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完全惡化

文起、呂玉文他們在後面的壓力越來越大。

相國寺軍營裡的元軍從太廟外圍都匯聚到這裡來,兵力較之天罡軍、天平軍的總和都還要多不少。

只誰也沒派人去問前面的廬州府守備軍和臨安府守備軍是怎麼回事。

他們心裡都明白,此時方垂賢他們面臨的壓力不比這邊小。

廬州府守備軍和臨安府守備軍的兵力本來也不多,此時要應對的卻是最精銳的內城軍營元軍,還有其餘許多雜七雜八的元軍。

之前內城軍營雖是差點被攻破,元軍折損不少,但此時加上那些雜七雜八的元軍,可是佔着不小的人數優勢。

再加上他們以逸待勞,在街道上擺起炮陣,這就更填平不少雙方之間的戰鬥力差距。

廬州府守備軍和臨安府守備軍發起的幾波突擊都被元軍猛烈的炮火給打下來。

而這個時候,天滿軍和天立軍還在朱雀門處和太常寺軍營裡的元軍苦戰。

他們能聽得到城內深處的槍炮聲,也看得到那陣陣的黑煙。但想要殺進城去卻是不容易。

太常寺軍營裡的元軍也沒有要放他們過去,然後來個甕中捉鱉的意思。估計是怕放他們進去會引起城內局勢發生變化。

宋軍打仗都很強悍,這是哪支元軍部隊都不否認的。若是能夠將宋軍分散開,他們是絕不願意宋軍“整合”的。

此時,天滿軍和天立軍可以說能夠堅持自保都已經算是不錯。

若非是想等候城內的天罡軍等軍出來,其實此刻撤退纔是他們最爲明智的選擇。

……

城東區。

原本打算從新曹門出城的天英軍將士在念佛橋遭遇元軍阻擊,總都統辛學文陣亡。其後改道,欲從新宋門出城去。

但這仍舊面臨元軍的爲主堵截。

整個城東區的元軍都漸漸運作起來,包括城東軍營元軍在內的主力,其目標就是要將天英軍全部留在城內。

元中路軍,主帥元屋企失蹤、副帥巴根已經陣亡是不錯,但各軍營的主心骨還在。

而且隨着後無憂、司興渠等人的撤走,現在府衙也已經恢復和各軍之間的聯絡。更重要的是,府衙內有人重掌大局。

元屋企的失蹤只是在府衙內興起片刻的慌亂,然後,整個府衙守軍的調配權便都被府衙中一人拿到手裡。

這人自然不是別人,而是開封府府尹兼任南京路總管的薛社。

元屋企失蹤,他便是整個開封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即便之前不是軍中將領,也該由他接元屋企的班。

在各軍斥候相繼到達府衙以後,薛社漸漸對開封府內情況掌握了大概。這點,他絕對比文起等人都還要清楚。

這樣亂哄哄的場景裡,被摻和進裡面的文起等人是不可能完全弄得清楚局勢的。只有薛社這樣的“局外人”,才能看得分明。

他能夠從元軍各軍的稟報中知道雙方將士的動向。

自然而然,也就會爲這些“動向”,而對下面的元軍發號施令。

元屋企走了,帥印等信物卻都還在房間裡。薛社並不介意暫且用這些信物發號施令,這能免去不少麻煩。

在他的調動下,各城區的元軍都不再如同無頭蒼蠅,只知道窮追猛打。那些比較散亂的部隊也都逐漸被整合起來,形成戰鬥力。

這當然讓得天英軍還有天富軍的形勢都越來越不妙起來。

集結城東區、城西區的力量,分別對付他們兩軍,這中間的兵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畢竟打到現在,天英、天富兩軍的兵力都遠遠不足兩千之衆了。而城東、城西區的元軍,少說也是有上萬人的。

算上雜牌,甚至可能有兩萬。

也就是天滿軍早早的跑出城去,要不然這會兒處境只怕和天英、天富兩軍不會有什麼差別。

未時。

形勢更加惡化。

在薛社的調動下,北城區的許多元軍由城北區趕往內城。

他們的目標相當的明確,那便是被圍在太廟,現在還在奮勇突圍的天罡軍等軍。

在東城區、西城區的天英軍、天富軍自身難保,朱雀門處天立、天滿兩軍也構不成太大威脅。將開封府內局面看清楚個大概的薛社不出意外想要先把天罡軍、天平軍還有臨安府守備軍、廬州府守備軍這股最大的宋軍給吞下來。

在他想來,只要先將這股宋軍吞掉,然後再吞掉東城、西城以及朱雀門的那些殘餘宋軍也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或許朱雀門的要難些,因爲那裡的宋軍可以向城外突圍。他在朱雀門外並沒有兵力可以調動,但他也不在乎這些。

只要把太廟還有東城、西城區的宋軍都留在城裡,這場仗便是他們大獲全勝了。跑掉些許宋軍,也沒什麼可惜的。

此時的薛社,有種巨大的餡餅從天而降砸到自己身上的感覺。元屋企下落不明,巴根被刺,這莫大軍功愣是落到他的頭上。

如果不是因爲巴根的遇刺以及軍中真武境供奉的陣亡讓他心中忌憚,迫切要拿下軍功的他怕是會連府衙內守軍都派出去。

太廟。

城北軍營的元軍趕在那些散亂部隊之前趕到這裡。

他們雖是整個開封府中戰鬥力最弱的部隊,但到底有這麼多人,出現在這,讓正在和臨安府守備軍等軍交鋒的元軍更是振奮。

整個城北軍營的元軍兵力是相當可觀的,更莫說,還不斷有元軍在趕過來。

誰都覺得這些被困在裡面的宋軍在劫難逃,除非他們能長出翅膀還差不多。

不,長出翅膀也沒有用。

有人看到,空中有熱氣球向着這邊飛過來了。

之前始終沒有動用的熱氣球在這會兒出現,顯然是要對這些宋軍實施毀滅性的打擊。

大好的形勢讓這些元軍也是生出勇氣,緊守防線不退。

正門外百餘米。

文起、呂玉文仍舊在和將士們抵擋着相國寺軍營元軍的進攻。

“熱氣球……”

呂玉文擡頭,看到了北邊空中向這邊飛過來的熱氣球。不多,僅有約莫兩百之數,卻是讓他臉色大變。

雖然軍中有攜帶沖天炮這種火器,但現在,卻是難以掰開人手來對付這些熱氣球。

文起也擡頭朝那些熱氣球往了眼,然後低頭,卻是從袖口中掏出了個小竹筒來。

1684.老卒出手1964.要褥羊毛288.皇上一跪1918.深入敵後107.洞庭學劍 (恭喜你諾安好,那還得了。晉升爲書皇)463.立兀合死1524.鮮明對比254.燈下黑984.戰火漫北疆(下)第一劍客1171.宮主之死1781.兄妹秘密1687.帶到府衙1550.庭恩入伍1455.喪心病狂1699.又一僞極1901.消息終到1181.找到屍體1273.明珠請辭578.薛姓總管145.洞庭之謀1135.高手殆盡1094.大宋天帝1720.桀驁大發321.廣西決戰(七)1359.喚醒民心1922.發起反攻010.真正高手1394.突破防線494.前世因果1055.西夏欲戰1603.猛烈進攻112.盼君歸 (爲 觴歌丶的第五枚玉佩加更)892.橫山血戰(八)1250.攻清川縣1444.大夏投降907.燒殺搶掠787.碾壓法王1081.到褒州城755.腹背阻敵1222.神兵督造1989.有人行刺1935.回汝陽城1439.一戰定局1503.又下豐陽1578.拒絕覲見1308.請動刀冢1346.血奪唐州(上)332.情人離別1361.攜美騎馬2022.楊梅、紫薇594.刀王西狂1663. 暫停步伐156.梧州之殤(九)1219.開始閱兵1231.四將會面579.鬥北威風1701.拜年761.戰後總結1458.空竹到長962.天助大宋1705.趙如悟劍(上)2034.健王之子1413.斬破天地2100.痛下殺手1465.公主的心1075.提親成功1656. 頒發勳章529.夔州開戰1539.元軍失利1193.到中興府486.邵武之戰(一)1633. 元軍懵了080.軍中演武1030.元軍投降962.天助大宋1139.體內變故855.襲營之戰(中)519.兩個條件348.海康血戰857.打退敵軍450.元軍襲擾1368.韋州之戰(三)251.夜襲端溪901.動手收割(下)703.當退則退956.武力破關1405.衆路高手364.許洪之鬥1913.騎鶴老頭1258.制蜂窩煤1993.幕後真兇1768.禁閉玉蟾374.大理現狀1619. 元軍高手112.盼君歸 (爲 觴歌丶的第五枚玉佩加更)716.玲瓏坦白1494.大赦天下2054.嘉定動盪1112.互相算計
1684.老卒出手1964.要褥羊毛288.皇上一跪1918.深入敵後107.洞庭學劍 (恭喜你諾安好,那還得了。晉升爲書皇)463.立兀合死1524.鮮明對比254.燈下黑984.戰火漫北疆(下)第一劍客1171.宮主之死1781.兄妹秘密1687.帶到府衙1550.庭恩入伍1455.喪心病狂1699.又一僞極1901.消息終到1181.找到屍體1273.明珠請辭578.薛姓總管145.洞庭之謀1135.高手殆盡1094.大宋天帝1720.桀驁大發321.廣西決戰(七)1359.喚醒民心1922.發起反攻010.真正高手1394.突破防線494.前世因果1055.西夏欲戰1603.猛烈進攻112.盼君歸 (爲 觴歌丶的第五枚玉佩加更)892.橫山血戰(八)1250.攻清川縣1444.大夏投降907.燒殺搶掠787.碾壓法王1081.到褒州城755.腹背阻敵1222.神兵督造1989.有人行刺1935.回汝陽城1439.一戰定局1503.又下豐陽1578.拒絕覲見1308.請動刀冢1346.血奪唐州(上)332.情人離別1361.攜美騎馬2022.楊梅、紫薇594.刀王西狂1663. 暫停步伐156.梧州之殤(九)1219.開始閱兵1231.四將會面579.鬥北威風1701.拜年761.戰後總結1458.空竹到長962.天助大宋1705.趙如悟劍(上)2034.健王之子1413.斬破天地2100.痛下殺手1465.公主的心1075.提親成功1656. 頒發勳章529.夔州開戰1539.元軍失利1193.到中興府486.邵武之戰(一)1633. 元軍懵了080.軍中演武1030.元軍投降962.天助大宋1139.體內變故855.襲營之戰(中)519.兩個條件348.海康血戰857.打退敵軍450.元軍襲擾1368.韋州之戰(三)251.夜襲端溪901.動手收割(下)703.當退則退956.武力破關1405.衆路高手364.許洪之鬥1913.騎鶴老頭1258.制蜂窩煤1993.幕後真兇1768.禁閉玉蟾374.大理現狀1619. 元軍高手112.盼君歸 (爲 觴歌丶的第五枚玉佩加更)716.玲瓏坦白1494.大赦天下2054.嘉定動盪1112.互相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