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城呆了幾天,丁紅星除了陪父母,每天就是朋友們輪着圈兒的請他吃飯,就連市裡和區裡的領導也到他家來看望過他,說他是桂城的英雄,給桂城人民爭了光。
而果然像丁世忠說的一樣,丁紅星迴到桂城,有幾家企業聞風而來,想要請丁紅星做他們的廣告代言人。
前幾天的《華夏足球》上,登出了一則丁紅星給藍天電器廠做廣告代言的報道,裡面披露的代言費用是一年二十萬,這個代言費用在這年頭算是挺高了,國內一線明星大概也就是這個價格了,不過這個價格也沒嚇退這些企業,他們非常看好丁紅星,覺得丁紅星學習好,形象俊朗,球也踢得好,以後一定會大有前途,成爲中國體育界的領軍級明星也是指日可待,所以他們對丁紅星也是趨之若鶩。
丁紅星目前也沒個經紀人啥的,雖然廖銘華說可以做他的經紀人,不過兩人也沒什麼正式協議,而且廖銘華現在還在荷蘭呢,所以丁紅星也只能自己來跟這幾家企業談判。
其實丁紅星現在真不在乎這些廣告代言費,星海投資現在一天給他掙的也不止這麼多錢啊,不過這廣告代言他還不能不接,要不然就太不合情理了,而且這些廣告代言費他可以光明正大的交給父母,改善家裡的生活,要不然他好好的一個大富翁,卻不能讓父母享享福,他心裡也不舒服,這些廣告代言費,在這個年頭算是一筆鉅額財產了,他父母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只會羨慕他們養了個好兒子。
當然,哪怕沒有這些廣告代言費,丁躍進和沈淑珍夫婦對現在的日子也已經足夠滿足了,可是丁紅星做兒子的當然想多孝敬他們一些。
雖然決定了接廣告代言,不過丁紅星也不會剜到籃裡都是菜,他得挑,挑企業的實力,挑企業的口碑,那些產品質量不行的,口碑不好的,就算給他再多錢他也不會給他們做廣告。
最後,在排除了一家賣假藥的,一家制造電器的,一家搞傳銷的公司之後,丁紅星跟兩家企業簽訂了代言合同,一家是服裝企業,一家是飲料企業,現在雖然都還不算起眼,可是丁紅星這個重生者當然知道,二十年後,這兩家企業都成了國內同行業的領軍者。
這兩家企業給丁紅星的價格開的都是二十萬一年,對這個價格,丁紅星沒有什麼異議,不過他並沒有同意對方提出的簽訂多年合同的要求,而是跟對方簽訂了一年合同。
一年之後,丁紅星的廣告代言費可就不是現在這個價碼了,荷甲聯賽、荷蘭杯和歐冠的三冠王光環將會讓他在國內的人氣漲到一個恐怖的地步,而這幾年國內明星代言的身價也是一年一個價格,雖然丁紅星不在乎這些錢,他也不想過於壓榨這些企業,可是對於球星來說,一個符合自己身份的廣告代言費價格也關係到他的形象啊,而且對方公司請他代言也是物有所值的,不會吃虧。
那兩家公司也是很精明的,他們看好丁紅星的前途,又看到丁紅星沒有經紀人,所以就想佔這麼一點便宜,用現在還比較低的價格跟丁紅星簽下多年合同,甚至不惜提出一次先付三年的代言費的條件,不過他們沒想到,丁紅星這麼一個纔剛滿十八歲的少年,居然能夠這麼冷靜,這麼清醒,面對如此鉅款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果斷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只肯簽下一年合同。
這雖然讓他們有些惋惜,不過他們能夠用這種比較低的價格跟丁紅星簽下一年的代言合同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他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和丁紅星把關係搞好,一年之後,他們在和丁紅星續約的時候也可以佔得先機。
爲此,在簽完合同之後,這兩家企業提前就把一年的代言費付給了丁紅星,他們的做法也贏得了丁紅星的好感,以後只要他們不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丁紅星都會優先考慮跟他們續約。
拿到這四十萬之後,丁紅星轉手就把它們存進銀行,然後把存摺交給了沈淑珍,這一下可把沈淑珍嚇壞了,她這輩子哪見過這麼大一筆錢?這兩年雖然郵品店的生意不錯,可是丁家分的紅也沒有超過十萬,其餘的都放到店裡當做流動資金了,在還掉買門面房時找丁援朝借的錢和找農行貸的款之後,家裡的存款也就幾萬而已。
就這幾萬,沈淑珍已經覺得是一筆鉅款了,何況現在是幾十萬呢?兒子是哪來這麼大一筆錢呢?
看着沈淑珍拿着那個存摺像是拿着一塊燙手山芋一樣,丁紅星笑道:“媽,您別怕,這是我給別人做廣告掙的錢,您可以光明正大的用。”
沈淑珍被驚到了:“做個廣告都能掙這麼多錢?”△≧△≧
丁紅星道:“媽,這不算什麼,以後我的廣告收入只會越來越多,我的工資也會越來越高,您以後就等着享福吧!”
沈淑珍已經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她只是點頭說“好好好”。
丁紅星又道:“媽,您跟爸用錢不要太節約了,該用就用,現在天氣冷,晚上別用煤爐,不安全,把空調打開,屋裡就暖和了。”
沈淑珍爲了不讓兒子擔心,點頭道:“行,我知道了。”
丁紅星道:“不過也要注意安全,家裡有錢的事情跟誰也別說,現在我不在家,你跟爸要多當點心。”
沈淑珍道:“你放心吧,小黑現在長大了,可聰明瞭,只要不是熟人,到了咱們這裡它都叫得厲害,除了我和你爸,誰餵它東西它都不吃,這旁邊的鄰居們我們也都熟悉了,有什麼事情也有個照應,你就放心吧!倒是你一個人在荷蘭,自己要注意身體。”
丁紅星點頭道:“媽,我會的,我自己會做飯,我住的公寓附近還有一箇中國記者是我的熟人,他做菜的手藝不錯,我經常在他那裡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