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蓄勢(續)

劉一民一看這架勢。心裡就笑了。不錯,經過鬼子大掃蕩,根據地的老鄉們警惕性都很高,一遇可疑人員,馬上就向部隊報告,這樣子的話,那些漢奸特務就休想在根據地活動、搞破壞。

趕過來的八路軍戰士是編練司令部的,領頭的班長一看黃文虎和李小帥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再一看黃文虎和李小帥身後的人,馬上就要立正敬禮,手擡起的時候忽然意識到師長、政委穿的是便衣,分明是秘密行動,就趕緊又把手放了下來,轉身對飯店老闆說:“你做的對,這幾個人我們帶回去審問一下。老鄉,謝謝你了!”

那班長說完,就讓戰士們收起槍,護着劉、羅二人走了。

那老闆見八路軍沒有抓這幾個人,而是簇擁着一起走了,心裡有點不解,想了想。覺得八路軍一定會把這幾個人的身份查清楚的,也就不再操心了,忙着去招呼客人去了。

劉一民、羅榮桓到編練司令部後,編練司令部政委袁國平、司令許光達才知道師長和政委到了,慌忙迎了出來。

一行人進了司令部後,袁國平就埋怨師長、政委太冒險了,萬一遇到特務怎麼辦?然後就批評李成毅不吸取成都遇刺的教訓,萬一出了事怎麼交待?

李成毅忙報告說警衛一營一連已提前做好了秘密警戒工作,萬無一失,請首長們放心。

劉一民知道戰友們都是關心他和政委的安全,也不在意,直接讓袁國平和許光達彙報工作。

袁國平說,編練司令部渡河後,由於日軍開始掃蕩,編練司令部直接投入了反掃蕩作戰。戰前根據師部動員令徵集的新兵在作戰中與輜重團一起行動,承擔了後勤物資轉運任務。特別是從連雲港轉運出來的物資,就是由後勤司令部和編練司令部聯合完成的。現在局勢穩定了,訓練也開始走向正規,再有兩個月,這批新兵就可以完成訓練。美中不足的是,這批新兵是根據戰前師部動員令由各根據地徵集來的,都是原來複員的軍閥部隊的老兵,年齡有點偏大,人數也不多,只有8210人,離每批三萬人的目標差距很大。

袁國平報告的是實情,從編練司令部奉命渡河東進起。部隊確實一直處於反掃蕩作戰中,也沒有時間徵集新兵。但是,現在這項工作就必須抓緊了。

劉一民和許光達過去不熟悉,但對其人其事那是非常瞭解的,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開國大將麼!因此,袁國平報告完後,劉一民就問許光達到山東後生活習慣不習慣,和同志們相處的好不好。

劉一民和許光達不熟悉,不等於許光達對劉一民不瞭解。雖然到山東以來第一次和劉一民、羅榮桓見面,但劉一民的情況大家都當傳奇一樣說,許光達怎麼會不瞭解呢?

見劉一民溫言溫語問候,許光達忙敬禮報告說一切都好,生活條件無所謂,紅軍時期多困難的日子都過來了,現在的條件比那個時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請司令員放心。說完,又說來山東前,賀老總專門委託他代問劉、羅首長好。賀老總還說,晉綏地區物資睏乏,兵源困難,請劉、羅首長不要忘了120師。繳獲的日軍大炮、機槍用不完的話,多支持120師一點。

許光達這一說,聽的劉一民和羅榮桓都是哈哈大笑,羅榮桓邊笑邊說:“這個賀老總,什麼時候都忘不了打秋風。”

許光達說:“政委,你不知道,賀老總和我說過,紅二方面軍到陝西的時候特別困難,減員多、傷員多,缺糧缺錢,武器彈藥更是和中央紅軍不能比。幸虧紅七軍團大力支持,把農場都讓給了二方面軍,劉軍團長專門支援了武器彈藥和藥品。上抗日戰場後,在太原教導師又給120師支援補充裝備。賀老總說,現在八路軍幾個師,就屬120師發展慢。沒辦法,晉綏地區人煙稀少,糧食產量也低,發展空間也小。要想壯大隊伍,前提一是得解決糧食問題,二是得解決武器彈藥問題,三是得有兵源。這三樣眼下都很難辦。照我看啊,師長、政委,說錯了你們批評,120師的整體實力也僅僅相當於我們教導師兩、三個旅,而且是排名靠後的旅。火力上更是比不上,我們主力旅每旅都有炮兵團,120師、115師、129師、獨立師全部沒有炮兵團。”

劉一民聽後默然不語,知道日軍在山西戰場頻繁掃蕩。八路軍主力爲了配合其它戰場作戰,更是主動出擊,無日不戰。賀老總這麼說,那一定是120師在作戰中傷亡過大,武器彈藥損耗也大。

想了半天,劉一民對羅榮桓說,一定要想辦法給幾個師輸送一批武器彈藥,不要說120師了,冀東起義部隊恐怕絕大部分都還是拿的大刀棍棒。教導師現在已經全部日械化,後勤司令部儲存了大量的淘汰下來的國造舊武器。這些武器對教導師來說落後了,但是對於冀東起義部隊和地方武裝、民兵來說,那無疑是寶中寶。讓後勤司令部查一下,彈藥儲備夠不夠,不夠的話集中力量生產一批,準備下一步作戰行動結束後,把這些武器彈藥送回冀中冀南,讓幾個主力師到冀中、冀南取。主席要求的給幾個師裝備炮兵團的事情這次一併完成,連炮兵幹部帶大炮和炮彈,一起送到冀中、冀南去。

袁國平插話說:“師長,我有個想法,115師、120師、129師、獨立師的紅軍成分高,而我們教導師紅軍成分太低,不利於提高部隊凝聚力。是不是向主席建議一下。從上述各師各抽調一個團到山東來,與我師的各警備旅和教八旅混編。我們從教八旅和各警備旅抽調部隊,連同裝備一起送往各師。不知道這個建議行不行?”

劉一民說:“這個建議當然行。不過有個問題,教八旅好說,戰士大部分都是我們從山西戰場帶過來的國軍、晉綏軍戰士,調到哪裡都可以。幾個警備旅的戰士都是山東本地人,入伍時間短,貿然調到其它戰場,還需要做許多工作。這樣吧,不要說一個團了,建議中央從幾個師各抽調一個營。不過必須是老紅軍營,不能是新擴編部隊。各警備旅增加一個紅軍營,加上我們的幹部,戰鬥力應該可以上一個檔次。”

羅榮桓很沉穩,聽了幾個人的對話後,思考了一會兒,說道:“這樣,既然要向主席提建議,那就全面一點。山西、陝西人口本來就少,特別是山西,大部分地區土地貧瘠,自古以來糧食供應就是個大問題。我考慮冀中、冀東、冀南地區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現在日軍雖然佔上風,但我們不能讓他們就這樣佔了我們的糧倉。建議中央派120師主力、129師主力或獨立師主力挺進冀中、冀南,配合留守部隊恢復發展根據地,壯大隊伍,我們也可以就近支援。這樣以來,既能牽制華北日軍不能全力實施山西作戰或南下中原參戰,又能讓魯西、冀魯邊和冀中、冀南甚至冀東連成一片。”

羅榮桓的這個提議,劉一民心裡不知道盤算過多少次,幾次想向中央建議,但是考慮到歷史上中央就曾經派120師挺進冀中,加上現在華北平原日軍兵力龐大,讓這些部隊進入冀中、冀南與日軍死拼,不符合主席的一貫戰略思想,想着等武漢會戰後期日軍從華北抽調部隊增援後再提這個建議。不想羅榮桓也是一個戰略層面上的統帥級人物,一眼就看出了日軍全力攻擊武漢從而在華北採取守勢的戰機。

但是這樣一來也有個問題,那就是很容易讓日軍再次集中兵力清剿華北平原上的我軍武裝,甚至造成重大損失。

劉一民本身把因爲打鬼子造成損失的事情看的不是很重,打仗麼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日軍又不是傻子,站到那裡一動不動地等着捱打,有犧牲有損失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部隊當成靶子硬往鬼子口袋裡送的事情,劉一民是絕對不做的,就是他想做也做不到。主席、老總那都是什麼人,豈會犯低級錯誤?不過,現在確實是良機,日軍精銳師團都在武漢、中原戰場,這華北平原上剩下的都是特設師團、警備師團和守備隊,雖然經歷這段時間戰場磨練,小鬼子這些三流、四流部隊戰鬥力有所提升,但劉一民相信他們頂多和八路軍主力部隊打成平手。要是這個時候不讓120師、129師、獨立師到平原上籌集糧食、布匹,冬天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思想一定,劉一民當即要袁國平拿來筆和紙,也不要他們動手,自己直接起草了給主席和總部的電報,除了上述建議外,並報告說鑑於武漢戰場和中原戰場吃緊,形勢危急,決心集中教導師主力北上魯中,聚殲膠濟路和濟青公路之敵,而後揮師南下,攻佔徐州,徹底將日軍進攻節奏打亂。

寫完,讓羅榮桓看過,兩個人一起簽字,就在編練司令部直接拍發。

發完電報,劉一民讓袁國平和許光達陪同,去編練司令部各團隊駐地檢查訓練情況。

這一檢查,就整整檢查了兩天。原因是劉一民認爲這批新兵成分複雜,年齡大不說,還都在各軍閥部隊當過兵,經歷也太複雜。要想把他們徹底轉變成合格的八路軍戰士,難度很大。因此,他和羅榮桓下足了功夫,兩天時間吃住都在各連隊,和戰士們交流談心,傳授作戰技能。

編練司令部的各級幹部都是教導師各部隊抽調來的骨幹,對教導師的政治工作有深刻體會,這批新兵在他們帶領下,已經開展了訴苦運動,思想已經轉變了。劉一民和羅榮桓一來,早上和大家一起出早操,上午和下午指導訓練,吃飯時劉、羅、袁、許又分頭親自站在大鍋前給大家打飯,晚上幫戰士們挑水泡,和戰士們拉家常,批改戰士們的識字本。兩天下來,新戰士們算是徹底領教了什麼叫老紅軍傳統,什麼叫官兵一體,什麼叫新型人民軍隊。

離開編練司令部的時候,劉一民命令袁國平和許光達立即給戰士們配發武器,加快完成訓練科目,下次戰鬥編練司令部所有人員都要拉上戰場,以打代訓。打完以後回來接着訓練,要把這批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新兵,真正訓練成八路軍精銳,將來編入各部隊時能充當戰鬥骨幹。下一批集中訓練清河警備旅和膠東警備旅,三個月訓練時間一天都不能少,一定要把兩個警備旅的戰鬥力提上去,能充當魯東地區的中流砥柱,讓教七旅能夠騰出手來參加主力大規模作戰。再接下來就要讓教八旅、魯西警備二旅和泰安支隊、魯東南支隊開回來輪訓,標準就是教一旅的訓練標準,達不到要求不準結束輪訓。

馬上就要開始大戰,來一趟不容易,劉一民和羅榮桓離開編練司令部後,直接去了魯東南行署,接見了魯東南區的黨政軍負責人。

戰爭年代保密意識強,劉、羅二人在莒縣城停了兩天,郭子化和王南湖竟然不知道一號、二號首長就在身邊。因此,一見面,王南湖就抱怨師長、政委看不起新部隊,不管咋說,魯東南支隊的骨幹部隊都是老部隊,還有警衛團一個營呢,難道就不能讓魯東南支隊承擔師長、政委的警衛部隊麼?

郭子化年齡大,見王南湖和師長、政委抱怨,知道這都是最親近的老戰友纔有的親暱,也不打擾他們,在一邊靜靜地看着微笑。

劉一民時間緊迫,和幹部們見面後,就讓大家忙去了,留下郭子化、王南湖兩個人,開始聽取彙報、交待任務。

王南湖報告說,前段時間魯東南支隊配合教五旅、泰安支隊開展反掃蕩作戰,打的很苦。敵人兵力太龐大,飛機又多,而且都是抱團滾動前進,根本就沒有打殲滅戰的機會,只能小部隊襲擾阻擊,利用山區地形與敵人纏鬥。部隊傷亡較大,彈藥損耗也大。好在王老虎他們從濟南弄回來了不少彈藥,全部都補充教五旅、泰安支隊和魯東南支隊了。現在情況好點,部隊收了不少新戰士,全支隊四個步兵團、一個防空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一個輜重營基本滿編。幾個縣的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組織也都拉起來了,設了海防哨所,監視日軍海軍動向,防空哨所按照防空旅的要求設置,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警備體系。

郭子化報告了魯東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農業上全部推行一年兩熟耕作法,秋糧馬上就要進入收穫季節,據估產,應該是個豐收年。如果明年還有如此穩定的環境,魯東南地區在今年基礎上可以最少多提供五成軍糧。商業上形勢更加喜人,日照、莒縣、諸城、沂水四縣每縣都有商戶五百戶以上。特別是莒縣,由於處於核心根據地,形勢比較穩定,從天津、青島、濰縣撤下來的商戶現在都已經開始開店營業了,商戶數量現在已經突破1000戶大關,還有可能繼續上升。工業上有後勤司令部統管,但一些民辦作坊和小工廠也在積極想方設法開始建設和生產。

聽完王南湖和郭子化報告後,劉一民要求魯東南區的工作還要加強。軍事上要大規模擴軍,魯東南支隊主力要按主力旅的標準滿編整訓,各縣縣大隊要發展成獨立團或警備團,還要籌建小型海上巡邏隊,將來想法繳獲日軍的魚雷艇,開展海上游擊戰,必要時可以攻擊日軍軍艦,將鬼子軍艦從近海驅逐出去,讓他們不能隨意進行登陸作戰。經濟上,一手抓財稅制度建設,一手抓基礎工業,象鹽業,就可以土法上馬,保證根據地居民吃鹽。農業上,繼續推行一年兩熟工作法,還要動員羣衆多養家畜,家家戶戶都要養牛、養豬、養雞,山區羣衆還要多養羊、馬、驢、騾子,既增加收入、改善部隊供應,又可以用農家肥提高糧食產量。將來部隊退役戰馬可以交給羣衆放養,彌補農業生產蓄力不足問題。羣衆養的馬、騾子、驢,好的要優先供應部隊,解決部隊馱馬不足問題。漁業上也要抓緊,要動員漁民趁魚訊多出海捕撈,除了鮮貨,其餘的都要醃製成魚乾,儲存起來。今年冬天,要利用夜晚時間,組織羣衆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水渠。還要在一些河道中多挖深潭,代替水庫儲水。每家每戶都要打水窖,儲水備荒。萬一明年大旱,我們也有應對之策,那就是多種耐旱作物和水窖儲水,確保農業不減產或少減產。

劉一民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爲他知道歷史上從1939年到1944年,山東一直持續乾旱,吳化文部之所以當漢奸,除了蔣介石曲線救國政策和日軍大軍掃蕩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沒有糧食,天天餓死人。劉一民熟知歷史,自然不想讓自己根據地軍民再餓肚子。

講到這裡,劉一民要求羅榮桓回去後立即向黎玉、郭洪濤和吳徵傳達他的命令,要拿出資金,想法組織商人們到江浙地區買糧,在蘇中活動的三個騎兵營和蘇北支隊都要想法多繳獲日軍糧食,待主力實施南線作戰時,一併運回山東儲備。

郭子化覺得劉一民這小夥子越來越有意思,簡直有點神棍的味道,他怎麼知道明年會幹旱呢?不過想歸想,郭子化可不願打斷正講得兩嘴冒白沫的劉一民,因爲他知道劉一民料事極準,比有算命先生之稱的新任後勤司令部政委楊至誠名氣還大。

最後,劉一民要求魯東南各機關、部隊要迅速動員,組織鄉親們做好支前工作。特別是過冬軍裝、軍鞋,現在就要動手,後勤司令部提供布料、棉花,老鄉們每家每戶領料縫製,一定要趕在入冬前解決部隊冬裝問題。

劉一民講完後,王南湖提出希望能讓魯東南支隊參加主力作戰,現在擴軍容易,武器也不存在問題,上次橫掃魯東南作戰中,教五旅繳獲的武器很大一部分都給了魯東南支隊,但彈藥補給是個問題。魯東南支隊各部隊都是老部隊,戰鬥力強橫,但幹部戰士都很傲氣,不願意向後勤司令部申領彈藥補給,說是我們完全可以去打一些諸如襲佔連雲港之類的戰役,解決彈藥補給問題。這一點,請師長考慮。另外,幹部們反映,番號叫支隊有點不倫不類,魯東南支隊和泰安支隊的戰鬥力、裝備、戰績在那裡放着,是不是可以考慮改稱教九旅、教十旅,這樣的話容易激勵士氣。

劉一民一聽,就批評王南湖放不下主力架子。什麼是主力?不單單是打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能夠鎮守根據地獨當一面、能組織羣衆發展生產都是主力。師主力要南征北戰,魯東南地區是目前山東最穩固的根據地,看好根據地就是看好家,哪有那麼多羅嗦!

羅榮桓見劉一民把王南湖訓得灰土土的,就說:“南湖同志,師長的意思不是泰安支隊、魯東南支隊不能改稱教九旅、教十旅,而是無論什麼番號都是八路軍,都是打鬼子。現階段我軍需要隱蔽實力,要埋頭髮展。搞那麼多主力旅出來,豈不是讓小鬼子和蔣委員長的目光都盯住我們麼?不光你們想改番號,幾個警備旅哪個不想改?同志哥,這個事情不用再說,時機成熟了自然就改。我知道你想隨主力參加大戰,但是萬一小鬼子偷襲我們根據地怎麼辦?現在是有主力在這裡,小鬼子來一個、兩個師團我們都不怕,那萬一主力北上、南下之後呢?如果主力北上發起大戰役,那向隴海路方向警戒阻擊的任務必然會落在你們頭上。這樣,你們先向後勤司令部申請彈藥補充,等將來你們繳獲了再上繳就是了。”

王南湖忙立正敬禮,開口就是“謝謝師長、政委批評。”(!)

第1386章 琢磨第1096章 漫長的一天(上)第1194章 繾綣第1347章 秦彥三郎第1290章 指點第224章 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五)第216章 繁峙(二)第823章 原來如此第206章 無能的板垣(一)第1466章 喬巴山第179章 發展(三)第958章 狠辣的多田駿第1003章 雪夜篝火(續)第957章 憂心如焚第769章 鐵拳(續)第389章 坊子夜戰(二)第1288章 東北局第667章 杉杉元要剖腹六四七章 北線風雲再續第68章 烏江邊(一)第868章 魯南戰役(一)第395章 震驚第20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第905章 摩擦起兮(續)第664章 聚殲(二)第1318章 血色清晨(續)第174章 色誘(二)第197章 襲取太原(十)第518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五)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1499章 城中開花第713章 血沃冀魯邊(五)第927章 研判第559章 谷壽夫的對策第1134章 愁緒第1127章 佳人遠行(續)第648章 大地飛鷹第1259章 彎彎繞第929章 求證第988 劫後重逢第268章 提前到來的大掃蕩(一)第17章 兵臨通道(二)第262章 冀南風雲(二)第1245章 席捲關東州第1187章 前倨後恭 求雙倍月票爆發第152章 回師(一)第583章 戰地通訊(續)第902章 磁窯殲敵(續)第1537章 慶功酒第1322章 惑敵(續)第416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二)第965章 攻佔石門(五)第865章 糾結的多田駿第1182章 戰上海第1338章 亂了方寸第356章 龍廷會議(續)第1094章 大戰前奏(續)第502章 盲動(續)第829章 該來的都來了第900章 潰逃第663章 聚殲(一)第1475章 散夥會第631章 日軍的宣傳戰第1462章 一億國民齊上陣(續)第204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六)第245章 沸騰的天津(三)第1272章 風掃殘雲第731章 喋血贛江(三)第1247章 席捲關東州第1549章 不可思議的大潰敗(續)第577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第960章 羣醜第153章 回師(二)第1465章 整編第1276章 瀋陽之夜第1156章 天皇決斷(續)第1200章 模糊處理第1086章 娘子關第170章 紅軍大學校長(一)第1148章 大潰敗(中)第1524章 一戰定華北(十)第857章 新安古鎮(上)第633章 泰西戰役前奏第504章 襲佔安丘(二)第526章 四方震驚第462章 詭異第15章 西延整訓(三)第293章 冀中大突圍(三)第529章 老子放飛的不是鳥,是炮彈第1046章 乾隆寶劍第599章 古賢第245章 沸騰的天津(三)第313章 揮師東進(四)第一一 0涪嘉戰役五第912章 堅城(續)第716章 毒計第1557章 嚇死汪精衛(續)第1519章 一戰定華北(五)第454章 連雲港(一)第1426章 大潰退(續)
第1386章 琢磨第1096章 漫長的一天(上)第1194章 繾綣第1347章 秦彥三郎第1290章 指點第224章 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五)第216章 繁峙(二)第823章 原來如此第206章 無能的板垣(一)第1466章 喬巴山第179章 發展(三)第958章 狠辣的多田駿第1003章 雪夜篝火(續)第957章 憂心如焚第769章 鐵拳(續)第389章 坊子夜戰(二)第1288章 東北局第667章 杉杉元要剖腹六四七章 北線風雲再續第68章 烏江邊(一)第868章 魯南戰役(一)第395章 震驚第20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第905章 摩擦起兮(續)第664章 聚殲(二)第1318章 血色清晨(續)第174章 色誘(二)第197章 襲取太原(十)第518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五)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1499章 城中開花第713章 血沃冀魯邊(五)第927章 研判第559章 谷壽夫的對策第1134章 愁緒第1127章 佳人遠行(續)第648章 大地飛鷹第1259章 彎彎繞第929章 求證第988 劫後重逢第268章 提前到來的大掃蕩(一)第17章 兵臨通道(二)第262章 冀南風雲(二)第1245章 席捲關東州第1187章 前倨後恭 求雙倍月票爆發第152章 回師(一)第583章 戰地通訊(續)第902章 磁窯殲敵(續)第1537章 慶功酒第1322章 惑敵(續)第416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二)第965章 攻佔石門(五)第865章 糾結的多田駿第1182章 戰上海第1338章 亂了方寸第356章 龍廷會議(續)第1094章 大戰前奏(續)第502章 盲動(續)第829章 該來的都來了第900章 潰逃第663章 聚殲(一)第1475章 散夥會第631章 日軍的宣傳戰第1462章 一億國民齊上陣(續)第204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六)第245章 沸騰的天津(三)第1272章 風掃殘雲第731章 喋血贛江(三)第1247章 席捲關東州第1549章 不可思議的大潰敗(續)第577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第960章 羣醜第153章 回師(二)第1465章 整編第1276章 瀋陽之夜第1156章 天皇決斷(續)第1200章 模糊處理第1086章 娘子關第170章 紅軍大學校長(一)第1148章 大潰敗(中)第1524章 一戰定華北(十)第857章 新安古鎮(上)第633章 泰西戰役前奏第504章 襲佔安丘(二)第526章 四方震驚第462章 詭異第15章 西延整訓(三)第293章 冀中大突圍(三)第529章 老子放飛的不是鳥,是炮彈第1046章 乾隆寶劍第599章 古賢第245章 沸騰的天津(三)第313章 揮師東進(四)第一一 0涪嘉戰役五第912章 堅城(續)第716章 毒計第1557章 嚇死汪精衛(續)第1519章 一戰定華北(五)第454章 連雲港(一)第1426章 大潰退(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