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沒問題了。”天透黑的時間,楊銳纔算是查完了過去兩個多月的實驗記錄。
黃茂本來已經困的趴在桌子上了,一下子跳起來,問:“看完了嗎?真沒問題了?”
這麼大的論文,這麼龐大的實驗,年輕的黃茂也沒自信做完,或者說,他做的時候是一門心思的往前闖,現在做完了,反而是信心不足了。
楊銳喝了一大口茶,又打開水池的龍頭洗了把臉,方道:“看完了,你還別說,文字做的實驗記錄麻煩是麻煩了點,看的比視頻做的實驗記錄快多了。”
魏振學好奇的道:“什麼是視頻做的實驗記錄?”
“就是老外那邊開始用的,用電腦拍錄像,記錄實驗的。”楊銳隨便解釋一句。
魏振學睜眼道:“還可以這樣?那要浪費多少錄像帶?”
“只是叫錄像而已,實際上是用電腦硬盤來錄的。”
“那多麻煩啊。”
“錄起來容易點,處理的時候,要是有實驗助手幫忙,也挺簡單的。”楊銳當年倒是想用視頻的實驗記錄,可惜自家導師精窮精窮的,買不起軟件和硬件,隔壁系主任的學生就不一樣了,人家開着攝像頭就能做實驗記錄,像是寫日記一樣簡單。
在84年用錄像做實驗記錄就太奢侈了,大約只有歐美的頂級實驗室才用得起。
楊銳也就是提上一句,緩解了一下氣氛,接着道:“那現在就兩步走吧,我們一組開始寫論文,一組繼續做實驗,把分子機理的部分給做了,恩,我來做分子機理的部分,老黃和老塗,你們兩個做論文,老魏和王曉芸做輔助實驗。”
相比誘導基因而言,做分子機理就沒有那麼多機率問題了。
以80年代的技術,準確的說,是以華銳實驗室的技術,他們誘導基因是有點拼運氣的,最終能得到什麼,或者能發現什麼,並不是很確定。
但研究被誘導的基因的分子機理,對楊銳來說就簡單多了,首先,這是有一定模式的,其次,楊銳直接照抄都能抄出無數東西出來。
不管是shaker通道也好,黃茂終於找到的slo通道也好,這些通道的分子機理都是確定的。
楊銳最初在唐集中實驗室選擇分子機理做研究方向,也是這樣的目的。
這種實驗,楊銳無論如何都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當然,實驗還是要重複出來的,否則沒有實驗數據,純粹瞎編,還是有被揭穿的可能。
然而,與楊銳的信心滿滿不同,其他人對楊銳獨自做實驗還是有些不放心。
但因爲楊銳是實驗室的老大,一向歷史良好,黃茂和塗憲互相看看,也只是提出道:“要不然,我給你做助手。”
“不用,我已經有些思路了,你剛做的實驗,對細節比較熟悉,寫論文比較省時間,恩……你如果確實想做,抽空來幫忙好了。”楊銳也不想打擊黃茂的積極性,更要避免被他以爲自己是要搶功。
畢竟,黃茂的實驗能力是整個實驗室裡最強的,幼年期的汪穎都要差他一個數量級,楊銳差的就更遠了,分子分析的實驗交給黃茂,表面上看也是最恰當的。
“那好,我現在就寫。”
“熬夜?”
“現在還睡什麼啊。”
“不睡能寫出來?”
“沒問題!”黃茂說的斬釘截鐵。
楊銳伸了個懶腰,道:“我要先去休息,明天早上開始做下一階段論文。你也別那麼拼。”
“現在不拼什麼時候拼,放心,咱還年輕。”黃茂心裡想的是快點寫了論文的框架,正好魏振學他們做完實驗準備,他可以參與進去。
想到這裡,黃茂也不耽擱時間,趁着記憶新鮮,對照着實驗記錄開始寫論文。
整個項目,實際上是分成了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楊銳等人已經完成,並且在與理查德的競賽中獲勝。剩下的兩個步驟,一個是誘導有用的基因突變,一個是分析分子機理。
如果三個步驟一起完成,像是理查德這種有點基礎和名氣的教授,那就是想上《自然》上《自然》,想上《科學》上《科學》的節奏。
華銳實驗室要是一口氣完成三個步驟,當然也是有資格上《自然》和《科學》的,但也得看審稿人的心思,好論文就一定能獲得發表,那是童話裡的故事,現實是有名的雜誌社忙的底掉,他們要求的審稿人級別很高,而這些審稿人也是極其忙碌的,以至於經常將論文交給學生做初步審查,初次投稿人被pass的機率大大增加。相反,如果是有名的教授論文,比如掛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終身教授的名字,再二的審稿人也得仔細看一看,哪怕是覺得超出了自身的理論體系,也得認真思考一番,換一個埃及尼羅河大學的大一學生什麼的,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優惠待遇了。
就是一次完成兩個步驟,這其實也是一個相當大的項目了。
給了理查德的話,一樣能上《自然》,華銳實驗室或許費事一些,可也不是沒有機會。
想到自己寫的論文能上《自然》,即使是第二作者,黃茂也興奮得不得了,寫起論文來精神百倍。
這可是84年的頂級雜誌,國內的院士級大牛固然是有發表的,再次一級都不一定必然有。
黃茂集中精神,一個晚上都精神矍鑠。
第二天一早。
楊銳睡醒就來實驗室,看見黃茂論文提綱已經寫的差不多了。
實驗助手們昨天晚上完成了實驗準備,來的比楊銳還晚一些。
魏振學和王曉芸來與楊銳時間差不多,他們在旁開始做平行的輔助實驗,動作不快不慢。
研究突變基因的分子機理本來也是很複雜的實驗,誰也沒想着一下子就做出來。
直到楊銳開始把弄那些設備。
只見他動作迅速的將材料擺開,像是一名熟練的廚師似的,同時兩條線動作。
實際上,楊銳做分子機理的實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就30年後的生物實驗水平,這些實驗不能說是簡單,也是常見的基礎實驗了,三五不時的都要去做,他可以說是無比的熟練。
配合的魏振學和王曉芸卻是有些懵,他們是做輔助實驗的,就像是切菜師一樣,大廚做的快,他們就要做的快,正常來說,因爲大廚的工作難度大,切菜師是不會趕不及的,但遇到特別熟練的,譬如現在,切菜師就有可能掉鏈子了。
“快點吧。”王曉芸小聲說了一句,剛睡醒的懶散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