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 番外 八、大結局

這個時候,中共中央已經遷到北平辦公,統一指揮各解放區的戰後重建問題。中央本來準備召開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是由於國共談判剛剛開始,談判結果尚不明朗,召開七大的條件不成熟,只能召開了六屆八次全會,分析當前形勢,部署解放區戰後重建工作。

劉一民乘飛機回北平參加了六屆八次會議。

歷史上只有六屆七次全會,沒有六屆八次全會。但是現在情況特殊,我黨擁有了這麼大的解放區,解放區戰後重建問題上升爲主要問題,許多問題都需要在中央全會上研究並形成決議,中央這才決定召開了六屆八次全會。

劉一民在大會上做了發言,向大會詳細報告了成立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以來的工作情況,總結了經驗教訓,指出東野的奮鬥歷程、奮鬥實踐,充分證明軍隊建設、根據地政權建設、經濟建設,三者相輔相成,互爲促進,不可偏廢。

從湘江突圍到今天的躍馬東京,劉一民的貢獻全黨同志都看的清清楚楚。他的發言被一陣陣掌聲打斷,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

六屆八次會議確定了現階段我黨基本任務:發展解放區經濟,努力建立以我黨爲主導的聯合政府。

六屆八次會議增援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劉一民以全票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東野政治部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天津市長蔡中、東野政治部副主任兼瀋陽市委書記程翠林、東野參謀長袁國平同時被增選爲中央委員。

六屆八次會議結束後,中央決定免去蔡中兼任的天津市委書記、市長職務。以東野政治部主任身份兼任我軍駐日本部隊政委,傅作義任日本駐軍司令員。從華中野戰軍、西北野戰軍、傅作義三十五軍、晉綏軍、各抽調一部,編組爲5萬人的日本駐軍,開赴日本接替東野第一兵團防務。從山東野戰軍、傅作義三十五軍、晉綏軍各抽調一部組成3萬人的駐泰國部隊,從晉冀豫野戰軍、傅作義三十五軍、晉綏軍各抽調一部,組成3萬人的駐越南、緬甸部隊,從晉察冀野戰軍、第三十五軍、晉綏軍各抽調一部,組成3萬人的駐柬埔寨、老撾部隊。這些駐外部隊基本上都是從主力部隊抽調架子、補充我軍徵召訓練的新兵編成,確保不影響主力兵力總數和戰鬥力。至於新加坡。由於承擔着東野主力補給和美軍補給中轉站的任務,由東野輜重部隊駐防。

這些駐外部隊,除了駐日本部隊長期駐紮外,其它駐越南、緬甸、駐泰國、駐老撾、柬埔寨部隊都是暫時性的,一旦歐戰結束,世界局勢恢復和平,這些部隊都要撤回國內的。

就這。英國外交部已經派來了代表團,抵達重慶,和國民政府外交部、中共赴重慶代表團展開了談判,要求中國軍隊撤離新加坡、緬甸。這位這些地區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

泰國原來是獨立王國,又上了日本人的當,我軍接受駐泰國日軍投降後。泰國政府、泰國王室忙着撇清和日本人的關係,生怕同盟國把他們劃入德意日僕從國一方,就沒有派代表到重慶去,而是派代表追着劉一民的腳步到了北平,和我黨秘密接觸。希望劉一民將軍能夠原諒泰國政府在太平洋戰爭前犯的低級錯誤,正確評估泰國王室和泰國人民多日軍的反抗。將泰國作爲對日作戰戰勝國對待。

只有原屬於法國殖民地的法屬印度支那地區,因爲法國維希政府屬於德意日軸心國陣線,不可能此時派人來談判要求我軍退出越南、老撾、柬埔寨。不過,戴高樂將軍的法國抵抗政府已經通過英國政府向我黨傳信,希望我軍能把法屬印度支那交給法國抵抗政府。

對於這些要求,劉一民在六屆八次全會發言上就已經申明瞭立場:不可能!理由是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殖民主義必將隨着二戰的結束而結束,西方列強殖民亞洲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

蔣委員長最後沒有同意抽調國軍主力上歐洲戰場,理由是中共部隊沒有退回黃河以北和大別山東麓的長江以北地區。如果中共軍隊退回指定地區,由國軍接受豫南和鄂北以及整個江南地區,讓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國軍就抽調相當兵力受劉一民指揮,西進歐洲戰場。這個條件被在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的董必武拒絕,理由是這些地區是我軍從日本人手裡收復的,理應納入我黨我軍解放區。

國共雙方剛剛開始談判,就針鋒相對,寸土不讓,充滿着濃濃的火藥味。

六屆八次全會結束的時候,主席、周副主席、朱老總和劉一民進行了一次長談,重點就是研究和國民黨談判問題。

現在的問題很明顯,如果我軍還要堅決固守京滬杭地區、武漢地區、廣州地區和武漢到越南的交通線,內戰不可避免。這已經不是蔣介石一個人的問題了,是國民黨和國軍整體上不會容忍我黨我軍佔領上述地區。

主席問劉一民,如果和國民黨爆發全面內戰,三到五年時間能不能解決問題?

歷史上在國民黨發動內戰後,經過1947年一年的戰爭實踐,主席就提出了用三到五年時間消滅國民黨軍隊的設想,結果僅僅打了三年,我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就消滅了八百萬國民黨軍,解放了除臺灣以外的全部國土。現在,我軍的實力遠遠超過歷史上抗戰勝利後的實力,兵精將廣,又有堅強遼遠的解放區做後盾,劉一民毫不猶豫的告訴主席:“一年足矣!”

主席和周副主席、老總默然。

沉思良久,主席對周副主席說到:“趕走了小鬼子。全國人民都盼望和平,期待重建家園。我黨應當順從民意。我們可以答應撤出南京、武漢地區。撤出從武漢到越南交通線沿線地區。但是,滬杭地區不能讓,廣州地區不能讓。另外,欽州灣不能讓,我軍必須保證廣州與交趾特別行政區、與駐東南亞部隊的陸上聯繫。這是我們的底線,可以以這個條件爲基礎與蔣介石談判,前提是國民黨必須同意建立以我黨爲主導的聯合政府,放棄獨裁統治。”

按理說。我軍是從日軍手裡奪回的這些地區,沒有讓給國軍的道理。但是,劉一民知道,主席開出的這個條件不行,別說蔣介石不同意,國民黨、國軍將領們也不會同意,內戰將不可避免!

劉一民建議。我黨與國民黨談判的底線應該適當修改一下,那就是我軍除了保留廣州、海南、港澳地區外,包括上海、杭州、南昌、湖南、桂南一律移交給國民政府。長江以北的國軍第一戰區、第五戰區全部撤離,退到長江以南地區。兩黨在此基礎上組建我黨主導的爲期五年的過渡性質的聯合政府,統一整編全國軍隊,統一實施土地改革。五年後實施民主選舉。共產黨、國民黨誰的政策好、選票多就上臺執政。以後中國就步入民主政治時期。

在中國實施民主政治,是中國人的夢想。

朱老總問劉一民:“如果我黨做出上述讓步後蔣介石依舊不同意建立以我黨爲主導的聯合政府怎麼辦?那我軍放棄江南、華南解放區還有何意義?反過來講,此次我軍突破長江天塹,是在華中日軍主力用於交通線作戰無意北返固守的情況下打響的,自然比較輕鬆。如果蔣介石真的把第一戰區、第五戰區部隊也撤回江南。依託長江固守,要和我們搞劃江而治。難道我們還要再來一個南北朝不行?我的意見,我軍江南各解放區不撤離,就以此爲基礎和蔣介石談判,逼他同意建立以我黨爲主導的聯合政府。如果蔣介石不同意,就打!打的讓他無話可說,才能成立聯合政府。”

朱老總的意見實際上是最可行的,主席、周副主席、劉一民心裡都清楚。問題是抗戰剛剛勝利,不適合打內戰。我黨如果不做出適當讓步,容易失去民意支持。還有一點,劉一民是穿越者,看待國軍部隊和主席、老總他們有所不同。在劉一民眼裡,國軍堅持抗戰的部隊都是英雄部隊,犧牲的都是烈士。抗戰勝利了,能不打內戰還是儘量不要打。問題是這種大事不是以劉一民的美好願望爲轉移的!

最後,還是以主席提的條件作爲我黨的談判底線,由周副主席率團去與蔣介石談判。

諸事辦妥,劉一民離開北平,南下上海、廣州、曼谷、直至新加坡,在新加坡建立東野司令部,調動東野大軍集結西進,準備加入歐洲戰場。

美軍太平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美軍新任歐洲戰略航空隊司令卡爾?斯巴茲上將、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美軍印緬戰區司令史迪威將軍都已經在新加坡聚齊,正翹首以盼地等着與劉一民匯合呢!

劉一民走下飛機舷梯的那一刻,心裡不由的喊了聲:“希特勒,老子來了!”

(紅星番外結束)

後記:劉一民率軍從地中海沿岸登陸後,吸引了德意軍隊的注意力,美英300萬聯軍趁機橫渡直布羅陀海峽,在諾曼底登陸。美英聯軍、東野、蘇聯紅軍,三支大軍縱橫歐陸戰場,經過一年奮鬥,到了1943年12月30日,東野特戰編隊空降柏林,隨即三個精銳師相繼空降柏林,與東野主力一道,內外夾擊,攻克柏林,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了法西斯大本營的上空。

就在劉一民率軍即將發起攻佔柏林戰役前,國共雙方艱難的談判宣告破裂。蔣介石通過第一階段談判迫使我軍讓出武漢、南京、長沙、南寧等地後,實現了還都。緊接着就撕毀了談判協定,指揮經過補充整訓的國軍向我發起全面進攻,其中第四戰區部隊攻向了廣州解放區,第三戰區攻向了滬杭解放區、第九戰區攻向南昌地區,第五戰區、蘇魯戰區攻向了豫東、蘇皖地區,第一戰區和第八戰區夾擊陝西解放區。

攻佔柏林後,東野休整後,奉命迅速回國參戰。僅僅過了半年,國軍的全面進攻即宣告失敗,被迫固守南京、武漢、長沙以及西南地區。我黨迅即在北平召開黨的七大,決定建立新中國政權。劉一民在七大上以全票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緊接着,中共中央常委、網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劉一民奉命組建總前委,指揮我軍攻克南京、武漢、長沙、南寧等地,並進入四川。蔣介石率領國民政府和國軍殘餘主力退守川藏地區、雲南、貴州地區。在這種情況下,劉一民牽頭組織與蔣介石談判,經過艱難的談判,蔣介石同意與我黨合作,組建以我黨爲主導的聯合政權。我黨隨即在北平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國民黨及各民主黨派代表參加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蔣介石當選新中國第一任政治協商會議主席,朱老總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周副主席出任國務院總理,彭老總擔任了國防部長。

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結束後,全國武裝力量統一整編,成立了真正意義上的海軍、空軍和各大軍區,我軍取消了野戰軍和兵團建制,以軍爲單位,劃歸各大軍區、各兵種指揮。除了國防軍外,我軍依舊承擔着日本駐軍任務,泰國駐軍、南越、安南、柬埔寨、老撾駐軍均已撤回國內,僅僅應上述各國政府要求,保留了軍事基地。

由於由美國技術專家和從日本招聘的技術專家支持,由原日本海軍航母的技術資料,我大連造船廠、青島造船廠分別建造了東海號、南海號、渤海號航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下水,向新中國獻禮。

1945年10月1日,比歷史上提前了四年,國共兩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我軍著名戰鬥英雄登上天安門城樓,共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主席渾厚的聲音在天安門上空迴盪不息:“人民萬歲!”

後記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909章 屁滾尿流第99章 波瀾(三)第1326章 鬆遼戰役(一)第1049章 北上先遣小隊(續)第426章 狡計(續)第1054章 憂心如焚(續)第1523章 一戰定華北(九)第374章 危局(三)第146章 談判(六)第532章 三疊浪(一)第543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一)第18章 兵臨通道(三)第970章 黃雀在後第274章 風雨冀中(四)第858章 新安古鎮(中)第587章 “櫻花”在行動第304章 年畫第507章 襲佔安丘(五)第886章 統一指揮第1439 喜事接踵而至第515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二)第1505章 心惶惶(續)第1328章 鬆遼戰役(三)第1167章 劉一民的建議第470章 冷槍冷炮運動(一)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889章 四處開花(上)第377章 前奏第1275章 獅子大開口第628章 汪精衛跑了第1015章 粉飾第806章 下餌第1261章 蛙跳戰術第213章 晉祠(六)第584章 行前第1240章 長空鏖兵第1062章 艱難時刻(續)第1159章 夏夜第229章 襲取天津(一)第1494章 垂死掙扎第1012章 雷霆萬鈞第87章 成都風雲(一)第67章 青龍洞第613章 再別西安第1197章 四大行九九八章 當頭一棒第585章 行前(續)第709章 血沃冀魯邊(一)第229章 襲取天津(一)第1257章 炸鍋了第264章 冀南風雲(四)第828章 該來的都來了(續)第713章 血沃冀魯邊(五)第1391章 長春大空戰(續)第438章 周村血戰(四)第767章 火燒虹橋機場第777章 盛子瑾第253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二)第447章 大鬧濟南城(二)第596章 喜極而泣第635章 下王埠第564章 破城(三)第1489章 對決(續)第1134章 愁緒第153章 回師(二)第1124章 烈火焚魔第679章 安丘事變(一)第320章 夜過津浦路第1394章 人才薈萃第1432章 追窮寇第511章 橫掃(一)第422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八)第525章 尾高龜藏,舉起手來!(續)第938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續)第678章 遊擊支隊第1142章 軍委會的部署第659章 筆部隊第510章 景芝古鎮(續)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618章 擴軍方案第1066章 血肉磨盤第13章 西延整訓(一)第156章 授旗第1299章 魂兮歸來第1499章 城中開花第950章 多田駿也要剖腹第471章 只爭朝夕(續)第702章 南打北拉(八)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908章 各懷心機(續)第52章 席捲黔東南(五)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612章 中央委員第1425章 大潰退第306章 子洪口(二)第1248章 膽大的左葉第761章 湯溝擒頑第147章 天水會戰(一)第993章 恢復根據地問題
第909章 屁滾尿流第99章 波瀾(三)第1326章 鬆遼戰役(一)第1049章 北上先遣小隊(續)第426章 狡計(續)第1054章 憂心如焚(續)第1523章 一戰定華北(九)第374章 危局(三)第146章 談判(六)第532章 三疊浪(一)第543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一)第18章 兵臨通道(三)第970章 黃雀在後第274章 風雨冀中(四)第858章 新安古鎮(中)第587章 “櫻花”在行動第304章 年畫第507章 襲佔安丘(五)第886章 統一指揮第1439 喜事接踵而至第515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二)第1505章 心惶惶(續)第1328章 鬆遼戰役(三)第1167章 劉一民的建議第470章 冷槍冷炮運動(一)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889章 四處開花(上)第377章 前奏第1275章 獅子大開口第628章 汪精衛跑了第1015章 粉飾第806章 下餌第1261章 蛙跳戰術第213章 晉祠(六)第584章 行前第1240章 長空鏖兵第1062章 艱難時刻(續)第1159章 夏夜第229章 襲取天津(一)第1494章 垂死掙扎第1012章 雷霆萬鈞第87章 成都風雲(一)第67章 青龍洞第613章 再別西安第1197章 四大行九九八章 當頭一棒第585章 行前(續)第709章 血沃冀魯邊(一)第229章 襲取天津(一)第1257章 炸鍋了第264章 冀南風雲(四)第828章 該來的都來了(續)第713章 血沃冀魯邊(五)第1391章 長春大空戰(續)第438章 周村血戰(四)第767章 火燒虹橋機場第777章 盛子瑾第253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二)第447章 大鬧濟南城(二)第596章 喜極而泣第635章 下王埠第564章 破城(三)第1489章 對決(續)第1134章 愁緒第153章 回師(二)第1124章 烈火焚魔第679章 安丘事變(一)第320章 夜過津浦路第1394章 人才薈萃第1432章 追窮寇第511章 橫掃(一)第422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八)第525章 尾高龜藏,舉起手來!(續)第938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續)第678章 遊擊支隊第1142章 軍委會的部署第659章 筆部隊第510章 景芝古鎮(續)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618章 擴軍方案第1066章 血肉磨盤第13章 西延整訓(一)第156章 授旗第1299章 魂兮歸來第1499章 城中開花第950章 多田駿也要剖腹第471章 只爭朝夕(續)第702章 南打北拉(八)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908章 各懷心機(續)第52章 席捲黔東南(五)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612章 中央委員第1425章 大潰退第306章 子洪口(二)第1248章 膽大的左葉第761章 湯溝擒頑第147章 天水會戰(一)第993章 恢復根據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