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論共產黨員修養》

第二天,劉一民和劉少奇在半城鎮召開了中原局、八路軍教導師、新四軍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開創蘇皖邊區根據地問題。

參加會議的有八路軍教導師南下部隊、蘇北支隊部分團以上幹部、皖東北警備司令部團以上幹部、皖東北、蘇北、蘇中地區地方幹部代表、中原局幹部隊代表等。

劉少奇在會上傳達了中央關於創建蘇皖邊區根據地的精神,決定蘇皖邊區下設蘇北、蘇中、淮北、淮南、皖東北五個專區,以中原局、新四軍軍部統一領導蘇皖邊區,政治上由劉少奇負責,軍事上由陳毅負責,組織建立蘇皖邊區和五個區的黨政機關。同時設立蘇北、蘇中、淮北、淮南、皖東北五個軍區,蘇北軍區司令員黃克誠,轄八路軍蘇北支隊;淮北軍區司令員彭雪楓,轄新四軍遊擊支隊;皖東北軍區司令員張愛萍,轄皖東北警備旅;淮南軍區司令員張雲逸,轄新四軍四支隊、五支隊;蘇中軍區待新四軍一支隊、二支隊渡江後再予明確。八路軍教導師新三旅、新八旅暫劃歸劉少奇、陳毅指揮,作爲蘇皖邊區主力部隊使用。

劉少奇傳達完中央指示精神後,劉一民做了《爲建立鞏固的蘇皖根據地而奮鬥》的報告。

在報告中,劉一民指出經過我民兩年的浴血奮戰,徹底挫敗了日本侵略者用較短時間全面佔領中國的圖謀,近衛內閣垮臺就是速勝論破產的明證,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相持”二字,日軍將會集中力量掃蕩抗日根據地,鞏固他們的佔領;我軍則要集中力量反掃蕩,鞏固我們的根據地。一方要掃蕩,一方要反掃蕩,鬥爭將異常殘酷。

接着,劉一民談了爲什麼要開闢蘇皖邊區。他說啊,這蘇皖邊區戰略地位重要,向北可以攻擊隴海線,向南可以攻擊長江防線,向西可以攻擊津浦路。開闢蘇皖邊區,就是與日僞爭奪華中腹地。

這些話劉一民在皖東北抗日民主參政會籌備會上已經講過,但是再次娓娓道來,沒聽過的幹部覺得新鮮,聽過的還覺得受啓發。

按照劉一民的說法,蘇皖邊區是全中國最好的地方之一。一是文化教育水平高,除皖東北相對落後外,蘇北、蘇中、皖東的教育水平都很高。僅鹽城一縣就有十幾所中學,教會組織遍佈城鄉,許多農民都是高小、初中畢業,全縣大、中、小學生將近三萬人。二是物產豐富,出產鹽、棉花、油料、大米、小麥、豆子、芝麻、花生、高粱、包穀、紅薯。三是經濟發達,只要是商業資本,集中於城市和集鎮,戰前國民政府在蘇皖邊區的各項稅收加起來有5000萬元。四是有一定羣衆基礎,大革命時期,就有人組織農民暴動。五是人口稠密,阜寧、鹽城都有120萬人口,最小的是五河,30萬人口。其它縣一般都有50萬人口。六是這個地方河流多,每條河都能行船,不提前架設浮橋的話,就不能通行汽車、坦克,連騎兵都很難發揮作用,不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機動。

不利的地方劉一民也講了幾點,一是蘇皖地區的漢奸多、僞軍多、土匪多、地主武裝多。有的地主武裝擁有的槍支高達500支以上。二是黨員、三青團員多,縣、區、鄉、甲、保五級政權基本完整。三是土地集中於大地主手中,有幾百頃甚至更多土地的大地主,十頃土地就是小地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華北要好,但佃農、苦力的生活極苦,無衣食的特困戶隨處可見。

針對以上情況,劉一民提出,建立鞏固的蘇皖邊區,首先要在政治上站穩腳跟,既要高舉團結抗戰的旗幟,又要反頑、反摩擦,反倒退。具體講,要走好三步棋,一是在根據地廢除保甲制,建立我們的縣、區、村三級地方政權和縣大隊、區中隊、民兵隊三級地方武裝,夯實根據地基礎。二是要組織實施一批讓老百姓看得見、摸的着民心工程,比如沿海地區要修築海堤,淮海、洪澤湖要維修水利設施,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八路軍、新四軍是人民子弟兵。三是大力剿匪反霸,整編地主武裝,還蘇皖邊區根據地內人民一個相對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象我軍進行的半城鎮保衛戰,一舉消滅洪澤湖匪幫,湖區老百姓馬上就恢復正常生產,招待同志們的湖鮮大多數都是從漁民手中買的。現在皖東北形勢比較好,淮河以北五個縣,除了宿縣縣城外,都在我軍控制之中,很快就會完成政權和地方武裝建設,已經奠定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其次,軍事上也要抓三點。一是抓迅速壯大力量。蘇皖邊區民間槍支多,人口資源豐富,又有糧食,具備了壯大部隊的所有條件。關鍵是要抓好訓練,經受實戰檢驗。二是打好反掃蕩作戰,就是發揚我軍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一方面要敵進我退,當日軍集中力量掃蕩時,要大踏步後退,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敵一部,打敗鬼子的掃蕩。另一方面要敵進我進,敵向我攻來,我向敵打去,把戰火引向敵戰區。三是做好反頑準備。我軍在蘇皖地區發展,勢必引起叫嚷限制發展的實力的反彈。同志們睡覺都要睜着眼睛,千萬別以爲有了統一戰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那是要人頭落地的。

劉一民講的第三點是經濟問題,強調一是要貫徹我黨我軍保護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培育和發展集市貿易,促進商業流通。只要有市場,只要能讓物資流通起來,就不會出現大量餓死人現象。二是要執行減租減息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三是要沒收漢奸土地,分給無地農民。四是要利用整修河道空出來的土地和灘塗土地,組織機關、部隊搞屯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五是要想法恢復鹽業生產,把鹽銷出去。蘇北的鹽在全國佔有很大份額,現在鹽場大部分被日僞控制,我軍下一步就要針對這些鹽場部署作戰,切斷日僞的經濟渠道,和日軍打經濟戰。六是要建立起根據地的銀行財稅體系,發行人民幣和法幣,實行統一稅率,與山東根據地實現通存通兌,經濟互補互融。大家想一想,戰前國民政府在這裡能收5000萬元的稅,那能辦多少事啊!我們統一稅率,廢除苛捐雜稅,收的要少的多,但是怎麼着一個月也得收五十萬元。不要小看這五十萬元,都快趕上國民政府發給八路軍的軍餉了。我給大家亮亮家底,國民政府現在每月發給八路軍軍餉63萬元,其中生活費30萬元,戰務費20萬元,補助5萬元,醫療補助費1萬元,津貼補助及兵站補助7萬元。這點錢只是發給115師、120師、129師的,象我們教導師、獨立師、警備師、保安師都沒有軍餉。獨立師、警備師、保安師還好一點,基本上由陝西根據地供給。教導師是一分錢軍餉沒有,完全靠自力更生、以戰養戰。不和小鬼子打經濟仗能行麼?

天氣很熱,劉一民站着講話,一手拿個蒲扇,邊煽邊講,時不時端起茶缸喝一口涼水。

喝完水後,劉一民又講到:“我再給大家算一筆賬。按照今年元月份八路軍總部規定的部隊供給制標準,糧食標準分兩種,每人每日1斤半和每人每日1斤4兩,菜金標準分四種,每人每日4分、5分、7分、1角。夜間工作的報務員每人每月也只發給夜餐費1元5角。生活津貼分四等,最高的每月5元,團營級每月4月,連級每月3元,排級每月2元,戰士每月1元。大家算一下,如果蘇皖地區每月有50萬元的稅收的話,我們能養多少部隊啊?再說了,等根據地發展了,會收的更多,甚至超過戰前國民政府的稅收。原因很簡單,統一稅率能極大的刺激經濟。經濟規模上去了,稅收自然也就上去了”。

劉一民沒有看到,臺下坐着的留在蘇皖地區的幹部們的袖子都挽起來了,眼睛也變得賊亮賊亮,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在蘇皖地區大幹一場了。

劉一民講的第四點是團結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講,歷史上我軍經略蘇皖邊區的時候,由於八路軍、新四軍分屬兩個指揮系統,中原局與山東分局、東南分局的幹部也屬於不同的指揮系統,開始時候配合不好。現在情況也和那時差不多,劉一民帶來的幹部屬於山東局的,劉少奇的中原局和山東局沒有領導關係,陳毅帶來的幹部屬於新四軍的,還有地方幹部,等於四塊往一起揉。部隊也是這樣,有八路軍,有新四軍,有地方游擊隊,也是幾塊往一起揉。因此,會前劉少奇和劉一民商量,要他務必講講團結問題。也只有劉一民這樣的威望,講這個問題眼下最合適。

劉一民拿了一把筷子,拿出一根,輕鬆地就掰斷了。兩根同樣輕鬆掰斷,三根就費勁了,整把的筷子就掰不斷了。

實際上,以劉一民的功夫,把這整把筷子掰斷也不是什麼難事,他只是做個試驗而已。

放下筷子後,劉一民就說:“同志們,這是個小試驗,是教育小孩時做的試驗,對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同樣適用。一根筷子、兩根筷子、三根筷子都可以輕鬆地掰斷。整把筷子就掰不斷。這說明個什麼問題?說明團結起來力量大。我知道,現在蘇皖地區的部隊有八路軍、新四軍、地方游擊隊。幹部有中原局來的、山東局來的、東南分局來的,還有本地的黨員幹部。大家都是爲了打鬼子才走到一起來的,團結問題都顯得特別重要。無論是山東局、中原局的,還是東南局和地方黨員,無論是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地方游擊隊,都是黨的幹部、黨的部隊。哪裡需要往哪裡調,越是艱苦的環境越需要堅強有力的幹部和軍隊。特別是留在蘇皖地區的新三旅和新七旅,要擔起主力部隊的擔子,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爲其它新編部隊贏得寶貴的整訓時間。”

這個問題劉一民講了很長時間,主要就是給幹部們做思想工作。實際上他不用講這麼多,戰爭年代的幹部沒有後世幹部那麼多的毛病,最起碼沒有腐敗問題。

會議結束後,晚上,劉少奇給大家講《論員的修養》,劉一民也去認真聽講。他知道,這篇名著是劉少奇在豫西澠池八路軍兵站寫的,在豫西特委的幹部會上講的。穿越前,劉一民還曾經去澠池八路軍兵站參觀過。現在聽劉少奇實地講,別有一番滋味。

聽完劉少奇的講課後,劉一民沉默不語。穿越前,他也煩這類政治理論灌輸,但是現在不一樣,這是殘酷的戰爭年代,不用強大的統一的思想把幹部戰士腦子武裝起來,就不可能贏得戰爭勝利。

說實話,劉少奇的《論員修養》和劉一民的《論黨內民主》講的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劉少奇追求的是黨員通過學習實踐,成爲一名忠誠純潔的黨員。劉一民則主要論述的是黨內民主機制建設,更側重於發揚黨員權利、探索長治久安之策。

劉一民本來不打算再講了,他也沒有時間了,華北的局勢在不停地變化,他急着返回山東。原來他還計劃攻佔蘇中,到揚州城去奪取日軍的物資,甚至到大上海去看看日軍的銀行裡存款到底多不多。但是現在情況變了,必須得儘快趕回山東了。

聽了劉少奇的講課,劉一民改變了主意,抽出一天時間,專門給幹部們講了《論黨內民主》。

這堂課,劉一民旁徵博引,從黨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講起,把自己後世學的理論和現在的鬥爭實踐結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給幹部們上了堂生動的黨課。

各位書友大大:昨天本來計劃兩更或三更的,結果出了個特殊情況,臨時寫一個大會經驗交流材料,把時間全部耽誤了。對不起大家。謝謝!RO

第119章 會師風雲(四)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329章 徂徠會議(續)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40章 溪口之戰(九)第1583 番外 五、黯然銷魂者第1582章 番外 四、日本總督第1496章 傘兵突擊第328章 徂徠會議第1349章 勸降第228章 雁門關(四)第954章 座談(續)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925章 清清蒙陽河第643章 魚兒咬鉤了第989章 曾中生殉國第1311章 敲竹槓敲到美國人頭上了第1327章 鬆遼戰役(二)第1494章 垂死掙扎第1366章 國家利益至上(續)第1532章 選擇第1358章 激戰長春(九)第384章 魯中戰役(七)第1155章 天皇決斷第361章 橫掃魯東南(四)第814章 參議院演講第294章 冀中大突圍(四)第468章 重返山東第880章 日本救國軍的處女戰(續)第838章 日本救國軍(中)第908章 各懷心機(續)第1269章 矛隼第689章 皖東北特委一0二六章古鎮蘭陵第270章 提前到來的大掃蕩(三)第910章 屁滾尿流(續)第321章 初到冀魯邊(一)第495章 炸了鍋了(續)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9章 湘江岸邊(二)第65章 血戰羊坪鎮(四)第662章 北線警訊第762章 湯溝擒頑(續)第481章 蓄勢(續)第51章 席捲黔東南(四)第685章 小年夜第45章 餘韻(五)第1463章 凱旋第280章 地獄焰火(五)第949章 魯西南之戰(七)第228章 雁門關(四)第1351章 激戰長春(二)第1221章 親情第996章 潰敗第176章 色誘(四)第198章 襲取太原(十一)第84章 宜賓(二)第291章 冀中大突圍(一)第399章 青島博弈(二)第503章 襲佔安丘(一)第762章 湯溝擒頑(續)第841章 九月會議第1234章 冬季攻勢第1192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第169章 煤田第452章 功與罪(續)第1008章 新年禮物第498章 向北出擊(一)第334章 滕縣之殤(五)第1401章 紅色英雄城第391章 東望青島(一)第1238章 乘風而來第1041章 一槍撂倒第255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四)第903章 華北治安“八條共識”第880章 日本救國軍的處女戰(續)第930章 山東軍區司令員第567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一)第496章 喜憂交加(一)第771章 尹集第1129章 征服(續)第695章 南打北拉(一)第625章 沈鴻烈(續)第1201章 猶太人才第1234章 冬季攻勢第826章 鋒芒啊鋒芒(下)第604章 歡迎回家第947章 魯西南之戰(五)第249章 沸騰的天津(八)第1471章 遲到的中途島大戰第1290章 指點第637章 黎明的焰火第1415章 給老子捅了他第95章 成都風雲(九)第774章 卓氏地主第909章 屁滾尿流第1117章 契入點第1123章 南苑第1458章 兵敗如山倒第424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十)
第119章 會師風雲(四)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329章 徂徠會議(續)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40章 溪口之戰(九)第1583 番外 五、黯然銷魂者第1582章 番外 四、日本總督第1496章 傘兵突擊第328章 徂徠會議第1349章 勸降第228章 雁門關(四)第954章 座談(續)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925章 清清蒙陽河第643章 魚兒咬鉤了第989章 曾中生殉國第1311章 敲竹槓敲到美國人頭上了第1327章 鬆遼戰役(二)第1494章 垂死掙扎第1366章 國家利益至上(續)第1532章 選擇第1358章 激戰長春(九)第384章 魯中戰役(七)第1155章 天皇決斷第361章 橫掃魯東南(四)第814章 參議院演講第294章 冀中大突圍(四)第468章 重返山東第880章 日本救國軍的處女戰(續)第838章 日本救國軍(中)第908章 各懷心機(續)第1269章 矛隼第689章 皖東北特委一0二六章古鎮蘭陵第270章 提前到來的大掃蕩(三)第910章 屁滾尿流(續)第321章 初到冀魯邊(一)第495章 炸了鍋了(續)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9章 湘江岸邊(二)第65章 血戰羊坪鎮(四)第662章 北線警訊第762章 湯溝擒頑(續)第481章 蓄勢(續)第51章 席捲黔東南(四)第685章 小年夜第45章 餘韻(五)第1463章 凱旋第280章 地獄焰火(五)第949章 魯西南之戰(七)第228章 雁門關(四)第1351章 激戰長春(二)第1221章 親情第996章 潰敗第176章 色誘(四)第198章 襲取太原(十一)第84章 宜賓(二)第291章 冀中大突圍(一)第399章 青島博弈(二)第503章 襲佔安丘(一)第762章 湯溝擒頑(續)第841章 九月會議第1234章 冬季攻勢第1192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第169章 煤田第452章 功與罪(續)第1008章 新年禮物第498章 向北出擊(一)第334章 滕縣之殤(五)第1401章 紅色英雄城第391章 東望青島(一)第1238章 乘風而來第1041章 一槍撂倒第255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四)第903章 華北治安“八條共識”第880章 日本救國軍的處女戰(續)第930章 山東軍區司令員第567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一)第496章 喜憂交加(一)第771章 尹集第1129章 征服(續)第695章 南打北拉(一)第625章 沈鴻烈(續)第1201章 猶太人才第1234章 冬季攻勢第826章 鋒芒啊鋒芒(下)第604章 歡迎回家第947章 魯西南之戰(五)第249章 沸騰的天津(八)第1471章 遲到的中途島大戰第1290章 指點第637章 黎明的焰火第1415章 給老子捅了他第95章 成都風雲(九)第774章 卓氏地主第909章 屁滾尿流第1117章 契入點第1123章 南苑第1458章 兵敗如山倒第424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