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慧能身後漸漸有一氣運佛祖之象顯化而出,雖然只有一個氣運佛祖之象。
但是這個氣運佛祖之象,神軀無量高、無量大、無量宏偉、無量威嚴,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無量之威!
甚至若是能夠仔細看乙楚該氣運佛祖之象的話,會發現該無量氣運佛祖之象的容貌與慧能一模一樣!
或者應該說,該無量氣運佛祖之象,其實就是慧能本人所化!
無量氣運佛祖之象,微微垂首,雙手合十,口中輕誦:
過去、現在、未來,西方教佛門所在的一切時空彷彿都有着億億萬兆僧衆在這一刻齊齊爲之附和、誦唱。
這一刻,慧能雖然站在地上,看上去渺若螻蟻,但是身後的無量氣運佛祖之象卻是無比偉岸、高大!
甚至說句大不敬的話,此刻慧能身後的氣運佛祖之象的偉岸、高大,幾乎不輸於淨土中央的兩位至高無上的佛祖之象!
慧能身後的無量氣運佛祖之象更是隱隱有着和接引聖人、準提聖人,這兩位聖人教主呈現三足鼎立之象!
當地藏、彌勒、大勢至等諸多菩薩、降龍、伏虎十八羅漢、梵響、摩妙十八伽藍這些佛門僧衆從明悟狀態之中回過神來時,看到的便是這麼一幕!
一衆菩薩、羅漢、伽藍好懸沒被當場嚇死!
不過雖然沒有被當場嚇死,但是原本剛剛從結束明悟狀態之中略有所得的一衆菩薩、羅漢、伽藍險些忍不住想要開罵。
當然王政、慧能兩人不敢罵,接引、準提兩位聖人教主也不能罵,說實話他們挺想罵一下天道的。
瑪德,這特麼的都偏心的沒有佛理可講了!
別說佛理了,這下就連物理都沒有得講了!
雖然慧能引動的佛門氣運所顯化的佛祖之象只有一個,但是誰家的佛祖之象有這麼高大、這麼偉岸的呀?
之前王政所引動的佛門氣運顯化的無量佛祖之象雖多,但是各個頂多也就是高達萬丈到十萬丈之間而已。
如當年地藏、彌勒所引動的佛門氣運佛祖之象,便是一個高達八萬丈、一個高達六萬丈,這已經是極爲了不得的異象了。
但是現在慧能引動佛門氣運所顯化的佛祖之象,說高達幾萬丈、甚至是幾十萬丈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只要凝神看去,衆人得到的感受有且只有一個,那便是無量高、無量大、無量偉岸!
或者說換一個形容詞形容,那便是:“可與聖人教主同!”
一個玄仙之境的小菜鳥,所引動的佛門氣運佛祖之象可與兩位聖人教主等同,這開的是什麼天道大玩笑?
總不能說這又是一個足以比肩兩位聖人教主之資,未來有望成就混元大羅金仙的妖孽變態吧?
什麼時候聖人之資這麼爛大街了?
即便不是聖人之資,但是大羅之資也沒有說氾濫到這個程度吧?
來一個王政之後,現在又來一個慧能?
天道在上,若是真的有這麼多造化機緣多餘的,何必造化出這麼兩個大羅佛子,隨隨便便分給他們這些困在太乙金仙之境數萬年至數十萬年的菩薩們一點點,不必等到他們兩個未來成就大羅佛祖,他們這些菩薩當場便能夠破境晉升大羅金仙,證道佛祖之尊!
然而這些話語,地藏、彌勒、大勢至等菩薩也只敢在心裡想想了。至於說真的罵封神天道,他們還沒有活膩了。
不過此刻,再看王政、慧能兩人時,饒是地藏、彌勒、大勢至這些菩薩心中都不免哀嘆。
其他方面不提,在潛力方面,王政、慧能兩人所表現出來的悟性智慧當真是遠超他們的想象,也非他們可以比肩。
除了他們比王政、慧能多活了千百萬年歲月,實力境界達到了太乙金仙之境,成就佛門菩薩尊位之外,其他方面彷彿便是白活了這麼久遠的歲月。
這都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至少一衆菩薩、羅漢、伽藍等僧衆都已經沒有妒忌的想法了。
當彼此之間的差距大了連自己也心灰意冷之後,是不會產生妒忌這種想法的。
此刻地藏、彌勒、大勢至等菩薩便是如此心態。
接引聖人忍不住從蓮臺之上站起,欣喜鼓掌,連道三聲好!越看慧能便越是滿意,越是滿意心中便越是欣喜難抑,甚至不由得走下蓮臺。
三、兩步間無量佛軀漸漸縮小,待走到慧能的面前時,原先的無量佛軀已經如同常人身形大小,接引聖人的雙手更是緊緊地握着慧能的手,連連讚歎:“好一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好一個‘法慧施衆生,能作佛祖事’的慧能!”
當看到接引聖人從蓮臺之上站起,更是走下蓮臺,親自握住慧能雙手的時候。
在場的百萬僧衆、諸多菩薩、羅漢、伽藍等,有一個是一個,全部都傻傻的愣住。
他們知道慧能所作的佛偈非同一般,也都知道慧能的資質、悟性、潛力更加非同凡響。
但是連接引聖人這位無量阿彌陀佛都被震驚到親自下了蓮臺,更是熱切地握住慧能雙手錶示讚賞,這也實在是太令他們難以接受了!
不少的菩薩、羅漢、伽藍已經陷入到了玄之又玄,不可知、不可說、不可想的狀態。
說白了就是大腦一片空白,直接傻了。
作爲接引聖人目前的唯一親傳弟子——地藏菩薩,此刻整個人都酸了。
甚至都要酸成檸檬精了!
他成爲接引聖人的親傳弟子接近億萬年,什麼時候被接引聖人這麼親切地握住過雙手?
甚至都別說握住雙手了,連得到誇讚的時候都不多!
而慧能之前一個“佛性無別”讓接引聖人一連三讚歎,此刻一首空前絕後的佛偈又是引得接引聖人一連三贊又三嘆!
他不管,他不做地藏菩薩了,此刻他就是檸檬精菩薩!
在另一蓮臺之上的準提聖人在看到接引聖人欣喜到下了蓮臺,自己也是嘴角帶笑,一步一生蓮,同樣走下蓮臺。