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發動全司隸的兵馬找尋張凡,他一點也不急,反正張凡不可能逃出幷州,又沒有補給,若不現身,遲早也會餓死,到時候就不需要他出手了。
現在擺在張凡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是出來做個飽死鬼,要麼就是被活活餓死!
無可否認,張凡現在的局面在所有人眼裡就是如此,整個天下都盯着司隸一地,其中大多數人都抱着無限的惡意,恨不得張凡立刻被找出來圍剿,這將是對冀州發動戰爭以來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
冀州方面,炎陽鐵壁等已經從高唐撤出,那裡的防務交給了張頜,他們來到渤海,商議對策。
張頜被調走,渤海便由徐庶主事,張凡身陷敵境的事情早就傳遍整個冀州,冀州軍民義憤填膺,求戰之心熱切,守備大軍躁動不安,多少次想出兵司隸,最終被徐庶勸了下來,畢竟情況不明,冒然出兵沒有任何好處,不過他仍舊在積極準備船隻,一有消息便可以及時發動,不會延誤戰機。
見到炎陽等到來,徐庶心下稍定,連忙詢問情況,炎陽的面色不太好看,卻沒有過分擔憂,道:“無妨,暫時不會出現什麼情況,元直先生儘管放心便是!”
徐庶眉頭一皺:“主公被困司隸,斷水缺糧,恐怕堅持不了多久,大人何出此言?”
炎陽一愣,知道徐庶是有些誤會了,不由苦笑,別人不知道張凡的情況,他卻是知道的很清楚,畢竟張凡就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雖然遊戲裡發不出消息,但現實中還是能夠有所溝通的,此時的張凡確實還過的不錯,什麼缺水缺糧都是其他人的猜測而已,實際上張凡現在的糧草夠他用個半年一年的!
張凡是冀州牧,儲物空間很大,其中存放了許多軍需物品,包括箭矢,清水糧草等,當然哪怕再大的儲物空間也不夠三萬多人馬吃喝多少時間,不過張凡卻是另有辦法!
當初黃巾之亂時,張凡曾從冀州突破到司隸境內,在官渡一舉殲滅了當時盤踞在那裡的大股黃巾賊,當時的官渡是黃巾後勤要地,糧草堆積如山,張凡那時候兵力不足,難以運走,所以令人在官渡外圍山林隱秘處埋下了大量糧食,並用措施加以保護,令其不至於腐朽,後來冀州遭遇到多方針對,一路大戰,根本沒有機會去將這些東西取出來,如今卻正好派上用場!
張凡隱秘逃遁,目標很明確,直接就隱入了官渡附近的連片山脈之中,那裡有許多埋下的糧草,更有挖掘過的隱秘的山洞可供大軍休整,也就是說張凡現在的補給很充足,呂布想要等他糧草耗盡,恐怕等個大半年都沒有可能!
炎陽將此事告知,徐庶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道自己的主公果然得天之助,不知道多久以前的佈置居然能在關鍵時刻有大作用,實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雖然如此,我們也應該加快救援進度,呂布現在實行地毯式搜索,一旦主公被發現,定然難逃一劫!”徐庶道。
炎陽道:“現在呂布在黃河沿岸佈置下重兵防守,我們若要渡河的話難免損傷慘重,必然要動用大軍不可,然而一旦如此冀州必然空虛,曹操在青州虎視眈眈,又有郭嘉爲其謀劃,不可能錯過這樣的機會,到時候他若出兵,我們就將面臨三線作戰的局面,恐怕於大局不利!”
聞言徐庶渾身一凜,頓時冷靜下來,此前他是關心則亂,如今稍稍安心,立刻便能夠分清局勢,周瑜那邊雖然出兵,但卻是同時面對曹操和陶謙兩人,江東又被劉表所威脅,動作不可能太大,若冀州以大軍攻伐司隸,曹操必趁機攻伐,三面受敵,大戰必然艱難。
沉默良久,徐庶開口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暫且不動聲色,派人送信給呂布進行和談,示敵以弱,而後來一招暗度陳倉,令大將引軍支援幷州戰線,只要在幷州打開了局面,呂布必然會分兵救援,到時候我們再集中力量渡河而擊,當我極大可能接回主公!”
“此計甚妙!”炎陽大讚,頂尖謀士終究是頂尖謀士,片刻間就能夠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找到突破口。
炎陽當機立斷,馬上開始召集冀州兵卒與玩家,準備大戰,並且親自修書一封,派人送往司隸,表達出和解之意,言辭間多有示弱,望其網開一面。
這一舉動很快就天下盡知,所有人都認爲冀州被逼到了懸崖邊,呂布更加猖狂,一面加快搜索,一面置酒高歌,彷彿已經獲得了最後勝利,聯軍因此氣勢大漲,更加兇狂。
渤海城中,劉辯急的團團轉,張凡是他義父,如今生死未卜,由不得他不擔憂,恨只恨自己實力不行,無法展開救援,這讓他****自責不已。
時劉虞覲見,一臉的惶急:“陛下,此番丞相難有幸理,吾等還該早做打算,以免受那覆卵之危啊!”
劉辯皺眉看了他一眼:“叔父何出此言?義父吉人自有天相,必可化險爲夷!”
“陛下啊,你莫要被那風雲亂矇蔽,此人包藏禍心,當戒備之!”
劉虞本爲幽州牧,然其本性善良懦弱,不善用兵,險些被公孫瓚所害,後來公孫瓚被張凡殺死,劉虞還不等鬆口氣,張凡就又扶持幽冥之王坐上了公孫瓚原來的位置,幽冥之王此人雖有大志,卻沒有公孫瓚那樣喪心病狂,對劉虞比較尊敬,劉虞原以爲這是天佑於他,卻不料後來被幽冥之王軟禁,生生奪走了幽州牧的位置,若說他心中沒有一點芥蒂,那是根本沒可能的!
同時,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今張凡的所作所爲和當初的幽冥之王又有什麼區別?
他忠於漢室,既已經承認劉辯地位,自然要爲劉辯着想,原本他還不敢多說些什麼,但如今張凡被困司隸,時刻都有性命之憂,頓時讓他的心思活泛起來,立刻覲見劉辯,獻言進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