五十九章:一刀兩斷第七章:東鞋西移第四百三十一章:青島平柴第六十二章:古法淘金第二百五十八章:狼血統第一百零三章:英國48家代表團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遇外國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自拜訪第三百八十一章:服遠樓第二百零八章:高山巨石第三十九章:副食批發商第四百二十八章:萬塔事件第四百五十五章:境外投資第九十八章:盡力而爲第十四章:親兄弟明算賬第四百二十六章:魄力非凡第二百零三章:靛藍染料第四百六十章:高級接見第一百三十二章:主峰大本營第九十五章:是美金第三十一章:吃裡扒外第四百六十一章:內閣智庫第四百一十二章:禮賢下士第五百零五章:五小工業第三百三十七章:堅挺的貨幣第二百九十六章:特種面料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遇外國友人第一百四十三章:運達四區第四百一十四章:食品標準化第一百三十七章:貿易公司第一百九十四章:溝通第二百一十八章:崑崙山中玉第二百五十一章:新的熱土第一百三十八章:商業地理第二十三章:凌霜侯第五十二章:受傷不重第四百八十五章:回到烏魯木齊第三百七十九章:中國街第三百四十五章:是個智障第二百五十一章:新的熱土第三百二十三章:保護得最好的產業地四百五十章:鋼鐵貿易第一城第四百九十八章:下山找油第三百八十四章:柳暗花明第三百一十六章:聖殿和城邦第二十二章:紅色皮鞋第十七章:站着掙錢第三十五章:雪中送炭第五百一十三章:超文本傳輸協議第八十九章:西安海關第二十六章:商業街電商時代-序第一百二十八章:新的機遇第二百二十九章:啤酒花第四百三十三章:做文章第五十九章:次仁多吉
第一百六十八章:我是個粗人第三百五十六章:脅迫ZS第一百二十七章:六連灘第二百九十五章:紡織大國第一百二十五章:銷往英國(爲尼瑪喊你回家吃萬賞加更)第二百三十七章:機關單位第三十四章:兩袋水泥第四百九十一章:專機接送第二百九十九章:一石二鳥第一百三十二章:主峰大本營第四百八十一章:航向1號第二百四十五章:現代三大儲藏技術第四百八十九章:資本時代第三百零二章:一年一場風第四百六十五章:本地人才第二百七十七章:一統半個歐亞第二百一十九章:安息禁地第一百八十五章:當頭棒喝第五十六章:搭上線第三百三十二章:合作對象第四百二十一章:周禮第二百二十一章:原棉交易第二百七十一章:斯皮爾伯格第五十八章:高山草甸第二百五十六章:臺南永康第八十九章:西安海關第四百零九章:方便麼?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三消費時代第三百八十九章:甭提了第一百六十八章:我是個粗人第八十三章:大切諾基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下第一樓第七十四章:棋盤關第四百四十三章:技術碾壓第一百二十四章:最高規格第一百三十五章:天坑第三百三十七章:堅挺的貨幣第八十八章:電子電器第四百零六章:新型的經濟秩序第十二章:江南皮革廠第二十九章:橋四爺第四百八十五章:回到烏魯木齊第三百零七章:小小的驚喜第三十三章:SN幫第三百五十九章:一刀兩斷第七章:東鞋西移第四百三十一章:青島平柴第六十二章:古法淘金第二百五十八章:狼血統第一百零三章:英國48家代表團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遇外國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自拜訪第三百八十一章:服遠樓第二百零八章:高山巨石第三十九章:副食批發商第四百二十八章:萬塔事件第四百五十五章:境外投資第九十八章:盡力而爲第十四章:親兄弟明算賬第四百二十六章:魄力非凡第二百零三章:靛藍染料第四百六十章:高級接見第一百三十二章:主峰大本營第九十五章:是美金第三十一章:吃裡扒外第四百六十一章:內閣智庫第四百一十二章:禮賢下士第五百零五章:五小工業第三百三十七章:堅挺的貨幣第二百九十六章:特種面料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遇外國友人第一百四十三章:運達四區第四百一十四章:食品標準化第一百三十七章:貿易公司第一百九十四章:溝通第二百一十八章:崑崙山中玉第二百五十一章:新的熱土第一百三十八章:商業地理第二十三章:凌霜侯第五十二章:受傷不重第四百八十五章:回到烏魯木齊第三百七十九章:中國街第三百四十五章:是個智障第二百五十一章:新的熱土第三百二十三章:保護得最好的產業地四百五十章:鋼鐵貿易第一城第四百九十八章:下山找油第三百八十四章:柳暗花明第三百一十六章:聖殿和城邦第二十二章:紅色皮鞋第十七章:站着掙錢第三十五章:雪中送炭第五百一十三章:超文本傳輸協議第八十九章:西安海關第二十六章:商業街電商時代-序第一百二十八章:新的機遇第二百二十九章:啤酒花第四百三十三章:做文章第五十九章:次仁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